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被汉朝打败的匈奴人,和入侵西方的匈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被汉朝打败的匈奴人,和入侵西方的匈人,到底是什么关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3331 更新时间:2023/12/16 22:12:26

在过去的两百年间,传统上认为汉代与中国人长期交战的匈奴人和入侵古罗马,从而开欧洲文明的匈奴人是同一个民族。

18世纪法国历史学者德金首次将这两个匈奴联系在一起,因为在拉丁语文献中,罗马人称欧洲匈奴为匈尼人(拉丁语:Hunni),这两个匈奴都有相同的开头名,几乎一样的读音。

1902年英国考古学者马尔克·奥莱尔·斯坦在中国敦煌西部的玉门关遗迹挖掘到出4世纪初来自中亚的粟特商人的书简,书简里描述中国西晋永嘉之祸的战乱情况时是以匈人称呼匈奴人,证实匈人在中亚是匈奴人的别称。似乎让这一说法更加确信。

1972年时我国著名朦胧派诗人顾城在读到这段历史时也写下了这样的一首诗:胡尘涌入哥特西,日夷罗马拜单于。谁知东风扫欧陆,却是汉关遁逃骑。

但是1980年代后又有学者提出,入侵古罗马,横扫日耳曼部落的匈奴人是否真的正统的中国匈奴人,也可能只是借匈奴名号的其它黄种人游牧集团,毕竟在文化上中国匈奴和欧洲匈奴似乎没有绝对相关性,因为欧洲匈奴有把颅骨拉长的缠头习俗,中国匈奴却从来没有留下过类似记录。

如果要说有相似的文化,那就是中国匈奴有崇拜剑的习俗,而在《哥特史》中记载到欧洲匈奴会崇拜「火星之剑」,但也有人提到对象征着战神的剑的崇拜似乎在上古所有游牧民族中都广泛存在。

历代黄种人西征路线(匈奴,突厥,柔然,蒙古)

目前,中国匈奴和欧洲匈奴是否完全系同一民族尚无定论。因为在过去的两千年来,东方黄种人游牧民族一直通过中亚草原,不断地进行西征,他们往往从日出之地启程,向着日落之地不断进发。在他们西进的过程中势必会吞并其他的部落,正如同著名的那个阿能诃战鼓或者忒修斯之船的问题一样:

古时,有一个叫塔萨拉哈的皇族,拥有一个用来报时间及警报的战鼓,他们取名为阿能诃战鼓。然而随著时间流逝时,这个战鼓出现不同裂痕和剥落,因此人们都赶紧不断地为战鼓更换部件。然而,当所有部件都完全更换时,佛陀就提出了一个问题:此时,阿能诃战鼓还能称作阿能诃战鼓吗?

即使中国匈奴就是欧洲匈奴,但在匈奴人不断西迁的过程中,旧的部落离开,新的部落加入,在经历两百年的岁月过程后,最终达到欧洲的匈奴还能称作中国时的匈奴吗?这是一个问题。

匈奴人墓穴

近年来使用基因测试手段也未能完全回答这一问题。但目前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欧洲匈奴人和中国匈奴人一样,都属于黄种人,或者说蒙古人种,又或者说东亚人种。而且根据匈人的姓名,有学者推测他们的语言有可能属于突厥语系(古突厥人是纯粹的黄种人),或介乎蒙古语系和突厥语系之间的语言,甚至有可能属于叶尼塞语系,都是黄种人的语系。

今天对于德国出土的欧洲匈奴人贵族遗骸的考古学记录,以及基因检测,已经确认了最早进入欧洲的匈奴人是黄种人的结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后期的欧洲匈奴从单纯的黄种人游牧集团变得更像一个黄白种族混合体,欧洲匈奴的东方血脉被不断稀释)

