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离谱!汉武帝打匈奴竟然是因为姐姐和亲匈奴?编剧真要多读书

离谱!汉武帝打匈奴竟然是因为姐姐和亲匈奴?编剧真要多读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766 更新时间:2024/1/20 13:46:09

汉武帝的姐妹中,最为后世熟知的当为平阳公主,除她之外,还有一位南宫公主也很出名。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为了边疆安宁,汉景帝不得不将亲生女儿南宫公主远嫁匈奴,以表汉朝和亲之诚意,这给幼年的刘彻造成了极大的情感伤害,以至于他后来决心向匈奴复仇。历史上的南宫公主真的和亲匈奴了吗?汉武帝大举征伐匈奴真的与南宫和亲有关吗?真相可能令人大吃一惊。

一、南宫的老公不是匈奴单于

汉武帝的姐妹,司马迁在《史记·外戚世家》中写道:“王太后长女曰平阳公主,次为南宫公主,次为林虑公主。”王太后就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娡。从这条记载来看,汉武帝共有三个姐妹。平阳公主可以确定是汉武帝的姐姐,而林虑公主却不好说到底是他的姐姐还是妹妹,南宫公主也是如此。

汉朝一般以公主的食邑或夫家的封邑所在地来称呼公主。比如平阳公主,原本封于阳信(今山东滨州),被称作阳信公主,但因她初嫁给平阳侯曹寿,故后世通称其为平阳公主。

平阳公主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南宫公主是汉武帝的姐姐,她先嫁给匈奴军臣单于,丈夫死后,又嫁给军臣单于之子伊稚斜单于。作为汉朝公主,她致力于维护汉朝利益,力阻匈奴人入侵汉地、残害汉俘、虐待汉使等,在汉匈外交史上似乎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这只是《汉武大帝》编剧的一厢情愿,甚至说是剧本的硬伤。历史上的南宫公主并未嫁到匈奴,她确有两任丈夫,但都是地地道道的汉朝人。

平阳公主和林虑公主都是因夫家列侯封号而得名,南宫公主的称呼同样是来自于丈夫南宫侯。《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在“元朔六年”条下写道:“侯申坐尚南宫公主,不敬,国除。”司马贞《索隐》对这一条的注释为:“南宫公主,景帝女。初,南宫侯张坐尚之,有罪,后张侯耏申尚之也。”在《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中也有类似记载。“侯申”指的是张侯耏(音nài)申。耏申是芒侯耏跖之孙。芒侯耏跖去世后,作为继承人的耏昭有罪被免。景帝三年(前154年),耏昭以故列侯的身份参与平定七国之乱,因有功而被复封为张侯。汉景帝后元年(前143年)三月,耏申继承侯位。元朔六年(前123年),耏申因对南宫公主不敬获罪被免,这已经是他成为列侯20年后的事了。根据《册府元龟·外戚部·选尚》记载,耏申因与父亲婢女通奸之事被举报而自杀,这看似与《史记》所记“不敬”罪名不同,但这实际上是另一种形式的对公主妻子的“不敬”。

综合上述两条内容来看,南宫公主先嫁给南宫侯张坐,后又嫁给耏申,而“南宫公主”的称谓正是源于她嫁的第一任丈夫是南宫侯张坐。张坐又名张生,是鲁元公主之子张偃的后代。这样来看,南宫公主实际上先是嫁给了一位远房亲戚。

《汉武大帝》中的南宫公主

从前后嫁给张坐和耏申的经历来看,南宫公主完全不具有出嫁匈奴的可能性。还有一条记载也可证明。汉武帝母亲王太后在入宫之前,曾在民间结过婚,还生有一女,名叫金俗。褚少孙在《史记·外戚列传》中补述汉武帝亲迎同母姐金俗之事时说,太后和金俗相见后,立刻“召平阳主、南宫主、林虑主三人俱来谒见姊”。此次认亲大会,南宫公主明确在场,可知她没有远嫁匈奴。可以说,汉武帝当政后,南宫公主还生活在长安,至少在金俗入宫时还是如此。

汉武帝

二、南宫的丈夫为什么变成了匈奴单于?

