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新书推介|陈望衡、范明华等:《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新书推介|陈望衡、范明华等:《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485 更新时间:2024/1/19 16:51:22

《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陈望衡、范明华等著,江苏人民出版社2022年1月版。

内容简介

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期之一。大唐帝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丰厚的物质财富,也拥有最灿烂、最辉煌的精神财富。

从长安城到大明宫、从乐山大佛到顺陵石狮,唐代艺术气势磅礴、虎虎生威,给人上的精神力量。敦煌壁画、金碧山水、唐诗,唐代艺术有丰富的色彩、鲜活的情感、无尽的意味,让人浮想联翩。“吴带当风”“铁画银钩”,唐代艺术将灵动之美发挥到极致,作品无不流畅宛转、生意盎然,散发出无穷的魅力。这样张扬、这样辉煌的美,反映出的是情理兼得、力韵互含、刚柔相济、象意合一的审美理想,是繁华、富裕、强大、开放的气概与大国风范。

该书以唐人的审美意识为研究对象,从学、书画、乐舞、雕塑、建筑、城市建设、哲学思想等各个维度深入,品味唐人的审美情趣、探讨唐人的审美观念。如此,犹如从高空俯瞰大地,唐朝的精、气、神,都将一览

目 录

绪论

第一章 唐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上)

第一节 抒怀诗: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第二节 边塞诗: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第三节 伤世诗:乾坤含疮痍,忧时毕

第四节 友情诗: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第五节 女题诗:笑入荷花去,佯羞不出来

第二章 唐代诗歌的审美意识(下)

第一节 羁旅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第二节 山水诗:江山留胜迹,怅然吟式微

第三节 咏物诗:所咏虽微物,所寓皆世情

第四节 仙道诗:悟了长生理,秋莲处处开

第五节 佛教与唐诗

第三章 唐代散文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青云之志

第二节 吊古之伤

第三节 山水之娱

第四节 园林之乐

第五节 理性之光

第四章 唐代小说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文体:作意好奇

第二节 功业:英雄际会

第三节 荣华:一枕黄粱

第四节 婚恋:情纯义重

第五节 女性:德色双馨

第五章 唐代文论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诗品论

第二节 意象论

第三节 文教论

第四节 文道论

第六章 唐代书法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兴盛原因

第二节 时代风格

第三节 楷书之美

第四节 草书之美

第五节 书法理论

第七章 唐代绘画的审美意识(上)

第一节 绘画的专业化

第二节 佛教画的流行

第三节 新技法的创造

第四节 水墨画的产生

第五节 文人画的肇始

第八章 唐代绘画的审美意识(下)

第一节 人物画

第二节 山水画

第三节 动植物画

第四节 绘画理论

第九章 唐代乐舞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和为主题

第二节 崇武尚文

第三节 娱乐旨归

第四节 广纳胡乐

第五节 乐舞典范

第六节 乐美解放

第十章 唐代雕塑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雕塑概述

第二节 佛教造像

第三节 道教造像

第四节 帝陵石雕

第五节 墓俑雕塑

第十一章 唐代城市建设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城市的历史定位

第二节 唐代城市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唐代城市的审美特征

第十二章 唐代建筑营造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建筑的历史定位

第二节 唐代建筑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唐代建筑的审美特征

第十三章 唐代园林营造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园林的历史定位

第二节 唐代园林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唐代园林的审美特征

第十四章 唐代儒家与唐代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儒家之学

第二节 注重社会功用

第三节 强调明道抒情

第四节 标榜风骨之美

第十五章 唐代道教与唐代审美意识

第一节 道教文化的三个层面

第二节 皇家道教中的审美意识

第三节 文人道教中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 神仙道教中的审美意识

第五节 唐代道教中的仙境与仙人之美

第十六章 唐代佛教与唐代审美意识

第一节 唐代佛教的中国化

第二节 唐代佛教的审美意识

第三节 禅宗的审美意识

第四节 华严宗的审美意识(上)

第五节 华严宗的审美意识(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后 记

本书是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唐代审美意识研究”的最终成果。项目本名为“中国审美意识通史”,原为2011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后改为重点项目获准立项。批准号 11AZD053(项目主持人:陈望衡)。

《全唐五代诗》

考虑到项目研究规模太大,时间跨度太长,涉及的问题太复杂,按照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的要求,参考答辩时评审专家提出的建议,我们课题组决定适当缩小研究规模,截取在中国审美意识发展演变过程中具有特出意义的唐代审美意识作为研究对象,改为 “唐代审美意识研究”,报国家社科基金办审批同意。本书《大唐气象——唐代审美意识研究》即为已经结项了的原“中国审美意识通史”项目的研究成果。

唐代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的时代之一。国力强大,文化繁荣,众所周知。之所以如此,原因很多,最为重要的是这样两条:

第一,正道治国,文武并举。唐帝国是靠武力打下天下的,但又是以文治安定天下的。

唐帝国一直奉行着正道治国战略,所谓正道,就是文武并举。在唐帝国的青史上,涌现了一大批彪炳史册的人物,他们中有深谋远虑、安邦定国的能臣贤相,有叱咤风云、开疆拓土、保家卫国的良帅猛将,更有诸多才华横溢、创力非凡的文学艺术家。

