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真实的历史记录中,赵云被排在了五虎将最后,科学吗?

真实的历史记录中,赵云被排在了五虎将最后,科学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2322 更新时间:2024/2/10 6:37:01

而在史书上面,我们能找到最接近的概念,其实是陈寿他在三国志里,把前面提到的五个人物合并在一起做成列传,不过和小说里面的排列顺序略有不同,他把赵云放在了最后,变成关张马黄赵。很多人就怀疑,难道以赵云他从年轻就追随刘备,数次帮他抢救妻儿,协助诸葛亮北伐的功劳,还不够资格去挑战蜀汉五虎将第一名的地位吗?

今天我们就从四个角度来分析。第一个要来分析的是声望,这里暂时以汉末还有魏晋的史料为主,唐代之后的呢,就不纳入计算了,否则以关二哥,他信众满天下,那绝对是碾压其他四个人,比都不用比。

那在汉末魏晋的时候,五虎将谁的威名最高呢?首推关张,在那个时候,魏国吴国的众多谋臣,每次要评论刘备阵营的战力时,一定会把关羽,张飞拉出来捧一下,仿佛刘备军队上战场,别的将军都是人形背景,只有关羽张飞有在做事。

本文特别引用程昱、周瑜、刘晔的说法,这三个人,都是军事战略眼光极高的强者,他们的评论,可信度还是很高的。单看名声这个项目的,我们的主角赵云,他追不上关羽张飞,

那他有机会可以抢第三名吗?很遗憾啊,可能也要排在马超的后面。西凉的马家在东汉末年是割据一方的军阀,马超呢,他虽然因为败给了曹操,往刘备阵营寻求庇护,但是,他的名望在西北一带仍然非常好用。刘备即位汉中王时候的封赏名单也以马超为首,当时的文武百官都知道,马超呢,很难掌握实际的兵权,这完完全全就是尊重他的名声。

因此,在名声这个项目,本文推测赵云他大概是高于黄忠,位居第四。

第二个要比较的项目,是战功。我们先从的三国志里面。不包含云别传的注解史料,来看看赵云的表现。在本传中,赵云的事迹非常简洁,开头,说刘备在青州刺史田楷麾下时,赵云被派去给刘备当随从,主要负责骑兵队,下一秒,他就已经在长坂坡抢救刘备的老婆和孩子了。

如果对照刘备的先祖传,还有个奇妙的记载,上面提到了,刘备在支援徐州时,除了自己的千余名士兵之外,还有一些北方的乌丸骑兵帮忙,会不会这些就是赵云的部队呢?我暂且不排除这个可能性,时间继续在走,赵云在本传中呢,一直担任跟随刘备的角色,独立领兵的机会相对就少,直到刘备准备入蜀时才出现了转机。

原本赵云和诸葛亮留守荆州,但是,由于庞统战死,刘备紧急召唤诸葛亮,于是诸葛亮就和张飞赵云一起去救火。救火队到达江州后,诸葛亮命令赵云单独率领部队分兵前进,和主力部队在成都汇合。

此后,赵云的主要行动几乎都跟着诸葛亮北伐,出祁山守箕谷等等,连刘备因为关羽阵亡,冲冠一怒为蓝颜,攻打东吴的时候,赵云都没有Solo。

建兴七年,赵云就过世了。常山赵子龙的本传到此为止,不到300字,纯看本传的记载,赵云虽然比关羽张飞要晚加入刘备阵营,但也算得上是元老派。

刘备在徐州或荆州的时候,关张二人,都曾经领军负责一个城或一个区域的进攻守备任务,而赵云的多半则是担任风险队为主。若以战功晋升的官职来看,赵云的官位,也是五个人中相对不显眼的,当别人已经假节钺的时候,他才爬到中护军一职。

不过,本文在这里,要帮赵云说句话,他一开始是刘备随从,后来,则多半跟着诸葛亮行动,某种程度上,他很像是那种扮演辅助角色的将领。

赵云中护军的职位,虽然不是一个独立军区的指挥官,但也相当类似于禁卫军的统领。要说领导人会没来由的去信任一个将领,这个可能性很低呀。本文认为,比起真刀真枪的战功,赵云虽然不及关张,但是,他在执行其他类型的军事任务上面。应该赢得了长官的信任,只可惜,这类的战功在三国志本传的史料中记载很少,只好以云别传作为补充了。

