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李牧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什么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他极为推崇?

李牧到底有什么战绩?为什么后世的历史爱好者,对他极为推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179 更新时间:2024/1/16 3:16:46

[var1]

毫不客气的说,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之所以还能多撑几十年的时间,这里面至少有一半的功劳,都得算在李牧头上!

而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来看,李牧至少也做出了两大贡献。

第一,他把匈奴给打残了。这直接导致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不用分太多力量去考虑北方的敌人,可以集中精力统一中原。

第二,李牧应该算是中国历史上,最早把骑兵玩透了的顶级名将!李牧的存在,直接把骑兵作为一个单独兵种的威力,拉高了一大截。而且在打匈奴期间,他也创造出了一整套对付骑兵的办法。这对后世无数的名将,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var1]

所以,这样的李牧,不管后世给他多高的评价,其实都不过分。

作为赵国的名将,李牧崛起,已经是长平之战以后的事情了。据后世史学家分析,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李牧应该还比较年轻。而且,当时李牧正驻守在北方,负责抵御北方的匈奴。所以长平之战爆发的时候,李牧根本就没参加。

[var1]

等到长平之战打完之后,后来秦国进一步进攻邯郸的时候,正史上也没有明确记载李牧参与邯郸之战的情况。这主要是因为当时李牧还不是特别牛,在赵王眼里,李牧也不是那种能够力挽狂澜的角色。再加上当时北方防御匈奴的战线,同样极为重要,所以李牧可能就没有被调回来,参加邯郸之战。

而邯郸之战结束以后,虽然秦国最终被击退了,但是赵国这边,却同样损失惨重。一场长平之战,再加上后来的邯郸围城,几乎把赵国国内超过一半的适龄男性,全都给杀绝了。

[var1]

就是在这样的状态下,李牧开始逐渐在赵国的军界,异军突起,逐渐扛起来大半个赵国。

接下来的十多年时间里,李牧先是率兵在北方驻守,防备匈奴入侵。在这段时间里,李牧长时间不出战。就算匈奴打过来了,李牧也只是坚壁清野,被动进行防守。如此一来,李牧自然就给匈奴造成了他软弱可欺的假象。

[var1]

李牧之所以这样做,从后世的角度来看,其实是有两个目的。第一,长平之战结束以后,赵国严重缺少精壮劳动力。所以在这期间,李牧最大的任务,不是在北方击败匈奴,而是尽量保证更大的和平空间,让赵国人多生孩子,让那些年轻人快点长大,弥补长平之战的损失。

从赵国后来的情况来看,这个目标,李牧后来显然是实现了。短短十多年之后,李牧坐镇的赵国北方边境,便再次攒下了近二十万的精锐军队。而这些精锐,后来也成了赵国灭亡之前,抵抗秦国的中坚力量。

[var1]

第二,李牧需要给匈奴造成一个假象,那就是他确实比较好欺负。因为只有这样,匈奴才会敢于集结全部主力,前来进攻赵国的边境。

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最大的难点,其实一直都不在于正面厮杀。如果双方真的找一块地方,全力来一场死战,其实大概率都是中原王朝取胜。因为中原王朝在武器制造和后勤补给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

真正的难点,其实是在于如何找到游牧民族的主力。游牧民族依仗速度,可以打不过就跑。如果让游牧民族的主力逃回草原深处,中原王朝再派骑兵去草原深处寻找对手,那成本就太高了。后来汉武帝用的就是这种办法,虽然打赢了,但是也把之前汉朝几代人攒下的国力给耗得差不多了。

[var1]

连后来统一全国的汉朝,都是如此。那么如果当时李牧只是击败匈奴,让匈奴主力逃回了草原,接下来赵国面对的,可能就是匈奴的连年袭扰。到时候赵国就必须要把大量的军队,放在北方防守。这时候秦国要是再打过来,赵国就彻底没救了。

所以当时的李牧,不是想击败匈奴,而是想要重创匈奴。

如此,多年之后,当李牧在北方攒下了近二十万的精锐,觉得有把握直接歼灭匈奴主力了,李牧才终于出手。当时李牧先是派少量军队,把匈奴主力引入赵国的埋伏圈。然后,李牧用战车组成正面防线,挡住匈奴的正面冲锋。

[var1]

接下来,李牧再派大量的骑兵,切断匈奴的后路,并且派出会弓箭的士兵,从两翼包抄,利用弓箭远程射杀匈奴士兵。这种作战方式,后来几乎成了中原王朝对付游牧民族的教科书。后来无数的中原名将,在对付草原游牧民族的时候,用的其实都是这种思路。

