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古代春秋时期各国诸侯都只敢称“公”,为何只有楚国一直称王?

古代春秋时期各国诸侯都只敢称“公”,为何只有楚国一直称王?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3362 更新时间:2024/1/25 12:46:54

这些大大小小的国家表面上都尊周天子为共主,周天子也投桃报李,封他们爵位。这些国君一般都自称“公”,不过也有例外,比如南方的大国楚国就是一个不按常理出牌的国家。楚国国君一直自称“王”,和周天子的王平起平坐。不走寻常路是楚国一贯作风,别人叫公,我偏弄个王当当,那么楚国为什么会如此特立独行呢?

我们还是从一个群聊讲起吧。

周朝群里的那些事儿

[var1]

如果把周朝看做是一个群,楚国无疑是群里最难对付的刺头。

周朝群的前身是商朝群,因为末代群主纣王无道,天怒人怨,导致群管西伯姬昌趁机作乱,他的儿子武王姬发后来夺取了群主之位,改商朝群为周朝群。

武王姬发改朝换代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群主地位,搞了一套分封制,大封诸侯,又推出了五等爵位(公侯伯子男),家世尊贵的群员封公爵(不多,五个而已),他的功臣和子嗣大多都封了侯爵、伯爵,剩下一些偏远地区的蛮夷部族给个子爵意思意思就行了。

[var1]

例如前任群主纣王的哥哥微子被封到宋国,给了个公爵。毕竟是前老板,给个面子嘛。

武王姬发手下的开群功臣姜子牙封到齐国、周公封到鲁国,召公封到燕国……

这帮人都是侯爵,后来历史上我们耳熟能详的秦国、楚国名气很大,其实爵位很低,都是子爵,五等爵位里的第四等,很低了。

楚国的愤怒

其实楚国并不是武王姬发的功臣团队成员,楚国的历史非常悠久,也算是群里的老人了。早在商朝群时楚国就是群员,和文王姬昌的周国平起平坐。

楚国一直被中原的周王室讥笑为蛮夷,其实按楚国自己的说法,人家也是货真价实的炎黄子孙。

楚国人自称是黄帝后裔,颛顼高阳氏五世孙祝融之子陆终生六子,幼子季连姓芈,是楚国人的祖先。

早在商朝时楚国就是南方大国,雄霸一方。纣王末年,楚国曾帮助周文王讨伐商纣,周朝建立后,成王为感念楚国之恩,封楚国国君熊绎为子爵,楚国至此正式位列周朝诸侯国之列。

楚国虽然臣服周王室,不过骨子里的骜不驯根本掩饰不住,很快便和周王室产生了矛盾。

刚即位的周昭王想教训一下这个蛮夷小国,御驾亲征楚国,结果大败而归,自己也淹死在汉江里。

从此,周王室对这个刺头楚国非常忌惮,周天子也拿他们没办法。楚国嚣张到什么地步呢?第六代楚君熊渠即位后居然荒唐到封自己的三个儿子为王,只有周天子可以称王,他居然封三个儿子为王,如此离经叛道令当时在位的周厉王震怒,熊渠害怕周厉王联合天下诸侯讨伐他,没多久便取消了王号。

擅自称王

周幽王末年,犬戎攻破镐京,杀死幽王,西周灭亡。平王迁都洛邑后,周朝群元气大伤,群成员急剧减少,沦为了东周群。

[var1]

第十七代楚君熊通一上台就很生气,凭什么州国、虢国、宋国这些不入流的货色都是公爵,我南天一霸,堂堂大楚国居然是个子爵,真是奇耻大辱!

于是熊通正式向周天子提出交涉,要求给自己升爵,难道寡人不配当公爵吗?

结果周天子毫不意外的一口回绝了。

熊通勃然大怒,这事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你一个傀儡天子居然敢驳回寡人的合理要求!寡人敬你是天子,是群主,这才跟你打个招呼,不识好歹,你不给我公爵,寡人还不要了呢。

于是,熊通玩了一票大的,自封楚王,公爵都不稀罕了,直接称王,你是周王,我是楚王,平起平坐,群主我来当。

[var1]

熊通就是楚国历史上第一位称王的国君,史称武王,楚国一共44位国君,从第十七代熊通开始,后面的国君全部都自称王。

熊通的僭越行为开了诸侯擅自称王的先例,后患无穷。

然而悲哀的是周天子对熊通的大逆不道行为居然束手无策,无可奈何,打不过,骂不过,只能假装不知道呗。

问鼎中原

周王室的孱弱无力进一步刺激了楚国的狼子野心,到了第22代楚王楚庄王即位后,更是厉兵秣马,频频出兵中原,攻城略地。楚庄王甚至亲率大军打到东周王城洛阳附近,派人前去询问周王室的九鼎重量,成语“问鼎中原”就来源于此。

[var1]

九鼎是周朝王权的象征,楚庄王打听九鼎几斤几两,分明是觊觎王权的僭越行为,楚庄王的悖逆狂妄令周王室强烈不满,派出大臣严厉驳斥楚国使者的无理要求。

从此事不难看出楚国的野心与周王室的孱弱,后来的史实证明了这一点,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灭国最多的大国,被楚国灭亡的小国大概有一百多个。

群雄逐鹿

楚国称王后若干年,其他几个大国也纷纷称王,形成了著名的“战国七雄”。东周群里一下子冒出来七八个“群主”,甚至连宋国这样的二流国家都想过一把瘾,也宣布称王。

困守洛阳的群主周天子除了唉声叹气,无计可施,最终走向了灭亡。

[var1]