至于马超呢,他虽然有助攻让刘璋投降的功劳,但是整体来看,蜀汉建立之后,他几乎没有实际的作战记录,因此在战功这一项评价上面呢,我就很难给他太高的分数了。因此呢,在对蜀汉贡献的战功上面,我认为赵云他应该有排名第三的实力,略高于黄忠和马超。

第三点要来聊的就是人物自身的武勇,也就是大家爱聊的单挑能力了。其实,关张马黄赵我五个人都称得上是虎将,在史料中,也都记载非常精彩的故事,关羽白马城外,千军万马刺颜良,张飞长坂桥头一夫当关,喝断水流。马超讨郭元战曹公,黄忠定军山斩妙才。而我们的赵云赵子龙,血战丹阳,怀抱幼子,守护甘夫人的记录,也是被历史承认,白纸黑字写在三国志本传里头。

要说,以上五人谁的自身武有最高呢?坦白的说,有几位,我觉得会受到我们第一点讲到的,名声加权加很大。毕竟史书不是武侠小说,作者没看过他们单挑群殴,只是简单的记录一下罢了。

我个人认为,如果五虎将,在年龄相同,体能状况差别不大的前提之下,他们单打独斗的能力,应该是各擅所长,平分秋色的,仅是一家之言啊。

最后一个评比项目,就是谋略,赵云最为人所熟知的,就是他在云别传里面记载的,汉水空营记的故事。

这件事发生在刘备攻打汉中的时候,赵云担任黄忠的副手。黄忠听得到情报,曹操有一支军粮队伍要经过,就决定领兵出击,却被曹操趁虚而入,赵云使用空营计战胜曹操,赵子龙一身是胆的评价就由此而来。也就形成了,大家关于赵云用兵的共识,胆大心细,擅长防守,但是他独立领兵的机会太少了。

其他的四人,关羽在军事智谋方面,被后人批评是最多的,不仅是后人很多非议,他的队友关中太守廖立,更是直接开怼,说关羽仗着名气大,只会热血向前冲,所以才会有荆州大败。换做今天,廖立恐怕只说一句就够了。关羽整个就是一个中二少年啊。

张飞的谋略一直被大家忽略了,在入蜀作战时,凭借着高情商,劝降严颜,利用地形优势,抵挡了名将张郃,这些都是军事智慧,而不是单纯的武勇。

马超的作战主要是针对曹操阵营,最终失败了,让他在作战谋略的评价上,被扣不少分。

.黄忠基本没有记载,真实的历史中交了白卷。

所以,在谋略方面,个人认为张飞第一,赵云略逊于关羽,排第三名。

综合评价,关张当之无愧并列第一,赵云第二名也是实至名归,马超和黄忠并列第三好了。

仅一家之言,各位见笑了,有不同观点,希望留言讨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司马懿这五句话,听懂两句都够用一生了!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你的日积月累,早晚会成为别人的望尘莫及。01人不能怯懦,但不能不知敬畏,要学会敬畏自己的对手在曹叡(ruì)死后,曹爽嚣张跋扈,独断专权,一手操纵把司马懿升为太傅,其实是架空了他在朝堂的控制权。面对曹爽种种咄咄逼人的行径,司马懿的学生钟会上门劝他:“老师,你就甘于这坐而论道的太傅之位吗?”钟会的劝告

  • 史说三国:三四六 司马二子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王元姬(217年-268年),东海郡郯县(今山东郯城县)人。王元姬出身于东海书香门第的王氏,祖父王朗、父亲王肃都是著名的经学家,王朗官至司徒,封兰陵侯,王肃为中领军,袭封兰陵侯。王元姬八岁时,就能诵读《诗经》、《论语》,尤其精通丧服礼仪,只要是有文义的,看了一遍,一定能记在心中。九岁时,遇到母亲羊氏

