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历史中的兔子:早在三国时期就用兔毛制笔

历史中的兔子:早在三国时期就用兔毛制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2681 更新时间:2024/2/7 10:50:26

山西曲村晋侯墓地出土的青铜兔尊

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出土的玉兔饰

山东嘉祥山4号祠堂东壁的东汉画像中有兔子形象。

从“玉兔捣药”到“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兔子已经陪人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在中国古代,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存在?2023年新春之际,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科技考古中心副主任吕鹏,聊聊历史中的兔子究竟是什么样的。

兔鼠分道扬镳于6200万年前

《诗经》已记载兔肉食用方式

虽然在大众看来,兔子茸茸的很可爱,但吕鹏告诉记者,其实兔子跟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从骨骼形态上看,兔(属于兔形目)鼠(属于啮齿目)都拥有终身生长的门齿,表明兔和鼠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分类学创始人林奈在1735年将兔和鼠一起列入啮齿动物。”

而它们分道扬镳,是在6200万年前。20世纪70年代,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传夔先生研究安徽潜山早古新世(距今约6200万年前)地层出土的动物遗存,发现有“安徽模鼠兔”和“东方晓鼠”。其中安徽模鼠兔为兔形类动物的祖先类型,而东方晓鼠接近于啮齿动物的祖先类型,二者在骨骼形态上具有相互交混的特征,这就表明一方面鼠兔同源,另一方面二者至少在6200万年前已经分道扬镳,兔形类和啮齿类动物走上了各自独立演化的道路。

吕鹏告诉记者,家兔传入我国的时间较晚。在我国古代,野兔的利用价值主要是在肉食、狩猎宠物、祭祀、药用、皮毛开发等方面。“兔头在四川人的美食版图上不可或缺,成都人称为兔脑壳,”吕鹏说,“其实在中国古代,野兔的主要用途就是肉食来源。”据《诗经·小雅·瓠叶》中记载:“有兔斯首,炮之燔之……有兔斯首,燔之炙之……有兔斯首,燔之炮之”,描绘了西周时期普通人家将捕获的野兔通过炮、燔、炙等加工方式制作成美食待客的情形。所谓“炮”就是将带毛的动物裹上泥放在火上烧;“燔”指的是用火烤熟食物,而“炙”则是熏烤的意思。据《礼记》记载,正式的宴请当备“六牲”作为荤菜,即豕、牛、羊、鸡、鱼、雁,兔子并未列入其中。虽然只备了兔肉,但主人换了三种不同的烹饪方式,可见其用心。

但在中国古代也有另一种说法,那就是孕妇不能食兔肉。东汉《论衡·命义篇》中有过记载:“妊妇食兔,子生缺唇”。“当然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迷信说法。”吕鹏解释道。除此之外,兔毛皮保暖性能好、不易缠结,可用以制裘,兔皮可以熬胶,兔毛还可以用来做兔毫毛笔。明代《齐民要术》中转录三国时期韦诞的《笔方》中有写“先次以铁梳兔毫及羊青毛”,可见用兔毛制笔的历史可以早到三国时期。

古人曾以活兔陪葬

新石器时代就有兔形玉器

物里,也有不少以兔为题材或者是兔子形象的文物。仅是故宫博物院,就有商代的玉兔、汉代的兔猴铜带钩、唐代的瓷兔、宋代的三彩剔划花兔纹枕、元代的白玉兔形佩、明代的双兔图页等藏品。

“按照文物材质来看,在玉石材质文物、陶质文物、青铜器和画像石中见兔的形象。”吕鹏告诉记者。以距今5300年左右新石器时代的安徽含山凌家滩遗址为例,在此墓地M10中出土有玉兔饰1件,是迄今为止发现年代最早的兔形玉器。

山西曲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的青铜兔尊,则是目前发现最早的、以兔作为尊的青铜器。兔头微伸,呈跃跃欲试状,背上驮一尊口,兔身两侧饰圆形的火纹和雷纹。

而在山东嘉祥宋山4号祠堂东壁的东汉画像石中的兔子,则可以代表世俗和神话中两种不同的“兔”形象。吕鹏说:“在画像的上侧,东公居中,马头、鸡头、狗头带翼神人跪于左右两侧;在画像左侧有面对面站立的两兔,分别用一只前肢扶臼,一只前肢握杵,似在捣药;在画像的下侧,厨房的房梁上悬挂着鱼、鸡、猪头、猪和兔等,这些都是准备烹饪的肉食。”

“山东济南洛庄汉墓的陪葬坑,是目前出土动物数量最多、种类最丰富的遗存。”吕鹏说,洛庄汉墓是西汉诸侯王级别的墓,编号为34号的大型动物陪葬坑中出土动物遗存共有110具,动物种属包括绵羊、猪、狗、兔等4种。其中,兔有45只。

吕鹏告诉记者,在这其中比较特别的是,该坑放置了两个兔笼。西侧木笼保存较好,长度1.8米,宽度0.47米,笼中发现多只完整兔骨,“根据笼中兔骨凌乱、笼外可能为外逃之兔的考古现象推测,当时陪葬的是活兔。”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可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 “焚书”有四次之多,千古焚书罪名,为什么是秦始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在战乱的战国时代,却出现了百家争鸣的文化,但不利于统一思想和凝聚国力,不利于统一战争。秦孝公委派商鞅推行变法于公元前359年时曾发生焚书。这次焚书事件早在秦始皇以前就有了,只是一直没有人提起,秦始皇所做的这件事也一再地被人们提起。后世把这件事当作秦始皇的大罪,以至于至今也不能改变这个历史事件,多数人

