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一心救大明于危难的张居正,为什么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一心救大明于危难的张居正,为什么会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落叶无声 访问量:3667 更新时间:2024/1/25 8:22:14

当年范进考到四十七岁,方考中举人,一下子就喜欢疯了。人生四大幸事之一,就是“金榜题名时”,你说报子来报,张居正高中举人,张家能不高兴吗?就在全家及亲邻都陷入无尽欢庆之时,张居正的爷爷张镇,因醉酒过度而亡,尸体被人抬来,本来无限欢喜的张府,霎时间,一下子陷入一片哀嚎中。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小张居正一直是张家的骄傲。嘉靖四年五月初五(公元1525年5月26日)张居正出生,据说在其出生的头天夜里,张居正的曾祖父和祖父张镇,都做了一个相同的梦,梦见一轮圆月落在水瓮里,照得四周一片光明,然后一只白龟从水中慢慢浮起。曾祖父认定白龟就是这小曾孙,于是信口给他取了个乳名“白圭”,希望他来日能够光宗耀祖。张居正的先祖张安保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后来按功封赏,就得了个安御千户的官衔,但到张居正曾祖父一辈,因曾祖父排行老二,没资格继承爵位,这一支就流落到荆州江陵。

张居正祖父这一辈的几个人,都不是读圣贤书的料,只能做个普通农民,爷爷张镇因得封藩荆州的辽王朱致格的恩典,有幸被选拔为辽王府的侍卫,整天到辽王府当差。张居正的父亲张文明,在张镇的殷殷教导下,省吃俭用,发奋苦读,一心要考取功名,竟考到40岁,连个秀才都未考中。但张白圭就不一样了,从小天赋异禀,聪慧异常,竟一岁说话,两岁识字,三岁读书,是远近闻名的神童。

尤其是在嘉靖十五年(1536年)三月,虚岁刚刚十二岁的孩子张白圭,竟参加了荆州府的童试。要知道,只有通过了童试,才能进为秀才。张居正不但通过了童试,成了秀才,而且竟考了个全荆州府第一名,你说牛逼不?荆州知府李士翱在吃惊之余,很爱惜张白圭的惊世才华,就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张白圭,畅谈一番后大赞其后生可畏,鼓励他发愤图强,长大后报效朝廷,并为其改名为“张居正”。

十二岁的孩子不但考取了秀才,还考了个荆州府第一名,被知府亲自召见亲自赐名,这也太牛逼了。张居正“神童”的名字一下子就传遍了全荆州,这让张家人很是引以为傲,特别是爷爷张镇,逢人就夸自己的乖孙子,在辽王府侍卫中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自然也传到了辽王朱致格和辽王妃的耳中,一个十二岁的孩子竟如此优秀,他们也很神奇,就让张镇将孙子接来辽王府与自己的儿子朱宪一起学习一起玩耍,以求促进自己儿子的学业。

朱致格是第六代辽王,自幼身体病弱。因第一代辽王朱植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支持建文帝朱允炆,得罪了朱棣,朱棣在夺取帝位后,也没让他再回封藩地辽东,只让他去了已死的湘献王朱柏封地荆州,也不多给予封赐照顾,还时时监视其风吹草动。因此朱植及以后的几代辽王都在小心翼翼中生活,很低调行事,生怕触动朝廷的神经。第六代辽王朱致格自然也是如此,平时深居简出,除了重大祭祀活动外,都不出王府,也不交结士人。朱致格身体孱弱,很少子嗣,辽王妃毛氏很精名能干,将辽王府打点得井井有条,但却没能给朱致格生个儿子,倒是朱致格的一个偏妃给生了一个儿子。一般继承辽王之位,都需要嫡子传承,毛氏也只好将这一儿子过继到自己名下,起名朱宪,以备不

