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东西对进不能胜,却要瓜分魏国土地,看吴蜀是如何画饼充饥的

东西对进不能胜,却要瓜分魏国土地,看吴蜀是如何画饼充饥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252 更新时间:2024/1/15 20:30:07

在三国时期,吴蜀结盟相约攻魏,无论是蜀从西边进攻,还是吴从东面进攻,或是吴蜀东西对进均不能克,最后却出现了一个“奇葩”的事情,诸葛亮与孙权干脆坐下来,先将魏国的地平分了再说,这不是在“画饼充饥”是什么?

[var1]

由于孙刘联盟而曹操兵败赤壁,从而使天下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后来在蜀兵锋正盛的时候又由于荆州之争,孙权袭杀关羽占据了荆州,孙刘联盟破裂,刘备不听劝阻,倾全国之兵伐吴,兵败后死于白帝城,从此蜀国元气大伤,在西边独立难支。于是,诸葛亮派邓芝入吴重新修好,从此不提荆州事。而孙权也派张温入蜀回访,联盟又重新结成。

[var1]

黄龙元年(229)春,东吴公卿百官都进劝孙权正式称帝。对于称帝这种事孙权还是比较理智的,大概是怕成众矢之的,因为孙氏与袁术在乱世中有过很深的过节,而袁术正是由于抢先称帝才被群雄所诛。所以,即使在曹丕称帝之后,孙权仍然纳表称臣,而此时曹丕已死,曹睿他是不用怕的。十三日,孙权在南郊正式登基为帝,当日大赦,改年号。追谥父亲破虏将军孙坚为武烈皇帝,母亲吴氏为武烈皇后,哥哥讨逆将军孙策为长沙桓王。立吴王太子孙登为皇太子。将军官吏都晋爵加赏。

同年六月,蜀国派卫尉陈震前来吴国庆贺孙权登基登基称帝,应该说蜀使肯定不是只为庆贺而来,那时诸葛亮北伐频繁,肯定还有与吴联合北进灭魏这个政治目的。大概孙权认为吴蜀联手灭掉魏国还是不成问题,或是觉得之前自己并没有用力之故,于是,便与蜀使商议要平分天下。天哪!这地还在人家手里,这就当自家要分,做梦娶媳妇吧!先看一下孙权是怎么分的。

[var1]

“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造为盟曰……”(《三国志.吴书》)。是说亡魏之后,豫、青、徐、幽四州属吴;兖、冀、并、凉四州属蜀,各司州的土地,以函谷关为界分属吴蜀两国,然后按照这个方案起草了一个盟约。蜀使将盟约带回后诸葛亮如何定夺?

确实没有下文,史书也没有后续的记载。以诸葛亮的英明,自然知道这只是“水中捞月”、一厢情愿的事。当时的形势是吴、魏强而蜀弱,诸葛亮北伐并非相信能够胜魏,乃是以攻代守的疲魏策略,他一再结好东吴无非是两个意思,一是不想让东吴在东边捣乱,二是让东吴在东边给魏添堵,以减轻蜀在西边的压力。因此,对于这个协定,改不改又有什么意思呢?

[var1]

很显然,这是一个口头上的大致划分,并没有写进盟约,保不齐还真是心中各怀鬼胎,只要真的灭了魏归谁还不一定,只是这盟钓写得更有意思。

盟约上说,汉室皇统失序,叛逆贼臣乘机篡取国家大权,其乱起自董卓,终于曹操。首先认定汉为正统,而曹魏篡汉是为国贼,孙、刘两家有责任讨灭。刘备常以汉室自居,故献帝废他即称帝,以正统自居。而孙权则要和他平起平坐,认为他们是汉的诸侯国。所以就搬出了《春秋》记载晋文公伐卫之事(晋文公在攻打卫国前先将卫地分给了宋国),认为在进攻前应当先将魏的土地分割了,也就是前面说的闹剧。而且还相约,如果有人侵害蜀国,则吴国前去讨伐他;如果有人侵害吴国,则蜀国前往讨伐他。两国各自守好自己的封土,互不侵犯。

[var1]

其实,这虽无异于“画饼充饥”,但并非毫无意义,从长远来看,这次结盟也确实让魏吃尽了苦头,往往捉襟见肘,在东西两线疲于奔命。大凡孙权在东边只要搞点动静,诸葛亮肯定要在西边折腾,纵使魏有能力灭掉其中任何一国,总是处于两线作战,而不能集中力量专攻处,这也使三国能够并立的一个主要原因。当然,这时就会有人问了,哪为何后来能够“三国归晋”?要知道是归晋,而不是归蜀、归吴,更不是归魏。

[var1]

