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国攻下一个大省,被誉为“战略备份区”,2200年来多次拯救中华

秦国攻下一个大省,被誉为“战略备份区”,2200年来多次拯救中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3019 更新时间:2024/1/5 20:17:41

[var1]

在秦国国相、大纵横家张仪看来,应该首先攻打韩国,控制成皋和荥阳,占据天下之腹心,进而攻取天下。但是司马迁的八世祖——秦国大将司马错却认为,与其攻打韩国,不如先攻打南方的蜀国。一来,攻取蜀国,可以得到当地的人力和物力;二来,可以免除关中的后顾之忧,进而威胁楚国的腹地。

事实胜于雄辩,虽然张仪口才了得,但秦惠文王却仍然站在了司马错一边。就在这一年,秦军大举南下,攻灭了蜀国。随后,秦国迁徙大量人口进入蜀地,而李冰更是修建了都江堰,将这里建设成“天府之国”。

就这样,四川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正式加入了中华大家庭。而这个省也随着时间的发展变得愈发特殊,甚至成为中国的“战略备份省”,中国最后的基地,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

[var1]

从地形上看,四川的东边是巫山,南边是大娄山、大凉山,西边是大雪山、邛崃山、岷山、北边是大巴山、米仓山。四方的群山将富庶的四川盆地包裹于其中,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环境。正如李白《蜀道难》所说: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另一方面,四川有肥沃的土壤,有涛涛的江水以及其他各类资源,使其在自给自足的同时,还能成为中央王朝最坚固的后方。可谓是进可攻,退可守。

[var1]

秦国攻下蜀国后,实力迅速增强,利用蜀地庞大的人力物力,秦国获得了远超于六国的力量,最终完成了统一中华的伟业;

秦朝灭亡后,汉王刘邦被封到巴蜀。而刘邦也是利用巴蜀的人力物力,暗度陈仓,平定三秦,进而占据成皋,击破西楚,建立了强汉的伟业;

到了东汉末年,刘备曹操打得有如丧家之犬。而诸葛亮却向他提建议:

“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也就是说,只要攻克了益州,就能依靠那里的千里沃土,成就帝业。最终,刘备入蜀,从一个丧家之犬成为三分天下的皇帝。而后,诸葛亮又依靠益州之地五伐中原,打得曹魏闭门不出。

[var1]

到了唐代,四川经济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有了“扬一益二”之称。有巴蜀财赋的支持,唐朝才得以将中国的封建社会推向强盛的顶点。

安史之乱爆发后,洛阳、长安相继被安禄山攻克,唐朝乃至于华夏文明陷于危难之中。而巴蜀,则发挥了“战略备份”的作用。首先,唐玄宗逃到了成都,并以巴蜀之力,帮助儿子唐肃宗。毕竟仅凭贫瘠的雍凉之地,如何与安史叛军抗衡。

安史之乱平定后,唐朝对中原的统治分崩离析。在中原和河北,到处都是分裂割据、不听中央号令的藩镇;在边疆,吐蕃和南诏持续肆虐,而本处于后方的巴蜀一面要提供人力和财赋,支援唐朝对抗藩镇;另一方面,又要抵抗吐蕃和南诏的直接入侵。

[var1]

为了对抗吐蕃和南诏,巴蜀百姓付出了极大代价,无数人死于敌人之手。其中,南诏更是一路杀到成都,掠走了数以十万计的百姓。无数百姓流离失所,无数百姓沦为敌人的奴隶。

然而巴蜀人民在名将韦皋高骈的指挥下,大破吐蕃和南诏,让两个强敌受到了致命的打击。可以说,如果没有巴蜀人民的抵抗,巴蜀就将沦入吐蕃之手。没有巴蜀作为依托,唐朝的崩溃就将成为定局。一旦秉承异质文化的吐蕃入住中原,中华文明将面临难以想象的劫难。

到了南宋,四川又成为抗金、抗蒙的前线。因为女真人和蒙古人都知道,只要攻下了四川,就可以顺流直下,灭亡南宋。因此,四川绝对不可失去。

[var1]

面对金兀术的猛攻,四川军民顶住了;面对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的入侵,他们以川中八柱为依托,处处阻击凶暴的蒙古铁骑。蒙古铁骑战无不胜,却就是无法战胜四川人民。

为了抵抗蒙古,四川人口由1200万人,减少至80万人。而蒙古人也付出了巨大代价,蒙哥大汗死于钓鱼城下。而蒙哥的死,不仅拯救了华夏文明,还让所向披靡的蒙古西征军就此停步,从而拯救了西方文明。

在四川人的抵抗下,终于将野蛮的蒙古人熬成了文明。虽然忽必烈最终灭亡了南宋,但在征宋战役中,却没有像以前那样动辄屠城。可以说,四川人民以自己的牺牲,换来了其他地区人民的生。如果让杀人如麻的拖雷或蒙哥攻下四川,那后果是不堪设想。

到了明末,四川再次成为反清复明的基地。李定国利用四川,整整抵抗清军长达数十年。而四川人民再次遭遇浩劫,当地百姓百不余一,市井间草木斑驳,虎狼到处食人。

[var1]

可以说四川人平日里懒懒散散,但只要面对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总能迸发出最强大的力量。他们的财力是国家最大的后盾,而他们的人都是顶天立地的好汉。为了民族大义,他们敢于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在决定民族命运的抗战中,往日斗得不可开交的四川军阀们全部团结了起来。他们首先将国民政府迎击了巴蜀,随后又征集大量军队,派往战斗最激烈的前线。