辽王妃毛氏很要强,但朱宪偏偏好吃懒做,跳皮捣蛋,不爱学习。听说侍卫张镇的孙子张居正很有出息,而且年龄与朱宪相仿,就让张镇将孙子接来辽王府,和朱宪一起学习。正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两个孩子一起玩耍一起学习,但仍未能促进朱宪的学业。第二年,辽王朱致格因病体缠身,竟一命呜呼,朱宪也成了继承辽王的唯一人选。

在这一年,十三岁的张居正参加乡试,竟意外落选。其实不是张居正考试得不好,而是当巡抚顾麟看着只有十三岁的张居正的考卷时,很是惊诧,觉得他将来是可造的宰相之才,但也看出张居正的盛人傲气。出于对人才的考虑,顾麟决定多磨练一下张居正的秉性,就让他落选了。辽王的病逝,自己的落选,张居正就告别辽王府,回到家里再潜心学业,以求下次能考出优异成绩。朱宪也很乐意张居正的离去,这样再没有母亲以张居正为榜样,天天逼自己学习了。时光匆匆,不觉又过去了三年,正是嘉靖十九年(1540年),朱宪继承辽王之位,正式得到了朝廷的认可,朱宪也就成了第七代辽王。

正在高兴庆贺之际,不想张府也传来了惊人的喜讯,十六岁的张居正中举了,听说巡抚大人顾麟还亲自解下自己的犀带赠给张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张居正中举的消息一下子传遍王府上下,正要排宴庆贺荣登王位的朱宪,在大庭广众之下,当面受到了已是辽王太妃的毛氏的斥责:“你继承王位,只是世袭,算什么本事?整天不学无术,偷鸡摸狗,能有什么前途。你看看人家张居正,刚满十六岁,全凭自己的真本事,就考中了举人,还得到巡抚大人犀带相赠,那真是前途无量。你世袭个辽王之位,有什么值得庆幸的!”这一通骂,把个朱宪骂了个狗血喷头,但面对母妃,又不能发火,只能忍受。心怀怒气的朱宪对张居正是由妒生恨,但毕竟张居正已是举人,又受巡抚、知府的爱惜,动他不得,但在他爷爷张镇身上撒一下气,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吗。

于是庆贺荣封辽王宴就改成庆祝好友张居正喜中举人宴了。朱宪将王府所有侍卫都叫来,大摆宴席,为庆祝张居正中举,自然让张镇坐在辽王之下,让侍卫们轮流给张镇敬酒。张镇不知道辽王的阴谋啊,自然乐意喝,来者不拒,不由得就酩酊大醉,不省人事。朱宪看灌得差不多了,就让侍卫们将张镇抬回张府,但又特别交待,在抬到张府之前,多在江陵城内转几圈,让人们也知道知道,张居正的爷爷是个老酒鬼,他老张家也不过如此。但就在这转圈展示的过程中,张镇竟酒精中毒而亡。侍卫们慌忙将张镇抬到张府,大略说明原因,就匆匆离开了。

明知辽王朱宪有意整死了张镇,但深知辽王府势大,又没有确切证据,尚为一般平民家庭的张府,也只能默默忍受。这在张居正心里,却深深打上了烙印,他暗暗下决心,一定要奋发努力上进,将来一定要做大官,做最有权势的大官,以报这不明不白的冤屈。

朱宪听说张镇因饮酒过度而亡,心中暗自高兴,却遭太妃毛氏一通责骂。朱宪只好亲自带人到张府致祭并表示歉意,过后也就没把这事放在心上。没过几年太妃毛氏去世,再没有人可以管教他朱宪了。以前毛氏总骂他没出息没前途,他现在倒是也想寻点出路来了。他总结了以前几代辽王的憋屈原因,就觉得自己要想扬眉吐气,就要与朝廷结交好。

