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两朝重臣解缙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被朱棣冻成“冰棍”而死?

两朝重臣解缙犯了什么错,为什么会被朱棣冻成“冰棍”而死?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与世无争 访问量:687 更新时间:2024/2/6 14:37:38

两帝垂恩,身居宰辅

解缙从小就有“神通”之称,洪武二十年(1387年),年仅十八岁的解缙在江西乡试中中得头名(解元)。一年后,赴京参加会试,毫无意外的登科及第,初授翰林院庶吉士,旋改为翰林学士。当时,太祖朱元璋非常爱才,而年轻的解缙又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因此太祖非常器重他,常命他随侍身边,一日朱元璋在大庖西室,曾亲口对解缙说到“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清张廷玉《明史》),堂堂一国之君,竟将君臣关系升华到“父子”,这让解缙感激涕零,得遇明君实乃个人之大幸也。

然而,年轻的解缙初入官场,虽深得太祖信任,却也暴露出了他明显的缺点,说话口无遮拦,与同僚关系恶劣,便是他初在京现实的境遇。初次入京当官,解缙便为他的口无遮拦付出了代价,他直言上疏指责兵部僚属玩忽职守,结果惹来尚书沈潜的极大不满,沈潜在太祖面前诬告解缙,结果,不明就里的朱元璋很快便将他贬为江西道监察御史。韩国公李善长逆案,原本是经太祖盖棺论定的,解缙又站出来为李善长辩冤,再一次惹怒朱元璋,至此,解缙结束了四年短暂的京官生涯。直到太祖驾崩,才于建文四年(1402年)被召回京,任翰林待诏。

当时,“靖难之役”已经爆发了整整三年,解缙在京师还位站稳脚跟,便迎来了燕王朱棣入承大统,与方孝孺的誓死不从不同,解缙非常识时务,与绝大多数的建文旧臣一起效忠新君。成祖早在当燕王之时,便知道解缙是个大才子,如今正是用人之计,于是升任他为翰林侍读,永乐初年,成祖建立文渊阁,解缙与黄淮、杨荣、杨士奇胡广、金幼孜等人同入阁参与机务,这是明朝内阁制度的开始。永乐二年(1404年),升解缙为翰林学士兼右春坊大学士,为内阁首辅(太祖废丞相,内阁首辅位同丞相),这是解缙仕途最得意的时候。当时,永乐内阁人才济济,除了解缙,还有后来辅佐明宣宗的“三杨”之杨士奇和杨荣,成祖打造的这一个辅政班底,实际上也是为仁宗和宣宗执政择选人才。

储位之争,祸从口出

汉王朱高煦剧照,汉王后来谋反,被宣宗镇压,最后置于缸中烤死

正当解缙在仕途上志得意满,身居宰辅高位的时候,却不知危险已经一步步向他走来。解缙性格上,确实有其明显的缺陷。据历史记载,解缙为官期间,不仅喜欢议论时政、臧否人物,并且不懂得揣测圣意,常常率性而为,因此屡屡触怒皇帝,给自己带来杀身之祸。而最后导致解缙惨死的,正是因为他一句话,断送了汉王朱高煦争取储位的念想,为自己悲惨的结局埋下了祸根。

话说在成祖还是燕王的时候,靖难起兵反对建文帝,世子朱高炽留守北平,次子朱高煦和三子

朱高燧随父南下。其中朱高煦以英勇著称,多次救父王于险境,朱棣以朱高煦“类己”而许以夺取天下后,当立其为太子,朱高煦因此有夺嫡之心。而朝中支持他的人并不在少数,淇国公丘福、驸马王宁皆公开支持他。但世子朱高炽素无过,而且守北平有大功,以万余之兵力敌曹国公李景隆率领的五十万南军,于功,朱高炽不比朱高燧少。更何况,朱高炽是太祖朱元璋亲定的燕王世子,怎么能说废就废?

立谁为太子本皇帝家事,但太子朱高炽因为腿有残疾和患肥胖之症并不得成祖喜欢,由于朱高炽是太祖亲立的燕王世子,成祖不敢轻易将他废位,可对与自己同样“善武”的汉王朱高煦,他却视之为最佳的储君人选。