最终,这一战李牧直接消灭了十多万匈奴精锐,彻底重创了匈奴。要知道,当时匈奴还没有彻底统一草原,整个匈奴加起来,其实也没多少人。所以这一战之后,接下来至少十年之内,匈奴都不敢再南下大规模袭扰赵国边境了。

而这样一来,赵国也就可以从北方抽出更多的精锐,去对付其他中原国家了。

[var1]

匈奴被击退之后,李牧瞬间成了赵国内部,地位仅次于老将廉颇的顶尖名将。所以,在这之后,赵国开始调整国策,逐渐从北方边境抽调精锐,转而去进攻燕国。在李牧的带领下,赵国很快就从燕国那边,夺取了大量的土地。

对于赵国来说,击败燕国的意义,其实非常大。因为赵国军事力量虽然很强,但是在粮食安全方面,却一直存在短板。尤其是在和秦国这样的国家交手的时候,后勤补给更是成了赵国最大的弱点。而当时李牧进攻燕国,其实就是想从燕国这边获得足够的地盘,增加赵国的耕地数量。

因为李牧实在是太牛,所以几场仗打下来之后,地盘抢了不少,但是赵国士兵却没多少损失。这样一来,赵国完全实现了以战养战的目标。

[var1]

这样的李牧,其实不光是一个单纯的名将,更是一位顶尖的战略家。

如果多给李牧一些时间,李牧或许真的能逐渐打下整个燕国。一旦拿下了整个燕国,赵国面对的局面,瞬间就不一样了。有了足够的地盘和耕地,就算是秦国打过来,赵国不怕和秦国进行对耗。

但问题在于,秦国没给李牧时间。

就在李牧刚刚准备进攻燕国的时候,赵国就遇到了两个重大变化。首先,因为种种原因,老将廉颇被迫离开了赵国。廉颇的出走,对赵国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损失。自此之后,赵国少了一位顶级名将,只剩下李牧独自支撑了。

其次,就在廉颇出走数年之后,李牧好不容易刚刚从燕国这边夺取了不少土地,赵国恢复了不少国力的时候。秦国那边,秦始皇亲政了。

[var1]

之前的十几年当中,秦国之所以长时间没有大动作,主要是因为秦国在长平之战和邯郸之战当中,一样损失很大,需要休养生息。同时,在这段时间里,秦国连续换了四代秦王,紧接着上位的秦始皇,又是少年登基,导致秦国内部主少国疑。

所以,直到秦始皇成年亲政之后,秦国才再次开始对外扩张。

而秦始皇亲政之后,首先盯上的,就是赵国。因为在秦始皇看来,东方六国之中,赵国战力最强。虽然之前长平之战,让赵国损失惨重,但是经过这么多年的恢复之后,赵国的国力却恢复了不少,整体战力已经隐隐排在战国七雄之中的第二位。

[var1]

所以,想要统一天下,首先得先灭了赵国才行。

很多人在读秦始皇的故事时,曾经提出过一个疑问:从秦始皇成年,到秦始皇灭韩国,灭掉东方六国中的第一个国家,这期间差不多又隔了近十年的时间。这十年当中,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到底在忙什么呢?

答案是,这几年当中,秦始皇其实一直在死磕赵国。而赵国之所以能够长时间挡住秦国,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李牧的存在。

因为李牧实在是太能打了。

[var1]

即便是面对强大的秦国,李牧也是丝毫不怕。而且,当时整个秦国,除了王翦之外,几乎没人能和李牧正面对打。秦始皇曾经尝试过分兵三路,分别由王翦、杨端和与桓齮三大名将,从不同的路线进攻。

结果,李牧利用自己麾下骑兵的速度优势,首先击败了桓齮,并且重创了桓齮率领的这支秦军,然后又组织赵国军队,挡住了王翦和杨端和的进攻。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肥之战’。

[var1]

总之,在长达数年的秦赵战争当中,赵国虽然处于下风,但是却因为李牧的存在,可以正面挡住秦国,没有吃太多亏。最后给秦国逼得实在是没有办法,只能出阴招,利用反间计,在赵国这边散布李牧要谋反的谣言,这才让赵国撤回了李牧,并且最后冤杀了李牧。

而李牧撤离之后,赵国前线很快就开始溃败,再也挡不住秦国了。

李牧在,赵国就能继续撑住;李牧死,赵国第二年就亡了。

[var1]

如果没有李牧,或许,秦始皇可以至少提前五年,统一天下。而如果当时赵国没有撤换李牧,一直让李牧守在前线,那秦始皇或许就永远无法统一天下了。

有人说,历史上的那些人物,可以分成三种。一种是对历史走向没什么影响,一种是可以在特定时间,稍微影响一下历史走向。还有一种,则是可以凭借一己之力,直接决定历史的走向。

[var1]

