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疑案

唐代才女“上官婉儿”疑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1813 更新时间:2024/1/19 12:10:19

这位生前显赫而又不得善终的唐朝女官,一生经历了诸多劫难,也留下了众多谜团。如今,其墓葬的发现,让人们对这位盛唐时期的“巾帼宰相”充满了无尽的想象。

一代才女香消玉殒

上官婉儿出生后不久,贵为宰相的祖父上官仪因为起草废后诏书触怒了武后,不仅他自己身首异处,就连他的儿子上官庭芝也跟着人头落地。之后,上官家剩下的人都被籍没为奴。从相门千金到掖庭奴婢,不谙世事的婴儿体会不到这种身份落差带来的耻辱感。可作为卑微的宫婢,侍奉着权贵长大的婉儿,当她知道自己身世后,这种身份落差带来的耻辱感必然是双倍的。因为她知道如果没有那场斗争,她原本的生活将会是怎样的。

678年,14岁的婉儿凭借自己出众的文采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机。略带讽刺的是赐予她这次转机的人,正是她不共戴天的仇人武则天。唐史研究专家蒙曼说:权力可以让人死,也可以让人生;可以让人贱,也可以让人贵。这种对权力的崇拜,使得婉儿完全忘记了武则天的杀父之仇,心甘情愿地为她服务;也使得婉儿在武则天晚年生命垂危、权力不保时毫不犹豫地抛弃她,投奔下一个权力主宰。这是婉儿在险恶的斗争中形成的生存哲学。

在武则天的提拔下,婉儿从卑微的宫婢成为掌管宫中诏命的女官,她的文辞也被更多人青睐。曾经风靡一时的“上官体”又重新获得了众人追捧。“汉家婕妤唐昭容,工诗能赋千载同。自言才艺是天真,不服丈夫胜妇人。”这是晚唐诗人吕温的诗——上官家只剩女儿又如何?婉儿文采不逊于任何丈夫,她一样将上官家文风发扬光大。在后宫环境中长大的婉儿,并非一般娇弱高傲的才女,她通达干练,更为务实。

然而,令人疑惑的是,聪明绝世的“巾帼宰相”上官婉儿,为何在年仅47岁时被唐玄宗李隆基诛杀?

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合谋诛灭韦氏的政变中,婉儿亲自执烛率宫人去迎接李隆基等人,并将自己和太平公主草拟的中宗遗诏献给李隆基,以示自己忠于李氏的立场。可惜这次婉儿有心站对了位置,却无心做错了事。

唐隆元年(710),迫不及待做女皇的韦后毒弑了唐中宗李显,打算自己临朝称制。韦皇后效仿武则天想当皇帝,激起了李唐皇室的反抗。太平公主和相王李旦的三儿子李隆基姑侄联手,杀死韦皇后派到禁军系统的四个将军,发动了唐隆政变。

中宗去世之后,上官婉儿也住在后宫。她可是冰雪聪明,听到外面的喊杀声,她知道李唐宗室要造反了。婉儿可是八面玲珑的人,早已给自己留了后路。她命令宫女点起蜡烛,找出当时和太平公主一起拟定的那份中宗遗诏,主动打开大门,率领宫女列队迎了出去。她这边大门刚打开,李隆基和刘幽求就带着士兵杀了过来。一看到刘幽求,上官婉儿叫了一声将军,呈上遗诏。

按照她的想法,这份遗诏足以表明她心向皇家,应该可以免罪。刘幽求看了一眼遗诏,上面正是婉儿的笔迹,白纸黑字写着让相王参谋政事,说明婉儿确实是心向宗室。随后就把婉儿带到李隆基面前。李隆基看着遗诏说:“上官昭容果然聪明!可惜现在是非常时期,人心不稳,我要是不杀你,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这是“巾帼宰相”上官婉儿的鼎铭之作——《彩书怨》。

上官婉儿生前官拜正二品昭容(昭容为九嫔之一,后宫地位仅次于皇后),且手中一度掌有生杀大权,受武则天、唐中宗两朝倚重,她的墓葬会是怎样的规格?

