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大脚马皇后去世之后,素来以无情著称的朱元璋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大脚马皇后去世之后,素来以无情著称的朱元璋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4971 更新时间:2024/1/22 23:16:50

上尝罢朝,内臣、女史更进奏事不已。上凄然不怿,曰: “皇后在,吾岂有此烦聒哉?”后在时,内政一不以烦上。上从容甚适,故不胜哀悼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

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什么不干脆再立一个皇后呢?毕竟原配皇后去世,再新立一位继后,也不是丢人现眼的事情。笔者以为从个人感情和现实利益这两个角度出发,才是朱元璋选择不再立皇后的根本原因。

伉俪情深的草根夫妇

马皇后,宿州闵子乡新丰里人氏,生于元文宗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七月十八日。其父马公、其母郑氏,马皇后由马公的至交好友郭子兴抚养长大。

郭子兴是定远土豪,元末大乱之时在濠州起兵,自称元帅的同时,也成为了一方诸侯。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25岁的朱元璋大和尚收到发小汤和的召唤,出山投奔郭子兴,成为大帅帐下的一名亲兵。

是金子总会发光,朱元璋虽然没读过书,但凭借着过人的能力很快得到了郭子兴的信任。为了笼络这位得力的手下,郭子兴把养女马氏许配给了朱元璋。随着自身实力的发展,朱元璋和郭子兴之间渐渐产生矛盾,多亏马皇后在中间斡旋调解,才未让双方产生更多的嫌隙。

子兴尝信谗,疑太祖。后善事其妻,嫌隙得释。—《明史卷一百十三·列传第一》

青年朱元璋与马皇后剧照

濠州城内除了郭子兴以外,本来还有四位元帅,几人实力相当,相互之间各自不服气。等到徐州红巾军首领彭大、赵均用来了之后,小小的濠州城更是内斗不断。朱元璋知道以自己的实力,如果还留在濠州,那就是炮灰,所以他只带了二十四人南下经略定远。当时岁荒歉收,全靠马皇后悉心照料,才让朱元璋没有后顾之忧。

值岁大歉,后从上在军。尝自忍饥,怀糗饵脯修供上,未尝乏绝。—《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作为朱元璋的糟糠之妻,马皇后却并不是毫无见识的平凡女子。当朱元璋和陈友谅激战之时,马皇后组织后宫天天加班给吴军将士制作衣鞋。此外曾有人诋毁朱元璋的亲外甥李文忠,也多亏了马皇后,才让吴军不至于有祸起萧墙之乱。

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正月,吴王朱元璋在金陵登基称帝,册封吴王妃马氏为皇后。老朱在大臣面前亲口将马皇后比作唐太宗长孙皇后,认为“家之良妻,犹国之良相”。此外等到朱元璋找到马皇后的亲戚,准备给他们加官进爵之时,又是马皇后站出来表示只需给予赏赐即可,不必封官。有明一朝没有外戚干政的风气,从开国之初的马皇后这里就树立了一个良好的榜样。

马皇后剧照

朱元璋让朱升编纂《女戒》一书时,曾经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后妃虽母仪天下,然不可使预政事”。朱升可能大家不熟悉,但是“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这九字诀大家应该熟悉,就是人家朱升提出来的。然而这条戒律对马皇后来说并不成立。

据朱元璋自己说,马皇后曾经问他现在天下老百姓生活怎么样?警惕性很高的老朱表示这事跟你无关。要是换了一般的妃嫔,只怕立刻就得请罪。但马皇后可不吃这一套,在她看来皇帝皇后是天下老百姓的父母,子民日子过得好不好,做母亲的不该管吗?面对义正词严的老妻,老朱也只能吃瘪。

皇后在时,尝问朕曰: “天下之民安乎?”朕曰: “尔问甚善,然事不在尔。”后曰: “陛下为天下父,妾忝为天下母。天下之民,皆子女也。其安与否,岂可不知?”今言犹在耳。—《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

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

马皇后临终之前,朱元璋恸哭不已,说了一句痛彻心扉的话: “老身何以为怀?”意思就是你死了我怎么办。这位一代贤后依然灵台清明,淡定地表示“死生,命也”,希望丈夫能够“慎终如始”,使子孙皆贤,臣民得所,这样她虽死也能瞑目。

对于这样一位“起布衣同甘苦”的贤内助,朱元璋又怎么忍心在她去世后再立一位新皇后呢?