  • 秦朝只有14年,周朝却可以享国800载,其他朝代为何300年都熬不过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秦朝怎么灭掉周朝的,秦朝和西周哪个厉害,周朝和秦朝哪个早

    文/史说新故事朝代更替,风雨如晦,是历史的必然规律,也是国家社会发展的根本。黄炎培先生曾经也说过“历史周期律”这一词,何谓“历史周期律”?历史周期律就是指中国历史上的政权历经兴衰治乱,往复循环的周期性现象。“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在中国古代史中,是一部周而复始,循环往复的兴亡史。试问,这“历史周

  • 作为最美魏国夫人,苗乙乙因车祸面瘫出演金婚被骂无奈退圈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苗乙乙金婚一脸斑图片,苗乙乙个人资料,苗乙乙古装高清图片

    苗乙乙的家庭条件非常优渥,母亲不仅是作家还是制片人,并且拥有自己的公司,父亲也是经商的,生意都还不错,所以苗乙乙从来没有为金钱发愁过。虽然是公主级别的待遇,父母却还是培养她独立的行为和人格,所以苗乙乙对于自己人生很有想法,也在初中毕业之后被父母送往墨尔本读书。一般来说学习和生活都有父母撑腰,但是苗乙

  • 随着陆树铭的离开世间再无“关羽”了,试看94版《三国》选角之精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袁阔成著名的评书大师,其出身评书世家,并且有着“古有柳敬亭,今有袁阔成”的美誉。袁阔成先生在评书历史上有着重要的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一部《三国演义》堪称是当代评书的天花板。袁先生的《三国演义》成功之处就是“评”大于“说”,尤其是其中旁征博引内容十分的丰富。除此之外,我们看戏曲艺术也是经常演绎《三国演义

  • 即位伊始,晋文公对有功之臣大行封赏,可偏偏遗漏了介子推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var1]“足下”,是古代以下称上,或同辈相称的敬辞。若问出处,相关史料和笔记会道出一个与介子推有关的故事。介子推,春秋时期晋国人。斯时,晋国公子重耳为了活命,被迫出逃在外达十九年,期间,颠沛流离,苦不堪言。一次,重耳饿得几乎晕厥过去,侍服一旁的介子推见状,便悄悄地割下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炖煮成汤

  • 六国攻秦,五国投降,一国坚持却被盟友偷袭,诸侯合纵就这么厉害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var1][var1][var1]秦自商鞅变法以后,国力迅速崛起,短短二十多年的时间,就成了与齐并强的超级大国,强大了之后怎么办?自然是向东发展,与中原诸蛮夏(秦对中原诸侯的蔑称)争夺天下,这一来兵锋甚猛,秦孝公之后的秦惠文王,继位仅仅五年,就夺回河西,并在河东建立重要的战略据点,这样一来,中原就

  • 蜀汉本可统一天下!因诸葛亮最不该杀这几位大将!来看看都是谁吧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不杀哪三个人蜀汉不会灭亡,诸葛亮一生中错杀哪2个蜀汉大将,诸葛亮治理蜀汉有哪些政策

    诸葛亮虽然聪明,但毕竟年纪大了,一个人支撑蜀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带兵打仗除了要有好谋士以外还要有好将领,蜀汉的失败和将领离不开关系。诸葛亮在掌权期间斩杀了蜀国三位赫赫有名的将领,如果他们还活着,蜀汉的结局可能会发生变化,不知道孔明先生有没有后悔杀掉他们。一、纸上谈兵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非常顺利,是

  • 成语高手韩信,是跳槽达人更是中国最有故事的男人,却没真心朋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韩信是现在的江苏淮阴人,约生于秦始皇十七年。撰写《史记》和《汉书》的两位史学家对韩信的评价有所不同。司马迁对韩信的评价很高,认为韩信是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在楚汉相争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班固则对韩信评价不是很高,而且还是汉王朝的反叛者。韩信不光是关联成语故事最多的人多,用现在流行的词语来形容当时的韩信

  • 勾践父王之墓,从古至今接连被盗,发掘现场惊现8米长盗洞 第二部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var1]青膏泥是一种颗粒很细的粘土,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石英石,这种材质密度很大,能够很好的隔绝水分起到密封的作用,如此规模浩大的工程,说明古墓的规格绝对不一般。然而,让考古人员绝望的是,除了事先发现的三个道路又出现了七个巨大的道洞,几个圆形道洞一字排开,分布在风土的东西向中轴线

  • 史上唯一被腰斩的公主!刽子手都不忍下手!汉武帝为何如此狠心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武帝腰斩女儿后悔吗,刘陵公主与汉武帝,历史上汉武帝杀了多少人

    或许有人会有疑问,古代公主即便是犯了错,最多也就杀头,为何这位公主会被实行腰斩这种刑罚,当皇帝的是不是太残忍了点?这位公主到底是谁?为什么皇帝要痛下杀手?其实这位公主曾经受过汉武帝刘彻的宠爱,本来是掌上明珠的他却因为他人的诬蔑让刘彻起了疑心,最后被腰斩了。这位公主就是汉武帝的长女——卫长公主。这位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