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国流失的九位顶级人才:一人奔楚,一人入齐,一人赴燕,六人入秦

魏国流失的九位顶级人才:一人奔楚,一人入齐,一人赴燕,六人入秦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26 更新时间:2024/1/27 6:11:13

[var1]

吴起奔楚

魏文侯时期主要以平民为主的鬼谷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魏文侯后期由孔子弟子子夏创立的以吸引贵族为主的西河学派兴起,魏武侯时期魏国朝堂逐渐被贵族占据,吴起成为魏国这种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个牺牲品,吴起出走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吴起弃魏奔楚对魏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如果吴起能多留在魏国几年,说不定秦国都被打趴下了。

[var1]

孙膑赴齐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先出仕魏国,孙膑入魏本来就是想效力于魏国的,虽然他受到庞涓的迫害,但是魏惠王原本有机会能留下孙膑,最终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去了齐国,孙膑这一走不要紧,直接把魏国从霸主宝座上赶了下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围魏救赵,庞涓自杀,十余万精锐的魏武卒也损失殆尽,在齐国和秦国的打击之下,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乐毅赴燕

沙丘宫之变后,乐毅离开了赵国,第一站去了魏国,当时在位的是魏昭王,此时正逢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乐毅在一次出使燕国时被燕昭王诚心所感动最终留在了燕国,至少说明魏国没有足够吸引他的地方留不住他。

[var1]

六人入秦:商鞅、张仪、公孙衍、魏章、范雎、尉缭

商鞅是卫国人,原本是魏国相国公叔痤府中的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奈何魏惠王看不上他导致商鞅入秦,才有了商鞅变法,秦国因此而崛起。

公孙衍是土生土长的魏人魏国也留不住他,结果去了秦国反而成了魏国劲敌,雕阴之战大败魏军斩首8万,老将龙贾被俘,河西易手。

魏章也是魏国人,入秦后被重用成为秦惠文王时期的庶长,丹阳之战魏章和樗里疾联手大败楚军俘虏七十余名将领并斩首8万,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

[var1]

张仪是魏国贵族后裔,但魏国仍然留不住他,他入秦后先为客卿后为相国,以连横破合纵,大大缓解了秦国面临的困境。

范雎原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死于魏国相国魏齐之手,逃往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重用,先后出任客卿和相国,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蓝图。

[var1]

尉缭是秦王嬴政时期的国尉,也是魏国人,著有兵书《尉缭子》,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为秦国统一立下不小功劳。

有点讽刺的是,魏国的衰败和它流失的这些人才有莫大的关系,比如商鞅、孙膑、公孙衍、张仪等等,有些甚至本身就是魏国人,不说多如果能留住其中一半人,魏国不说继续称霸,至少也不会被秦国打得没一点脾气。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长平之战中,赵国独霸一方的铁骑去哪儿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长平之战中,骑兵几乎绝迹,这是因为长平的地形接近于山地,这里最不擅长骑兵的攻击战,而是擅长于步兵的攻坚战。所以在长平之战中,赵国根本就没有派出骑兵,骑兵依然在李牧的统领下,在北方防御匈奴。这才是赵国骑兵的主要作战目的。李牧率领的赵国起兵,让北方的匈奴10余年不敢妄动,这已经是胡服骑射的最

  • 赵国堪称不死小强:长平之战后,又干掉30万秦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长平之战后,燕国看到赵国蒙受了巨大损失,打算从北方南下,一举兼并赵国。此时的赵国几乎组建不出一支像样的军队,但依然把数倍于自己的燕军击败。[var1]赵国解决了落井下石的燕国,反过头来,还要继续面对虎视眈眈的秦国。长平之战后,秦昭襄王想要一鼓作气攻占邯郸,但没想到邯郸之战旷日持久,秦军30万人死在了