经过考古发掘,结果令人略感失望。上官婉儿的墓葬由墓室、5个天井以及墓道组成,全长30多米。“这个规格与其生前的显赫地位比起来,略低了一些。”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李明说。墓葬内的情况更是出乎意料,已被严重破坏过。墓室是破坏得最彻底的地方。唐代墓葬都有棺床,是置放放棺的地方,但是这座墓葬不但没有棺谆没有尸骨,就连棺床也被破坏得没剩下什么了,墓室的地砖也被揭得七零八落。

墓葬内除了墓志和一些陶俑,再没有其他出土文物,唐代的墓葬里普遍都有壁画,上官婉儿墓葬内的壁画也没有被保留下来。

墓葬有三个盗洞,其中一个盗洞直通墓室,考古人员推测,这样明目张胆地盗墓,很有可能是官方行为。“如果不是出于政治目的,一般不会把墓葬破坏得这么严重。”考古人员在墓室中发现了两块残存的骸骨,专家猜测可能为上官婉儿遗骸。

陕西师范大学教授于赓哲,他是少数去过该古墓挖掘现场的非考古人士,2013年9月10日,他在微博上贴出了几张古墓现场勘察的照片。“上官婉儿墓距离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不远,形制不简陋,非开发商打开,是配合工程的考古钻探发现,破坏亦非今人造成。有墓志,但已被运走,有骨骼。考古工地有纪律,详情不能多说,墓内也不能照相,日后会有新闻发布会。”于赓哲说,“站在墓穴里凝望上官婉儿的骨骼,浑身发抖,激动。想蹲下去抚摸一下,又作罢了。”

错把黄牛枕骨当作“上官婉儿”遗骸

上官婉儿,这位被武则天重用的“巾帼宰相”,在史书《旧唐书》、《新唐书》中并没有描述其美貌,只注重其才能。在《旧唐书》中记载,上官婉儿有文采,明习吏事。《新唐书》中则是用“天性韶警,善文章”来描述。上官婉儿受重用的原因非其美貌,而是其才干。

在2011年第39届数字考古国际会议上,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专家,展示了唐高祖李渊第五代孙女李倕复原后的容颜,颇令人惊奇,那么是否可以复原上官婉儿的容貌呢?

据介绍,当时研究人员对李公主颅骨进行了计算机断层扫描,重新构建出下颌骨,拼接完成了三维颅骨,由于史籍上有关李公主的记载不多,研究人员就以现代人头部数据为基础,采用回归统计方法推导出颅骨和面貌之间的关系,为李公主颅骨“添肉”。

专家介绍,颅面复原技术研究的关键是寻找颅骨和面容的关系。先从活人开始,即把某人头部的CT数据扫描进电脑,然后用3D技术模拟出该人颅骨,倒推复原容貌,再把复原容貌与真人进行比对,最终“复原”李公主的相貌。但研究人员以现代人头部数据为基础复原的李倕相貌,与古人相似度有多大,无人能够确定。

那么,既然上官婉儿墓中有遗骸,能否复原其相貌呢?当时,一位网友评论说:“不仅现在无法复原,未来技术发达了也一样,因为这些遗骸根本就不是人类的……”几小时后,这位网友的评论被大量转发。几天后,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传来消息,上官婉儿墓中残存骸骨,经过检测被证实为黄牛的枕骨。

藏在墓志里的秘密

2014年1月7日,上官婉儿墓志全文在《考古与文物》上发表后,颠覆了史书记载的内容,墓志记载的情节,堪比今天的古装剧。

上官婉儿墓志,青石质,正方形。出土于甬道正中,出土时志盖覆于志石之上,上首皆朝北。其中志石长宽均为74厘米,厚15.5厘米。画细线棋格,阴刻正书32行,共计982字。

志文主要记载了其家族的来历,用了近一半的篇幅叙述上官婉儿祖父三代,其祖父上官仪的官职罗列有十多个。而对上官婉儿的描述颇为简略,主要记载了上官婉儿13岁为才人(唐朝嫔妃等级,相当于五品官。婕妤、昭容、昭仪均高于才人),神龙元年(705)42岁册封为昭容,之后请求皇帝贬自己为婕妤,唐隆政变(710)被杀,死时47岁。

