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孔子高徒入魏说五字创一个学派开启战国时代,却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孔子高徒入魏说五字创一个学派开启战国时代,却为秦统一奠定基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1192 更新时间:2024/4/27 2:34:38

要说事件,当从“三家分晋”开始;而要说准确的时间,当从公元前475年开始。但是,若要再细一点,如果仔细对这段历史进行品味,却不难发现,这个伟大的时代是因为一个人说了一句话,形成了一个学派,然后才开了这个战乱的时代。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因为,从战国开始,是中国士人阶层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也是他们充分展现才华的开始,而那些四处征战的将军们只不过是他们手中的工具。

[var1]

春秋末期,一个时代即将结束子夏作为一介寒儒进入了魏国。子夏是孔子的学生,是孔门十哲之一,这个长寿的老人与普通人相反,年龄越大思想越创新,且颇具异端色彩。魏、赵、韩三家作为晋的世家,在联合攻灭了智氏之后开始立国。魏氏家族的领袖魏斯——魏文侯急于改革图强,开始倾向于士人,子夏来到魏之后受到了礼遇。子夏则针对当时的社会情况,不失时机地提出“学而优则仕”主张,倡导与时俱进的治国理念。魏斯则尊子夏为师,使子夏在秦以前成为了第一个享有国师名号的士人。

[var1]

上古时代,在贵族和平民中间逐渐出现了一个士人阶层,但是,由于世俗和世袭的理念,那时这些士人并没有太高的社会地位,更谈不上政治理想和政治抱负了。在春秋末期,士人阶层逐渐壮大,他们没有贵族的特权和财富,因此即投身于学术和文化,子夏就是当时士人的灵魂宗师。在魏国西河地区,魏斯为子夏建立学堂,史称“西河学堂”,天下士人因蜂拥而来,西河学派由此诞生,一个新的时代——战国开启。

[var1]

魏斯大量任用子夏的学生来治国。他用魏人李悝主持改革,废除贵族大夫们的特权,大量起用平民士人,并开始实行军功制。这一步其实是走在了秦商鞅变法之前,只可惜后来没有坚持住。用平民将军乐羊灭亡了中山,将中山国大片土地并入了魏;用西门豹治邺;用吴起攻秦……一时间魏成了诸侯中的霸主,最后逼周天子承认了魏、赵、韩三家为诸侯,之后三家正式分晋,晋国灭亡。然而,好景不长,到魏武侯时,魏国又恢复到了文侯之前,重新重用贵族,士人又没有了市场,他们都去了哪里?

[var1]

名将吴起去了楚国;军事家孙膑受到迫害之后去了齐国;就连公主魏章也投了秦,领秦兵攻打魏国,一战斩几万余级,夺魏大片土地。事实上,通过魏文侯的改革,魏国成为了战国时期的人才培养基地,但由于君主的昏庸和贵族的保守势力,人才自己培养,但却为他国所用。所谓“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顶尖的人才都跑去了秦国,因为秦国也在图强,他们而要啊!

我们知道,战国七雄是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统称,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而最终由秦灭亡六国而一统天下。其实,秦国的崛起和统一,还确实是要感谢魏国的。

[var1]

在春秋战争的长期霸权战争之后,周代的附庸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是世界的共同拥有者。事实上,它已经灭绝,附庸国一直在相互攻击,战争仍在继续。三家分晋之后,赵国,魏国和韩国是最强大的国家之一。战国七国的格局正式形成。后来,秦国上升,秦始皇击败六国使天下一统。

大凡一个新兴王朝崛起之时,都是君明臣贤。而魏国代代昏君,有人才不用,使其都有流向了其它国家。秦则君主代代贤明,吸天下之大才,不拘一格提拔重用,最终逐渐强大,统一了天下。秦国的崛起离不开三个人的功绩。这三个人是商鞅,张仪,范睢。这三个人都来自魏。当他们在魏时,情况非常悲惨。

[var1]

秦人是华夏人。传说是伯益、蜚廉、恶来之后。据传说,周孝王因秦的祖先非子善养马,因此将他封在秦,为周朝附庸。前770年,秦襄公护送周平王东迁有功,被封为诸侯,秦始建国。从前677年起,一直闭关自守近300年。秦人饱受中原诸侯的欺凌,直到商鞅改革后才发生变化,此后秦开始变得更强大。

战国时期秦孝公统治后,他决心进行改革图强,而商鞅在魏已经很久了,但没有得到重用,便入涵谷,西投秦国,他的想法得到秦孝公的认可后得到重用。商鞅实行变法,提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重农业桑,奖励军事功,建立县制,并赢得秦孝公的信任,两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郡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而商鞅变法内容的一半几乎都是当初李悝用过的,可为何魏国没有强大,反而之后成了秦统一过程中第一个消灭的对象呢?

