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清流是慈禧的一张王牌,他们打嘴仗无人能及,但办实事则一无是处

清流是慈禧的一张王牌,他们打嘴仗无人能及,但办实事则一无是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511 更新时间:2023/12/15 17:19:14

不过在其他史料中,对于“四谏”的说法不一,一说是黄体芳、宝廷、张佩纶、张之洞;一说是陈宝琛、邓承修而没有黄体芳与张之洞。但邓承修并非是翰林,他和李慈铭一样,是以举人捐官而为主事的,后来升任御史,因为搏击不避权贵,在朝中得了个“铁汉”的绰号。

同治朝前,这样一个群体也是存在的,他们品评人物,议论时政,被称为“清议”,而以“清流”出现,则是在同光之交的事了。清流大部分是由翰、詹、科、道的言官、学士所组成的,“翰”指的是翰林院,“詹”指的是詹事府,“科”指的是六科给事中,“道”指的是都察院各道监察御史。

清流以“弹劾大臣”为宗旨,甚至以参倒大员为荣耀,所涉及的政务,上至朝廷军国大事,下至地方官吏微末。清流是晚清政治舞台上风云一时的政治力量。自太平天国运动之后,朝廷的威信大为下降,慈禧太后为了钳制军机大臣和各省督抚,利用清流来维持自己的统治。

别看清流官职不高,也不是紧要部门,但他们都是以嘴杀人,力量不可小觑。比如同治时期,军机大臣景廉和王文韶丢官,虽然是牵扯到云南军费报销案中,但最终攻倒他们的,却是张佩纶、邓承修一帮清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军机处和总理衙门几乎到了谈虎色变的程度,他们私底下经常相互提醒:言路上又嚣张了,大家要小心翼翼!

至于外省督抚对清流们也是避而远之,他们中很多人都吃过清流的苦。就拿李鸿章来说,凭着慈禧太后对他信任,也无法避免清流们的攻击和指责。弹劾他的奏章就像纸片一样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慈禧太后那里。所以李鸿章也感叹为官不易。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清流的巨大能量。光绪六年,慈禧太后派太监去醇亲王府传事,太监欲从午门出宫。然按规定太监只能走旁门,不能经午门,值日护军就拦住不放,结果起了冲突。太后宫里的太监,哪里受过这个气?于是就在慈禧面前告状,说是遭到了午门护军的殴骂。

此时的慈禧正在病中,她让人将慈安太后请来,又哭又闹,非得杀了这个护军不可。慈安无奈,只得面谕刑部尚书潘祖荫,要给午门护军定罪斩立决。这怎么可以呢?潘祖荫是刚正之人,无论如何也不肯枉法。肝火极旺的慈禧,竟把潘祖荫找了去,大骂他没良心。

潘祖荫出宫后,对着自己的部下失声痛哭。盛怒之下,王公大臣无一人敢争,眼看着太后如此胡来。就在这时,陈宝琛、张之洞站了出来,他们凭着两篇文章,便让慈禧太后收回了成命,可见清流在当时的影响力有多大。

但怎么也想不到,连军机大臣和各省督抚都谈虎色变的清流们,却被一个叫孙毓汶的人一锅给端了。孙毓汶的祖父孙玉庭,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父亲孙瑞珍,官至户部尚书,是道咸年间,北方的士族大家。而他本人历经咸丰、同治、光绪三朝,与李莲英义结金兰,很受慈禧的信任。

孙毓汶向来诡计多端,他和醇亲王是一系,和恭亲王不睦,甲申易枢恭亲王下台及军机处大换血这件事,据说就是出自孙毓汶的手笔,因此他收拾起清流来,简直就是不费吹灰之力。

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让清流们都去办实事。俗话说擒贼先擒王,他先把张佩纶弄去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当时闽海防务吃紧,张佩纶此去,必无善果。这不仅是调虎离山,简直是借刀杀人。然后又让陈宝琛去会办南洋事宜,吴大徵会办北洋事宜。这二人都是书生,又自恃清流,此一去清流入浊流,必定会引起曾国荃和李鸿章的猜忌。至于邓承修吗,把他派到总理衙门行走。

别看清流们在朝中骂这个骂那个,他们打嘴仗无人能及,可一旦要办实事,个个都成了怂包。果不其然,不久张佩纶兵败马尾,一蹶不振;宝廷买卖自劾,潦倒终生;陈宝琛又因为保举丧师辱国的唐炯而获罪,清流主力一时俱尽。

自马江一役,清流铩羽,从此折戟沉沙,到光绪十二年以后,已经没有多少声息了。清流中唯有张之洞,四十年青云直上,身名俱泰,这主要得益与他善于窥测慈禧的心思,以皇室调停人自居。可张之洞如此热衷,就不算是真正的清流了。

更多文章

  • 曾国藩身上长满“龙鳞”,被附会有帝王之相,但始终不敢造反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曾国藩详细早期生活,曾国藩的前世今生,曾国藩身上六个特征

    曾氏集团在打败太平天国之后,声望实力达到顶峰,李秀成被俘后说,如果曾国藩这个时候选择赵匡胤式“黄袍加身”,勾连李秀成,以湘军为骨干,辅以太平军试问谁能抵挡?那么曾国藩有过造反想法吗?而他为什么没有造反?据“湘军志”和时人记载,曾国荃、彭玉麟等10余名湘军大将曾联合上书对曾劝进,曾国藩手书“倚天照海花

  • 清朝为何要把陕西划分为5个省?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清朝的陕西省,清朝陕西疆域变化,清朝西安属于哪里