最后补充一点,春秋战国时代各国君主都习惯称公,这并非他们的爵位,而是一种约定俗成的尊称而已,比如齐桓公、晋文公、鲁哀公、秦孝公、宋襄公,实际上齐、晋、鲁都是侯爵,秦是子爵,只有宋是公爵,叫宋襄公没毛病,其他的国君正确叫法应该是齐桓侯、晋文侯、鲁哀侯、秦孝子。

但是当时流行这种尊称,也就都变成公了,比如孟子拜见过的山东小国滕国国君滕文公,滕国是不入流小国,国君也叫滕文公,说明这里的“公”和公爵没关系。

敢为天下先

当然进入战国七雄时代后,所谓的公侯伯子男都已经毫无意义了,谁拳头硬,谁兵强马壮,谁就是王,就是老大。由此看来,楚国当年冒天下之大不韪率先称王,确实有先见之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春秋第一霸主齐桓公:活得最风光,死得最凄惨,原因令人深思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管仲说:“希望大王您疏远易牙、竖刁、开方这三个小人!”齐桓公不解,问:“易牙不惜烹饪他的儿子以满足我的口味,这样的人还要怀疑吗?”管仲说:“连自己的儿子都不爱的人,会真的对您好吗?”齐桓公又问:“竖刁为了进宫侍奉我,不惜阉割了自己,这也值得怀疑?”管仲说:“人哪有不爱惜自己身体的,连自己的身体都伤害

  • 春秋战国:小股东难管,派系林立,职业经理人拿生命在打工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究其根源,现代商业社会竞争压力大,很多“打工人”在躺平的同时,都向往遥远的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认为那个年代思想开放、百家争鸣、礼贤下士、人才辈出,仿佛凭着自己的满腹经纶、超前认知,一定能在齐桓公、晋文公这些诸侯手下大展拳脚、出将拜相(脑补网络小爽文的常见剧情)。[var1]穿越

  • 曹操真的想杀司马懿吗?一旦杀了,魏国将面临4种不可控的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蜀相诸葛亮,仕途之路一片坦途,刘备白帝城托孤后,他便顺利掌握蜀汉的军政大权;反观司马懿,却几次险死还生,其中最惊险的一次,莫过于曹操对他的杀意。据《晋书·宣帝纪》记载:“魏武察帝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所谓“狼顾相”,指狼在前进时,脸部能够正面向后而身体不动;人有“狼顾之相”,就说明此人谨小慎微,却

  • 晋、楚城濮之战,为什么战争还没开始,就对楚国不利了?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楚成王知道,这场战争虽然准备多年,但现在估计得虎头蛇尾地结束了。但是,楚国的令尹子玉,也就是成得臣却死活不同意撤兵。那么他为什么坚持打这一场仗呢?他说,他是为了堵住国内某些人的嘴。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原来,在攻打宋国之前,楚成王曾经让子玉他们去集合部队、精心训练,做战前准备。子玉是被举荐上来的,为了证

  • 钱其琛谈中韩建交始末:曾搭专机赴朝鲜见金日成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那要是两位故友呢?在《左传·文公元年》中有这样一句:践修旧好,要结外援,好事邻国,以卫社稷。[var1]简单的阐述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对于国家的巩固与强大,也有着重要作用。特别是,两国本就是故人一样的关联。像韩国就是如此的角色。要知道,亚洲的国家和地区一共有48个,海上邻国仅有六个,这里面最近的就是

  • 孔子的潇洒,带着众弟子来了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完美诠释舍得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英雄造时势还是时势造英雄?这个问题自古以来就一直让人们争论不休,不过小编看来还是时势造英雄,古往今来越是时局动荡那么出现的英雄人物就越多,每一代王朝的开国皇帝都是从乱世中崛起,乱世就代表着机遇,但是光有机遇还是不够,一个英雄的造就还必须有一些个人的品质。[var1]所谓的动荡局势其实就是在说变化和

  • 孔子博物馆获评“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济宁发布)[var1]孔子博物馆孔子博物馆是为传承弘扬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而建设的重要文化设施。孔子博物馆位于曲阜市孔子大道100号,曲阜城中轴线南端,与“三孔”世界文化遗产遥相呼应。该馆由两院院士吴良镛先生规划设计,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展陈面积1.7万平方米,2019年

  • 战国四雄主:离统一最近的四位君王,却都与一统天下失之交臂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华夏文明历史上各政权分裂对抗最严重、最持久的时代之一,时势造英雄,战国时代也是一个群英荟萃的时代。[var1]当时恰逢百家争鸣,是中国古代思想及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能人志士辗转于各国之间,推行新的经济技术、展开举国变法。英勇善战的大将征战沙场,为守护一方国土奋勇杀敌,在群英的承托和辅佐下,涌现了

  • 奋六世之余烈,秦国历代君主都为秦统一天下做了哪些贡献?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天下一统孝公变法、取西河、威服西戎、按贾谊所述上溯六世为秦孝公时期,回顾秦国发展历程,不难发现,秦的崛起确始于孝公用商鞅变法。孝公继位之前,秦国与魏国反复争夺河西之地,兵祸连年。秦国丢失河西之地,国弱民穷,兵疲。秦地处西陲,山东六国视之为蛮夷,各国会盟疏远秦国。秦国存在被六国联合吞并的危

  • 刘备错过一人才被曹操重用,终成北方悍将,地位堪比李牧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牵招。[var1]刘备和牵招是好朋友,历史上说刘备和牵招是“刎颈之交”,然而几经辗转后,刘备和牵招还是因为命运之轮错过了。刘备组织起了自己的队伍,却没有跟牵招联系,这导致牵招最终投靠了袁绍。牵招对袁绍忠心耿耿,就算袁绍战败而死,牵招也继续跟随袁绍的儿子袁尚,最后大势已去,曹操赏识牵招的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