既然《史记》《汉书》对南宫的婚事有明确记载,为何电视剧《汉武大帝》会出现南宫公主远嫁匈奴的戏份,而且还成了这部剧创作的出发点?这其实都是读书不细导致的一个大乌龙。

《汉武大帝》历史顾问求实在回应观众提出的南宫公主和亲匈奴的质疑时说:南宫公主被派出和亲,《史记》、《汉书》中并没有明确记载。但是在宋代工具书《册府元龟》(卷978)中可查到有关南宫公主的资料,记载她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由于这一则史料出自宋代,所以通常很少被引用,但我们认为十分珍贵。本剧编剧正是据此编创了刘彻因亲姐远嫁匈奴因而感情受到重创决心复仇的故事。

然而,《册府元龟》卷978中只提到景帝五年夏,“公主嫁匈奴单于”。这在《史记·匈奴列传》《汉书·景帝纪》《汉书·匈奴传上》也有记载,《汉书·匈奴传上》还将“公主”写作“翁主”。《册府元龟》提到的资料在《史记》《汉书》中都能查到,但是上面都没有提到是和亲的公主是南宫公主,而《汉武大帝》历史顾问却说根据《册府元龟》看到南宫公主是“汉景帝送往匈奴和亲的亲生女儿”,可以说是无稽之谈。

《汉武大帝》中的汉景帝

其实,别说《册府元龟》没有提到南宫公主和亲匈奴,就算是提到了,但如果在《史记》《汉书》中没有记载,仍然不能轻易采信。原因有二:一是《册府元龟》成书于宋代,距离汉代过于遥远;二是孤证不立,没有其他证据支撑,仅根据一条记载就得出一个新奇的结论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电视剧《汉武大帝》关于南宫和亲匈奴的说法应该是受到了王川《汉景帝传》一书的影响。他在书中第228页写道:景帝二女南宫公主的事迹,在《史记》、《汉书》上没有明确记载。前元五年(前152年),景帝曾派遣公主嫁于匈奴军臣单于。这是高祖刘邦与匈奴实行和亲政策以来第一次以真公主出嫁匈奴单于。景帝这一做法,一改以前以诸侯王、宗室之女冒充天子之女远嫁匈奴的旧例,表明了景帝对和亲的诚意。这一位出嫁的真公主,只可能是南宫公主。南宫公主出嫁后,对汉匈和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她是汉唐和亲史上一位应予肯定与重视的人物。至于南宫公主出嫁军臣单于后的具体情况,由于史料的阙如就不得而知了。

这样言之凿凿的结论,仅仅是根据《册府元龟》卷978得出的。何新在《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一书中也承袭了这一误解。由于《汉武大帝》的影响力,导致南宫公主和亲匈奴、应该是汉唐和亲史上一位重要人物的错误观点影响非常广泛,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至于说汉武帝是因为亲姐妹远嫁匈奴情感受到创伤而决心大规模讨伐匈奴更是严重偏离历史事实了。汉武帝不惜倾全国之力与匈奴开战,根本目的是让汉朝广大北方人民远离匈奴侵扰,安居乐业,绝非为亲情而战,一场旷日持久的、为国为民的正义之战,不能也不应该被戏说成是帝王为了弥补个人心灵创伤的复仇之战。

文史君说

南宫公主是汉景帝的第二女,与汉武帝一母同胞,二人孰长孰幼不好确定。她先后两嫁,两任丈夫都是汉朝人。但是由于学者读书有所疏漏,以至于贸然得出了南宫公主是武帝姐姐并和亲匈奴的错误结论,这一结论又被电视剧《汉武大帝》继承并广为传播,进而将一场关系国运民生的战争渲染成了帝王的复仇之战,不可谓不离谱。英国哲学家培根有一句名言:“读史使人明智。”然而要想真正发挥历史使人明智的作用,前提是要写出没有错误的历史作品,否则只会起到相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版。

王川:《汉景帝传》,广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何新:《论中国历史与国民意识》,时事出版社2002年版。

王子今:《南宫公主的婚事》,《读书》2006年第3期。

(作者:浩然文史·微雨燕)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浩然文史是全博士团队文史科普自媒体,全网主流平台文史类优质作者。让专业的历史更有趣,让有趣的内容更有深度。古今中外,考古文博,更多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同名公众号(id:haoranwenshi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任见:汉明帝带十三公主拜谒“原陵”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第七章 丛聚而茂盛的绿叶红衣侍女——小丝公主走在稀疏的树林里,不断地向驿道上张望。初次放飞的青春靓丽的东国公主,她也没有防备,自己心里怎么忽然有个人了呢!小丝一边胡乱地行走,一边瞭望和寻觅,似乎忽然想到自己在车上让彩帕转圈的场景,脸蛋儿又热热地红了。红着脸蛋儿,去旁边植物中采撷了一把枝叶,举起来,绕