[var1]

前325年秦惠文王称王,张仪入秦。张仪也是经过了许多诸侯国来推销自己,在魏国也有许多时日,就是没有人识货。秦惠文王慧眼识珠,拜张仪为相,以外交为主要国策,实行“连横”。到前316年秦灭蜀,从此秦正式成为了一个大国。

秦昭襄王继位后,范睢由魏入秦。范睢命也是够苦的,在魏国一心想出人着地,展现才华,但却“报国无门”,最后被折腾了个半死,辗转来到秦国,仍然被拜为相国。

[var1]

秦昭襄王听从魏国人范雎的主张,夺了宣太后、魏冉等人的权,拜范雎为宰相,对外改为施行远交近攻的策略,在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大胜赵军,进入了全盛时期。公元前256年,秦攻陷了东周王都洛邑,灭亡了周朝,迁九鼎到咸阳,奠定了秦统一天下的基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东西对进不能胜,却要瓜分魏国土地,看吴蜀是如何画饼充饥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在三国时期,吴蜀结盟相约攻魏,无论是蜀从西边进攻,还是吴从东面进攻,或是吴蜀东西对进均不能克,最后却出现了一个“奇葩”的事情,诸葛亮与孙权干脆坐下来,先将魏国的地平分了再说,这不是在“画饼充饥”是什么?[var1]由于孙刘联盟而曹操兵败赤壁,从而使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在蜀兵锋正盛的时候

  • 高古玉器型发展史(龙山文化);品藏阁之光远鉴研010:玉人(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高古玉收藏2022-11-25 11:00山东关注山东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左右。山东龙山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山东境内,其西到聊城、菏泽、商丘和周口东部,南界大致在淮海以北的苏北和皖北一带,东至黄海,而外延的北界大抵在近东半岛南部。

  • 泓水之战导致宋襄公霸权衰落?错,你看看真正的情况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38年,以宋襄公为首的宋国军队和以楚成王为首的楚国军队在泓水一带发生战争,战役最终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史称泓水之战。后代学者把这次战争发生的原因评判为两国为争夺霸权而战,并认为宋襄公是因为这次战争的失败从而彻底丧失春秋霸主之位,而且普遍认为宋襄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两次先发优势的机会:第一次

  • 春秋末年,吴国百姓因为好奇,围观了这场热闹之后因此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这场葬礼认延续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对于上海市民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葬礼之中,他通过人们想要观看到前面模样的好奇心赚取了很多的钱财,可以说是比较幸运了,而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就有一批人因为前去凑热闹而丢掉了性命。当时吴国的君王阖闾非常善用才人,他任用像伍子胥这样的人才,将国家发展的非常好,他的

  • 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先放低自己,才能站得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秦晋崤之战,秦军三万将士尽皆战死在了崤山谷底,只有孟明视等三帅逃过一劫,被晋国所俘虏,秦穆公得到消息,内心悔恨交加,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数日之内,头发就白了一半。想当初,蹇叔百里奚二相苦劝穆公不要出征,不要出征,穆公不听,结果三万将士竟全部葬身崤山!要知道,秦国三军总共也不过3750

  • 长平之战五千骑兵对战四十万大军,难道这五千骑兵都是吕奉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历史上有一个神奇的军队,这个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已少胜多,并且还是一万对十万那种,这个军队的兵种就是骑兵战队。其实大家都知道,最早期的骑兵并不是用来作战的,最多仅仅是骚扰一下对方抢点东西就跑,尤其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var1]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口的原因。其实上

  • 春秋时期,最经典的一场声东击西之战,竟然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齐国通过改革逐渐强大后,齐桓公也当上了中原诸侯国的盟主,而与些同时,楚国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也变得强大了进来,与齐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齐桓公称霸诸侯所打出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而楚国却不尊周王,四处攻伐中原诸侯国,大有与周室分庭抗礼、与齐国一争高下之势,这个梗不摆平了齐怎么能够

  • 闲谈晋国53人杀了5位君主,骇人听闻,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上次说晋昭侯封他叔叔成师,去了曲沃,曲沃是一个肥沃之地,是一个抵挡来自南面戎人的一个重要城池,曾经晋文侯时,还在条地败于戎人之手,之后就一直经营曲沃,加固城防和战争储备,到桓叔时曲沃就发展成比都城翼城还要大。桓叔曾经帮助晋文侯赶走殇叔,重新夺回权利,积累一定的政治经验和人脉,有很高的威望,他去曲沃又

  • 他们都是战国有名英才,得先王重用,却被新君残害或逼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就是秦国当时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对秦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在他改革之间,秦国实力还比较弱,当时的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强大起来,就到处招揽人才,最终发现了商鞅这个人。商鞅告诉秦孝公,要想国富,就得改革。从法律制度到军事上都需要改革,秦孝公非常信任商鞅,也很支持他,就开始自上而下的全国改革。[var1]在

  • 闲谈晋国2这地方真难搞,名字真难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上次说叔虞桐叶封于唐,人们从此也叫他唐叔虞。这个半大点的孩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想想地盘都是他的,地上的人,所有都是他的,他无比的兴奋。出了镐京,东渡过黄河,看着浩浩荡荡的黄河,心也沸腾起来了,恨不得马上到唐地。这孩子不知道,唐地是尧的后代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有陶唐氏、夏后氏、南北中戎狄混杂,人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