  • 魏国霸业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时期魏国军事上依然保持强势,不过他在将魏国霸业推向高峰的同时,却也埋下了魏惠王时期魏国衰弱的祸根,可以说魏武侯才是魏国霸业衰退的始作俑者:一连犯下三大错误,一个比一个致命,我们一一来看一下。[var1]第一个错误:吴起弃魏奔楚魏国称霸和军事上的节节胜利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吴起和他一手训

  • 秦灭亡五国齐国为什么坐视不理,难道齐国不知道唇亡齿寒吗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齐国最初为西周功臣姜太公的封国,一直是东方大国。春秋时期齐桓公通过“尊王攘夷”成为了第一位霸主。到了战国时期齐国也是战国七雄之一,并且很长一段时间也是霸主般的存在,齐威王,齐宣王,孙膑,田忌等明君能臣大家也都耳熟能详。那为什么到了战国晚期齐国就坐等秦国灭亡其他五国,难道聪明的齐国人不知道唇亡齿寒这么

  • 岭南春秋:先秦时期的岭南以南又叫交趾?先有番禺后有广州?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特色的岭南建筑读一点岭南古史(一):先秦时期的岭南所谓“岭南”, 岭指五岭,岭南则指五岭之南的地区。虽然史书上对五岭的说法各有不同,但史学家们一致认为,岭南区域包括广西东部往南(包括越南部分)、广东大部分往南至南海省、还有云南东部及福建西南部分、甚至一度包括如今的越南部分土地。[var1

  • 天下第一剑客荆轲,面对近在咫尺的秦王嬴政,为何会行刺失败?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嬴政和燕太子丹从小就认识,两个人还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为何会翻脸?友谊的小船说翻就翻,你说翻了也就翻了,为何又要置对方于死地呢?[var1]燕国是姬姓王国,血统纯正,燕太子丹,是燕国的太子,原名为姬丹,但是燕国在整个七国之中,是实力最弱小的一个国家,所以姬丹从小就被送到赵国当质子,这时候他遇到了同样

  • 以春秋战国为百家争鸣式思想创新是民国伪史,礼崩乐坏才是真史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不仅西方有伪史,中国也有。中国的民国时期,也编造了大量伪史,不妨称之为“民国伪史”。西方伪史是近现代的西方学者根据现代西方的错误历史认知所编造,民国伪史则是民国时期的中国学者(民国大师)根据民国时期的错误历史认知所编造,而且两者存在密切联系,因为民国时期是中国近代中最西化时期,主张彻底否定中国文

  • 一代忠臣同时也是一位爱国诗人的屈原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屈原,名平,字原,出身于楚国贵族。公元前340年诞生于秭归三闾乡乐平里。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法律的制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任能,改革政治,提倡“美政”,同时主持外交事务,主张楚国与齐国联合,共同抗衡秦国。在屈原的努力下,楚国国力有所增

  • “秦国赵括”真的是平庸无能之辈吗?其实冤枉他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荆轲告别了“买凶者”燕太子丹,刺秦而去。没过多久,荆轲天下闻名。[var1]荆轲刺秦剧照恼羞成怒的嬴政第二年(公元前226年)便命王翦率军灭亡了燕国,燕王喜和太子丹仓皇逃亡辽东。这一战中,年轻将领李信英勇无畏,率军深入追击,杀掉了刺秦主谋太子丹,将太子丹的首级作为礼物献给了嬴政。秦嬴政身心大悦,连连

  • 300年春秋史中唯一不服就干的诸侯,攻陷六十余国,占地五千余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var1]鬻熊周武王之子周成王为了表彰他们辅佐朝政的功绩,于是提拔他们的后代,将鬻熊的曾孙熊绎,封在南方蛮荒之地,赐给他土地五十里,并封子爵爵位 ,建立了楚国政权。成为了楚国的创始君王。[var1]熊绎熊绎受封后,发展生产,扩大疆土,经过熊绎至熊渠数代君主的努力,使楚国疆域不断扩展,国力不断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