在德国斯图加特出土的缠头匈奴贵族颅骨,年份约公元6世纪,属黄种人

而且关于最著名的欧洲匈奴领袖:上帝之鞭阿提拉的外貌,特征和性格,都有所记录。出自普利斯库斯的《出使匈人王廷记》,此书是于他在公元448年与拜占庭廷臣马古西斯领导的使节团出使匈人帝国时所著的。在当中记载了匈人在草原上撘建的营帐有如大城市的规模,以及以木墙屏障的防御设施等情况。而在书中他用以下方的文字描述了阿提拉的外貌:「胸膛广阔,头大眼小,胡须稀疏而呈灰色」。很显然,阿提拉本人的体貌特征属于北亚黄种人。

根据《出使匈人王廷记》中对于阿提拉外貌描写的一位男性

如果按照西征的最远处,黄种人征服者中只有一千年后的成吉思汗可以和他并论。成吉思汗的帝国远远比阿提拉的帝国更加广大,但即使是成吉思汗的帝国也没有比一千年前的阿提拉走得更西。成吉思汗帝国的西方边疆是今天的俄罗斯,其兵峰最远处抵达今天的奥地利(维也纳)。但阿提拉曾经带领着他的军队穿越了三分之二个法国,当时的法国还被叫做高卢,全部都是凯尔特人。

匈奴王阿提拉的西征路线

但阿提拉的死亡却很莫名其妙,这位东方霸主在他霸业的最高峰时,死于一位日耳曼女人的床上。西元453年春,阿提拉纳一名叫伊笛可(Ildico)的日耳曼少女为妃,并且举办了一场狂欢的婚宴,次晨阿提拉被臣子们发现死在洞房内。整张脸上沾满了鲜血。伊笛可畏缩在卧室的角落里哭泣。人们认为她在新婚之夜谋杀了她的丈夫,她立即被杀害。不过在阿提拉身上没有发现伤口,后人普遍认为阿提拉死于过量饮酒引发的血管破裂,或者胃出血。而且根据当时历史记载,阿提拉一直有鼻子出血的老毛病,正如同魏王曹操一生都被头疼所困扰。

匈奴帝国在阿提拉的带领下,疆土到了盛极的地步:东起自咸海,西至大西洋海岸;南起自多瑙河,北至波罗的海。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民族都听从匈奴人号令。

阿提拉死后,他的几个儿子争权夺位,欧洲匈奴王国四分五裂,匈奴的霸业就此告终。但欧洲匈奴的入侵却是欧洲文明的源头,这是匈奴人留给世界的一份重要遗产。

我可以十分肯定的说,被汉唐宋明王朝巡迴史构成认知图景的中国人在谈论欧洲的时候。对于这个概念是错乱和模糊的。欧洲不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延续,欧洲和罗马不是汉朝和唐朝的关系,正如同古希腊古罗马不是欧洲的王朝。我们如果有一位中国人学了古希腊语,回到雅典或者科林斯询问希腊人对于西方人的看法,像柏拉图或者亚里士多德会告诉你:我们希腊人和埃及人,伊朗人虽然打来打去,但我老认为我们希腊人是中华,伊朗是东方人,是夷狄,埃及人是南方人,也是夷狄。而西方人,也就是我们北边西边的那些黄发白肤民族则是禽兽。

后世的罗马人对自己国家的定义也是一个地中海国家,罗马人的地图是怎么样的呢?是这样的,罗马人认为自己的国家是由三大州组成的,哪三大州?欧罗巴,亚细亚,阿非利加。这个道理就像华夏人认为自己的世界是由九州所组成的一样。

罗马人的世界观:古罗马人认为自己是由欧洲/亚洲/非洲组成的地中海帝国

欧洲文明的源头是哪来的呢?其实指的是从北方森林里南下灭掉古罗马的那些日耳曼蛮族,作为罗马帝国的毁灭者和征服者,他们才是开创欧洲这一概念的主体民族。这些蛮族和古希腊和古罗马,无论是从种族还是文明类型来说,都不是继承和延续的关系。

