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如果战国七雄这么选,历史也就没有刘邦项羽什么事了

如果战国七雄这么选,历史也就没有刘邦项羽什么事了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3015 更新时间:2024/4/14 5:01:18

自秦惠文王时期开始,战国诸侯中流行两种策略,一个是张仪提出的连横策略,目的小国依附秦国,恃强攻弱。另一个是苏秦提出的合纵策略,目的是合弱而攻强。

纵者,合众弱以攻一强也;横者,事一强以攻众弱也。

[var1]

两种策略其实各有优势和劣势,而且不能一概而论。那么如果以现代人思维和分析,战国七雄的君主如果选择一个最优方案,可能历史就会有不一样的发展了。

韩国

韩国地处众诸侯国中央,四周被赵、秦、魏、楚包围,甚至齐国、燕国离着也不远。自诸侯纷争开始,韩国就是一直被欺负的地位,每次战争都是输多赢少。除了地理位置,韩国人口和土地面积为七国最小,虽然韩国兵器号称天下第一,但是这改变不了他尴尬的地缘形势,属于最弱的一个。

天下之强弓劲弩皆从韩出。

[var1]

不论韩国选择依附秦国还是联合其他诸侯国,结果都会处在前线位置。这样的战略地位其实真不如整体归降秦国后,将土地、城池交给秦国打理,自己举国搬迁到西部去,来一个西部大开发。这样的好处就是可以安安静静的带着国民发展,远离战争前线。所以,韩国应该加入连横后迅速搬迁走。

魏国、赵国

魏国也处在各国包围之中,但是魏国国力不错,土地大、士兵多,国力比较昌盛。而且魏国是很早开始实行变法改革的国家之一,君主智商还算在线,历史上多次攻伐其他国家,还乘机吞并了中山国,实力大增。

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

[var1]

赵国从赵武灵王开始就推行胡服骑射,军事强大而治国有方,地理上他靠近北方边境。历史上李牧将军大破匈奴,又筑造有坚固的长城,避免了北方的袭扰,所以可以一心对付秦国。

灭襜褴,破东胡,降林胡,单于奔走。其后十余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作为大国,魏国可以加入赵国的联盟,进行合纵,抵抗秦国的进攻。赵魏两国有很长的边境线与秦国接壤,他们进可攻退可守,完全不用惧怕秦国的报复和进攻,合纵自保可谓是最好的策略。

燕、齐

燕国、齐国身居边缘,都是靠海的诸侯国。如果秦国要攻打他们,必须进行长途跋涉,还要绕路,甚至要经过其他国家的领地。

[var1]

这样的地理位置其实完全可以不用担心秦国的进攻,也就是苏秦能忽悠,否则燕国完全可以不加入任何一方,你们大国说什么我就答应什么,出兵攻秦?完全可以做做样子就够了。齐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他身处海滨,利用贤明的惠民政策和海盐出产,富贾一方。中原的战事齐国自然可以独善其身。

燕国和齐国可以组成一个自保联盟,在中原混战的时候大喊:我们中立!谁打我,我们俩打谁。这就可以相当于二战后宣布完全独立的瑞士,你们其他诸侯国先打,最后谁赢了我听谁的。这样下去,两个国家自然可以得到长足的发展。

[var1]

历史上的齐国、燕国也确实有过这样一段和平的时间。但是荆轲刺秦王惹怒了秦始皇,这一刺直接导致秦国大军压境,燕国灰飞烟灭。齐国则明哲保身一直到王翦的大军来到齐国边境,齐王聪明的举国投降,自保做到了最后一刻。

四十四年,秦兵击齐。齐王听相后胜计,不战,以兵降秦。

楚国

楚国情况很特殊,他占领了大面积的土地,地处现在的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区。历史上楚国既加入过合纵又进行过连横,但都以失败告终。

[var1]

秦国的目的一直都是先打韩、魏、赵,其实不太关注燕、齐、楚。燕国、齐国离得太远不说,楚国其实非常难缠,打楚国要来到南方沼泽,陕西土生土长的北方汉子很不适应南方的气候,虽然楚国地大,但是开发确不多。所以楚国完全可以合纵于魏、赵,一起攻打秦国,也可以向齐国靠拢,不掺和中原的争斗,自己尽快和平发展。

但是给了再好的装备和前途,没有一个好君主都是白费。楚王是出名的好美色,又昏庸无能,坐拥几千里的土地,数百万的子民,却一直都发展不起来。楚王整天沉迷女色,轻信谗言,流放贤臣屈原,后来国破,气的屈原跳江而死。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

[var1]

张仪曾到楚国游说,轻而易举骗得楚国六百里土地。楚王气急而攻秦,竟然大败,又丢了几百里土地。后来抓住张仪,楚怀王被自己的宠妾劝说,反而不敢杀张仪。由此看出,这完全是一手好牌,被楚怀王打的稀烂。

世事无常,不管战国七雄如何发展,最后终归于秦国。但是如果各国一直遵循适合的发展道路,也许历史朝代会直接越过西汉、东汉来到三国争霸时期,肯定没有刘邦项羽什么事了。

如果你是楚国君王,你会如何选呢?

