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魏惠王为什么没有听取公叔痤的意见,任用商鞅,有这4点原因

魏惠王为什么没有听取公叔痤的意见,任用商鞅,有这4点原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05 更新时间:2023/12/18 9:37:43

[var1]

后来商鞅去魏国,侍奉魏国相国公叔痤做了中庶子,中庶子这个职位是战国时期国君、太子、相国才能有的侍从之臣,虽然说是侍从,但是是有官职的,商鞅由于经常在公叔痤的身边做事,非常受公叔痤信任和喜爱。

[var1]

公叔痤年老得病之后,魏惠王亲自前来探病,这次探病其实两人心理都清楚,公叔痤时日无多了,但魏国不能没有国相,公叔痤在位时间比较长,所以魏惠王就想听听他的意见,让谁当相国比较好。

[var1]

公叔痤就向魏王推荐了自己的中庶子商鞅,说商鞅虽然年轻但是非常有才能,这一句话直接把魏惠王整懵了,心想:

商鞅是谁,公叔痤是不是老糊涂了,中庶子能直接当相国吗,国家还有这么多经验丰富的大臣和王公贵族,为什么要用区区一个中庶子。我想这应该就是当时魏惠王的心里想法了。

所以魏惠王沉默了片刻,不知道说什么好,于是就想着离开,公叔痤也看出了魏惠王的心思,商鞅的才能只有公叔痤是最了解的,所以他又对魏惠王说:“如果你不任用他,就一定要杀他。”

魏惠王离开之后,就对左右说:“公叔痤看来病的很严重啊,他让我把国事委托给一个叫做公孙鞅的人,难道不荒谬吗?”

[var1]

魏惠王为什么没有用商鞅?问题其实很简单。

1、商鞅这时候根本没什么名气,魏国这时候是非常强大的,并不像这时候的秦国一样那么艰难,秦国的秦孝公为了找人才,发招贤令,愿意和能强秦的人分国土,那都是被逼的没办法了。正常的国君都是很自信的,没有名气,自己也不知根知底,所以就凭这一点,魏惠王就不会让商鞅当相国。

[var1]

2、魏惠王想让商鞅当相国,还需要说服国家的其他大臣才行,相国这个职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商鞅这么年轻,还没有经验的人当相国,一定会遭到其他大臣的否决。

3、魏惠王是一个爱面子的人,这点从魏惠王和齐威王比宝这个故事就能看出来,所以他任用的一定是名气大的人比如庞涓,庞涓是名士鬼谷子的弟子。

4、魏惠王对商鞅并不了解,对商鞅了解,知道商鞅有才能的是公叔痤,而魏惠王对商鞅并不了解,不知道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也就不会用商鞅。

大家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朝与唐朝明明是两个朝代,为何史学家会将他们统称为隋唐时期?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图1 隋唐时期的长安城其实中国历史上,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从分裂到统一的王朝,这是历史的必然性,隋朝也仅存在31年而已,但隋朝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是一位有作为的君主,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及外交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当时改自曹魏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实行“科举制”,不分门第高低选拔人才;去除

  • 严谨周密:战国秦汉时期,已有管理水利的职官与法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var1]一、环境与水系分布自战国以来,自然条件优越的关中地区逐渐得到开发。从气候学的角度来说,当时的气候是保持温暖的,处于物候时期。此外,该地区雨量充沛,植被、森林物种繁多,形成了丰富的水资源。[var1]二、水利职官的建置按照性质划分,水利管理包括组织管理、技术管理与经济管理三部分。从社会管理

  • 大诗人白居易晚年生活糜烂-大唐精英沉沦,国之将亡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白居易琵琶行古诗全文,白居易是诗王还是诗魔,白居易

    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希有,何况今逢两令威。九老图从此“九老会”声闻天下,成为功成名就者追捧的时尚典范,后世一再被文人画士所模仿,游山水出诗集,流芳百世。玩到极致的要数长寿皇帝乾隆,多次运用官府超凡的巨能量,把九老会装点为繁荣昌盛的标志,直至升级为千叟宴,上演一出全国瞩目的大戏。

  • 齐桓公去世后,齐国为何内乱三十五年?齐桓公:都怪我没管好儿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这一年,齐国在位的齐懿公,给自己放了个假,出去泡温泉。然而在泡温泉期间,齐懿公的两个车夫,却因为相互开玩笑吵了起来。其中一个车夫,称呼另外一人为‘断足子’。因为这个人的父亲,曾经被齐懿公从坟墓里挖出来,砍掉了双足。而另外一个人也不甘示弱,直接回敬对方为‘夺妻者’。因为对方的妻子貌美,所以

  • 秦国和晋国之间的“泛舟之役”是怎么回事?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先后即位的太子奚齐与公子卓子都被大夫里克所杀,公子夷吾求得了秦国的支援回晋国即位,就是“晋惠公”。晋惠公能当上晋国国君下了两重功夫:除了重贿秦国之外,另一重功夫就是针对晋国国内的。当时流亡在外的晋国公子不只夷吾一个人。夷吾为了抢得先机,在贿赂秦国的同时也给里克写了一封信,信的内容是:如果里克能迎立

  • 秦国是春秋四大强国之一,为何后来却沦为偏安一隅的老弱小国?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var1]当然还有秦孝公的父亲秦献公在位时所做的努力,虽然《过秦论》中所谓的“奋六世之余烈”并没有包含这位秦国君主,但秦国能在战国时期再次崛起却离不开秦献公所作的功绩。正是秦献公在位时期在国内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才为其子秦孝公继位后进行的变法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换而言之,如果没有秦献公时期的改

  • 武则天抚养一孤儿,长大为唐玄宗生7子,儿子是杨贵妃第一个男人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提起一代女皇武则天,虽然她的雄才伟略让人赞叹不已,但是她的冷血无情却饱受世人非议。公元655年,上官仪因废后诏书一事,被武则天灭门。公元659年,长孙无忌因结党私营之罪,被诛灭九族。除了朝廷忠臣,武则天对自己人也毫不手软。为了扳倒王皇后,武则天亲手杀死自己的第一个女儿。为了制约唐高宗,武则天不惜除掉

  • 长平惨败之后,赵国为何还能屹立不倒,仍大败诸侯军60万?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这一思想在《墨子.非乐篇》中这样说的:“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但是在战国时期,更大的恐惧还不是来自这三样,而是伤亡巨大的战争!伤亡上百万!惨烈的战国之争战国争霸时期双方的参战军队数量,以及战损的伤亡,比之春秋时期放大了许多倍。就拿“杀神”白起为例,仅白起一人

  • 武则天一生杀了多少亲生子女,以及其他近亲?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一共杀死了几个亲生子女?据记载,武则天一共杀死了3个亲生孩子,两儿一女,其中安定公主是野史记载存有争议,而其他均是正史里记载了。1、传说武则天掐死了女儿安定公主,以此嫁祸王皇后,连累萧淑妃。2、据史书《新唐书》和《唐会要》记载,武则天极大可能毒死了大儿子——太子李弘,主要原因是两人意见不合,母

  • 战国时期,齐魏“桂陵之战”,齐国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var1]通过这次变法改革,极大地促进了魏国在农业生产和经济方面的发展,从而使国家变得富强。同时魏国又在兵制改革上,凭借“兵农分离、精兵战略”的武卒制度,建立起一支训练有素的精锐重装步兵“魏武卒”。这支军队自创建后就发挥出强大的战力,很快便闻名各国,名动天下,是一支进不可挡,退不可追的无敌劲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