李牧显然属于第三种。

他活着,赵国哪怕再难,也能勉强撑得住。而他死了之后,赵国马上就亡了,秦始皇也可以逐渐扫平天下。

这样的李牧,不管给他多高的评价,其实都不算高。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战国七雄祖先来历,我们都是“楚国人”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先来看韩赵魏这三国,这里的韩国可不是今天的“史密达”韩国,是在河南郑州一带的战国时代的韩国(不过我建议我们可以凭借这个历史依据,向大韩民国政府郑重声明:韩国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呵呵呵,我好聪明)。为啥把韩赵魏这三国放在一起说,因为这三国都是有晋国分出来的。三个家伙一商量:“

  • 魏国之后,齐秦楚三强争霸,强大的楚国为何会第一个掉队?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楚国自楚悼王时期开始,经过楚肃王、楚宣王、楚威王几代楚王几十年的励精图治,国力逐渐强盛,楚怀王继位之初楚国国力达到了顶峰,楚国地盘最大、兵力最多,襄陵之战楚国令尹昭阳大败魏军,威震齐、燕、赵、魏、秦、韩六国,战国形成了齐、楚、秦三强争霸的格局,而且齐楚两个大国还是盟国,公元前318年第一

  • 诸葛亮比不上他,此人若不死,蜀国绝不会被魏国灭亡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偏才,他就好像是汉初时期的萧何,安内能力绝对是一流的,但是攘外的能力却让人不敢恭维。事实上,在刘备的帐下,谋略方面高于诸葛亮的人不止一个,除了法正和庞统,徐庶和马良恐怕也不在诸葛亮之后。蜀国的最强王者三人组,就是诸葛亮、法正和庞统,诸葛亮负责稳定大后方,筹集粮草军饷,发展国内经济;庞

  • 魏国流失的九位顶级人才:一人奔楚,一人入齐,一人赴燕,六人入秦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var1]吴起奔楚魏文侯时期主要以平民为主的鬼谷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魏文侯后期由孔子弟子子夏创立的以吸引贵族为主的西河学派兴起,魏武侯时期魏国朝堂逐渐被贵族占据,吴起成为魏国这种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个牺牲品,吴起出走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吴起弃魏奔楚对魏国

  • 长平之战中,赵国独霸一方的铁骑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中,骑兵几乎绝迹,这是因为长平的地形接近于山地,这里最不擅长骑兵的攻击战,而是擅长于步兵的攻坚战。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根本就没有派出骑兵,骑兵依然在李牧的统领下,在北方防御匈奴。这才是赵国骑兵的主要作战目的。李牧率领的赵国起兵,让北方的匈奴10余年不敢妄动,这已经是胡服骑射的最

  • 赵国堪称不死小强:长平之战后,又干掉3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燕国看到赵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打算从北方南下,一举兼并赵国。此时的赵国几乎组建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但依然把数倍于自己的燕军击败。[var1]赵国解决了落井下石的燕国,反过头来,还要继续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想要一鼓作气攻占邯郸,但没想到邯郸之战旷日持久,秦军30万人死在了

  • 魏国霸业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时期魏国军事上依然保持强势,不过他在将魏国霸业推向高峰的同时,却也埋下了魏惠王时期魏国衰弱的祸根,可以说魏武侯才是魏国霸业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我们一一来看一下。[var1]第一个错误:吴起弃魏奔楚魏国称霸和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吴起和他一手训

  • 秦灭亡五国齐国为什么坐视不理,难道齐国不知道唇亡齿寒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最初为西周功臣姜太公的封国,一直是东方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了第一位霸主。到了战国时期齐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霸主般的存在,齐威王,齐宣王,孙膑,田忌等明君能臣大家也都耳熟能详。那为什么到了战国晚期齐国就坐等秦国灭亡其他五国,难道聪明的齐国人不知道唇亡齿寒这么

  • 岭南春秋:先秦时期的岭南以南又叫交趾?先有番禺后有广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特色的岭南建筑读一点岭南古史(一):先秦时期的岭南所谓“岭南”, 岭指五岭,岭南则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虽然史书上对五岭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岭南区域包括广西东部往南(包括越南部分)、广东大部分往南至南海省、还有云南东部及福建西南部分、甚至一度包括如今的越南部分土地。[var1

  • 天下第一剑客荆轲,面对近在咫尺的秦王嬴政,为何会行刺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嬴政和燕太子丹从小就认识,两个人还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为何会翻脸?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你说翻了也就翻了,为何又要置对方于死地呢?[var1]燕国是姬姓王国,血统纯正,燕太子丹,是燕国的太子,原名为姬丹,但是燕国在整个七国之中,是实力最弱小的一个国家,所以姬丹从小就被送到赵国当质子,这时候他遇到了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