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成之后,朱棣当然不可能真的“中分天下”。
不过,朱权,虽然没有成为权力上的赢家,却也算活成了一个人生赢家。
才能不弱于朱棣
“太祖诸子,燕王善战,宁王善谋”,二人齐名。
事实上,单以朱元璋时期的表现看,朱权的表现比四哥朱棣还要突出、全面。
朱权受封大宁,“数会诸王于塞外”,以多谋著称,与朱棣齐名。
此外,朱权治理封国时也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
他以俭约制国,大力发展种植,使原本贫瘠的封国“国用饶裕”。
同时,由于朱权在史学、文学上的惊人的天赋,朱元璋让他借鉴史书,总结经验。
朱权先后完成了《通鉴博论》、《汉唐秘史》等著作,水准极高。
可以说,以能力论,朱权可能比四哥还要全面。
而以实力而言,朱权“甲兵八万,战车六千,视诸王最雄”,其帐下朵颜三卫更是骁勇善战。
可以说,如果朱元璋“立贤”的话,似乎朱权比朱棣可能更大。
只缺一些“流氓气”
不过,与四哥相比,“三好学生”朱权少了点“盘外招”。
朱元璋死后,朱权的侄子建文帝(虽然是侄子,但比朱权还大一岁)继位,开始削藩。
朱权,自然也是打击对象。
建文帝召朱权入京,朱权不愿意,建文遂削其三护卫。
面对这种情况,“三好学生”的反抗方式非常“文明”。
朱权没有举兵造反,只是拿起笔杆子,写了《卓文君私奔相如》,借文学作品,说建文帝王“贬太康、仲康”,指桑骂槐。
“三好学生”遇到“流氓”,一般会吃亏。
很快,有些流氓气的四哥就开始打他主意了。
朱棣跑到大宁,单骑入城(这是算准了好弟弟不会耍阴招),看到弟弟就大哭,希望弟弟帮忙上表谢罪。
朱权宽带朱棣,却未留意到:朱棣带来的士兵,也悄悄潜入城中,拉拢了朵颜三卫。
朱棣离开时,朱权按照礼数送他到郊外,却不想被埋伏的燕王兵劫持。
一时,朱权手下被拉拢的部队“俱起”,朱权也就被裹挟着一起造反了。
遇到“流氓哥哥”,“三好学生”就这么被控制了。
其实,对朱权来说,跟燕王造反,还是继续跟着建文帝,能有多大区别呢?
建文要削藩,将来朱棣作了皇帝难道不削藩吗?
只是,和他的好侄儿建文帝一样,被有“流氓气”的高手惦记上,“三好学生”一般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
受提防、压制
造反期间,朱棣曾向朱权许诺:事成,中分天下。
聪明如朱权,当然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
因此,事成之后,朱权没有傻乎乎地提出过分要求,只是希望能就封苏州。
朱棣表示:苏州属于畿内。离南京太近了,你在那不合适。
朱权又想要去钱塘,也被否决。
最后,朱权到了南昌。
在南昌期间,朱权也受到猜忌,不少人向朱棣进谗言,又说他用巫术害人,又说他诽谤他人。
不过,熟读史书的朱权知道如何避嫌,他建造书斋,整日在其中弹琴读书,朱棣派人秘密查房,没有搜集到证据,也就作罢了。
朱棣死后,法禁稍稍缓解,朱权上书,说南昌不是自己的封国。明仁宗虽仁,但对这种事情也不手软,表示:你都去了南昌20多年了,不是封地,又是什么?
明宣宗时期,朱权只是稍微发表意见,表示宗室不应以品级论,就被宣宗大加指责。
朱权及时停止,不再发表政治言论,专心于文学、杂学,终于躲过祸事。
1448年,70岁的朱权寿终正寝。
文艺大家
牛逼的人,什么时候都牛逼。
军事政治才能被“封印”后,朱权将其天赋转移到了文艺方面,成果丰硕。
朱权平生作品约七十余,先存三十种,涉及史学、文学、农学、医学、道家等各个领域!
其中,《太和正音谱》是被后世广泛引用的戏曲理论著作。
《神奇秘谱》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流传至今的古琴曲集。
《庚辛玉册》被认为是道家炼丹术的最后一部著作。
甚至于,有人认为:日本的茶道,也起源于朱权的茶道。
牛逼的人,玩都能玩成大家!
尽管朱权长期以寄情文艺躲避政治猜忌,但在一些作品中,朱权依然流露出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可是,1402年,当靖难之役结束时,时年仅24岁的朱权就已彻底不可能再在军事、政治上建功立业了。
对朱权来说,长达47年遭受猜忌的生活或许是不幸的。
不过,朱权既能逃过“兔死狗烹”的下场,又能享受还算不错的物质生活,最后玩都能玩成大家,对多个学派留下历史印记。
这种程度上说,朱权,难道不也是一个人生赢家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