中国人会问了:虽然从种族上来说,古希腊和古罗马的那些拉丁人被边缘化了,但是文明从还是一脉相承的呀,这些落后的日耳曼人被同化了,类似于鲜卑人虽然是中原的征服者,但最后被汉人所同化,而变成中国人的一员。可是,和日耳曼人入罗马同时期的鲜卑人入了中原后,鲜卑入华的最终结果就是,无论从政治结构,社会管理,还是文化习俗都沿用了秦汉帝国的模式,隋唐帝国直接继承了汉魏君统,到了隋唐后再无民族意义上的鲜卑人,今天的汉人基因中,鲜卑的血统极其稀薄。而日耳曼人入罗马呢?日耳曼人是把古罗马直接毁灭了,在罗马的故土上建立了一个个零散的日耳曼小王国。也就是说前者是文明的延续,后者是文明的摧毁。这两者之间完全是背道而驰。在中国,鲜卑人的文化,族群被灭绝。而在欧洲,则完全反过来,换成古罗马的文化被边缘化。

真正的欧洲是什么?欧洲和古罗马的关系并非继承,最为靠谱的定义:欧洲是「日耳曼入侵并摧毁古罗马」的继承者。

而且恰恰是黄种人的西征缔造了欧洲,在东方匈奴人的挤压下,从西元4世纪下半叶起,盎格鲁人,西哥特人,撒克逊人,东哥特人,汪达尔人,勃艮第人,这些日耳曼人集体南下,这个涌入的结果就是日耳曼人占领罗马故地,以及罗马帝国的灭亡。那之后,日耳曼人在罗马三大州的中的一州(也就是罗马的欧洲部分)搞军事殖民。罗马帝国的一切旧制度,习俗,文化都被摧毁,只剩下来自亚洲的基督教会保留下来,西元5世纪起,日耳曼人开始改信基督教,基于日耳曼部落习惯法的西欧封建制度形成,这才是欧洲的胚胎。

日耳曼部落是欧洲的核心,而基督教和希腊哲学本并不相融,但在11世纪后期和12世纪前期,西欧的日耳曼人王国们将这三者结合在一起,并且对此中的每一成分都进行了改造,而在十世纪前后,更加落后的斯拉夫人也接受了基督教,这个时候,一个较为完整的欧洲文明雏形才从此出现。

欧洲文明源于日耳曼封建,那么匈奴人的入侵就是这份文明的起源。不管欧洲匈奴或者说欧洲匈尼人到底是不是中国匈奴人,但他们都是黄种人。我们可以说:

黄种人的马蹄一响,给世界带来了欧洲文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最辉煌的朝代唐朝:用唐朝皇帝列表介绍,讲述唐朝历史!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历代皇帝历史评价,唐朝最强盛的时期是哪个皇帝,唐朝各个时期的皇帝

    1、简介唐朝(618年~907年),是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李渊于618年建立了唐朝,以长安(今陕西西安)为首都。其鼎盛时期的公元7世纪时,中亚的沙漠地带也受其支配。在690年,武则天改国号唐为周,迁都洛阳,称神都,史称武周,也称南周。直到705年唐中宗李显恢复大唐国号。唐朝在天宝十四年(

  • 汉宫里的另类宝贝,王莽的头骨,被精心保存了近三百年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王莽头骨复原图片,王莽与赵飞燕,王莽货布120万是真的吗

    汉代的皇宫里,一直保存着两件宝物,一件是斩蛇剑,另一件孔子木屐。到了东汉时期,皇宫里又多了一件宝物,那就是王莽的头骨。这三件宝物一直保存在汉朝的皇宫内,是传世之宝,其中王莽的头颅最为特殊,因为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并没有保存人头骨的习惯,因此王莽头骨也就成了最特殊的存在,知道西晋元康五年,洛阳武库大火,

  • 国学经典《弟子规》解读,奸巧语 市井气,口蜜腹剑李林甫!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奸诈的狡辩巧语、下流肮脏的污秽之词、街头无赖的流氓粗俗的语言,这些都要尽力的去避免不要说,如果有说脏话的习惯,要抓紧戒除掉。口蜜腹剑李林甫《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空元年》记载,李林甫为相,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李适之拜相后与李林甫争权,但因性格粗疏,

