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为何自贬为右将军,而不是其他职位?

街亭之战后,诸葛亮为何自贬为右将军,而不是其他职位?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4654 更新时间:2024/2/10 6:41:06

对此,《三国志·卷三十五·蜀志·诸葛亮传》中记载:(诸葛亮)上疏曰:“……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后主刘禅)於是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所总统如前。

在诸葛亮主动上疏请求自贬三等后,蜀汉后主刘禅以诸葛亮为右将军,但是,这只是职位名称上的变化,孔明还是可以行使丞相的职责。

对此,有人发出了疑问,为什么诸葛亮自贬三等后,变成了右将军,而不是其他职位呢?在笔者看来,这就说到汉末三国时期的武将官职了。公元221年,刘备建立蜀汉后,蜀国的武将官职,基本上沿袭了东汉时期的情况。

在东汉时期,武将官职遵循着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四方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偏将军的顺序。对于蜀汉来说,大将军和卫将军这两个官职一直空缺,其中,大将军一职本来是刘备留给关羽的,但是,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所以直到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蒋琬才成为蜀汉第一任大将军。至于卫将军,也是蜀汉后期才设立的官职,第一任卫将军是姜维

在此基础上,诸葛亮作为蜀汉丞相,其地位和大将军是不相上下的,也即丞相是文官之首,大将军是武将之首,二者的官职品级和地位是一样的。况且,在刘备病逝后,诸葛亮实际上掌握了蜀国的兵权,成为事实上的大将军。自大将军开始,自贬一等为骠骑将军,自贬二等为车骑将军,因为当时蜀汉没有卫将军这一官职,所以自贬三等就是“四方将军”。

所谓的“四方将军”,是前将军、右将军、左将军、后将军这四个官职的统称。在汉末三国时期,刘备就曾担任左将军这一官职,关羽生前最高的官职就是前将军。因此,“四方将军”在汉末三国时期,自然不是一个较低的武将官职。不过,四方将军也是存在一定排序的,也即前将军的排名最高,后将军则最末的。比如公元219年七月,刘备自称汉中王,以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右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忠为后将军。

所以,问题来了,诸葛亮自贬三等后,为何是“四方将军”中的右将军,而不是前将军呢?对此,原因非常简单。因为在公元226年的时候,另外一位托孤大臣李严晋升为前将军了。所以,总不能为了照顾诸葛亮,就把李严的前将军职位给夺去吧。再者,就蜀汉的四方将军来说,左将军和后将军,也都没有空缺,分别是吴懿担任左将军,刘琰担任后将军。

而就右将军来说,蜀汉第一任右将军就是张飞。公元221年,张飞被刘备晋升为车骑将军,在张飞之后,蜀汉的右将军这一官职正好就空缺下来了。综合这些情况来看,诸葛亮自贬三等后,担任右将军无疑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名义上的官职是右将军,但是,蜀汉丞相的工作,还是交给诸葛亮来处理的。

最后,诸葛亮在右将军这一官职上,没有待太久的时间。一年后,也即建兴七年(229年)春,诸葛亮遣陈式攻武都(今甘肃省成县周边)、阴平(今甘肃省文县周边)二郡。在诸葛亮第三次北伐中原时,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诸葛亮出兵击退郭淮退,遂得二郡。因为在第三次北伐中原时获得了曹魏的武都、阴平二郡,后主刘禅主动为诸葛亮官复原职,也即诸葛亮不再担任右将军了。

在诸葛亮病逝后,姜维也曾有样学样,有过自贬官职的经历。延熙十九年(256年)春,姜维被迁升为大将军。但是,在段谷之战中,大将军姜维被邓艾击败,这给蜀汉带来了严重的损失,所以姜维于是请求自贬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景耀元年(258年),姜维恢复了大将军这一官职,作为蜀汉最后一任大将军,姜维在蜀汉灭亡后试图恢复蜀汉,结果兵败被杀。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马超归顺后,应排第一,为何甘愿屈居关羽、张飞、赵云之后排第四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这种种的条件下,马超也必须要放在关羽张飞和赵云后面,其实马超自己心里也要清楚,他在刘备的心目中也不是那么高,得到一个这么好的位置,他已经心满意足了。马超和刘备关系排名只能排在关羽张飞赵云后面,这个马超得承认关羽和张飞是谁?那可是刘备的结拜兄弟,赵云也曾经和刘备结拜了,他们三个人都是刘备的生死兄弟。

