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靖难之变时,燕王朱棣曾向宁王朱权许诺平分天下,最后分了吗?

靖难之变时,燕王朱棣曾向宁王朱权许诺平分天下,最后分了吗?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2668 更新时间:2024/1/19 11:05:58

事成之后,朱棣当然不可能真的“中分天下”。

不过,朱权,虽然没有成为权力上的赢家,却也算活成了一个人生赢家。

才能不弱于朱棣

“太祖诸子,燕善战,宁王善谋”,二人齐名。

事实上,单以朱元璋时期的表现看,朱权的表现比四哥朱棣还要突出、全面。

朱权受封大宁,“数会诸王于塞外”,以多谋著称,与朱棣齐名。

此外,朱权治理封国时也展现出杰出的政治才能。

他以俭约制国,大力发展种植,使原本贫瘠的封国“国用饶裕”。

同时,由于朱权在史学、学上的惊人的天赋,朱元璋让他借鉴史书,总结经验。

朱权先后完成了《通鉴博论》、《汉唐秘史》等著作,水准极高。

可以说,以能力论,朱权可能比四哥还要全面。

而以实力而言,朱权“甲兵八万,战车六千,视诸王最雄”,其帐下朵颜三卫更是骁勇善战。

可以说,如果朱元璋“立贤”的话,似乎朱权比朱棣可能更大。

只缺一些“流氓气”

不过,与四哥相比,“三好学生”朱权少了点“盘外招”。

朱元璋死后,朱权的侄子建文帝(虽然是侄子,但比朱权还大一岁)继位,开始削藩。

朱权,自然也是打击对象。

建文帝召朱权入京,朱权不愿意,建文遂削其三护卫。

面对这种情况,“三好学生”的反抗方式非常“文明”。

朱权没有举兵造反,只是拿起笔杆子,写了《卓文君私奔相如》,借文学作品,说建文帝王“贬太康、仲康”,指桑骂槐。

“三好学生”遇到“流氓”,一般会吃亏。

很快,有些流氓气的四哥就开始打他主意了。

朱棣跑到大宁,单骑入城(这是算准了好弟弟不会耍阴招),看到弟弟就大哭,希望弟弟帮忙上表谢罪。

朱权宽带朱棣,却未留意到:朱棣带来的士兵,也悄悄潜入城中,拉拢了朵颜三卫。

朱棣离开时,朱权按照礼数送他到郊外,却不想被埋伏的燕王兵劫持。

一时,朱权手下被拉拢的部队“俱起”,朱权也就被裹挟着一起造反了。

遇到“流氓哥哥”,“三好学生”就这么被控制了。

其实,对朱权来说,跟燕王造反,还是继续跟着建文帝,能有多大区别呢?

建文要削藩,将来朱棣作了皇帝难道不削藩吗?

只是,和他的好侄儿建文帝一样,被有“流氓气”的高手惦记上,“三好学生”一般是无法掌控自己命运的。

受提防、压制

造反期间,朱棣曾向朱权许诺:事成,中分天下。

聪明如朱权,当然是不会相信这种鬼话的。

因此,事成之后,朱权没有傻乎乎地提出过分要求,只是希望能就封苏州。

朱棣表示:苏州属于畿内。离南京太近了,你在那不合适。

朱权又想要去钱塘,也被否决。

最后,朱权到了南昌。

在南昌期间,朱权也受到猜忌,不少人向朱棣进谗言,又说他用巫术害人,又说他诽谤他人。

不过,熟读史书的朱权知道如何避嫌,他建造书斋,整日在其中弹琴读书,朱棣派人秘密查房,没有搜集到证据,也就作罢了。

朱棣死后,法禁稍稍缓解,朱权上书,说南昌不是自己的封国。明仁宗虽仁,但对这种事情也不手软,表示:你都去了南昌20多年了,不是封地,又是什么?

