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上 “焚书”有四次之多,千古焚书罪名,为什么是秦始皇?

历史上 “焚书”有四次之多,千古焚书罪名,为什么是秦始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4732 更新时间:2024/1/30 9:03:15

在战乱的战国时代,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但不利于统一思想和凝聚国力,不利于统一战争。秦孝公委派商鞅推行变法于公元前359年时曾发生焚书。这次焚书事件早在秦始皇以前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人提起,秦始皇所做的这件事也一再地被人们提起。后世把这件事当作秦始皇的大罪,以至于至今也不能改变这个历史事件,多数人恨穿了二千多年的时空而向秦始皇敲骨吸髓。被后世天下文人唾骂了两千多年的“焚书坑儒”事件,一直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 事实又是怎样的呢?

秦始皇用十年时间,统一六国,在中国历史上建立起统一王朝,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新格局,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事业,但统一后怎样治理这么大的国家成为一个大问题。丞相李斯提出创建一个新体制,朝廷集权郡县制,由皇帝一人直接指挥,效率高,不争执,这才是统一国家的“安宁之术”。

如何统一思想文化,首先要统一文字,文字的统一是形成思想长远统一的要素,是形成思想统一的核心价值观念,才能触进经济、文化等领域内的统一措施实行。统一文字成为当时需要解决的棘手问题,儒家和法家是两种思想潮流代表,秦始皇采取的措施也都是些新措施没有前例可借鉴,儒家又是尊古的,这些东西都是不符合儒家理念的,但有部分权贵者,想取回失去的权势和利益,利用儒家的“克己复礼”妄图恢复周朝的分封制,结果直接导致焚书事件的发生。

焚书坑儒固然是后世某些儒家思想家们,有意将此事加以放大,固然其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统治的政策,焚书坑儒反映出秦始皇暴虐的一面。这对于文化发展来说是一种十分有害的方针,同时导致了各类文化瑰宝的毁灭。当然也是从意识形态上,进行一个控制的一种反应。所以这样的文化政策,与这样的集权体制,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是相伴相随的。有关秦始皇的大部分记载,是从汉朝《史记》才开始记录。导致秦朝倒闭的主角又是汉朝,因此,它对于秦始皇的描写多少会带有偏见。一些学者们研究发现。秦始皇实际上很勤政,一天要看将近一百二十斤重的竹简书籍。这些学者把秦始皇视为为完成统一大业殚精竭虑、呕心沥血的国君,并不是汉朝《史记》中所记的那样,而是一位不加区别、恣意焚书坑儒、荒佣无度的“暴君”。他们认为,这种说法与事实不符。但也有不少人提出不同意见,甚至有人怀疑秦二世是否真的死于谋杀。还有人提出:秦始皇死后,其子孙不得继位。这就是一种误解。

秦始皇所做的事情,是从未有过的封建大一统王朝的开创者,更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关于秦始皇功过是非,历朝历代的评论不一,是一个说不尽争不完的话题,反对者主要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和徭役太重为起点,而忽略了他在统治方面的贡献,全盘否定秦始皇,评价任何一个历史人物事件,我们都应当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去分析。

他因当时社会环境而对全国产生了影响并在历史上起了一定作用。对秦始皇,我们不能一概加以否定,置其开天辟地之功于不顾,秦始皇之功不可抹煞。功莫大于过。但是,如果过分夸大或歪曲秦始皇之功绩的话,就可能使人们对其失望透顶,从而动摇国家统一之心,进而损害民族团结。那么,如何看待秦始皇?对此问题,学术界争论甚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秦朝只有14年,周朝却可以享国800载,其他朝代为何300年都熬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怎么灭掉周朝的,秦朝和西周哪个厉害,周朝和秦朝哪个早

    文/史说新故事朝代更替,风雨如晦,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黄炎培先生曾经也说过“历史周期律”这一词,何谓“历史周期律”?历史周期律就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历经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周期性现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中国古代史中,是一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兴亡史。试问,这“历史周

  • 作为最美魏国夫人,苗乙乙因车祸面瘫出演金婚被骂无奈退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苗乙乙金婚一脸斑图片,苗乙乙个人资料,苗乙乙古装高清图片