因此,我们在这里要特别说明,一个英雄人物、伟大的政治家,尽管凭一己之力不可能改变历史,但对于历史的走向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三国是由曹操、刘备、孙权三位英主缔造的,三人皆有吞并天下之心,可三分天下一旦形成,由于相互牵制,则谁也奈何不了谁。只是曹操和刘备早逝,而其后世则有意守成,此时孙权似乎看到了希望,结此盟约只是为壮其力量,也只是敷衍而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高古玉器型发展史(龙山文化);品藏阁之光远鉴研010:玉人(战国)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高古玉收藏2022-11-25 11:00山东关注山东龙山文化是由大汶口文化发展而来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其年代为距今4600~4000年左右。山东龙山文化分布的中心区域主要在山东境内,其西到聊城、菏泽、商丘和周口东部,南界大致在淮海以北的苏北和皖北一带,东至黄海,而外延的北界大抵在近东半岛南部。

  • 泓水之战导致宋襄公霸权衰落?错,你看看真正的情况是啥?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前638年,以宋襄公为首的宋国军队和以楚成王为首的楚国军队在泓水一带发生战争,战役最终以宋国失败而告终,史称泓水之战。后代学者把这次战争发生的原因评判为两国为争夺霸权而战,并认为宋襄公是因为这次战争的失败从而彻底丧失春秋霸主之位,而且普遍认为宋襄公失败的原因是因为丧失了两次先发优势的机会:第一次

  • 春秋末年,吴国百姓因为好奇,围观了这场热闹之后因此毙命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而这场葬礼认延续的时间也比较久,所以对于上海市民的影响也比较大,在葬礼之中,他通过人们想要观看到前面模样的好奇心赚取了很多的钱财,可以说是比较幸运了,而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就有一批人因为前去凑热闹而丢掉了性命。当时吴国的君王阖闾非常善用才人,他任用像伍子胥这样的人才,将国家发展的非常好,他的

  • 秦国为何能统一天下:先放低自己,才能站得更高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主笔:闲乐生秦晋崤之战,秦军三万将士尽皆战死在了崤山谷底,只有孟明视等三帅逃过一劫,被晋国所俘虏,秦穆公得到消息,内心悔恨交加,饭也吃不下,觉也睡不着,数日之内,头发就白了一半。想当初,蹇叔百里奚二相苦劝穆公不要出征,不要出征,穆公不听,结果三万将士竟全部葬身崤山!要知道,秦国三军总共也不过3750

  • 长平之战五千骑兵对战四十万大军,难道这五千骑兵都是吕奉先?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历史上有一个神奇的军队,这个军队所向披靡战无不胜,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已少胜多,并且还是一万对十万那种,这个军队的兵种就是骑兵战队。其实大家都知道,最早期的骑兵并不是用来作战的,最多仅仅是骚扰一下对方抢点东西就跑,尤其是在春秋战国的时候。[var1]在春秋战国时期,由于人口的原因。其实上

  • 春秋时期,最经典的一场声东击西之战,竟然因为一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var1]在齐国通过改革逐渐强大后,齐桓公也当上了中原诸侯国的盟主,而与些同时,楚国也通过自身的努力和发展,也变得强大了进来,与齐国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齐桓公称霸诸侯所打出的旗号是“尊王攘夷”,而楚国却不尊周王,四处攻伐中原诸侯国,大有与周室分庭抗礼、与齐国一争高下之势,这个梗不摆平了齐怎么能够

  • 闲谈晋国53人杀了5位君主,骇人听闻,是什么原因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上次说晋昭侯封他叔叔成师,去了曲沃,曲沃是一个肥沃之地,是一个抵挡来自南面戎人的一个重要城池,曾经晋文侯时,还在条地败于戎人之手,之后就一直经营曲沃,加固城防和战争储备,到桓叔时曲沃就发展成比都城翼城还要大。桓叔曾经帮助晋文侯赶走殇叔,重新夺回权利,积累一定的政治经验和人脉,有很高的威望,他去曲沃又

  • 他们都是战国有名英才,得先王重用,却被新君残害或逼走?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一位就是秦国当时的改革家商鞅。商鞅对秦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在他改革之间,秦国实力还比较弱,当时的秦孝公为了让秦国强大起来,就到处招揽人才,最终发现了商鞅这个人。商鞅告诉秦孝公,要想国富,就得改革。从法律制度到军事上都需要改革,秦孝公非常信任商鞅,也很支持他,就开始自上而下的全国改革。[var1]在

  • 闲谈晋国2这地方真难搞,名字真难起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上次说叔虞桐叶封于唐,人们从此也叫他唐叔虞。这个半大点的孩子,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想想地盘都是他的,地上的人,所有都是他的,他无比的兴奋。出了镐京,东渡过黄河,看着浩浩荡荡的黄河,心也沸腾起来了,恨不得马上到唐地。这孩子不知道,唐地是尧的后代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有陶唐氏、夏后氏、南北中戎狄混杂,人们好

  • 秦国丞相李斯是什么样的人?一文带你了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有功又有过的李斯,到底应该算是秦朝的忠臣,还是一个奸臣呢?[var1]李斯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作为秦始皇的核心团队之一,为秦一扫天下,统一六国可谓居功至伟。他在任期间,制定法律法规,反对封建制度;禁止私塾,焚烧百家书,焚烧民间武器,统一文字、度量衡和铁路,秦始皇都听他的!他在法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