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曹操最有名的4首诗,句句经典,警醒世人千余年!

曹操最有名的4首诗,句句经典,警醒世人千余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97 更新时间:2024/2/10 6:31:21

这句话虽然狂妄,却也十分坦诚。作为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曹操在历史的舞台上,可谓是纵横捭阖、大放异彩。

曹操的一生,除了醉心权利,还很爱读书。 他的诗对于后世的影响,不可谓不深远。

钟嵘说: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鲁迅说:

“曹操是‘改革文章的祖师’。”

今天,诗词君挑选出曹操最经典的4首诗,与大家一起,体会曹公诗中的哲理与深情,感受曹公的为人处世态度,警醒世人千余年!

《蒿里行》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

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

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

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

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

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诸侯并起,战乱不断,生灵涂炭。后人有诗说: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连年的征战,使得将士长期不得解甲,身上长满了虮子、虱子,而无辜的百姓却受兵燹之害而大批死亡,满山遍野堆满了白骨,千里之地寂无人烟,连鸡鸣之声也听不到了,正是满目疮痍,一片荒凉凄惨的景象,令人目不忍睹。

曹操目睹了百姓生活在如此悲惨的境况中,心中不忍,写诗感叹:在战乱中幸存的人百不馀一,自己想到这些惨痛的事实,简直肝肠欲裂,悲痛万分。

这首《蒿里行》, 饱含曹公的同情,更是体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慈悲之心。

纵观古今,哪一场和平不是用鲜血铸就的长城来捍卫的,哪一场战乱深受其害的不是平民百姓。

生活看似很美好,也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时至今日,我们仍然要牢记血的教训,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再难再累的日子都挺过来了,未来,也要更幸福的走下去呀!

《观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官渡之战后,曹操打败了袁绍,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逃到乌桓,勾结乌桓,骚扰边境。

曹操不得不远征乌桓,在一番对抗之后,曹操取得了胜利,巩固了后方。 曹操得胜归来,在经过碣石山时,写下这首《观沧海》。

曹操登临碣石山,居高临海,借着眼前大海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统一中原的雄心壮志。

曹操说:

太阳和月亮,灿烂美好的银河星光,似乎是从这海洋中生出的。

如此超凡的想象力,也体现了曹公博大的胸襟、开阔的胸怀和宏大的抱负,他提醒自己要像大海一样海纳百川,包容万物,对天下更是有一种志在必得的自信。

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其一就在于他们坚信自己一定会做出成绩。我们也是一样,坚信自己的理想一定会实现,每一步都向着前方奋斗,还有什么事情是做不成的呢?

《龟虽寿》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螣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这首《龟虽寿》和上文的《观沧海》同属于曹操《步出夏门行》组诗中的一首。

曹操从乌桓得胜而归,本应是非常开心的事情。可此时的曹操,已经是五十三岁的年纪了, 身体的衰老和壮志未酬,让他感慨万千。

但曹操毕竟是曹操,在衰老中,他并未丧失斗志, 他说:

一匹老马,就算待在马棚里,依然还有驰骋千里的想法,一个人,即使到了老年,依然充满斗志,有为梦想奋斗的决心。

一个人的衰老,一定是先从心开始的。 当一个人对生活丧失斗志的时候,那么也就意味着他衰老的开始。

所以,不要说什么来不及,不要以自己年龄大了为借口拒绝接受新事物,若你对生活充满信心,对世界保持好奇,那么你根本就没有时间老去!

《短歌行》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䜩,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学术界说法不一。较普遍的说法是,这首诗是曹操挥师南下,在赤壁大战前吟诵的这首《短歌行》。

不论这首诗是曹操什么时候创作的, 其中求贤若渴的主旨,却是十分明显的。

曹操渴望接纳天下贤才,以期实现自己九合诸侯、一统中国的政治理想。

他曾三次发布求贤令,希望越来越多的人来帮助自己,成就一番大事业, 他说:

高山为什么高,因为他不拒绝细小的土石,所以,才有高山的巍峨形态。大海不抛弃细小的溪流,把他们尽收入其中,才有大海的广阔。

我愿像周公一样,礼贤天下人才,愿天下的英杰都归顺于我,成就一番大事业。

俗话说:“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想要拥有大的成就,就必须如同高山大海一样吸纳微小的能量,广纳贤才,重用人才,如此才能成就像高山一样巍峨、大海一样广阔的事业!

