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和李白齐名的杜甫,是李白的铁杆粉丝,诗歌是最好的证明

和李白齐名的杜甫,是李白的铁杆粉丝,诗歌是最好的证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292 更新时间:2024/2/1 13:14:45

这里选取几首杜甫李白的诗歌,足以看出李白在杜甫心中的地位。

公元744年,超级偶像李白据说因为让高力士为他脱靴(大概李白懒得洗脚,脚臭无比?),在京城混不下去了,带着玄宗赐给他的巨款来到东都洛阳,于是一场史上最伟大的聚会开始了。用闻一多的话说,李杜之会,是太阳和月亮相遇,其规格不亚于孔子老子的相聚。其实,和四十三岁如日中天的巨星李白相比,杜甫刚过三十,还只是一个青涩的文学青年。初次见到偶像,杜甫写了这么一首《赠李白》: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腥膻,蔬食常不饱。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诗歌大意是,在洛阳的两年里,我厌烦了那些奸刁巧诈的事,看不惯朱门的锦衣玉食,宁愿去吃那些不能果腹的粗食。想去寻仙问药,可是山林中的好药材都被权贵们采光了。先生您因为朝廷中的事情脱身出来,晚辈在这里遇上了您,正好,不如约定一起去寻找仙草吧。

虽然李偶像已经不再得到皇帝的喜爱,可对于杜甫来说,正好是一个亲近的机会啊。这首诗中既有对李白的惺惺相惜之情,更表达了粉丝想要跟随偶像混世界的愿望。这一点连乾隆老人家也看出来了,他认为,此诗的格调都类似李白。

而后,李偶像真的携着杜粉丝“拾瑶草”去了。两人四处游历,结下了深情厚谊,据说睡觉都在同一张床上呢。第二年,两人在山东兖州分别时,杜甫写了一首《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诗歌前两句慨叹两人虽然浪荡游历一番,惭愧没能像葛洪那样炼成仙丹。后面两句是规劝,不要痛饮狂歌虚度光阴,也不要太放旷,在他人前面称雄。这里表面是规劝,实际是对李白蔑视名利、豪迈洒脱个性的另一种方式赞美和敬仰。

和李白分别后,杜甫来到都城长安,做了一名“北漂”。蜗居京城的杜甫处处碰壁,郁郁不得志,回忆起了和偶像一起时的美好时光,写下一首《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这首诗中更直接表达了粉丝对偶像的无比赞美、钦仰和思念之情。诗无敌、思不群,极力赞美李白的诗歌天下无敌,清新超过庾信,俊逸超过鲍照。如今我在渭北,你在江东,什么时候能再和你一起喝酒谈诗呢?

稍后的公元758年,杜甫听说李白受牵连被流放到了夜郎,接连写下了两首《梦李白》。诗中处处都是对李白的同情、担心、牵挂、思念和赞誉。“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这次的流放无异于生离死别;“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梦里也见到你,醒后又回忆起你;“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几个夜晚频繁梦到你,足见你我之间肝胆相照的友情;“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他相信自己的偶像,千秋万岁后定能留下美名。

后来李白在流放夜郎的途中被赦免,流落到了湖南一带,但是杜甫并不知情,写下了《天末怀李白》:

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萧瑟的北风在天边刮起,贬谪的你现在是什么心情?什么时候鸿雁能把我的问候带给你?江湖上那么险恶你千万要小心。命运总是捉弄文采出众的人,妖魔鬼怪总喜欢路过的人。想必你会与屈原的冤魂共语,把激愤的诗篇投进汨罗江。整首诗充满对李白的思念、问候,对李白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和愤慨,成为后人传诵的千古名篇。

都说文人相轻,然而杜甫却把李白当做偶像,一生景仰,时时同情,处处关心,成为中国文坛的佳话。也正因为杜甫的虚怀若谷,成就了自己的伟大!

更多文章

  • 朱元璋赏给道士两个宫女,道士得知后为啥先挥刀自宫,才敢收下?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图丨朱元璋(剧照)这个故事被记录在明朝王世贞所写的《皇明异典述》中,这本书主要记录的是明朝时期政治方面的奇闻异事,书中对于这个故事,是这样描写的:“太常寺卿丘玄清,以全真道人。玄清尝为监察御史,以二宫人赐之,遂自宫。”我们要说明一点,《皇明异典述》是一本野史,这件事情到底是真是假,并不能百分之百确定

  • 在明朝时期,有一姓氏深受朱元璋打压,其子孙不得参加科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朱元璋即位之初,为稳定社会秩序、恢复经济发展,下令各地号召农民归耕,奖励农民垦荒。大搞移民屯田和军屯,并且组织各地农民兴修水利,大力提倡种植桑、麻、棉等经济作物和果木作物、他还下令解放奴婢;减免税负,整治官场,严惩贪官;派人到全国各地丈量土地,收取赋税。在一系列措施的实施下,社会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

