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中国古代十大谋士,张良上榜,诸葛亮仅排第5,第1位是百家宗师

中国古代十大谋士,张良上榜,诸葛亮仅排第5,第1位是百家宗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2915 更新时间:2024/1/17 6:35:47

荀彧,曹魏第一谋士,也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头号功臣。刘备无诸葛,无以白手起家;曹操无荀彧,亦不复为北方之雄。个人认为,荀彧的谋略和才华并不比诸葛亮差多少,只是曹操麾下一流谋士很多,不像蜀汉全靠诸葛亮一个人撑着。

荀彧出身名门,少年时便被人赞为“有王佐之才”,他开始追随的是“四世三公”的袁绍。不久后他便看出袁绍不是雄主,就投靠了当时一无所有的曹操。正是荀彧,一步步辅佐曹操从弱小变为雄霸天下的乱世枭雄。虽然荀彧比曹操小七岁,但曹操却将他视为师长,敬重有加。曹操一生中所有的重大谋略,或多或少都有荀彧的智慧在里面。曹操曾说:“天下之定,彧之功也”。

9、赵普

赵普,也许大家对这个名字不是很熟悉,他是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宋朝的宰相、太师、太子少保。赵普是赵匡胤的心腹谋士,一步步辅佐赵匡胤开创了宋朝大业,他的战略目光和战略规划,都是一流水平。

赵普是陈桥兵变的主要谋划者,之后在赵匡胤平定天下诸侯,建立宋朝的过程中,赵普多次帮助赵匡胤取得胜利。赵匡胤建立宋朝后,想削弱各位武将的势力,但又不想采取严酷的手段。于是赵普给赵匡胤提出了“杯酒释兵权”的办法,算是比较平和的解决了这一难题。

8、李斯

李斯,战国末期的著名谋士,他的主要成就是辅佐嬴政平定六国。李斯出身贫寒,没有显赫的身世,学成之后他决定去秦国打拼。李斯开始默默无闻,后来通过吕不韦接触到了秦王。并对秦王提出了“灭六国,平天下”的宏伟蓝图,因而得到秦王的赏识。

辅佐嬴政时,李斯根据自己对天下局势的分析,提出了吞并六国的顺序和时间,被秦始皇采纳。秦始皇统一七国后,李斯还参与了统一车轨、文字和度量衡。嬴政驾崩后,李斯跟赵高合谋,私自改立胡亥为帝。赵高对李斯非常忌惮,找机会在胡亥面前说了李斯不少坏话,最后李斯被处斩。

7、陈平

陈平,西汉时期刘邦的心腹谋士,在史记中被称为“陈丞相”。秦二世时,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风起云涌。陈平自幼苦读,决定出山闯荡天下。他先追随了陈胜,后来又跟随过项羽,但都得不到重用,最后才投靠了刘邦。

在楚汉之争中,项羽一度把刘邦围困在荥阳。刘邦无论怎么突围,都冲不出去,被项羽围困了一年之久。束手无策之际,陈平给刘邦献了离间计,挑拨项羽和范增之间的关系。项羽果然中了陈平的计谋,赶走了范增。范增不久后就被气死了,而楚汉之争的天平也就偏向了刘邦。如果没有陈平用计谋除掉了范增,那楚汉之争的结局还不好说。

6、商鞅

商鞅,秦国前期的重要谋士,他推行的商鞅变法大大提高了秦国的战斗力,为秦国一统七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战国前期,秦国根本算不上强国,士卒的战斗力也不行。在阴晋之战中,由于秦军疏于训练,装备简陋,50万秦军被吴起率领的5万“魏武卒”打得大败。自此秦国意识到自己还不足以问鼎中原,于是开始了“商鞅变法”。

商鞅推行的“军功爵制”却大大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让秦军成为了一支“虎狼之师”。但后来商鞅触怒了秦惠文王,被处死。

5、诸葛亮

诸葛亮,蜀汉丞相,刘备的心腹谋士。诸葛亮算是一位天纵奇才,他未出茅庐便已知三分天下,给刘备提出了先占据荆州再夺取西川的战略规划,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这份战略规划对当时一穷二白的刘备来说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可是诸葛亮硬是一步步辅佐刘备实现了这个规划。