人从来不是只有一面,曹操也是一个多面的人。

但世间的黑与白,是与非,对与错,很多时候不过是各人的立场不同而已。

所有人在历史的长河中,都不过是沧海一粟。纵观曹操一生,平中原,克北方,救黎民于水火,扶大厦之将倾。

他的是非,争论千年未曾休止;他的曲直,历经百世莫衷一是。

悠悠千载功过,留与后人评说。

源自:醉美宋词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任见:刘邦设酒论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曾经跟着项羽干事儿,他带着军队快步灭秦,项羽不乐意了,在一个叫做鸿门的地方召见刘邦,问罪。刘邦只好带人前往,见势不妙,说:“我是先帮你看住摊儿。你来了,这不就要把天下给你嘛。”刘邦不傻,他只有十万部卒,而项羽拥有大军四十万,于是使出一招缓兵计,俯首称臣以自保。项羽说:“这就对啦,你小子!”项羽率

  • 旧事文摘:曹操为什么远征乌桓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官渡后续曹操统一北方202年,袁绍病死,袁绍的两个儿子袁谭、袁尚不和,发生火拼。袁谭不敌袁尚,向曹操乞降。01击败袁谭、袁尚、高干204年二月,曹操乘袁尚出兵攻打袁谭之机,进军围攻邺城。袁尚率军回救,依滏水为营,曹操进军将其营寨包围。袁尚害怕,请求投降,曹操不许。袁尚乘夜逃跑,袁军溃散。袁尚逃奔中山

  • 汉武帝死后,在茂陵留下五千宫女伺候,早上清理洗漱用品晚上铺床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和佛赏花去/文秦始皇陵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墓,建造了39年,耗用劳工72万,但还有一座帝王陵寝可以和它媲美,这就是汉武大帝的茂陵。秦皇汉武,如果从帝王的功绩看,笔者觉得不相上下,但如果说对历史的影响,汉武帝还不能与秦始皇比。但茂陵还可以比一比,茂陵修了53年,耗资占到了汉朝税收的三分之一。动用劳工达百

  • 关羽大意失荆州,荆州之失全怪关羽吗?其他人就没一点责任了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关羽是在“假节钺”之后出兵攻打樊城,“假节钺”是可以代君主出征而不用请示的,所以大家不要说什么刘备诸葛亮指挥关羽作战了,这是刘备对关羽的信任。第二,刘备,诸葛亮为什么不调兵谴将援助关羽?吕蒙白衣渡江,偷袭荆州,这个不管是关羽还是刘备,诸葛亮恐怕都是始料未及的。可以说不够谨慎,但是在之前的湘水之

  • 函谷关是兵家要地,为何秦朝之后就不被重视?与兵种有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春秋战国时期,函谷关之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是因为那时候战场上主要的兵种还是车兵。车兵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机动性差、不灵活,走山路极其不方便。函谷关是崤函古道的咽喉地,战场上只要有一方占领了函谷关,就可以轻而易举地将困在崤函古道中的敌方车兵全部消灭。秦穆公曾经不听百里奚的劝告,派出300辆战车袭击郑国,

  • 汉武帝杀李陵全家,只因这位将军的一句谎话,带给李陵一世的悲情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在巴彦淖尔,历史将苏武和李陵联系在了一起,紧紧地。唐朝大诗人李白,不但说苏武北海牧羊不容易,还写下了苏武与李陵在匈奴告别时“相看泪成血”的往事:苏武在匈奴,十年持汉节。白雁上林飞,空传一书札。牧羊边地苦,落日归心绝。渴饮月窟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另一位唐朝诗

  • 汉朝精兵300人对抗5万人,激战数月剩13人,将军亲自为其沐浴更衣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宁死不屈守城待援,只剩26人,其他人全部战死沙场,7千援兵到来看到此场景,顿时泪流满面,回归玉门之下,仅仅剩下13人,这就是那个流传至今的《十三将士归玉门》。生命不在于长短,更在于有意义的生存,他们这些勇士的灵魂永远活在后人赞颂的荣耀中,因为他们值得这样纪念。汉朝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是一个伟大的朝代,

  • 关羽逃到距离益州不远的临沮时,马超为何不去支援他?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而此时的马超却是临沮的都督,而且马超可是在关羽死后才死的,也就是他是完全有机会去救援关羽的,然而历史没有如果,马超并没有出兵支援关羽。那么在这个里面,其实就存在一个疑惑,马超真的是临沮的都督吗?大家要知道,按照三国时期的地区划分,临沮其实是属于荆州地区,也就是说是由关羽镇守的。刘备作为英主,肯定是不

  • 韩信死得冤枉,但他的死却是自己一手造成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_图少有大将之风韩信早年为布衣之时,在乡里名声十分不好,既穷困又无品行,常靠去各家寄食度日。按说这样的人看起来一辈子也只会是一个游手好闲之徒,可韩信偏偏就不是,往往越是在穷困潦倒之时越能看出一个人不凡的一面。韩信曾在亭长家寄食过数月,后来遭到亭长妻子的厌弃,每次都赶在他来之前赶紧把饭吃完,久而久

  • 汉朝使者向匈奴单于编了个故事,单于觉得很神奇,立即交出了苏武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苏武的父亲苏建是西汉时的将领,汉武帝时历任校尉、游击将军、右将军。公元前127年,苏建以校尉的身份跟随车骑将军卫青攻打匈奴,因战功受封为平陵侯,食邑一千一百户。随后,朝廷派苏建率军修筑朔方城。公元前124年春天,朝廷任命苏建为游击将军隶属车骑将军卫青,从高阙出兵,大败匈奴凯旋而归。公元前123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