避免国本之争的政治考量

当然作为一名合格成熟的政治家,个人感情固然重要,朝廷利益也不能不考虑。朱元璋之所以不再立皇后,同样有这方面的考虑。

其实朱元璋本人并不反对继室。比如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皇太子妃常氏去世之后,皇太子朱标在一年齐衰期满之后,就晋升次妃吕氏为继妃,这肯定是得到了父皇的首肯。作为继妃,吕氏享有不逊于元妃的地位,她在还是次妃时所生的皇孙朱允炆,也由此被视作了太子嫡子。

皇嫡长孙朱雄英剧照

然而就在马皇后去世前三个月,太子嫡长子、朱元璋嫡长孙朱雄英不幸夭折,其实给后世埋下了一个隐患。原本的庶子朱允炆,现在一跃而成为太子嫡长子,他和太子正妃所生的嫡次子朱允熥之间到底谁的继承地位在前呢?

在朱元璋看来,这是朱标将来登基之后要考虑的事情,当然他老人家没想到自己会在十年后亲自来做这个选择。但是册立继后是朱元璋自己的事情,如果要选,选谁呢?是皇第六子楚王朱桢的生母胡充妃,还是皇第七子齐王朱榑、第八子潭王朱梓的生母达定妃,抑或是皇第十子鲁王朱檀的生母郭宁妃,甚至皇第十一子蜀王朱椿的生母、郭子兴的女儿郭惠妃

马皇后共为朱元璋生下五子二女,分别是长子皇太子朱标、次子秦王朱樉、第三子晋王朱棡、第四子燕王朱棣、第五子周王朱橚以及宁国公主和安庆公主。虽说马皇后的五个儿子伦序在前,可我们必须考虑洪武十五年的时候朱元璋已经55岁,他自己都不知道还能再活几年,倘若再立一位皇子的生母为皇后,自己百年之后会不会祸生肘腋?

朱元璋剧照

何况原本马皇后在的时候,大家都服气,现在从老员工里面选一个新皇后,其他人不服气怎么办?朱元璋考虑再三,决定不再册立皇后。虽说后宫不能无主,但也不能从现有妃嫔中选择。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马皇后大祥和禫祭过后,朱元璋下旨册封洪武初年殉国的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之女为淑妃,并让其统领后宫。

丙寅,册广武卫指挥佥事李杰女为淑妃,册曰:“妃嫔之立,所以助皇后,奉宗庙,理内治也。非淑德贤行,曷膺兹选?朕自后崩之后,欲得贤淑之女,助朕奉祀宗庙。乃卜诸功臣之家,惟尔李氏最贞。特册尔为淑妃,助朕以奉宗庙之祀。尔惟敬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六十六》

洪武十七年以后,朱元璋还有四个儿子和至少一个女儿出生,分别是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的皇第二十三子朱桱,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88年)的皇第二十四子朱栋、皇第二十五子朱㰘,洪武二十六年(公元1393年)的皇第二十六子朱楠,以及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的皇第十六女宝庆公主。然而李淑妃执掌后宫多年,却始终没有子嗣,甚至在老朱驾崩前几日就被殉葬,你品,你细品。

皇太子朱标剧照

结语:朱元璋之所以在马皇后崩后不再册立皇后,固然是对亡妻的追思,更是为大明江山的稳定考虑。正是因为太子继妃之子的名分地位问题,让朱元璋产生了警惕。朱标的问题,可以让朱标自己登基以后去解决。但是自己的问题,绝不能留给太子,这应该是朱元璋最原始而朴素的想法。