  • 草船借箭并不是诸葛亮的功劳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草船借箭是不是诸葛亮借的,诸葛亮的故事草船借箭简短,为什么诸葛亮草船借箭不用火箭

    √‘一这一年,曹操率领大军与孙权对阵濡须,为掌握战争主动权,曹操趁夜向孙权军营来个偷袭,结果孙权早料到曹军会这样,把曹操打得大败。曹操退城之后,孙权来探曹军老底,他下令士兵加强戒备,没有命令一律不许射箭,孙权看曹操箭都不敢发一只,嘚瑟的走了几个来回后大摇大摆的回去了。但在《魏略》记载中却是另一番景象

  • 李世民只派他打了一仗就弃之不用,后人视他为辉耀千古的一代名将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此人就是唐朝初期名将苏定方。《新唐书》记载,苏定方老家是冀州人,即现今河北一带,后来举家搬迁到陕西兴平落户。当时适逢隋末唐初,四海鼎沸,战火连天,各地军阀林立,盗匪横行,平民百姓饱受摧残杀戮之苦。苏定方他父亲苏邕是一条好汉,不忍坐视乡亲父老生灵涂炭,出面组织起一支乡勇团练,“率里中数千人为本郡讨贼”

  • 秦始皇到底是谁的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秦始皇是吕不韦的儿子吗,秦始皇,李斯为何不帮女婿扶苏

    那么,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原来,在《史记》这本书中,前后2次提到过始皇的身世,可是呢。。。前后不一: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录:“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庄襄王为秦质子于赵,见吕不韦姬,悦而取之,生始皇。以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邯郸。及生,名为政,姓赵氏。”而在《史记·吕不韦列传》里,却变成了:“

  • 穷书生请李隆基吃了一顿驴肉,还说了8个字,被李隆基封为赵国公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李世民死了四十多年后,武则天正式登基称帝,改国号大周,大唐社稷至此江山易手,沦为他人囊中之物。武则天登基称帝,造成了两个严重后果。一个后果是李唐皇室成员遭到武则天的大肆屠戮,所剩无几。还有一个后果更为严重,唐朝皇族的皇后公主们,耳濡目染之下,都对武则天羡慕不已,一大批“小武则天”由此诞生。这种局面武

  • 诸葛亮临死前真的想杀魏延吗?别被演义骗了,真正的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诸葛亮杀魏延真实原因,诸葛亮对魏延的真实态度,诸葛亮临死前试探魏延忠心

    对于魏延的死两本书记载的过程是一样的,他都是被马岱所杀,《三国演义》因子午谷奇谋魏延当众顶撞诸葛亮,不少人认为魏延得罪了孔明,由此很多人认为诸葛亮临死前决意杀魏延。然而,其实《三国演义》一书里描述的只是表象,魏延之死的真相唯有四个字,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被误解的猛将《三国演义》中,魏延身

  • 唐朝新年的狂欢,不是吃喝玩乐那么简单,还有眉来眼去的喜欢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唐朝官职品级一览表,唐朝爱情野史,唐朝人如何过春节

    引言公元806年,34岁的李绅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考中进士。他怀着激动的心情,参加了当年皇帝唐宪宗在曲江举行的“新科进士宴”。写下了《忆春日曲江宴后许至芙蓉园》:「春风上苑开桃李,诏许看花入御园。香径草中回玉勒,凤凰池畔泛金樽。绿丝垂柳遮风暗,红药低丛拂砌繁。归绕曲江烟景,未央明月锁千门」。这个李绅

  • 武则天寝宫内设密室,每晚睡前必进一次,揭开她罕为人知的一面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神龙二年,呕心沥血创作完《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文学家崔融病发而死。观象、集仙,崔融文中提到的建筑,是武则天晚年的寝宫,那些朱梁画栋身上有武周顶级工匠的智慧巧思,处处彰显着这是一个瑰丽繁盛的时代,却也有二张兄弟被斩杀而肆流的鲜血,时刻提醒着这一切如梦似幻,终将尘归尘、土归土。传言,集仙殿内有一密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