若要研究长达五千年的中国历史,特别是近三千年的中国历史,就必须把延续了近三百年的唐代作为一个特别重要的时代来考量。就治国方面来说,唐代实际上是将文武之道处理得比较恰当的时代。

中华书局版《全唐文》

第二,开放治国,海纳百川。唐帝国有着可贵的文化自信,既坚持华夏本位的主体意识,又有着自觉的开放意识。

于内,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佛三家,除个别帝当政时期有所偏颇外,基本上能做到各用其所长,而忽略其所短。

于外,唐帝国允许外域乃至外国的文化进入,拜火教、基督教(进入中国之一支称为景教)在都城长安均有自己的活动场所,各种来自域外的胡乐、胡舞在长安城受到热捧,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才产生了《霓裳羽衣舞》这样堪称唐朝文化标志之一的伟大作品。

由于唐帝国秉持开放国策,唐帝国的首都长安成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且最具开放性的国际大都市。在长安,随处可以看到来自异域异国的商贾使者,遇到来自他国特别 是日本、韩国的留学生,还有诸多别具风情的异域舞女歌手。而且,联系中国与世界的经济彩带——“丝绸之路”也开始于唐朝。应该说,于人类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全球化意识就开始于唐朝。

《全唐五代小说》

正是这种在当时看来非常先进的治国理念和国家发展策略,造就了唐帝国强大的国力和繁荣的文化。唐帝国的欣欣向荣、文明昌盛,在它的文学艺术中得到了最为鲜明、最为生动和最具身心冲击力的形象展现。我们将这种具有美学意味的展现称为“大唐气象”。大唐气象的本质是大唐精神:开拓,进取,开放,融会,胸怀天下,自强不息!

本书作为中国审美意识史的断代研究,与众多断代美学史的写法不同。这 种不同主要在于,它不是只对唐代的审美理论进行梳理,而是同时兼顾到唐代 的审美实践或审美文化。这就是:将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两个方面结合在一 起,萃取其中最具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审美思潮、观念、趣味和标准,将它们统属于“审美意识”这一总的范畴。

本书的研究对象为唐代的审美意识。由于唐代审美文化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故本书在写作思路上对唐朝审美理论与审美实践的评介有所侧重,也有所忽略,而不平均着力,面面俱到,目的是希望能比较准确地勾勒出唐代审美意识的总体轮廓和发展轨迹,描绘出唐帝国独特而鲜明的审美气象。

《全唐五代笔记》

本书由课题负责人陈望衡教授与范明华教授统筹。全书执笔情况如下:

陈望衡:绪论、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第九章、第十六章 第四至五节。

范明华:第六章、第七章、第八章、第十四章。

纯:第十一章、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丁利荣:第十五章、第十六章第一至三节。

李珊:第十章。

全书最后由陈望衡、范明华统稿。

陈望衡

2017年4月1日于武汉大学

作者简介

陈望衡: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大阪大学文学博士,亚利桑那州立大学访问学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评审委员,曾应邀在哈佛大学顿巴敦橡树园高级研究中心、斯坦福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讲学。从事美学本体论、中国美学史和环境美学研究多年,他的美学体系不仅具有鲜明的中国文化特色、宏阔的国际文化视野,而且具有深切的现实关怀。出版《文明前的“文明”》《中国古典美学史》等专著40余部,3次获得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其中《文明前的“文明”》为一等奖。

范明华: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美学学会中国美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美学原理、中国美学、造型艺术美学、景观规划设计。出版《〈历代名画记〉绘画美学思想研究》《生命之镜——中国美学与艺术散论》等专著5部,主编《美学与艺术研究》等文集6种12册。

新书推介|王蒙:《天地人生:中华传统文化十章》

李时人:《佛典流播与唐代文言小说》序言

陈际斌、冯万琴:唐传奇爱情故事人物矛盾形象及其小说史意义

牟晓丽:唐传奇中的道教星斗崇拜——以《柳毅传》、《任氏传》为核心的探讨

更多文章

  • 武则天称帝、晚明女性勇于离婚,古代中国还是不是男权社会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许多人都知道,作者在创作或改编作品的过程中,必然会加入自己的爱憎以及本时代特色。所以,作品中的宋朝、元朝、明朝朱元璋时期,所展现的特征很可能是他们那个时期的特征和想法。因此,故事发生的宋朝、元顺帝时期,其实质乃是作者凌濛初所生活的晚明时代。王八郎与妻子生前斗,死后也要拼开首第一个故事是宋朝时的江淮富

  • 武则天死前为何把江山还给了李家?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武则天为何要把江山还给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何把天下还给了李家,武则天晚年为什么把江山给李家

    一心想要开创自己的千秋伟业的武则天为何放弃了成为“开国皇帝”的机会,而把江山还给李家呢?诚然如果把皇位传给武承嗣,那么武氏大周将有可能取代大唐成为又一个伟大的封建王朝,而武则天也将成为大周的开国皇帝。但是最终因为狄仁杰的一句话,武则天打消了自己传位于武承嗣的念头。据《资治通鉴》载:“狄仁杰每从容言于

