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穆公打败了晋国,为什么还是只能在西戎称霸?

秦穆公打败了晋国,为什么还是只能在西戎称霸?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1908 更新时间:2024/1/21 5:38:22

秦穆公三十六年,派孟明视攻打晋国,“大败晋人”“晋人皆城守不敢出”

秦穆公三十七年,“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就连周天子都派遣召公送来金鼓以示祝贺,承认了他的霸主地位。但是,也只承认了他称霸西戎的地位而已。在春秋时期,真正的称霸是要举行诸侯会盟,取代上一任盟主的地位才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周天子会派人祝贺,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秦穆公打败了当时的霸主晋国;另一个是秦穆公打败了西戎,洗刷了周幽王时期西周被戎狄攻打的耻辱,为整个周朝争了一口气。

秦穆公死后,他的儿子们也没有办法延续他的霸业之路,进入中原称霸。甚至,在后面的一百多年里,秦国反而越来越衰落,这又是为什么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原因在《史记》里面就有提到一个:“死而弃民,收其良臣而从死。”这个说的是秦穆公。

秦穆公是一个非常强悍的人,但是他的强悍更多的只考虑到了自己。他活着的时候,礼贤下士,招来了一批又一批士人,包括百里奚、蹇叔、由余等等。他靠着这一批人称霸了西戎。但是,在他去世后,却带了177个人陪葬。

活人陪葬,在早期文明里是比较常见的,但是到了春秋时期,中原各国早已摒弃了活人陪葬的传统,改用烧制出来的陶俑来替代。然而,秦国这个时候依然保存着活人殉葬的仪式。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种仪式,普通人是没有资格殉葬的,有资格的,要么是后宫妾室,要么是服侍他的宫人(也就是太监、宫女),要么是亲近大臣。所以,给秦穆公陪葬的177个人里有不少都是当时秦国的人才,就是上面说的“良臣”。

也许,秦穆公还想带着他们去地府称霸,但是他却没有给活着的人留下崛起的资本。以至于秦穆公死后,秦国便缺少了足够的人才来发展,中原各国的人才也不再来秦国了。

中原各国一直看不起秦国,觉得他们就是一群未开化的蛮夷,活人殉葬就是未开化的人才会做的事。此外,让中原各国看不起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秦人不懂礼。也就是,没有道德感,没有羞耻之心。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维持周朝统治的制度之一,就是周公制定的礼乐制度,中原各国一直都是在这个框架里面去做事情的。虽然说,春秋时期,这个制度很多已经流于表面,成为了诸侯国互相征伐的工具。但是,周公制定的制度里,有很多都是做人该有的基本素质。比如孔子说的“人无信不立”。

秦穆公的后代里,素质不高的国君倒是有不少。其中,有一对父子,让秦国特别没面子。

秦桓公二十四年,他和晋厉公订立盟约,结果回去之后就和翟国合谋,趁着晋国对他放松戒备之时攻打晋国。这时候的秦国经过几代人的造孽行为,已经没当初那么强大了。秦军被晋国率领的诸侯军打败,一路追击到了泾河。菜鸡也就算了,还不讲信用,这不是找打吗?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他的儿子秦景公在位第二十七年的时候,专程跑到晋国,去和晋平公订立盟约,结果回到秦国就反悔了。幸亏他没有像他爹一样去攻打晋国,不然秦军可能又要被追杀一次。

但是,有这样不守信用的父子档的事例在,中原各国就更瞧不起秦国了,觉得他们非常地不文明,自然也就没有人才愿意来秦国效力了。秦人固步自封,也就更难发展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仅如此,秦悼公的后代为了争夺君位,自相残杀,许多大臣也卷入了内乱之中,这就严重削弱了秦国的国力。秦献公就是在这样的乱局之中当上国君的。相对而言,他是一个比较有能力和眼光的人。他结束了秦国乱局,废除活人殉葬制度,阻挡了新成立的魏国的兵锋。此外,他还生了一个有远见卓识的儿子,就是后来主持变法的秦孝公。秦国就是从秦孝公时期开始,才真正强大了起来。