墓志内容远超此前考古专家所说“没有什么爆炸性内容”,虽然不足千字,多位专家却从中解读出诸多颠覆历史的内容。

家族从南方迁至甘肃,后又有分支。由于婉儿祖父上官仪的墓志明确记载为唐朝陕县(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人,上官婉儿也就是三门峡人。但是在上官婉儿墓志上,则说上官婉儿是“陇西上邽(为今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人也”。

该墓志追溯上官家族的祖先出自颛顼,高阳氏(五帝之一),到了战国时代,因为楚怀王之子子兰被封为上官大夫,以官职为姓,这也是上官姓氏的来历。为何上官仪是河南三门峡人,而婉儿却是甘肃人呢?于赓哲解释说,汉代,上官家族从南方的楚国迁徙到甘肃天水,之后上官家族又有了分支,其中有的到了河南三门峡,上官仪就是三门峡人,这与婉儿墓志所说的祖籍甘肃并不矛盾。

先后嫁父子两皇帝,经历堪比武则天。据《新唐书》中记载,上官婉儿“年十四,武后召见,有所制作,若素构”。婉儿是因文采出众,才被武则天所发现和起用的。

之后嫁给了武则天之子唐中宗(李显)。在嫁给唐中宗期间,曾与武三思等人私通。然而,墓志明确记载婉儿13岁被册封为唐高宗才人,42岁被册封为唐中宗的昭容。“这在史书上从来没有记载过,也颠覆了以往的记录。也就是说,婉儿先后嫁给了唐高宗和唐中宗这两位父子皇帝。”于赓哲说。其经历与武则天颇为相似。武则天14岁入宫,成为唐太宗的才人,太宗死后,被太宗之子唐高宗李治接回宫中,册封为昭仪。

拼死阻止安乐公主索要“皇太女”之位

中国唐史学会副会长、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杜文玉说,史书上记载,安乐公主是唐中宗和韦皇后最宠爱的女儿,恃宠而骄,飞扬跋扈,曾在韦后的默许下,向唐中宗索要“皇太女”的地位,想当储君。

据史书记载,婉儿与韦后一党关系十分紧密。而墓志则显示,婉儿并非与韦后一伙,而是拼死阻止“皇太女”一事。墓志以详尽篇幅记载了婉儿劝阻的过程。婉儿曾四次向唐中宗进谏,从检举揭发,到辞官不做,再到削发为尼,都没有得到唐中宗准许,最终“请饮鸩(毒酒)而死,几至颠坠”,以死相谏。

婉儿服毒后,经太医紧急救治,才得以保命,之后婉儿多次请求降低身份,唐中宗不得已降其为婕妤。而安乐公主的“皇太女”之梦,最终也没能实现。

更多文章

  • 《满江红》,怎能少了岳飞?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满江红诗词是抗金英雄岳飞所作;在春节挡里看《满江红》,可惜岳飞已经不是主角。我们都知道岳飞是被奸臣秦桧陷害而死的;而其实,真正的死因还是因为人心绕不过去的私欲;是宋高宗赵构,这个傀儡皇帝的无能,猥

  • 论述中国有五胡乱华,欧洲有三世纪危机,为什么两者结果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这是一个持续了300余年的大乱世,整个中原大地因此而十室九空。即便从后世角度来看,其惨烈程度仍是古今鲜见。关于五胡乱华也有着各种各样的书法,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总的来看,五胡乱华之所以出现也离不开“天灾人祸”这四个大字。天灾:北半球的极寒气候五胡乱华的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所谓的“游牧民族南迁”,但却鲜

  • 宋代从“重文抑武”到“文官罢黜”,宋朝文官制度大转变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引言:宋朝的“罢官”制度基本沿用了前朝的政治制度。宋初,基本沿用唐中后期的官制模式。宋神宗即位后,对官制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废除了虚名的官衔,重新制定了官员的姓名,特别是官员的官衔。这是一个非常庞大和复杂的工程,普通人很难掌握。当时的免职方式有多种,但原则上还是涉及公务员、职务和外派,免职必须遵循一定