  • 他自不量力,在关公面前耍大刀,如果曹操不阻止早就成了刀下鬼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而这个人就是曹操对立面的夏侯惇,他的武力相比大家也是清楚,怎么可能能够与关羽相提并论呢。而这件事情究竟如何,还要我们仔细来看看。大家想一想,自己第一次知道夏侯惇是通过什么呢?我们不论游戏,也不说三国杀这样的卡牌,恐怕还是要说到夏侯惇吃了他自己眼睛的故事吧。说是当时,夏侯惇是在乱军打仗的过程中,被不知

  • 西楚霸王项羽为啥不称帝,而是选择和其它的诸侯一起平分天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项羽用暴力推翻了这个自己讨厌了一辈子的朝代和国家,为自己的楚国人报仇雪恨,但后面项羽却是没有成为新的天下皇帝,反而是按照周武王灭商之后的传统对整个天下进行一次新的分封,这次分封的范围包括整个天下。那他为啥不称帝,而是选择和其它的诸侯一起平分天下呢?其实跟项羽的性格有关系,项羽的性格可以说本来就不是那

  • 史说三国:三七二 王濬显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典学从事何旅等人谏阻说:“胡夷互相残杀,本来是他们平时的本性,并没有造成大的祸患。现在是盛夏时节,如果出兵,将遇到雨季,必然要发生疾病、瘟疫,应当等到秋、冬季节再谋划这件事。”皇甫晏不听。有个叫康木子烧香的胡人说,此时出兵,必打败仗。皇甫晏认为他影响士气,扰乱军心,就杀了他。军队行进到观孤时,牙门将

  • 若是公平对决,有几人能打败赵云?数来数去仅2人,不包括关张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传统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血染征袍透甲红,当阳谁敢与争锋!混乱的战场上,哀嚎声与喊杀声响彻云霄,对战双方就像拉满弦的弓,撑着最后一口气在奋力搏杀,疲惫袭满

  • 他是三国顶级谋士,曾献两计,一计害惨献帝,一计险要曹操的命!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说历史的女人之三国系列第47期)历史上千年,但其中许多的转折点,有的是来自某个人人为的偶然,有的则来自历史大趋势的必然,若是趋势必然,则不过是顺势而为,也没什么可说的。但是那些来自个人认为偶然因素而发生的改变,却常常令人唏嘘不已,一边为胜者赞叹,一边为败者哀叹。在三国时期,就有这么一个人,他谋略过

  • 十年布局,曹操如何完成篡汉的基础建设,他不想当皇帝?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奇怪的,打下敌人的领地,自己兼任,这很正常啊。就好像总经理,主导收购了其他公司之后,自己兼任那家公司的经理,这也是情理之中。但是问题来了,史书中忽然飞来一句,有人劝曹操恢复古代九州的建制。这和打垮袁绍的事件,有什么关系吗?写史书的人为什么要这样记载呢。如果你再往下看,会发现更奇怪的

  • 孙权称帝为何难?和魏蜀两国比,有啥先天缺陷?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石亭之战大获全胜后,东吴取得了空前良好的外部环境,不仅和蜀汉早已重新结盟,连曹魏也无力再次南征,石亭之战后曹魏长达二十年以上都没有发起过主动进攻。不过和平却是靠着战争打出来的,这一切的背后少不了东吴英杰们的长期奋战。从兴平二年(195年)年底孙策渡江讨伐刘繇开始,东吴几乎没有停止过对外征伐,终于在三

  • 史说三国:三七一 孙皓攻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吴帝孙皓任命镇军大将军陆抗统领信陵、西陵、夷道、乐乡、公安等地的军事,治所设在乐乡(今湖北江陵西南)。陆抗见孙皓处理政事,多有过失,于是上书说:“我听说在恩德均等的情况下,人多的一方可以战胜人少的一方,在力量相同的情况下,安定的的一方可以制服危难的一方,这正是六国之所以被秦吞并、西楚之所以屈服于汉的

  • 东汉风云:安帝昏聩宠乳母,妇女阉寺齐干政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邓氏既除,安帝得以报复私嫌,遂改永宁二年为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大赦天下,封江京、李闰为列侯,且令阎后兄弟阎显、阎景、阎耀入为卿校,并典禁兵。中常侍樊丰、刘安、陈达皆为江京李闰羽翼,互作党援;乳母王圣,权势甚盛,甚至王圣女伯荣,亦得出入宫掖,交通贿赂。妇女阉寺,互相炀蔽,累得安帝昏迷日甚,耳目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