综上可知,秦穆公去世后,秦国无法真正强大起来, 很重要的原因是文明发展的进程还不够快,保留了较多的原始陋习,比如活人殉葬、拿信用当儿戏等等。 也可以理解为秦国的国家制度还比较落后。这不但阻碍了秦国自己的发展,也挡住了中原士子来秦的步伐。直到秦孝公颁布求贤令,让中原士子看到了秦国愿意改变的决心,他们才源源不断地来秦国施展抱负,让秦国一步一步强大起来。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职场背黑锅怎么办?《战国策》教你分析领导心理,轻松化解难题!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像职场里面的一些大领导,找那些职场里的老实人或者是职场小白来给他们当替罪羊背黑锅去做一些得罪其他人的事情。你要是不肯配合你的领导,他就会给你故意穿小鞋,或者是直接把你解雇掉。[var1]那么周天子是如何化解这次危机的呢?周天子派出了使臣去游说齐国。游说齐国的时候提出了这三点。第一点,

  • 秦国攻下一个大省,被誉为“战略备份区”,2200年来多次拯救中华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秦国国相、大纵横家张仪看来,应该首先攻打韩国,控制成皋和荥阳,占据天下之腹心,进而攻取天下。但是司马迁的八世祖——秦国大将司马错却认为,与其攻打韩国,不如先攻打南方的蜀国。一来,攻取蜀国,可以得到当地的人力和物力;二来,可以免除关中的后顾之忧,进而威胁楚国的腹地。事实胜于雄辩,虽然张仪

  • 晋南发现春秋晚期墓葬,对晋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铜鼎[var1]铜戈[var1]石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7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在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发掘出春秋晚期墓葬,晋文化研究再添新证。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处于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整个遗址坐落在鸣条岗丘陵上,2006年,“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被公布为第

  • 都说“秦晋之好”,秦国和晋国关系真有那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来看一下。最开始的时候,是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这时候,秦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融洽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后来,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想立骊姬的儿子做国君,由此爆发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申生的两个弟弟夷吾和重耳出逃,在各个诸侯国流浪。晋献公死后,晋国

  • 中国古代政权不断重复战国国号,为何却没有一个用“韩”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我们回顾下中国自汉朝之后的国号,我们发现大量的政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名是同名的,统计如下:周:北周、武周、后周齐:南朝齐、北齐、黄巢齐楚:刘豫齐楚、桓楚、马殷楚国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赵:前赵、后赵魏:曹魏、北魏、东魏、西魏、冉魏、李密西魏梁:南朝梁、西梁、后梁晋:西晋、东晋、后晋

  • 秦国经过六世君王,秦始皇才能统一天下,这六世君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提到“六世”,说的是秦国的六任君王,正是因为有他们六任君王的励精图治,秦始皇才能消灭六国,从而统一天下。当然,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六世”并没有六代人,只有五代,那么是那五代人呢?又是从谁开始算起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秦孝公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结束了秦国内部动乱的局面,到了秦孝公时期,国家

  • 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荆轲刺秦王,细节太精彩,身临其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荆轲是怎样的人?他是卫国人,然后他又到了燕国,人们称他为荆卿,被称为卿,说明荆轲的出身是比较好的。[var1]人物铺垫讲荆轲的故事,要先讲到太子丹,因为史记中,荆轲传的篇幅最长,牵扯到人物太多。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做人质,然后他逃回了燕国,后来太子丹他想要报复嬴政,可是燕国太弱小了,根本就打不赢秦国,别

  • 勾践和夫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6年,越国君主逝世,其子勾践继位。吴国君主趁此机会攻打越国,结果吴国却战败,吴国君主身受重伤,临死前嘱咐他儿子要报仇。[var1]吴国新任君主夫差继位后谨记父命,勤于治国,并且不断发展军事。后来吴国和越国大战,越国处于不利的形势,勾践的谋士文种和范蠡劝勾践求和,勾践权衡利弊决定和吴国求和。

  • 战国七雄每一个都是王,第一个称王的,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楚国——楚武王(公元前704年) 第一个称王的是楚国。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因为在南方,跟南蛮住在一起,所以楚人建国的时候,就一直被视作蛮夷之国,就连爵位也是低等的子爵。每次周天子举行祭天仪式的时候,中原各诸侯国都有祭天的资格,而楚王却只被任命为“火师”,不能祭天。“火师”

  • 孔子的高足子贡,如何凭三寸之舌,搅得五国风云变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众多弟子之中,子贡在当时最有影响力。太史公说,子贡访问列国,诸侯无不分庭抗礼,使孔子名扬天下者,子贡也。[var1]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当初子贡以伶牙俐齿游说诸侯,竟然影响了五个国家的命运。大约公元前483年,齐国大夫田恒(田常)想弑杀齐简公,然而心中忌惮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四大家族,于是计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