于是他一边不断献媚朝廷,一边打听嘉靖帝的喜好。当听说嘉靖帝喜欢在宫中烧汞炼铅,修仙打蘸时,本不喜欢修道的他,一反常态,也在家搞起修仙打蘸之事了,还在荆州长江北岸观音矶头为其母毛太妃修建万寿宝塔。与此同时,他也将自己在家修道之事传给嘉靖帝。嘉靖帝听说很是高兴,一反几任皇帝的敌视态度,多次对辽王朱宪加以赏赐,而且以教主的身份赐给他法衣、法冠和一枚金印,并且赐号“清微忠孝真人”。有了嘉靖帝的加持,朱宪决定自己功德圆满不再是个凡人了,于是他穿上御赐法衣,带上御赐法官,不伦不类的命王府护卫打着“诸神免迎”的招牌,嘴里念着咒语满荆州大街上晃悠。

凡是听说谁家有了邪祟作乱,鬼怪上身之事,他就亲自上门,帮人家驱鬼除邪。但驱鬼除邪可不是白干的,那是要出钱的,出钱少了还不行,要知道,朱宪可是藩王,身份高贵,又有皇帝御赐名号。凡是被他驱过鬼除过邪的人家,那可是要拿巨额酬金的,不管你家里有没有钱,都得按明码标定的价格给钱。这一来二去可不了得了,本来荆州荒烟野漫之地,荆棘丛生,鬼魂狐怪作祟之事传得很多,但经辽王朱宪这么一降妖除魔,竟然鬼狐销迹,家家平安了。

当老百姓都表示自己家里再没有邪祟灾祸的时候,朱宪法力无处施展,最后竟盯上了街头的醉汉,然后施用符咒和妖术,给他们来个无痛阉割。然而就在朱宪自娱自乐的在荆州城当大仙的时候,嘉靖帝却驾崩了,他的厄运也开始降临了。

张居正也果然不同凡响,嘉靖二十四年二十三的他一举考中进士,成了翰林院庶吉士,正式踏入仕途。在官场,凭着他的聪明才智,他一路绿灯,严嵩做首辅时重用他,徐阶做首辅时推重他。嘉靖帝死后,隆庆帝继位,作为隆庆帝的老师,他入内阁,竟成了内阁次辅。隆庆元年,隆庆帝本来就对他父亲的修道行为很是不满,对那些以此投机的人更是厌恶至极。于是他就让首辅徐阶和张居正着手平反在嘉靖时遭打击的一些冤家错案。这时大权在身的张居正,觉得自己清算辽王朱宪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皇帝的态度让大家看到了风向苗头,那些以前和朱宪有过节的人也都纷纷出来指责他。张居正就在背后支持这些人的行为,御史弹劾朱宪的不法行为,让隆庆帝也很恼火,就派人前去调查朱宪。当朱宪得知皇帝派人来调查自己的时候,他慌了。按理说他没干什么谋反之类的事,最多只是些目无法纪胡作非为的小事,按一般道理来说也就是罚俸、申斥这类的惩罚。

可能是因为一辈子没走出过荆州整天在自己的小圈子里瞎玩,世面见识得不多,再加没什么学识的缘故吧,朱宪竟自作聪明地在院子里树立了一根旗杆,上面写上“讼冤之纛”,意思是自己太冤枉了,他希望所有人都能看到并能理解自己的冤枉。当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正是打着写有“靖难”二字的大纛进行的,这可是以后朝廷最敏感的大忌。

朱宪的“讼冤之纛”是让所有人看到了,却给他带来了无尽的灾难。这正是前来调查人所需要的效果,于是就汇报给了隆庆帝,隆庆帝大怒,朱宪当即被革除王爵,废为庶人,死后无子嗣位,朝廷不准旁支改袭,辽藩国因此灭亡,辽王系宗族隶属楚王府代管,朱宪也成了最后的一个辽王。

正是所谓的风水轮流转,张居正得势后如日中天,后来隆庆帝驾崩,不满十岁的小万历皇帝继位,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因皇帝幼小,张居正独掌军国大权,成了大明实际的掌权人;他推行万历新政十年,把个频临崩溃边缘的大明又重新拉向正轨,走上了中兴。

