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始皇发明一战术,专门灭弱国,英国领悟后,占领四分之一个地球

秦始皇发明一战术,专门灭弱国,英国领悟后,占领四分之一个地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496 更新时间:2024/1/12 23:47:16

然而早在2000多年前,秦始皇便发明了一项消灭弱国的最佳战术,避免了高射炮打蚊子的窘境。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集中七国之力,惩横扫六国之威,向百越发动全面进攻。秦军兵分五路,如秋风扫落叶一般横扫百越诸国,正所谓“百越之君俯首系劲,委命下吏”。虽然越人的军队被轻易击败,但秦军却面临一场新的窘境——治安战。

原来,越人在秦军的压力下,纷纷躲进了山林,并频繁袭击各地的秦军。据淮南子记载:

“(秦军)三年不解甲驰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道,以与越人战,杀西呕君译吁宋;而越人皆入丛薄中与禽兽处,莫肯为秦虏,相置骏以为将,而夜攻秦人,大破之,杀尉屠雎,伏尸流血数十万,乃发适戍以备之。”

越人凭借地利,打得秦军不得安生,饭吃不上,觉睡不好。在一次袭击中,所向无敌的秦军竟被装备简陋的越人杀得大败,甚至损失数十万(数字不实),连岭南军总司令屠睢也被杀了。

秦军虽然强大,但无法战胜神出鬼没的敌人。用精锐秦军歼灭越人“游击队”,实际很不划算,非常花钱。因此,秦始皇,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

秦国刑律严明,罪犯和士兵的界限非常分明,秦国一般不会用罪犯充当士兵。但秦始皇却修改了这一刑律,他开始大量征集罪犯,组成了新的“七科谪”军团。所谓“七科谪”,就是“犯罪的官吏、杀人犯、上门女婿、在籍商人、曾做过商人的人、父母做过商人的人、祖父母做过商人的人”。

在秦人眼里,这七种罪犯都是无可救药的社会垃圾,其中以不事耕植的商人为甚。因此与其他们在中原“浪费粮食”,还不如让他们去岭南与越人对耗。就这样,数十万罪犯拿着武器、农耕用具浩浩荡荡地向岭南开拔。

公元前214年,七科谪军团会同正规秦军一起歼灭了百越最后的势力,取得了岭南战争的全面胜利。胜利后,秦朝官吏押着罪犯们就地从事农耕,组成了最早的“建设兵团”。对此秦始皇自然十分得意,此举既消弭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同时还征服了百越,可谓是以毒攻毒,一举两得。

秦始皇之后,汉武帝也是一个特别喜欢使用罪犯充军的帝王。汉武帝在位期间,曾多次用“七科谪”以及“恶少年”(年轻的混混),去攻打匈奴、西域、西南夷以及朝鲜。对于这些边荒之地,普通老百姓并不愿意去那里作战,积极性不高,因此派出罪犯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强悍的匈奴,罪犯军团并不太好用;但对于西域弱国,依靠罪犯便足够了。比如汉武帝跨越数千里讨伐大宛,军中大部分士兵都是所谓“恶少年”。虽然条件艰苦,罪犯军团依然大获全胜。

在罪犯军团的帮助下,汉武帝将汉朝的疆域扩张了一倍。为了更好地控制这些新的领土,汉武帝还派罪犯们戍边、屯田,为后续移民提供方便。例如在西域轮台戍边之人,皆为驰刑之人。到了东汉,驻扎西域的军队也大多为罪犯,因为正常百姓没人愿意去。因此,班超曾评价西域汉军——“皆非善类”。可以说,没有这些罪犯的牺牲,就没有如今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领土。

当然,让罪犯做军队不止秦始皇、汉武帝会用,2000年后,英国人也学会了。大航海时代后,英国为了建立殖民帝国,其军队在世界各个角落作战。但是英国人口少,且面临法国、西班牙等强国的威胁,因此他们的精锐部队必须留在欧洲作战。因此,他们在征服亚非拉弱国时,常常会用罪犯做军队。

当时,英国海军是英军入侵世界各国的先锋部队,而在战船上,绝大多数水手都是罪犯。军舰开拔前,往往会搜刮监狱里的所有罪犯,让他们充军。为了镇压这些社会渣滓,每艘战船都会保留一支陆战队以防止他们哗变。

就这样,英国人以罪犯为先导,几乎入侵了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其疆域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一,号称日不落帝国。据统计,如今世界只有4个国家没被英国侵略,而且都是内陆国。同时,英国还会流放罪犯开垦新占领的殖民地,比如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便是收容罪犯的殖民地。这些不法狂徒在殖民地胡作非为,几乎杀光了当地原住民。