刘备死后,蜀汉大权掌握在诸葛亮手里,可诸葛亮从无二心,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千古贤相。在此说一句,司马懿根本不是诸葛亮的对手。后期对阵时,司马懿手中有五倍于诸葛亮的兵力,十倍于诸葛亮的粮草,可一直被诸葛亮压着打,很少敢主动进攻。

4、刘伯温

刘伯温,明朝的著名谋略家,朱元璋的心腹谋士。世人一般喜欢拿刘伯温和诸葛亮相对比,因为他们二人都是一个类型的人物。刘伯温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奇门八卦,精于兵法韬略。民间一般有“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这样的说法。

刘伯温辅佐朱元璋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这两个最大的竞争对手,为开创明朝奠定了基础。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刘伯温又展示了他的定国安邦之能。因为刘伯温铁面无私,得罪了不少人,他后来便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3、张良

张良,汉高祖刘邦的头号谋士,是刘邦开创四百年汉朝的重要功臣。别看张良只是一介书生,他年轻时也做过血性十足的事。秦灭韩后,张良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可惜因为情报失误,打中了秦始皇的副车。因此张良浪迹天涯,四处躲藏。

楚汉之争时,张良跟随刘邦东征西讨。刘邦所有的战略规划基本上全是张良一手制定的,没有张良,刘邦打不赢项羽。刘邦称赞张良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2、管仲

管仲,春秋时期齐桓公的重要谋士,被后世称为“圣人之师”、“华夏第一相”。管仲是法家的代表人物,他生活在距今两千七百多年前,在那个时代,管仲的思想是非常超前的,他大力发展商业,促进了齐国的繁荣。

齐桓公即位后,鲍叔牙推荐管仲出任宰相。齐桓公见到管仲后,两人交谈了三天三夜,齐桓公非常佩服管仲的学识,拜管仲为相。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迅速崛起,鲁、宋、陈、蔡、卫、谭等国先后向齐国称臣,齐国一跃成为真正的春秋霸主。

1、姜子牙

大家对姜子牙的印象应该都是来自于《封神演义》,但他是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姜子牙本名姜尚,也叫吕尚。姜子牙是周武王伐商的首席智囊,他辅佐周武王开创了八百年的周朝。在我国古代,姜子牙的地位非常之高,他被称为是“兵家鼻祖”,儒家、法家、兵家、墨家、纵横等诸子百家都争先恐后的追捧姜子牙为本家人物,他被尊为“百家宗师”。所以说,十大谋士中姜子牙位列第一位是最没有争议的。

姜子牙最大的功绩就是兴周伐商,帮助周武王姬发推翻了商纣。周朝建立后,姜子牙又帮助周武王治理天下,兴国安邦。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刘备和宋江的差距,从兄弟死后的表现就能看出,二人不是一个级别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刘备遇到关羽张飞,一顿哭,感慨生不逢时,抱着两个刚认的兄弟,直接就要拜把子,直接就要同年同月同日死,大红脸一听,大刀地上一插,一声哥哥叫的,刘备鼻涕眼泪一通,张飞也是在一旁只喊哥哥,三个人相见恨晚,抱在一起,一顿乱哭,刘备哭的是有人辅佐匡扶汉室了,关羽哭的是一身武艺有了用武之地,虽然不知道张飞在哭什

  • 曹操一看此人相貌说:一定要将他杀掉,结果,多年后此人势不可挡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虽然,中国人并不推崇玄学,但事实上大部分平民对于玄学深信不疑,甚至,一些从小就被儒家思想教育的儒生也对玄学有一种狂热的爱好。“算命”大概是从晋代以后慢慢走红的,到了唐代更是出现了很多相学大师。哪怕在写实的史书之中,这些相学大师依旧充满了神秘色彩。由于我们和他们生活在不同的年代,所以,我们并不知道这些