但是,张居正精于谋国,却拙于谋身,相权的高度集中,严重威胁到了皇权,犯了帝王大忌;再加他谏束万历节俭,而自己却奢侈浮华,让万历皇帝感到一向让他尊敬的张先生欺骗了他。于是,在张居正劳瘁病死后,万历皇帝就着手清算张居正。万历十二年,被贬为庶人的辽王次妃王氏,妄想让万历皇帝再恢复辽王爵位,就上奏张居正“谋陷亲王,强占钦赐祖寝,霸夺产业”。

这一奏章竟成了彻底清算张居正的导火线,万历皇帝正愁没有借口对张居正进行进一步的清算,得了这个把柄,也不管情况是否属实,便顺水推舟,降旨彻底查抄张居正的家。结果张居正在荆州的老家彻底被查抄,财产被充公,家属遍遭流放,有十七个家族成员被饿死,张居正长子不堪受刑,被逼自杀,次子两次自杀未遂,甚至张居正也差点被开棺鞭尸。

万历皇帝还削尽张居正官职谥号,追夺其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一心救大明于危难的张居正,死后竟落得个家破人亡、身败名裂的下场,而那位被贬为庶人的辽王最终也未被恢复爵位。

这正是:

由妒转恨成祸端,奋发忍辱报仇怨;

朝来夕替转轮回,最终双双没巷垣。

更多文章

  • 朱棣为何得到大明江山?这4位老师必不可少,包括朱元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棣和朱元璋的一生,朱棣有朱元璋厉害吗,朱元璋的最后一次对朱棣的评价

    青龙出凤阳,勇父严教子:朱元璋朱元璋虽然出身草莽,但是他对子孙的教育是非常重视的。早在开国之前,朱元璋就在物色教书先生,最终他选择了敦厚渊博的宋濂,宋濂其实主要教皇子们修身、齐家。而关于更高一层的学问: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是朱元璋亲自来教。朱元璋从红巾军的最底层开始,一步一步爬到高位,这里面有运气成

  • 古代5大清官,明朝占了2人,一人穷的吃烂菜叶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朝存官员资料的地方,明朝负责屯田的军官,明朝历任太监

    1.包拯,民间最为熟知的清官代表。小编曾经去过安徽合肥,在芜湖路两边的梧桐非常美丽,梧桐树的北侧,是大名鼎鼎的包公祠,而包公祠的后面,是种满莲藕的包河。当地人说包河里的藕是没有丝的,藕断丝不连。仔细了解才知道,由于包公大公无私,他故乡的人民,把无私谐音成了“无丝”,亦非常有趣。包拯是北宋名臣,官至开

  • 徐达和朱元璋下棋,眼见要输,却学起了耍赖,朱元璋看后:重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徐达被朱元璋赐死真相,朱元璋与徐达吃饭,朱元璋杀徐达完整版

    曾经他和朱元璋一同下棋,眼看着自己要输了,便学起了泼猴使出了卖萌耍赖的技能,可谁知朱元璋看了非但不生气,竟然看了眼棋盘后还直呼应当重赏,真有这等趣事吗?图片:朱元璋剧照徐达是一个特别有才干的人,年纪轻轻就练就了一身本领,不论是破滁州、取和州还是定太平,他都立下了赫赫战功,并且还从来不以自己的功劳自傲

  • 张士诚死后被挫骨扬灰?朱元璋一句话道出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凡能够混成一方土地的首领,那么他一定会有不同寻常之处。张士诚之所以能够成为首领有很多原因,第一,他在造反初期有很多信得过的兄弟,相比于朱元璋来说,张士诚是幸运的。张士诚有三个兄弟,分别叫做士义、士德、士信。张士诚之所以能够在造反的前期这么顺顺利利,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由于他有这些兄弟的毫无保留的帮助