  • 蜀国后期虽弱,也不至于不战而降,那么刘禅为何会选择投降?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刘禅综合其当时不完整的历史,我想刘禅考虑投降有以下几个原因。其一:(城中军民无心抗曹)蜀国从诸葛亮开始就连年伐魏,可谓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城中虽军队数万。但多为老弱病残,以死包围城池的确没有几个。毕竟连年征战,百姓也匮乏了。也许更希望能够一统天下,还三国一个太平。更何况诸葛瞻率精锐部队又在绵竹大

  • 蜀汉失败的真正原因,与关羽和诸葛亮无关,而在于这件小事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来谈谈关羽之死对于蜀汉的影响,有许多人认为在关羽死后,由于刘备执着于报仇,因此贸贸然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这就导致了蜀汉元气大伤,而他本人也因此丧命,因此关羽之死是一切悲剧的开端。但实际上,关羽的死或许对蜀汉的确有一定的不好影响,但是绝不至于导致蜀汉的失败。因为在出现危机的不久后,诸葛亮就以雷霆手

  • 蜀汉政权的失败,是刘禅无能,还是因蜀汉集团二代人物全都平庸?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蜀汉集团官二代分析回顾蜀汉创建时期的顶级大佬都有谁: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庞统、费祎等等。那他们的孩子呢?诸葛亮之子诸葛瞻,关羽之子关兴,张飞之子张绍,等等,那这些官二代们,在蜀汉后期的表现如何呢?1.诸葛瞻首先,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诸葛亮的名字在整个三国时期,甚至是整个中国历史中,都可以称得上

  • 都知道刘备有五虎上将,可你是否知道曹操的五子良将?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在我们熟知的三国里,对刘备五虎上将比较熟悉,甚至孩童时代就能背出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的名字,然而,三国时期除了我们熟知的刘备五虎上将,其实还有与之相对的曹操五子良将。单说五子良娘,可能大家会感到陌生一点,但说出他们的名字,可就不那么陌生了。他们分别是前将军张辽、右将军乐进、左将军于禁、征西车

  • 邓艾本是灭蜀的大功臣,为什么会被司马昭下令全家抄斩呢?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邓艾有拥兵自重的嫌疑。灭蜀后,邓艾上了一道奏书,主要留下两万名陇右士兵以及两万名蜀兵,为进攻东吴做准备。同时,他还提出厚待刘禅,封为扶风王,把刘禅的儿子们封为公爵、侯爵。通过优待蜀国亡国君臣来达到争取吴国投降的目的。但是,在司马昭看来,邓艾此举,实有拥兵自重的嫌疑。司马昭对邓艾自行其是极为不满,指示

  • 赵高为何能成为大秦帝国“掘墓人”?他看到了帝国最为致命的漏洞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一、隐宫出生,逐入帝心赵高之恶行就连司马迁也不屑为之立传,与赵高有关的记录只能在《秦始皇本纪》、《李斯列传》、《蒙恬列传》才得见一二。据《史记·蒙恬列传》记载:“赵高昆弟数人,皆生隐宫,其母被刑僇,世世卑贱”,并没有明确的记载赵高是否为宦官,但可以肯定的是赵高的母亲因触犯刑法遭到处刑后身体残缺,被收

  • 若伐吴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刘备,夷陵之战还会输在陆逊手上吗?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诸葛亮深通兵法,一生用兵讲究谨慎,步步为营,从不冒险打仗。司马懿被困上方谷时,于绝望之时 曾对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过一句话,他说“诸葛亮这人最善于算计,他不但考虑自己,也考虑对方,因此但凡诸葛亮铺排好的计划,只要执行的人不出问题,一般都是必胜的”。诸葛亮讲的是“势”,这个“势”是天下大势。他帮助刘备顺势

  • 韩信的“汉中对策”,为刘邦指明战略方向,堪比诸葛亮的隆中对策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刘邦勉强答应去做汉王,但是他心里是不甘心的。之后,张良又回韩国,一个重要谋士离刘邦而去。在前往汉中的路上,刘邦手下的人纷纷逃走,有当将军逃的,有当士兵逃的。因为刘邦手下的兵是江苏兵,现在江苏兵给他带到陕西的南部去了,没有人愿意去,要么是逃,要么唱着思乡曲,军心很不稳,可以说刘邦在这个时候几乎是“四面

  • 韩信被拜为大将前,除了萧何的力荐,刘邦还靠啥判断韩信的本事?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做逃兵的消息传到萧何萧相国的耳朵里,萧何来不及向汉王刘邦报告,便带着几个人匆匆出发,追赶韩信去了。几天之后,萧何带韩信回来,跟刘邦力荐了韩信。萧何称韩信为国士无双,说韩信之外,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刘邦东争天下。就这样,经过萧何的力荐,刘邦就登坛拜将,拜韩信为大将。刘邦为什么会拜韩信为大将,除了萧何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