等到朱标在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去世,册立朱允炆为皇太孙之后,朱元璋更不可能再将李淑妃升级为皇后,日后再给皇孙留一个太皇太后在宫中掣肘。我们在想一想,朱元璋为何在临终前先让李淑妃殉葬,又在驾崩后带走所有妃嫔?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不让后妃有任何干政的机会。新生的大明王朝立国未稳,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当然老朱没有想到最后竟然会是自己的儿子造了自己孙子的反,但那又怎么样呢?这天下不还是姓朱吗?总比落在外戚、权臣手上要好得多。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浅谈北宋基层士卒频繁变乱的成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说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归结于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实际上从北宋建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北宋基层士卒的混乱在其他朝代很难见到,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如果说北宋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这个金字塔的底座早已腐烂不堪。一、北宋的征兵制度的恶果(一)北宋募兵制赵匡胤能够从乱世当中取胜,建立自己的国家,足以说

  • 四叔朱棣心狠如刀:记懿文皇太子朱标后代在永乐时代的悲惨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当志得意满的燕庶人朱棣策马跨入金川门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入宫,请太后吕氏来军营一见。第二件是让女真宦官刘通率领一千精锐骑兵紧急出发,去解救被朝廷囚禁的周王朱橚和齐王朱榑。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剧照城门告破,大势已去,吕太后无奈来到靖难军中。朱棣见了皇嫂之后施以大礼,然后反复解释自己不得已起

  • 一天,李自成正在晒太阳,抓虱子,挤的咯嘣咯嘣响,刘宗敏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刘宗敏带进来一些姿色不错的明朝嫔妃宫女,李自成笑容满面,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他通通睡了一遍,并且把其中一个宫女册封了贵妃,满朝震动,议论纷纷,一些正直的官员直呼“大顺亡矣”!另一边,刘宗敏正抱着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色咪咪的,赞不绝口,“美人呐!”其他一些将领也是胡作非为,强抢民女,严刑逼

  • 一张图了解明朝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及组织架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 岳飞背后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我们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有关岳飞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关键字被传错了很多年。岳母刺字是流传千古的佳话,说的是岳飞的母亲为了勉励儿子为国尽忠,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而后岳飞果然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但事实却有些出入,岳飞背上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也没有文字记载证明这

  • 此人功绩大于岳飞,死的比岳飞还惨,百年后敌人为他平反昭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今天,笔者想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袁崇焕。对于袁崇焕,有人这样说道,袁崇焕功绩大于岳飞,却比岳飞死的还惨烈,而在百年后敌人为袁崇焕平反昭雪,这其中到底暗藏什么玄机呢?接下来就随笔者一同探讨一下吧。众所周知,袁崇焕是明朝末年有名的大将军,明朝末年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存在着各种不安的地

  • 赵匡胤登上帝位用了10年,为何排挤自己的兄弟为何杯酒释兵权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这一生的转折点应该就是陈桥兵变。在这次兵变中,他黄袍加身,被大家推举为新皇,在此一步登天成为皇帝。他是个十分有政治和军事能力的人,他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成为一名好皇帝。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够杜绝再次发生陈桥兵变这样的事情。开始时他为此事十分苦恼。因为自己可以用这样的方式成为皇帝,别人也可以,任何一

  • 苏辙《六国论》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尝读六国《世家》,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山西千里之秦,而不免于死亡。常为之深思远虑,以为必有可以自安之计,盖未尝不咎其当时之士虑患之疏,而见利之浅,且不知天下之势也。夫秦之所以与诸侯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也,而在韩、魏之郊;诸侯之所与秦争天下者,不在齐、楚、燕、赵

  • 苏轼《自题金山画像》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的确,千年以后,变法党争已只是印在历史书上一段前尘往事,而苏轼这位智者在黄州、惠州、儋州写下的文章,却超越了时间,如江水与皓月般永被传颂,鲜活地存在于孩子们的诵读声里。

  • 元故宫被朱元璋拆毁,一部鲜为人知的笔记却使后人得以一窥其样貌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朱元璋怎么把故宫定在南京的,佳姐说历史朱元璋,马皇后死朱元璋大哭

    当年马可波罗来到元大都后,惊羡于元故宫的宏伟壮丽,留下了令人神往的描述:“大殿宽广,足容六千人聚食而有余,房屋之多,可谓奇观。此宫壮丽富赡,世人布置之良,诚无逾于此者。顶上之瓦,皆红黄绿蓝及其他诸色,上涂以釉,光泽灿烂,犹如水晶,致使远处亦见此宫光辉。”然而元朝被推翻后,朱元璋命为了打压元朝的王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