参考资料:《史记》、《战国策》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为什么苏秦早年贫困潦倒?换个专业都不行,原来问题出在这儿!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var1]学成而无用苏秦是周国人,出生在普通的农民家庭,从小只知辛苦地劳作得以生存。后来到齐国追随鬼谷子先生求学,他的同期同学中还有著名的张仪。虽然求学多年,但学业完毕后他并没有找到一家好的工作,以至于生活都过不下去。想想后来他还嘲笑张仪穷困潦倒,怀才不遇,其实他何尝没有经历过这些呢?到处碰壁的张

  • 三国时期最完美的人,纵观一生无可挑剔,韩国前总统是他的后代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他们的生平事迹,足以掩盖这些缺点。不过在三国时期也有一位特殊的人物,他文武双全,教出过两位出色的徒弟,纵观他的生平没有任何能够挑剔的地方,后代还出现了很多名人,甚至还和韩国的一大望族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卢植。[var1]卢植出生于一个儒学世家,从小就接受着良好的教育,再加上卢植

  • 孔子高徒入魏说五字创一个学派开启战国时代,却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要说事件,当从“三家分晋”开始;而要说准确的时间,当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但是,若要再细一点,如果仔细对这段历史进行品味,却不难发现,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形成了一个学派,然后才开启了这个战乱的时代。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从战国开始,是中国士人阶层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也是他们充分展

  • 东西对进不能胜,却要瓜分魏国土地,看吴蜀是如何画饼充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吴蜀结盟相约攻魏,无论是蜀从西边进攻,还是吴从东面进攻,或是吴蜀东西对进均不能克,最后却出现了一个“奇葩”的事情,诸葛亮与孙权干脆坐下来,先将魏国的地平分了再说,这不是在“画饼充饥”是什么?[var1]由于孙刘联盟而曹操兵败赤壁,从而使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在蜀兵锋正盛的时候

  • 高古玉器型发展史(龙山文化);品藏阁之光远鉴研010:玉人(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高古玉收藏2022-11-25 11:00山东关注山东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左右。山东龙山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山东境内,其西到聊城、菏泽、商丘和周口东部,南界大致在淮海以北的苏北和皖北一带,东至黄海,而外延的北界大抵在近东半岛南部。

  • 泓水之战导致宋襄公霸权衰落?错,你看看真正的情况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38年,以宋襄公为首的宋国军队和以楚成王为首的楚国军队在泓水一带发生战争,战役最终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史称泓水之战。后代学者把这次战争发生的原因评判为两国为争夺霸权而战,并认为宋襄公是因为这次战争的失败从而彻底丧失春秋霸主之位,而且普遍认为宋襄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两次先发优势的机会:第一次

  • 春秋末年,吴国百姓因为好奇,围观了这场热闹之后因此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这场葬礼认延续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对于上海市民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葬礼之中,他通过人们想要观看到前面模样的好奇心赚取了很多的钱财,可以说是比较幸运了,而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就有一批人因为前去凑热闹而丢掉了性命。当时吴国的君王阖闾非常善用才人,他任用像伍子胥这样的人才,将国家发展的非常好,他的

  • 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先放低自己,才能站得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秦晋崤之战,秦军三万将士尽皆战死在了崤山谷底,只有孟明视等三帅逃过一劫,被晋国所俘虏,秦穆公得到消息,内心悔恨交加,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数日之内,头发就白了一半。想当初,蹇叔百里奚二相苦劝穆公不要出征,不要出征,穆公不听,结果三万将士竟全部葬身崤山!要知道,秦国三军总共也不过3750

  • 长平之战五千骑兵对战四十万大军,难道这五千骑兵都是吕奉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历史上有一个神奇的军队,这个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已少胜多,并且还是一万对十万那种,这个军队的兵种就是骑兵战队。其实大家都知道,最早期的骑兵并不是用来作战的,最多仅仅是骚扰一下对方抢点东西就跑,尤其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var1]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口的原因。其实上

  • 春秋时期,最经典的一场声东击西之战,竟然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齐国通过改革逐渐强大后,齐桓公也当上了中原诸侯国的盟主,而与些同时,楚国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也变得强大了进来,与齐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齐桓公称霸诸侯所打出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而楚国却不尊周王,四处攻伐中原诸侯国,大有与周室分庭抗礼、与齐国一争高下之势,这个梗不摆平了齐怎么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