川军先后有6个集团军另有2个军1个独立旅出川抗战,约占全国出兵抗战军队总数的1/5。抗战中伤亡的326万国民革命军将士中有64万为川军将士。

在淞沪会战中,川军将士几乎全部战死沙场,仅2000余人撤退到湖北,后在枣宜会战中,川军再次成为主力,歼敌4万日军后有20余万川军士兵伤亡。在出川的6名中将中,便有4名壮烈殉国,第一批出川的400多位团级军官基本全部在前线牺牲。

[var1]

如此巨大的伤亡,并未吓退英雄的四川人民。在成都建川博物馆中,曾保存了一面珍贵的旗帜——“死字旗”,而它来自于一个普通父亲,他的儿子就要出川保家卫国。父亲在旗帜上这样写道:

“我不愿你在我近前尽孝,只愿你在民族份上尽忠......伤时拭血,死后裹身”

这是怎样的家国情怀,这是怎样的英雄豪迈。看到这张旗帜,想着2200年来中国的苦难史。我们相信,只要四川在,中国就绝对不会亡!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晋南发现春秋晚期墓葬,对晋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var1]铜鼎[var1]铜戈[var1]石圭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7日发布考古新发现,在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发掘出春秋晚期墓葬,晋文化研究再添新证。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处于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整个遗址坐落在鸣条岗丘陵上,2006年,“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被公布为第

  • 都说“秦晋之好”,秦国和晋国关系真有那么好吗?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来看一下。最开始的时候,是秦穆公娶了晋献公的女儿,“四年,迎妇于晋,晋太子申生姊也”。这时候,秦晋之间的关系,应该是比较融洽的。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后来,晋献公因为宠爱骊姬,想立骊姬的儿子做国君,由此爆发了“骊姬之乱”,太子申生自杀,申生的两个弟弟夷吾和重耳出逃,在各个诸侯国流浪。晋献公死后,晋国

  • 中国古代政权不断重复战国国号,为何却没有一个用“韩”的?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果我们回顾下中国自汉朝之后的国号,我们发现大量的政权与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国名是同名的,统计如下:周:北周、武周、后周齐:南朝齐、北齐、黄巢齐楚:刘豫齐楚、桓楚、马殷楚国燕:前燕、后燕、南燕、北燕、西燕赵:前赵、后赵魏:曹魏、北魏、东魏、西魏、冉魏、李密西魏梁:南朝梁、西梁、后梁晋:西晋、东晋、后晋

  • 秦国经过六世君王,秦始皇才能统一天下,这六世君王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里提到“六世”,说的是秦国的六任君王,正是因为有他们六任君王的励精图治,秦始皇才能消灭六国,从而统一天下。当然,要注意的是,这里的“六世”并没有六代人,只有五代,那么是那五代人呢?又是从谁开始算起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秦孝公 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结束了秦国内部动乱的局面,到了秦孝公时期,国家

  • 史记中最精彩的一篇,荆轲刺秦王,细节太精彩,身临其境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荆轲是怎样的人?他是卫国人,然后他又到了燕国,人们称他为荆卿,被称为卿,说明荆轲的出身是比较好的。[var1]人物铺垫讲荆轲的故事,要先讲到太子丹,因为史记中,荆轲传的篇幅最长,牵扯到人物太多。太子丹曾经在秦国做人质,然后他逃回了燕国,后来太子丹他想要报复嬴政,可是燕国太弱小了,根本就打不赢秦国,别

  • 勾践和夫差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496年,越国君主逝世,其子勾践继位。吴国君主趁此机会攻打越国,结果吴国却战败,吴国君主身受重伤,临死前嘱咐他儿子要报仇。[var1]吴国新任君主夫差继位后谨记父命,勤于治国,并且不断发展军事。后来吴国和越国大战,越国处于不利的形势,勾践的谋士文种和范蠡劝勾践求和,勾践权衡利弊决定和吴国求和。

  • 战国七雄每一个都是王,第一个称王的,到底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01 楚国——楚武王(公元前704年) 第一个称王的是楚国。楚人是火神祝融的后代,因为在南方,跟南蛮住在一起,所以楚人建国的时候,就一直被视作蛮夷之国,就连爵位也是低等的子爵。每次周天子举行祭天仪式的时候,中原各诸侯国都有祭天的资格,而楚王却只被任命为“火师”,不能祭天。“火师”

  • 孔子的高足子贡,如何凭三寸之舌,搅得五国风云变色?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孔子众多弟子之中,子贡在当时最有影响力。太史公说,子贡访问列国,诸侯无不分庭抗礼,使孔子名扬天下者,子贡也。[var1]此言并非空穴来风,当初子贡以伶牙俐齿游说诸侯,竟然影响了五个国家的命运。大约公元前483年,齐国大夫田恒(田常)想弑杀齐简公,然而心中忌惮高氏、国氏、鲍氏、晏氏四大家族,于是计划发

  • 曾侯乙只是楚国的“附庸”,为何生活上仍这么穷奢极欲?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1978年,在湖北随县发现了战国年间的“曾侯乙墓”。其中出土的随葬器物精美绝伦,包括亮丽的漆器、庄严的青铜礼器、精致的丝织品以及多彩的生活用具等等。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气势磅礴的曾侯乙(青铜)编钟。经过试奏,古今乐曲都可以演奏,真是珍贵的宝物。古人形容贵族大官,常用“钟鸣鼎食之家”的话,鼎是食

  • 山西晋南发现春秋晚期墓葬 对晋文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0月27日,山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考古新发现,在闻喜上郭—邱家庄遗址发掘出春秋晚期墓葬,晋文化研究再添新证。[var1]图为墓地位置示意图。上郭—邱家庄遗址,位于山西省运城市闻喜县,处于运城盆地北端的涑水河流域。整个遗址坐落在鸣条岗丘陵上,2006年,“上郭城址和邱家庄墓群”被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