明仁宗朱高炽画像

无论立谁为太子,都将深刻影响大明王朝未来的走向。为立储之事陷入纠结的成祖,于永乐三年(1405年),召解缙入宫商议立太子之事。太子朱高炽仁孝,礼贤下士,他身边有一大班拥护他的文官,其中就包括解缙。因此,当成祖开门见山想立朱高煦为太子的时候,早就心向太子朱高炽的解缙机智应答,他首先直言反对成祖废长立幼,认为皇太子仁孝,并无过错,天下归附,轻易废之,恐生争端,“先例一开,怕难有宁日,历代事可为前车之鉴”。解缙言辞激烈,成祖已是面有不悦,为了打消他易储的念想,解缙说出了一句一语双关的话“好圣孙!”这个圣孙不是别人,正是后来的宣宗皇帝,皇太子朱高炽长子朱瞻基,皇孙从小早慧,深得皇祖父喜爱,朱棣正是因为皇孙聪慧异常,而对易储之事犹豫不决。

如今,解缙把皇太孙抬出来,无异令成祖更难做选择,但成祖等的也正是解缙这一句话,所以,君臣之间相视而笑,完美的解决了储位之争。下旨,正式立朱高炽为皇太子,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并昭告天下。朱高煦争取皇储的美梦破灭,从此深令他错失太子之位的解缙。

事后清算,忠臣冤死

解缙以几句话打消了成祖易储的念头,却不幸得罪了汉王朱高煦,随着储位已定,朱高煦将所有的不满都发泄在解缙身上。

解缙说话口无遮拦确实是他最致命的弱点,在朱高炽被确立为皇太子之后,便被成祖委以重任亲统大军讨伐安南,解缙认为不可,太子出京,窥视者必乘虚而入,于是上疏劝阻,朱棣不听,结果太子伐安南大获成功,但是,朱棣仍然对太子过分要求,同时,继续对汉王朱高煦隆宠,一再拒绝群臣让汉王就藩云南,实在看不下去的解缙上疏劝阻到:“争也,不可。”此言惹来朱棣大怒,认为解缙是在离间骨肉,君臣之间已经隔阂渐生。

随着解缙深入卷入储君之争,成祖对他的不满也日盛一日,加上汉王朱高煦在旁边煽风点火,解缙的境遇可谓是一日不如一日。

永乐四年(1406年)解缙遭汉王诬陷“试阅卷不公”贬为广西布政司参议,不久,再遭同僚构陷改贬交州(今越南)。四年(1410年)后解缙入京奏事,正好成祖当时北征未归,解缙又犯了致命错误,私见监国的皇太子朱高炽,犯了皇家大忌,再加上汉王朱高煦在成祖面前告状说:“伺上出,私现太子,径归,无人臣礼!”惹得成祖大怒,以“无人臣礼”之罪下狱。锦衣卫轻骑南下缉拿解缙,在诏狱对他严刑拷打,解缙始终不屈不挠,于是,长期被拘押于诏狱严加看管。

永乐十三年(1415年),成祖巡视诏狱,锦衣卫都指挥佥事纪纲递呈囚籍,见册中赫然列有解缙名字,便问:“缙犹在耶?”(怎么解缙还活着呢?)纪纲心神领会,用烈酒把解缙灌的酩酊大醉,时值隆冬,天寒地冻大雪纷飞,被灌醉后的解缙被拖到积雪中埋起来,最终活活被冻死,死时才四十七岁,死后家中财产被抄没,妻儿宗族都被流放到辽东。

更多文章

  • 此人读书不多,影响宋朝三百年,因为出了个馊主意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宋朝的历史小故事三百字,北宋最耻辱的一个人,宋朝最后一位忠烈之士

    那么,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呢?那就是从宋太祖赵匡胤开始,就深怕武将夺权,制定了重文轻武的国策,导致武备疲弱,让外族有机可乘。而在背后出谋划策,影响赵匡胤的国策的,是以“半部论语治天下”著名的宋初名臣赵普。表面看,他辅助宋太祖赵匡胤以及后来的宋太宗赵光义,三度出任宰相,为宋初朝廷作出了很多贡献。但

  • 分食制的发展是怎么样的?为什么到了明代以后就成了合食制了?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游牧民族在吃饭时,往往都是烤全羊,大家坐在一起用匕首来割肉一起吃,这就是古代的合食制。分食制利益的发展早期食器“青铜豆”在商朝以前,因为受到餐具的影响,古人并没有在饮食里一下立下多少的规矩,所以大家都是能坐在一起吃就吃,随着商朝青铜文化的发展,那时候的贵族就有了在饮食上面的礼制。到了周朝时期,贵族为

  • 锦衣卫作为明朝皇帝对抗文官的“工具”,为什么清朝不需要呢?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明朝锦衣卫贺世忠,500年前明朝有一群锦衣卫,明代锦衣卫还有实权吗

    明朝时期的国家政治运作是跟着开国皇帝定下来的制度走得,这就造成了皇帝和大臣的意见会被公布于大众,成为公共话题。而当大家都知道话题的内容后,官僚系统就会跟皇帝的意见产生分歧,其结果是皇帝通常会被牵着鼻子走,这种事情不是发生过一次两次。天长日久后,皇帝的欲望不能在官方体制内随意施展时,就要另想方法找出路