明宣宗时期,朱权只是稍微发表意见,表示宗室不应以品级论,就被宣宗大加指责。

朱权及时停止,不再发表政治言论,专心于文学、杂学,终于躲过祸事。

1448年,70岁的朱权寿终正寝。

文艺大家

牛逼的人,什么时候都牛逼。

军事政治才能被“封印”后,朱权将其天赋转移到了文艺方面,成果丰硕。

朱权平生作品约七十余,先存三十种,涉及史学、文学、农学、医学、道家等各个领域!

其中,《太和正音谱》是被后世广泛引用的戏曲理论著作。

《神奇秘谱》是音乐史上第一部流传至今的古琴曲集。

《庚辛玉册》被认为是道家炼丹术的最后一部著作。

甚至于,有人认为:日本的茶道,也起源于朱权的茶道。

牛逼的人,玩都能玩成大家!

尽管朱权长期以寄情文艺躲避政治猜忌,但在一些作品中,朱权依然流露出了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可是,1402年,当靖难之役结束时,时年仅24岁的朱权就已彻底不可能再在军事、政治上建功立业了。

对朱权来说,长达47年遭受猜忌的生活或许是不幸的。

不过,朱权既能逃过“兔死狗烹”的下场,又能享受还算不错的物质生活,最后玩都能玩成大家,对多个学派留下历史印记。

这种程度上说,朱权,难道不也是一个人生赢家吗?

更多文章

  • 说起名声最差的皇帝大家都会忽略此人,朱元璋都不愿承认和他同宗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元璋是最惨皇帝吗,汝州朱姓和朱元璋是同宗吗,朱元璋是历史上最厉害的皇帝么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皇帝暴虐自然无法将国家管理好,因此这些残暴的皇帝也给后世留下深刻的教育意义,一直鞭笞着每一位坐在皇位上的人。可是要说历史上最残暴的皇帝,可能大家都会忽略掉一个:朱温。图片:朱温剧照朱温,原本是一个普通教书匠人家的孩子,由于家道中落,父亲早逝,母亲带着朱温的几个兄弟姐妹生活得特别辛苦

  • 朱元璋逼老僧吃肉,老僧一口气吃了10斤,第二天圆寂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朱元璋临死前做了三件奇葩事,朱元璋为什么禁止和尚吃肉,朱元璋最怕的和尚

    朱元璋35岁这年,经过3个月的血战,加上运气成分,他终于灭掉了他的宿敌陈友谅,他一跃成为当时最大的势力,阻挡他统一中原的,只剩下张士诚和方国珍,其中方国珍势力弱小,真正能够和朱元璋一决雌雄的,其实只是张士诚。为了消灭这股势力,朱元璋大费心血,他首先是劝降,劝降不成就围城,围城不成又攻城,无奈张士诚偏

  • 袁崇焕被崇祯凌迟后,亲信侍卫临死发了一毒誓,后代执行了387年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袁崇焕死后崇祯后悔吗,袁崇焕之死崇祯为什么处死袁崇焕,袁崇焕被崇祯处死

    “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这是乾隆皇帝对一代名臣袁崇焕的评价,某种程度是给袁崇焕翻案。纵观五千年古代史,在无数风云人物中,袁崇焕是一个非常值得尊敬的人物。袁崇焕虽以文官出身,当年却胸藏十万雄兵,率部打的满清八旗兵闻风丧胆。努

  • 苏轼饮酒至半夜,回家却被关门外,他无奈写下千古名作,惹人心疼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苏轼饮酒的故事,苏轼夜晚的名作,苏轼月夜与客饮酒

    盛唐之后,仿佛再也没有专为诗酒而彷徨的少年;李白之后,承载着狂放的马蹄突然变得停滞不前。直到一位踏着雪浪的苏子,出现在了浩瀚诗词之海的海平面,他迅速扶摇直上,突变成飓风,衍生为雨啸,掠过苍茫大地,将失去已久的唐风宋雨再次散落到人间。赤壁,只属于苏轼;婵娟,只属于苏轼;大宋的雪泥鸿爪,只属于苏轼。他的