  • 史说三国:三一四 密谋司马昭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魏帝曹髦说:“龙代表了君主之德。它上不在天,下不在田,而多次屈居圩井中,这不是好的兆头。”于是作《潜龙诗》,大意为:我是一条龙,本应身在大海,如今却身困井中,受到泥鳅欺负,以此自我讽喻,表达对司马昭专权的不满。司马昭看到该诗后,不由心生厌恶,嫉恨曹髦。蜀后主刘禅封其子刘谌为北地王,刘询为新兴王,刘虔

  • 司马懿死前留下一计,千百年无人能解,最终却被一老农识破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树活一张皮,人活一口气。三国时期周瑜就是争一口气,死后发出“既生瑜,何生亮”的嘶吼。中国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不仅要生的光荣,还要死的体面。司马懿就是这样,死前还给自己留了一计,不过千百年后还是被识破了!三国时期,天下大乱,群雄争霸,魏蜀吴三国各自鼎立一方。结束这一乱世局面的,正是威名赫赫的军事谋略家司马

  • 诸葛亮生前犯下的四大错误,导致蜀国在三国中最先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一,蜀国人才断层诸葛亮,事无巨细,必躬亲之,没有放权培养人才。刘备在世的时候,蜀国的人才可谓是明星阵容,武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文有诸葛亮庞统法正黄权。但刘备一死,老将相继凋零,蜀国可用到人才真的屈指可数。最后留给一个政治能力薄弱的姜维。再加上后主刘禅昏庸无道,没有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导致蜀国的速

  • 深思60秒:为什么司马懿能长寿?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1.别人眼里的三国,多是曹操、刘备、孙权,而我却更加关注司马懿!当然,也有人喜欢司马懿,多在他的智谋,而我却更加关注,他为何能如此长寿?2.与世无争!司马懿的一生,多是隐忍的一生。虽有惊世的才华,却一生不敢表露。在他的隐忍下,四代君王的更迭,他依旧能够独领风骚。最终,成就一身的王者霸业。3.难得糊涂

  •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有生力量应损失不大,故当年便进行第二次北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但要说第一次北伐败得有多惨到也说不上,毕竟诸葛亮是以用兵谨慎著称的,加之王平、赵云都比较靠谱,虽败退,但有序,因此蜀汉主力并未遭受重大损失,不然诸葛亮也不会在同年马上发动第二次北伐了。黄初七年(226年),诸葛亮呈上《出师表》,率大军入驻汉中,厉兵秣马,操练三军,为北伐曹魏做战前准备。同年曹丕病崩,

  • 诸葛亮得知徐庶未得到曹魏重用时感叹曹魏人才多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三国的时候,遇到和徐庶差不多景况的还有个毕湛。毕湛当时是曹魏别驾,别驾在所有的佐官中地位相当高。兴平元年(194年),趁着曹操带兵讨伐徐州陶谦,后方空虚的时候,陈宫与张邈叛出曹营迎吕布为兖州牧。这一次的反叛可以说是曹操跌宕起伏的一生中的最低点,差一点就基业尽丧,按诸葛亮的说法,也称得上是“此

  • 诸葛亮对姜维的资历和能力过于拔高,故其无法战胜邓艾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姜维之所以能够得到飞速擢拔,破格重用,主要是得到了丞相诸葛亮的青睐和力挺,诸葛亮对姜维另眼相看,在后主刘禅那儿大力举荐他,夸姜维是“陇西奇才” ,使得姜维得以飞黄腾达。其实,诸葛亮对姜维的资历与能力有拔高之嫌。论资历,姜维原是曹魏天水参军,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投降蜀汉,是一个半路上船的降将,

  • 诸葛亮多次北伐除匡扶汉室因素外也有转移内部矛盾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杜甫《蜀相》中感叹诸葛亮:“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备在白帝城驾崩后,诸葛亮成了蜀汉的辅政大臣,立志完成先主刘备匡扶汉室的伟业。然而,此时魏蜀吴三国虽然鼎立,谁都无法单独消灭谁,但论人口和面积,蜀汉无疑是最弱小的,倘若任由局势发展,到最终蜀汉的命运是可以预料到的。刘备驾崩前,蜀汉在短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