除了英国以外,俄国也是使用罪犯的好手。在欧洲方向,俄国一般击中精锐部队。而对于亚洲,俄国常常会派遣罪犯为先锋。正是这些罪犯,让俄国征服了西伯利亚,一直打到黑龙江边。与他们的英国同行相比,俄国稍微差一点,“只”占领了地球的六分之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匈奴首都在蒙古重见天日:曾被卫青所摧毁,或证明匈奴乃炎黄子孙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诗中所谓的“龙城”,就是漠北强国——匈奴的首都——龙城。按说,匈奴是游牧民族,从来不修建城郭,哪有什么首都呢?然而实际上,匈奴确实有首都。与汉朝不同,匈奴的首都不是一座城,而是一片区域,而这片区域被称为“单于庭”。而在单于庭内,

  • 史说三国:二八九 伐魏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他任命滕胤为都下督,总管留守事宜,在各州郡征发二十万人,引发百姓骚动,开始失去民心。诸葛恪打算先到淮南炫耀武力,驱杀掠夺当地百姓。将领中有人提出“围城打援”之计,对诸葛恪说:“如今率兵深入敌境,境内的百姓必然都一起远远地逃离了,恐怕我们的兵士费尽辛劳而功效甚少,不如直接围困合肥新城。新城被困,魏国必

  • 秦始皇49岁意外去世,死因指向他爱喝的“元水”,元水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说中国历史上最有存在感的皇帝,非秦始皇莫属。他统一六国、统一文字、统一度量衡,成了中央集权第一人。歌颂的人说他是千古一帝,统一中国功德无量;指责他的人说他劳民伤财,控制思想,焚书坑儒,是暴君。不管怎么说,有一点没有疑问:他是开创了中国统一王朝的第一位最有权势的统治者。越是有权势的人越怕死,越想万

  • 三国中唯一的女将军,实力超强,丈夫是赵云,哥哥是五虎将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例如被称为枭雄的曹操,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司马懿,临死大呼既生亮何生瑜的东吴大将周瑜,还有小霸王之称的孙权,最有名的就是蜀国的五虎上将关羽、张飞、赵云、黄忠、马超等许多耳熟能详的英雄人物。但是大家回头细想一下在整个三国中没有看到一个有名的女性。更不用说有名的女将了。大家都知道哪个时代都不可能是

  • 韩信墓前1副对联,虽然只有10个字,但却道尽了韩信的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这在王朝更迭的封建社会是一句不变的真理,为汉朝立下汗马功劳的韩信也没能打破这一“魔咒”。汉朝初建立时,韩信因为功勋显著被封侯拜相,王侯将相一人全任,“国士无双,功高无二、略不世出”是当时世人对韩信的评价跟赞美。但没过多久,韩信便因为功高震主,被安上谋反的罪名,被处死在

  • 同为大秦太后,为何宣太后和赵姬在豢养男宠后,结局如此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宣太后是秦昭襄王之母。太后这一尊号,从她开始。宣太后可以说是后妃掌管朝政的鼻祖。她以太后名义,执掌秦国国政近40年。赵姬在政治上的作为不如宣太后,她名声最大的由来是生了始皇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书同文车同轨,全面设立郡县制,奠定了此后中国2000多年封建王朝的意识形态。宣太后和赵姬的相同之处在于

  • 关羽失去荆州,真的只是大意吗?看看吕蒙的准备有多充分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之后的情势,却急转而下。东吴孙权忽然出手,令吕蒙突袭了荆州,联合魏军夹击关羽的军队。后者走投无路,最终在麦城附近落马,为孙权擒杀。受《三国演义》影响,不少读者总会认为,关羽是大意失去荆州。但在笔者看来,他的对手——东吴第三任大都督吕蒙,在攻取荆州的战役中,表现出了一员优秀统帅所具备的能力。而正是在

  • 古代西方军队身披的锁子甲,东汉传入为何在中国军人没有同款?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铠甲便是古代将士穿在身上的防护装具。甲又名铠,《释名·释兵》:“铠,犹铠也。坚重之言也,或谓之甲。”先秦时期的铠甲,主要是用皮革制造,被称作称甲、介、函等;战国后期,出现用铁制造的铠,但是皮质的仍称甲;直到唐宋以后,不分质料,或称甲,或称铠,或铠甲连称。铠甲的发展历史那么长,但是有一种铠甲绝对是最特

  • 三国时期,无论是谁想做徐州老大,都必须先过此人这一关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熟悉三国的人,对徐州这座城市肯定不会陌生。西汉设彭城郡,东汉设彭城国、建都彭城。三国时期,彭城始称徐州。当年,白手起家的刘备就是在这里慢慢积累起自己的基业的。但是,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在著名的“让徐州”事件中,起决定作用的并不是陶谦,而是陈登。当时,虽然汉朝已不复往日的荣光,可是,各个割据势力仍然在遵

  • 贵州出土一把“偃月刀”,重量让人意外,专家:关羽形象可能会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云贵地区一把偃月刀的出土却颠覆了人们的认知。古墓中出土一把偃月刀,刻有吴三桂的字,所以基本可以确定,这个古墓是吴三桂后人的墓,而这把大刀,则是吴三桂的刀。史书记载:吴襄之子三桂,膂力过人,使刀五十斤。但这把刀重量只有12斤,这不禁让人意外,因为这把刀的重量和史书中的五十斤差距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