    首先来了解一下在被分解之前的陕西历史。其实在中国还分九州之时,陕西和甘肃等地被称为雍州,到了汉朝,雍州又被取了一个新名字叫凉州。可到了东汉末年曹操掌权的时候,曹操认为凉州地盘太大不好管理,就把凉州分为两个地区,一个叫雍州,一个还叫凉州。其实这两个省份差不多就相当于现在的甘肃和陕西了,而后在千年的历史

  • 她是乾隆亲自挑选的儿媳妇,15岁出嫁,21年后成为人人羡慕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乾隆最疼爱的女子,乾隆最疼爱的五位公主,乾隆最后一次选妃

    喜塔腊氏一族早年只是卑微下贱的包衣奴才,后来族人中出了不少的可造之材,且在朝政上有所作为,得到了乾隆的赏识,因此多次被抬旗,等到喜塔腊氏降生的那一年他们家已经成了有头有脸的上三旗。乾隆见喜塔腊氏贤良淑德,又有如花似玉的脸蛋,便将她许配给了自己的皇十五子永琰,成为了永琰的嫡福晋。彼时,喜塔腊氏刚好年满

  • 相比道光打补丁不舍得吃鸡蛋,康熙的节俭显得更加真实自然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康熙见过道光吗,道光和康熙相差多少年,道光皇帝和康熙谁大

    相比之下,康熙皇帝的节俭就让人觉得很自然。康熙曾说:“节俭固然是美德,人们都能够说说,而真正能够做到的却很少。现在虽天下太平,国家富裕,但朕仍躬行节俭,宫中费用,非常节约。计明朝一日之用,足供朕一月之需。”康熙帝向来不尚空谈,躬行实践。他对皇帝个人以享受荣华富贵为中心内容、劳民伤财地大兴土木不感兴趣

  • 雍正一生勤于政务,留下的诗文虽然不多,但有几副对联名气不小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雍正经典对联,雍正之死,易中天评价雍正

    雍正帝在文化方面的修养也很高,他文笔流畅,思路清晰,下笔成文。雍正皇帝由于日夜操持政务,不像他的儿子乾隆那样悠然自得,因此留下的诗文作品不多,但他所题的对联却也不少,大致有30多副之多,其中几副名气较大。第一副是在故宫养心殿西暖阁,这里是雍正处理政务、批阅奏折的地方,这里有他御笔亲书的一副对联,也是

  • 在乾隆面前,和珅为什么自称奴才?其实这是身份尊贵的象征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奴才和珅,为什么纪晓岚称臣和珅称奴才,和珅自称奴才是什么意思

    清朝的“奴才”并不是任何人都可以用的称呼,根据规定,除非是满洲大臣,或者是被破例抬了旗,编入了满旗下的汉人才有资格如此自称。一般的汉人大臣不管坐到什么位置或者多受皇帝器重都不可以自称奴才的,“奴才”对清朝皇帝来说更像是家人,是自己人,而“臣”则更类似于例行公事的称呼,是一种上下级关系。对于现代人来说

  • 她是蒙古有名的美女,嫁给顺治后当上皇后,最后的结局却很神秘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顺治皇后简介,顺治的皇后索尔纳,顺治皇帝历任皇后

    此女是蒙古草原上有名的漂亮姑娘,更重要的是她和孝庄同出一族,是其亲侄女。坦白的说,这桩婚事主要是孝庄出自私心而促成的,她为了扶持自己的娘家博尔济吉特氏才把侄女亲手推上了皇后的宝座。孟古青自小在关外长大,是一个习惯了肆意妄为的女子,进入京师后也没有收敛自己的性子,她酷爱一切奢侈的东西,喜欢金银珠宝、贵

  • 和珅被赐死丰绅殷德郁郁而终,那和孝公主的结局又如何呢?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和珅死后丰绅殷德结局,和珅被赐死后是谁救的,纪晓岚和珅丰绅殷德

    和孝十公主的生母惇妃在乾隆后宫中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妃子,出身也不高,或许是母以女贵,自从和孝公主出生后,她也得到了乾隆的格外照顾。而和孝公主生下来便衔着金钥匙,以庶女的身份被封为皇室最高等级的“固伦公主”。按清宫礼制,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封固伦公主,品级相当于亲王;妃嫔所生之女,则封为和硕公主,品级

  • 纪晓岚的官职在乾隆朝属于哪个层次?能挤进第二梯队已属不易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纪晓岚的官职,纪晓岚最大官职是什么官,纪晓岚担任过什么官职

    纪晓岚的仕途简历纪晓岚生于雍正二年,乾隆八年开始了他的科考之路,并以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秀才的功名;乾隆十二年,纪晓岚参加顺天乡试,又以第一名解元夺魁,可谓连中二元。不过,纪晓岚在会试的道路并不顺利,乾隆十三年,他第一次参加会试,结果因过于自负而名落孙山。正当他准备第二次冲击会试的时候,乾隆十五年,他

  • 她是康熙的掌上明珠,18岁出嫁,身上背负着两个“唯一”的纪录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康熙一生最疼爱的女人,康熙皇帝最喜欢的四个女人,谁才是康熙皇帝最爱的女人

    康熙登基初期鳌拜把持朝政,玄烨的压力是很大的,后来鳌拜下台,他为了稳固皇权,就把自己前几个女儿匆匆忙忙都嫁给了蒙古贵族,也就是俗称的和亲。后来形势慢慢没有那么紧张了,康熙才开始没有那么着急把公主们往外嫁了,越是序齿排名靠后的公主,在康熙膝下停留的日子就会长一些。康熙对幼女的感情明显比前几位大公主要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