  • 为何曹丕只活了40岁,看看曹操死后他都干了什么?色是一把刮骨刀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后人就其在曹操死后的行事风格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色是刮骨刀,美人乡是英雄冢,古人诚不欺我。 曹丕功绩 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禅让得来的帝位,大都不被别人认可,原因就在于禅让的过程之中,带有一丝强迫性。当正统转化为非正统,后人自然不会接受。可要说道曹丕为国家发展做出的贡献和功绩,还真就比已经名存实亡的汉

  • 中国历史上“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诸葛亮未进前五,第一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这两句诗出处不一样,却能和谐地用在一处。人生当如意时,真是给个神仙也不换。不过人与神仙,从来都不对等,换自然是换不了的。那么就中国古代历史诸多传奇人物而言,“最接近神”的七大人物,分别是谁呢?连诸葛亮都不在前五的话,谁又会是第一? 第七位:刘伯温 三分天下诸葛亮,一统江山刘伯温。在朱元璋的智谋团中,

  • 掌权之后的董卓,究竟荒唐到何种地步,当时的女性又是多么悲哀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董卓进京,来者不善” 公元189年,董卓进京,而董卓的进京也为后来的三国乱世,拉开了序幕。而真正历史上的董卓,他的一生其实远比小说还要精彩。年轻时的董卓,是个骁勇的武士,史书也记载他,臂力过人,左右驰射,在羌人中少有对手。甚至还“少好侠,尝游羌中,尽与诸豪帅相结”,是个行侠仗义的勇武之人。但京都繁

  • 东汉风云:刘英觊觎神器牵连甚广,寒朗入阙复陈为冤辨诬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话说广陵王刘荆自奉诏还国后,仍然怀着异图暗中引入术士,屡与谋议,且日望西羌有变,可借防边为名,称兵构乱。事为汉明帝所闻,特将他徙封荆地。刘荆越加恚恨,至年已三十,召相工入语:“我貌类先帝,先帝三十得天下,我今亦三十岁,可起兵否?”相工支吾对付,一经趋出,便向地方官报明。地方官当即奏闻,朝廷派遣使者责

  • 智取庐江:曹操的老朋友刘勋拥兵数万,孙策如何轻松将他击溃的?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作者:握中悬璧,授权读史发布。百年东吴15袁术之死让东南局势更为明朗,这一集团很快分崩离析,最终为孙曹两家所瓜分。而作为袁术余部,这些人也必须为了自己的前途做出决断,尽快选边站队。相比起来,曹操有着更为明显的优势,一是天子在他手里,占据着大义名分,第二他的实力也比孙策更强大。因此那些有名望的人,比如

  • 当年曹操为何非要杀华佗?三国志和后汉书给出真相,曹操是对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国历史上,很多统治者对中医相当的重视,但在世人眼中,终究比不上读书仕官一流。即使如此,还是诞生了很多的名医,他们所创造完善的中医,一直是我国的瑰宝。我们耳熟能详的扁鹊、华佗、李时珍等人,以他们丰厚的理论与经验,不断完善着中医。但至今我们仍在震撼,在三国时期,华佗便勇于于使用外科手术,他的麻沸散更

  • 史说三国:三四七 魏吴交往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为表示魏国的诚信,魏朝廷承诺,如果他们有家人在魏国的,完全可听任他们相随而去,回不回魏国,也由他们自行决定。司马昭还给吴帝孙皓写信,说明国事形势,晓谕祸福的道理。吴元兴二年、甘露元年(265年)三月,吴帝孙皓派光禄大夫纪陟、五官中郎将弘皓,与徐绍、孙彧一起去魏国,进见魏元帝曹奂。吴使带去了孙皓写给司

  • 擦亮传统文化中的珍宝 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11月1日,由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共同主办的“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暨四川省诸葛亮研究中心2022年学术年会在成都召开。会议以“诸葛亮:亚洲的智慧与信仰”为主题,结合当前诸葛亮及三国文化领域研究现状,针对诸葛亮及三国文化研究领域的国际性、传播性、新媒体运用等热点问题进行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