  • 贵为帝师的张居正做错了什么?为什么死后会被万历皇帝抄家?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万历皇帝后悔抄家张居正,万历首辅张居正真实情况如何,如何评价明朝张居正

    张居正触碰到了万历皇帝的逆鳞,其实被抄家也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逃脱的必然,而且从种种迹象表明,万历皇帝已经忍他很久了,此举也是为了泄愤,如果真的是因为政治缘故,也不至于让诸多旁观者都看不下去。张居正一手促成万历中兴的局面是不假,但是呢这一切也是有大前提的,也就是皇帝自然有他自己的想法与决策,如果皇帝想要

  • 方孝孺坚贞不屈,效忠于建文帝,那么他到底是不是能臣?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方孝孺之死,漫枫醉酒跑错房间把建武认成建文,太子妃喝醉把建武认成建文

    方孝孺是忠臣,这是毋庸置疑方孝孺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尽心尽力地辅佐建文帝,对建文帝削藩的政策大力支持,可以说是建文帝政治上的主要助手。而削藩失败,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自杀之后,在诸多朝廷大臣纷纷投降之际,方孝孺却毅然决然地把忠义坚持到底。其实,朱棣靖难成功以后,为了向天下人为自己正名,非常需要像方孝孺

  • 夺门之变后,明英宗成功的复位称帝,他是如何对待弟弟明景帝的?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明英宗复位为什么没有大权旁落,明景帝,明英宗朱祁镇复位

    临危继位(大明英宗皇帝,土木堡之变被瓦剌人俘虏)明英宗朱祁镇与明代宗朱祁钰都是明宣宗朱瞻基之子,相比英宗由宣宗正宫皇后孝恭章皇后孙氏所生,朱祁钰的出身就平凡多了,他的母亲吴氏本是宣宗为皇太孙时的侍女,被宣宗临幸后而生下了朱祁钰。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皇帝驾崩,二月,朱祁钰封郕王,居京不就藩

  • 崇祯皇帝在明朝国破之时,如果不选择上吊自杀,他能逃跑吗?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崇祯皇帝上吊的原因,崇祯上吊后明朝的历史,崇祯皇帝不上吊会怎么

    好多人都会提出质疑崇祯皇帝如果不自杀,他能逃跑吗?首先明确的说能,崇祯不自杀绝对能逃走,其实当时崇祯所处的条件完全可以走掉,虽然当时李自成大军已将京城围得的水泄不通,但越是胜利在握闯王军士也是越加的掉以轻心。当年朱棣也是将当时的京城围得水泄不通,朱允炆不照样成了露网之鱼,或许很多人不赞同这样的观点,

  • 崇祯向大臣和亲戚借钱借不到,为啥不直接抄他们的家?原因很简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崇祯让大臣捐款,崇祯听大臣建议吗,崇祯处置了多少大臣

    “御袍留血诏,哀痛何能忘!”——屈大均《燕京述哀》这是屈大均对崇祯皇帝的哀悼,崇祯帝作为明朝末代皇帝,本可以励精图治,将王朝延续下去,但是后来却荒废朝政,发生了君王二十年不上早朝的荒诞事情。整个明王朝变得岌岌可危,外有北方清兵虎视眈眈,内有李自成这样的起义军作乱。不过庆幸的是,战士还是愿意继续为战,

  • 明朝的锦衣卫和清朝的血滴子,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明朝有锦衣卫清朝有什么,清朝什么部门相当于锦衣卫,明朝锦衣卫有哪八种

    大明朝锦衣卫的来历溯源明清时期,已经属于我国封建王朝的高级阶段,在这一时期,帝王在极大程度上,为了能够进一步巩固皇权,对抗权臣乃至宦官,所以也进一步栽培自己的秘密力量,也正是基于这样的大背景前提下,锦衣卫应运而生,之所以出现在明朝,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胡蓝之狱”。当时明太祖设立锦衣卫,就是为了和功臣

  • “靖康之耻”到底有多惨?贵妃被送到浣衣局,公主被公开售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宋靖康之乱的资料,靖康最惨公主是谁,靖康雪

    靖康2年2月,金军部队攻下汴梁,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等北宋皇室成员,抢走了大量财宝,破坏了大量房屋。之后,金军分为两路押着北宋皇室成员北上。在这之前,北宋不少女子已经落入金军之手。靖康2年1月22日,双方达成协议,宋钦宗用金钱换取地位,如果金钱不够,需要用美女来抵。根据相关记载,有11635个女子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