  • 明代的内阁首辅,清代的首席军机大臣,哪个权力更大?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明代首辅大臣顺序,明代首辅是几品官职,镇江籍明代首辅

    明太祖朱元璋自胡惟庸案后,废除了历时一千多年的丞相制度,将权力一分为六归于中央六部,同时朱元璋还定下家法,日后倘有奏议复立丞相者,杀无赦。但是,以宰相为主的官僚体系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它有着自己的发展运行轨道,客观是来讲是难以取代的。朱元璋废除相权后,发现自己并不能应付繁杂的政务,到了明成祖时,面对朝

  • 宋朝的“一千贯”是多少钱?可以兑换多少人民币?看完你就知道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宋朝1000贯相当于现在多少钱,宋朝的5000贯合多少人民币,宋朝1200贯是多少钱

    想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就得来看一下什么是“贯”。根据相关史料记载,“贯”作为钱币计数单位始于西汉武帝初年。根据《汉书·食货志》中记载:“京师之钱累百钜万,贯朽而不可校”。从这一记载我们可以看到,这里的贯虽然指的是用来串钱的绳子,但我们在通读全句的话,也可看到,当时的一贯钱已是定数。此外,根据《汉

  • 故宫地面出现裂痕,无意揭开了尘封600年的秘密,专家:朱棣真狠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打开故宫地砖发现朱棣心真狠,朱棣修紫禁城被雷劈了,朱棣修建故宫的原因

    在明王朝,经过朱棣的靖难之役之后,明朝的政治中心就北移了。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北京进行了多次的建设。虽然北京的历史很是久远,但是真正的建设还是从明王朝开始的。为了实现“天子守国门”的理想,明朝的历代皇帝都对北京的城墙,皇宫以及防御工作进行十分细致的安排,而在面对蛮族蒙古人和满族人的多

  • 徐达本来深受信赖,可其夫人和马皇后说了此话,被朱元璋当即赐死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徐达被朱元璋赐死真相,朱元璋赐死徐达出自野史,徐达怎么没被朱元璋杀

    要说历史上的皇帝们,没有一个不会猜疑的,就算是年轻的时候比较自信,但是年老了之后,也总是会担心,有人为了皇位谋害自己,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就是其中之一,他当上皇帝之后,猜疑心就从来没放下过。大家都知道,他原名叫做朱重八,后来参加了农民起义之后,改名叫朱元璋,他是农民出身,曾经给地主家放过牛

  • 这两首诗是王安石、苏轼的经典之作,文学相通,意境却高下不同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苏轼讽刺王安石诗句,王安石与苏轼互相欣赏,苏轼和王安石千年斗诗

    苏轼因为才思敏捷,反对王安石变法,因此常常在文学上不屑于王安石,两人在变法问题上也常常争的面红耳赤。但是在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要被治罪时,却是王安石及时出手相救,才使苏大才子免于一死,而王安石在被罢相归隐时,苏轼也放下芥蒂千里相会,二人在晚年时成为了一对诤友。今天我们要说就是二人的经典诗作《登飞来峰

  • 萨尔浒之战中,明朝投入了47万精锐部队,为何还是惨败给努尔哈赤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萨尔浒之战明军为什么会输,萨尔浒之战明军有取胜的可能性吗,萨尔浒之战的明军惨败

    关于这次战争需要谈及之处非常之多,三言两语是绝对不能将其说明的,所以我们就只来看一个点,那就是明朝先后投入号称47万部队,而且还有枪有炮,可为何还是败给努尔哈赤呢?战初,辽东的局势十分紧张,明朝军队处于被动局面,这使得明朝建立了200多年的辽东防御体系面临着崩溃的危险。因此明朝统治者觉得有必要在这个

  • 盗墓贼们不盗包拯墓地,要是盗之必盗其墓,这到底是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平安年代,都有不少的盗墓贼活动,就别说是身处乱世了,盗墓贼的活动,就更加的猖獗,除了汉朝的墓地之外,其他朝代的一些墓地,都逃不过盗墓贼的魔爪,尤其是墓主人名气越大,就越容易被盗。就是因为这些名气大的人,墓葬会更加的丰富,有很多有价值的文物,随便一件,就让盗墓贼们发了大财,但我国有一个名人,他的墓葬历

  • 明朝嘉靖皇帝沉迷修道,并不是为了长生,而是嘉靖身体有一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嘉靖皇帝如何修道,明朝嘉靖修道了吗,大明嘉靖为什么修道

    当时这个皇帝,也是给了大臣们一个希望,觉得这个皇帝还不错,很有能力,准备跟着皇帝走向光辉时刻时,这个皇帝的画风就变了,他开始迷恋上了修道。这个皇帝就是明朝的嘉靖皇帝,小说上的修道,是比较神奇的,当然在现实中,并没有那么神奇,但是时间和金钱,要花费不少,但人家是皇帝,肯定不缺钱和时间,当时皇帝喜欢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