  • 此人被称为元朝的苏武,用1只鸿雁救了自己,经历与苏武非常相似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元代的苏武,历史上真实的苏武故事,元朝苏武真实图片

    杜撰和传说 古代因为交通不便,也没有我们现在的手机,南来北往的大雁就成了分居的人们相互表达思念之情的载体,成为文学作品里的一个意象,绘制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李清照词:“雁字回时,月满西楼”、“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大雁没有带来盼望已久的书信,引起了女人们无法排遣的相思。但是,大雁最早作

  • 此人武功高深莫测,却只躲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梁山不服宋江的三个人,宋江上梁山视频完整,宋江父亲上梁山

    水泊梁山上的人都是七杂八杂的,有的人是主动来投靠梁山的,有的人是因为战败在梁山的手下不得已才来的。对于一些贫穷而又犯过罪的人来说梁山自然是一个好的去处,但是对于一些富贵人家来说,不如自己在家过土豪的生活。扑天雕李应就是这么一个大土豪,他是不想上梁山的,因为李家庄富得流油完全可以过自己的土豪生活,何必

  • 此人武功极高,却只藏在梁山不肯上阵杀敌,宋江也无可奈何!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梁山唯一看透宋江的人,新版宋江上梁山视频,宋江父亲上梁山

    从古至今,乱世出英雄,许许多多的影响生活在北宋时期,当时朝政中蔡京非常得力,但是此人非常的贪污,不明是非,许多英雄因外他走投无路,只好上梁山,梁山上英雄聚聚,他们好酒肉,豪爽的性格得以让大家相互欣赏,他们切磋武艺,相处非常融洽。 许许多多上了梁山的人,都把这里当作自己的家一样,如有来者不怀好意,他们

  • 此人在悬崖边留下5个字,苏轼看后说:他以后是个祸害!果然成真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苏轼临死前说的最后三个字,苏轼三次转变,苏东坡最突出的事迹

    提起苏轼小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都知道苏轼是一个著名的诗人,可是却不知道他还是一个预言家,这就要从章惇写的五个字说起了。 说是有一天苏轼和张惇去山顶游玩,闲聊之中来到了一处断崖,苏轼因为害怕不好前进,然而章惇反而在崖壁上写着“苏轼,章惇来”五个打字,当时苏轼没有被章惇得罪勇气所折服,而是透过内心看本质

  • 打开南京城门迎接朱棣大军入城的李景隆,最后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朱棣对李景隆的态度,朱棣决战李景隆,李景隆怎么变成朱棣的

    李景隆的出身算得上是根正苗红,老爸是大明开国元勋曹国公李文忠,那是朱元璋的亲外甥,从这层关系算起来,朱元璋就是李景隆的舅爷。而且李景隆从小的表现也不错,相貌堂堂熟读兵法,还参与了明朝武装力量的整合、练兵,眼看着就是大明的又一颗冉冉升起的将星。朱元璋或许是出于亲属关系,或许相信李景隆必定遗传了李文忠的

  • 古代正统有多重要?出身贫寒的朱元璋为了它称自己喜欢生活在元朝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朱元璋的真实历史,还原历史上真正的朱元璋,朱元璋为何承认元朝的正统

    “朕本农家,乐生于有元之世”。这是洪武二年应昌大捷后朱元璋诏告天下书的开头。此生无悔入大元这种话说的人很多,甚至在大元灭亡后,受元廷盘剥最深的江南地区也有无数人隐遁山林,以大元遗民自诩。但这些人哪个不是簪缨满门?哪个不是文华贵族?他们作为大元公司的小股东,现在公司倒了,丧失特权的他们背地里悄悄嚎几嗓

  • 作为卓有成就的读书人,方孝孺到底是怎么死的?真的被诛十族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方孝孺之死,诛10族是哪十族,方孝孺的死亡年龄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攻下了南京城,杀了一大批建文帝时期的臣子,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朱元璋留给建文帝的三个肱骨辅佐之臣:齐泰、黄子澄、方孝孺。朱棣连一半的侍郎都杀,更何况这三个呢。至于方孝孺的死有各种说法,这就很有意思了,仔细查找这些方孝孺之死的出处,我们就能很清楚这些说法的用意。流传最广的说法就是方孝孺被

  • 宋朝的官员们都戴过展翅幞头的官帽,帽子上长耳朵又有什么作用?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宋朝官帽的耳朵的作用,宋朝官帽两侧有什么用,宋朝官帽的来历

    因为赵匡胤黄袍加身登基以后,大臣们还没有习惯角色的转换,总是没上没下的。赵匡胤在台上讲,下面大臣在相互交头接耳,勃然大怒,于是心生一计,下旨开发出一种特别的帽子,两边加两根长长的翅子,专供官员们上朝使用,防止他们相互咬耳朵说悄悄话。这个故事,可以肯定的说是后人的杜撰,最早是元初提到的宋朝避免官员私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