  • 嘉靖皇帝前后有过的三位皇后,为什么个个结局都很悲惨呢?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嘉靖皇帝共有几个皇后,嘉靖皇后惨死,历史上的嘉靖皇后

    皇后是一国之母,即使不受宠,一般皇帝也会照顾到面子,是什么原因导致出现了这种情况呢?陈皇后——因妒犯上孝洁肃皇后陈氏。典型的小家碧玉,其父陈万言不过是个秀才,但陈小姐十分美貌,在嘉靖元年(1522年)入宫选秀,被朱厚熜一眼看中,封为皇后。陈氏也一直很得宠,但在嘉靖七年(1528年)的的一场宴会上惹怒

  • 在位17年,他倾尽毕生精力灭西夏,却因用错一人而坑害30万宋军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老宋灭西夏,西夏怕南宋的谁胸有百万甲兵,大破西夏三十万大军

    中原王朝的老朋友西夏与宋朝分分合合多年,赵顼当政时两国正处于和睦期,不过和睦的前提是宋朝每年向西夏恭送白银七万两,绢绸十五万匹。向西夏叫爸爸,每年给孝敬钱的事,赵顼已经想不起来能追溯到哪一代了,他受不了这国耻家恨,如今推行改革后国力增强,恰是讨伐西夏的好机会,胸怀大志的赵顼重整旗鼓,打算雪数代之耻辱

  • 成吉思汗行军至阿拉善,发现一神秘洞穴,大呼:江山一统指日可待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成吉思汗大概是中国历史名人在世界范围内最著名的了。小名铁木真,一个骑在马背上将边疆拓展到多瑙河的首屈一指的人,发动的多次战争大大减少了欧亚地区的人口,为此有国外研究学者甚至还给他颁发了一个“奖项”。奖项名字叫做“史上最环保的君主”,为什么呢?因为他将西亚、中欧的大批土地上的居民几乎屠戮殆尽,然后这些

  • 靖难之役,朱棣身边刮过两次“妖风”,助朱棣成就霸业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朱棣靖难之战打了几年,朱棣靖难之役后期兵力,朱棣知道孙若微是靖难遗孤

    朱元璋死后,他的孙子朱允炆上登基为帝,是为建文帝。因为建文帝主张削藩,朱棣被逼无奈,于是号召众人以“清君侧”为旗号,举兵“靖难”。起兵当然需要个仪式,何况在当众讲话的是燕王朱棣,就在燕王侃侃而谈的时候,天气突变,大风诡异地刮了起来,有两片屋瓦从屋顶刮了下来,摔了个粉碎。《明史》云:“适大风雨至,檐瓦

  • 明朝灭亡后,委身吴三桂的陈圆圆,是怎样度过自己一生的?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明朝吴三桂和陈圆圆,吴三桂与陈圆圆免费完整版,吴三桂与陈圆圆真实历史

    委身吴三桂陈圆圆原姓邢,名沅,字圆圆,又字畹芳,幼从养母陈氏,故改姓陈,居苏州桃花坞,隶籍梨园,为吴中名伶,“秦淮八艳”之一。明末,天下大乱,崇祯皇帝日夜愁眉不展,外戚田畹为消解皇帝忧愁特意从秦淮带来“八艳”之首的陈圆圆献给崇祯,奈何崇祯无心美色,田畹只好把她收归府上。1644年,李自成大军攻打北京

  • 朱元璋原名叫朱重八,明朝刚刚好十六位皇帝,是不是巧合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朱元璋传奇朱重八真命天子,明朝皇帝朱元璋资料,朱重八对朱元璋的评价

    朱元璋本名是叫朱重八,因为当时普通平民百姓基本上都不识字,一个家庭生的孩子多了就以一二三四五来取名又好记又不麻烦。为什么朱元璋在家排老四又叫朱重八,因为他上面还有几个堂兄弟,按照中国祖传的辈份来排到朱元璋这脉是从朱重四开始的。明朝虽经历了十六帝,但这也是历史的巧合性。这也不是上天注定的朱家王朝就因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