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r1]
吴起奔楚
魏文侯时期主要以平民为主的鬼谷学派在魏国占据了上风,其代表人物有李悝、吴起、乐羊、西门豹等人,魏文侯后期由孔子弟子子夏创立的以吸引贵族为主的西河学派兴起,魏武侯时期魏国朝堂逐渐被贵族占据,吴起成为魏国这种人才选拔机制的第一个牺牲品,吴起出走是魏国人才流失的开始,吴起弃魏奔楚对魏国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如果吴起能多留在魏国几年,说不定秦国都被打趴下了。
[var1]
孙膑赴齐
孙膑和庞涓是同门师兄弟,庞涓先出仕魏国,孙膑入魏本来就是想效力于魏国的,虽然他受到庞涓的迫害,但是魏惠王原本有机会能留下孙膑,最终孙膑在齐国使者的帮助下去了齐国,孙膑这一走不要紧,直接把魏国从霸主宝座上赶了下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两次围魏救赵,庞涓自杀,十余万精锐的魏武卒也损失殆尽,在齐国和秦国的打击之下,魏国从此一蹶不振。
乐毅赴燕
沙丘宫之变后,乐毅离开了赵国,第一站去了魏国,当时在位的是魏昭王,此时正逢燕昭王高筑黄金台招贤纳士,乐毅在一次出使燕国时被燕昭王诚心所感动最终留在了燕国,至少说明魏国没有足够吸引他的地方留不住他。
[var1]
六人入秦:商鞅、张仪、公孙衍、魏章、范雎、尉缭
商鞅是卫国人,原本是魏国相国公叔痤府中的中庶子,公叔痤临终前向魏惠王举荐商鞅,奈何魏惠王看不上他导致商鞅入秦,才有了商鞅变法,秦国因此而崛起。
公孙衍是土生土长的魏人魏国也留不住他,结果去了秦国反而成了魏国劲敌,雕阴之战大败魏军斩首8万,老将龙贾被俘,河西易手。
魏章也是魏国人,入秦后被重用成为秦惠文王时期的庶长,丹阳之战魏章和樗里疾联手大败楚军俘虏七十余名将领并斩首8万,夺取楚国汉中之地六百里,设立汉中郡。
[var1]
张仪是魏国贵族后裔,但魏国仍然留不住他,他入秦后先为客卿后为相国,以连横破合纵,大大缓解了秦国面临的困境。
范雎原本是魏国中大夫须贾门客,因被诬陷通齐卖魏差点死于魏国相国魏齐之手,逃往秦国后受到秦昭襄王重用,先后出任客卿和相国,他提出的远交近攻策略成为秦国统一六国的蓝图。
[var1]
尉缭是秦王嬴政时期的国尉,也是魏国人,著有兵书《尉缭子》,主张“并兼广大,以一其制度。”为秦国统一立下不小功劳。
有点讽刺的是,魏国的衰败和它流失的这些人才有莫大的关系,比如商鞅、孙膑、公孙衍、张仪等等,有些甚至本身就是魏国人,不说多如果能留住其中一半人,魏国不说继续称霸,至少也不会被秦国打得没一点脾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