  • 明朝废后胡善祥的遭遇让天下人同情,她因何被废?被废后又去了哪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明朝胡善祥图片,废后胡善祥最后下场,明朝的胡善祥有多厉害

    被废黜的皇后要么被贬为庶民,要么被降低位分,还有一些皇后被打入冷宫或自请剃发出家,不过,也有一些皇后被直接赐死,明朝第一废后胡善祥让天下人颇为同情,她因何被废?被废以后又去了哪里呢?图片:被打入冷宫的女人剧照一、胡皇后与孙贵妃胡善祥是山东人,父亲胡荣并非高官,只是个小小锦衣卫,明成祖朱棣攻占南京后,

  • 除了削藩,朱棣篡位另一要因:朱允炆太过娘娘腔,实在看不下去了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如果朱允炆不削藩朱棣不敢造反,朱允炆削藩为啥不先削朱棣,朱棣朱允炆之变

    出身贫苦中农的朱元璋太过谨慎,他深知大明江山得来的不易,为了保护子孙后代的权益,朱元璋不惜血洗开国功臣,并不惜大肆将儿子封赏各地为王,试图以“国土之内四海皆朱”的布局政策将权力牢牢握在朱家人手中。可惜朱元璋有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不念旧情却太念亲情。摧残昔日部将眼睛都不眨一下的杀人狂魔,却忘记了在权力

  • 朱高炽在位仅不到一年时间,为什么却获得那么多好评?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朱高炽简介在位几年,朱高炽在位多久,朱高炽为啥在位10个月

    朱高炽到底做了什么事情,能够得到一致好评呢。事实上,人们之所以如此看好他,并不单指他在位期间所做的事情,在他还没上位之前的事迹同样值得人们称赞。他是朱棣的第一个儿子,性格非常沉稳,向来少言寡语。朱元璋非常喜欢这个孙子的性格以及做事方式,早早就越过朱棣,把这个孙子定为世子。可是作为父亲的朱棣却完全不喜

  • 宋徽宗在金国究竟有多悲惨?生了14个孩子,后裔成为满清望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宋徽宗在金国的后人,金国宋徽宗结局,宋徽宗在金国最受宠的女人

    靖康之难,国之大殇,大宋皇帝在上阵父子兵的号召下一同沦为战俘,自此北宋灭亡。小时候每每读到这段历史时,总会有些疑惑,那就是徽钦二宗虽被押解北上金国,可赵氏家族马上又搬出了赵构作为代理人,那么为什么要从此分割为北宋和南宋呢?对于很多人这个问题可能都缠绕心中多年,要想获得这个答案,那么就必须了解金军在北

  • 朱元璋女儿出生不久即夭折,高手当场写下一首诗,把朱元璋乐坏了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朱元璋哥哥刺杀朱元璋,朱元璋老婆打朱元璋,朱元璋的孙子怕朱元璋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朱元璋则是被浓妆艳抹过的贵妇,数百年来史学家的多层妆底,已经把他的真实样貌拾掇得越来越模糊。后世对朱元璋的评价褒贬不一,史书讲他勤政诫勉、严以律己,可开国功臣大清洗运动却是不可争议的事实,民间更以阴险狡诈、喜怒无常、心狠手辣等成语形容他。或许是由于农民天子的本质局限性,朱元璋

  • 李自成和满清一个安葬崇祯,一个给他修皇陵,他们这么做是何意图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李自成与崇祯互毁对方祖坟,李自成与崇祯关系,李自成把崇祯埋进皇陵

    李自成好不容易抢到了崇祯帝的地盘,却发现国库里面一毛钱都没有,心里的十分愤怒,不过尽管如此,李自成还是没有虐待崇祯帝的尸体,尽量给他体面的葬礼。清朝入关以后,更是对崇祯帝的坟墓进行不断补修,一般来说,朝代更新后旧朝皇帝就成为最忌讳的话题,但李自成和清朝皇帝,都表现出对崇祯帝非常尊敬的样子,他们这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