  • 吕文德是南宋末期的一代名将,“自奋于兵间,周旋三边,大小百战”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克敌两淮据1959年出土于苏州的吕师孟墓志铭记载,吕文德之父名吕深,追赠太师相国公,他有弟吕文福、吕文信等,而吕文焕则是他的堂弟。 [1] 据说吕文德出身宋代名门东莱吕氏,是宋初宰相吕蒙正的后裔,但到他这一代时早已没落。 [2] 关于吕文德从军前的职业,一说他是樵夫,比如《宋季三朝政要》记载:“文德

  • 司马炎的昏聩,贾南风的乱政,诸王的野心,最终引爆八王之乱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八王之乱第一幕:司马炎的选择司马晋朝本来就是篡权得来的,大臣们也毫无忠诚可言,司马炎一方面靠金银笼络群臣,一方面大肆封同宗,以此来稳定晋朝的江山,这样的统治岂能会长久?而作为开国皇帝,能将自己建立的政权搞垮,司马炎也算“厉害”了,其晚年最大的败笔就是立白痴儿子司马衷为太子。司马炎司马炎身为老父亲,对

  • 李时珍对病人束手无策,开出无奈药方,却救病人一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时珍治病的故事,李时珍治痛风的药方,李时珍治疗肺结节的药方

    这就奇了怪了,病人没事,好端端站在他跟前,难道是李时珍误诊了?李时珍,明代医药学家,与“医圣”万密斋齐名。1518年,他出生医学世家。但他却想登科入仕,无奈几次科考无望,大病一场。此后,他便移志医学,经过数年钻研,终有所成,他悬壶济世,医术精湛,被后世尊“药圣”。话说,一次,一个外地商人请李时珍看病

  • 李世民能成为千古一帝,多亏了这个女人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出身介绍这个“白富美”窦氏出身高贵,父亲是北周附马、神武郡公窦毅,她的母亲是周武帝的姐姐襄阳长公主。窦氏一生下来就非常美貌,性情恬静,小小年纪气度不凡,她的舅舅周武帝非常喜欢这位外甥女,从小把她接到宫中教养,可以说是公主般的待遇。历史上窦皇后的形象“雀屏中选”就是比武招亲等到窦氏成年之后,她父亲窦毅

  • 端平入洛的本质,到底是南宋自招祸端,还是无法落地的强国之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1、金朝的崩溃南宋端平二年,西元1234年年初,对于南宋来说,这是南宋朝廷从赵构南渡以来,最为开心的一段岁月:因为给南宋带来耻辱的金朝,在蒙古、南宋联军的打几下,彻底崩盘了——而且,金朝在最后关头,一天时间先后失去两位君主,这无疑和当年的北宋徽钦二帝的悲剧对应,以至于后世的人读到这一段历史的时候,都

  • 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今天要讲的是朱元璋为什么放弃了元朝的大片领土?纵观我国几千多年的历史,王朝是更迭那是一茬又一茬;几乎是一两百年就要改朝换代一次。不过我国的王朝与其他王朝不同,被推翻的王朝所留下的一切往往都会被胜利的一方完全继承下来。然而这仅是大多数的情况,还有些王朝就没有完全继承前朝遗留下来的财产。明朝太祖皇帝朱元

  • 中原大地“一锅粥”的时代,五胡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消亡史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五胡时期的匈奴最后去了哪里,五胡十六国顺口溜,王立群讲五胡十六国

    赫连夏从407年建立,到431年被吐谷浑所灭,历时不足二十五年。其政权是五胡十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赫连夏与十六国时期的诸多政权皆有交往,是这一时期非常活跃的政权之一。但其疆域变迁的过程有其明显的阶段性。赫连夏建立前铁弗匈奴活动区域铁弗匈奴的祖先最早可追溯到南匈奴的其中一支。这一支兴起于陉(xí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