    苗乙乙的家庭条件非常优渥,母亲不仅是作家还是制片人,并且拥有自己的公司,父亲也是经商的,生意都还不错,所以苗乙乙从来没有为金钱发愁过。虽然是公主级别的待遇,父母却还是培养她独立的行为和人格,所以苗乙乙对于自己人生很有想法,也在初中毕业之后被父母送往墨尔本读书。一般来说学习和生活都有父母撑腰,但是苗乙

  • 随着陆树铭的离开世间再无“关羽”了,试看94版《三国》选角之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袁阔成著名的评书大师,其出身评书世家,并且有着“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美誉。袁阔成先生在评书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一部《三国演义》堪称是当代评书的天花板。袁先生的《三国演义》成功之处就是“评”大于“说”,尤其是其中旁征博引内容十分的丰富。除此之外,我们看戏曲艺术也是经常演绎《三国演义

  • 即位伊始,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可偏偏遗漏了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足下”,是古代以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若问出处,相关史料和笔记会道出一个与介子推有关的故事。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斯时,晋国公子重耳为了活命,被迫出逃在外达十九年,期间,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一次,重耳饿得几乎晕厥过去,侍服一旁的介子推见状,便悄悄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煮成汤

  • 六国攻秦,五国投降,一国坚持却被盟友偷袭,诸侯合纵就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迅速崛起,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成了与齐并强的超级大国,强大了之后怎么办?自然是向东发展,与中原诸蛮夏(秦对中原诸侯的蔑称)争夺天下,这一来兵锋甚猛,秦孝公之后的秦惠文王,继位仅仅五年,就夺回河西,并在河东建立重要的战略据点,这样一来,中原就

  • 蜀汉本可统一天下!因诸葛亮最不该杀这几位大将!来看看都是谁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不杀哪三个人蜀汉不会灭亡,诸葛亮一生中错杀哪2个蜀汉大将,诸葛亮治理蜀汉有哪些政策

    诸葛亮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大了,一个人支撑蜀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带兵打仗除了要有好谋士以外还要有好将领,蜀汉的失败和将领离不开关系。诸葛亮在掌权期间斩杀了蜀国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果他们还活着,蜀汉的结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没有后悔杀掉他们。一、纸上谈兵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非常顺利,是

  • 成语高手韩信,是跳槽达人更是中国最有故事的男人,却没真心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是现在的江苏淮阴人,约生于秦始皇十七年。撰写《史记》和《汉书》的两位史学家对韩信的评价有所不同。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很高,认为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楚汉相争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班固则对韩信评价不是很高,而且还是汉王朝的反叛者。韩信不光是关联成语故事最多的人多,用现在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韩信

  • 勾践父王之墓,从古至今接连被盗,发掘现场惊现8米长盗洞 第二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青膏泥是一种颗粒很细的粘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英石,这种材质密度很大,能够很好的隔绝水分起到密封的作用,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说明古墓的规格绝对不一般。然而,让考古人员绝望的是,除了事先发现的三个道路又出现了七个巨大的道洞,几个圆形道洞一字排开,分布在风土的东西向中轴线

  • 史上唯一被腰斩的公主!刽子手都不忍下手!汉武帝为何如此狠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腰斩女儿后悔吗,刘陵公主与汉武帝,历史上汉武帝杀了多少人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古代公主即便是犯了错,最多也就杀头,为何这位公主会被实行腰斩这种刑罚,当皇帝的是不是太残忍了点?这位公主到底是谁?为什么皇帝要痛下杀手?其实这位公主曾经受过汉武帝刘彻的宠爱,本来是掌上明珠的他却因为他人的诬蔑让刘彻起了疑心,最后被腰斩了。这位公主就是汉武帝的长女——卫长公主。这位长

  • 刘备未见过诸葛亮,却甘心三顾茅庐,揭秘诸葛亮究竟因何而出山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刘备为什么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刘备三顾茅庐见诸葛亮的画面,刘备和诸葛亮在三顾茅庐中的形象

    刘备有魅力,诸葛亮有才华,时间久了就聊上了,不一定每次都是刘备上门,诸葛亮也到刘备那里去过,只不过相对而言诸葛亮身份比较低,在出师表上肯定要突出先帝的礼贤下士和自己感念于这份君臣情义,所以只说了三顾臣于草庐之中。两个人当时应该是没有那种明确的君臣关系的,毕竟刘备从属于刘表,刘表死后从属于刘琦,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