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朱元璋一手创立锦衣卫,诛灭贪官15万余,却为何被后世骂了几百年

朱元璋一手创立锦衣卫,诛灭贪官15万余,却为何被后世骂了几百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305 更新时间:2024/2/16 16:59:59

朱元璋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因为家族兄弟众多,他排名老八,所以小名也叫朱重八。那时候家庭生活贫困,他们一大家子的人都是靠着给地主刘继祖种田来维持生计。穷苦人家的孩子向来都是早当家的,幼年时期的朱重八,在5岁的时候就开始放牛牧羊,孩童的乐趣是最简单天真的,人生中最美好的生活有些时候并不是只要银子才行,每天上山割草、下河摸鱼、上树打枣的生活,对于放牛娃朱重八来说倒是也极其快活,可快乐始终都是短暂的。

在朱重八16岁那年,先是黄河决堤洪水泛滥,凤阳县发生了旱灾,仅隔一年春分时节又发生了蝗灾和瘟疫,百姓们颗粒无收,饥饿与疾病如镰刀割草般带走人们的生命。此时朱重八一家人,只能等待朝廷的救济粮,救济粮下来了,可那些官员们也大多会扣押盘剥一番,到朱重八家里的时候,也就只剩下谷壳而已。贪官污吏的剥削以及不作为,与后来发生的事情为儿时的朱元璋心里埋下了深深的仇恨。四月初六朱重八父亲饿死,四月十二他的大哥饿死,四月二十二朱重八的母亲饿死,仅仅半个月家人的先后逝去,令年少的朱重八万分悲痛,所谓的家破人亡不过寥寥四字。

但是,非经过不知难,父母大哥的逝去令朱重八万分悲痛,可真正让他无奈又绝望的却是父母的死无葬身之地。后来在当时的邻居刘继祖的帮助下,给了他们一块自家的耕地。因为当时家里没钱买棺材,朱重八兄弟二人只好仓促地找了几件破衣服,将父母及兄长埋在旁人家的土地上,这件事情让朱元璋真正的体会到了人生的绝望。这场祸端在那时的朱元璋看来,除了天灾以外,这一切的始作俑者都是幕后的那些贪官污吏,因为贪官污吏,自己的家人尽数而亡,这才为日后朱元璋诛杀贪官15万埋下了深深的伏笔,当时还是少年的他早就在心里暗自许诺,倘若有一天自己能为官,自然要惩治小吏以泄心头之恨,那时的他只是一名饥饿如仇的少年郎而已。

古人常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上所有放在朱元璋身上看来一切都十分贴切真实,更加贴切真实的是天降大任于斯人。至正三年的朱元璋从未想过,吴元年及1367年的自己是怎样的。他虽然有过心生当官的想法,但也就是做做痴梦而已,更未曾想过某一天自己会亲手扼杀那些贪官污吏。庄家收成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才成熟,帝的形成也是同样如此,在经过前后15年的南征北战,攻占应天、大破陈汉及一统江南后,朱元璋和他的部下结束了纷乱的元末。

洪武元年即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他大封追随他的那些开国将领们,后来又在鸡鸣寺立功臣庙,来亲定功臣位次,彼时恰是放牛娃的朱元璋,此时俨然成为了一个开国之主。世间之事是如此的变化如常,不过区区十几年弹指,他便成为了大明王朝的缔造者。在成立的大明王朝后,朱元璋又在同年的7月命部队进占通州,8月份明大军逼近元朝大都,元顺帝带三宫后妃及太子等人逃跑,由此明军收复了丢失长达400年的燕云十六州。

在建国初期,朱元璋对他手下的功臣论功行赏,可是当时的明朝初年,在经过10多年的战火以及元末的农民起义后,国库已经并无多少维持勋贵富贵的银两了,朱元璋害怕很可能因为这个原因而导致他们造反。这种不稳定的因素,一旦由小溪汇聚成江河爆发,大明灭亡,皇帝身死也是极有可能的。再来便是元朝余孽并未完全剿灭,这些余孽很可能与明朝长期对峙,朱元璋需要一支极高效率的情报组织,还有就是为了预防臣子变成权臣,毕竟西汉时期的霍光干政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其次便是用于监视朝堂臣子。处于种种原因,朱元璋再三思考后便建立了拱卫司,来制衡群臣和搜集情报,这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令朝堂之上的大臣闻之色变的锦衣卫。

这个组织不仅在当时为朱元璋在处理蓝玉案上发挥了充分的作用,而且在后世万历朝鲜战争中,为收集日军情报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这个组织残杀的臣子百姓不在少数,锦衣卫虽然为了表功绩,也会罗列搜集抓捕普通百姓,但是他们也会严惩贪官污吏。还是布衣之时,朱元璋的家庭就经常受到贪官污吏及土豪富绅的欺负,尤其是少年时期,因贪官贪污救济粮而间接导致父母兄长的逝世,更加使得朱元璋对贪官污吏嫉恶如仇。再加上元朝灭亡,正是因为官僚贵族欺压百姓,而导致朝纲法纪松弛,使得平民百姓被层层剥削,朱元璋一家就是典型的例子。当时虽仅有他家如此,但是大明子民却不仅一家。

彼时已是一国之君的朱元璋,此刻早就下定决心严惩贪官,他陆续规定相关法律,法律中有一项就是贪污60两银子者皆被砍头。除此之外,他还创造了一种非常恐怖的刑法,那就是“剥皮实草”,朱元璋命令各地的衙门设立一个土地庙,这个土地庙的作用是用来干嘛的呢?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贪官污吏们。凡是因贪污受贿的官员在被处死后,都要在土地庙里把皮剥下来,然后再在里面塞上稻草,这还不算完,最后还要将塞满稻草的人皮在衙门口吊起来以作警示,这就是为什么朱元璋又被称作朱扒皮的原因。

从以上做法来看,我们可以看出朱元璋对贪污腐败的恨,用恨之入骨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在定了相关刑法之后,朱元璋还下旨昭告天下,凡是民间百姓认为某个官员有罪的,他们可以直接把官员抓起来,然后送到上级官府去治罪。彼时还是少年的朱重八,怎么也没会想到当上皇帝后的自己真的如当初心中所立誓那样,真的严惩了贪官污吏。他的严惩并不只是说一说而已,而是下定决心的去操作起来,朱元璋制造的反贪风暴持续了十几年,属历代之最前前后后因贪污受贿而受到牵连诛杀的人多达15万之众,大肆的严惩诛杀贪官,结果却并未向朱元璋所想的那样。用刑法震慑或者诛杀他们就会减少,反倒是越杀越多,这其中的缘由究竟为何?

其实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朝廷的俸禄薪水实在太少了,据史书记载,明朝县令每年俸禄约90担粮米,折算成现在的钱的大抵也就是一两千块一个月,就连正一品的官员也是如此,这个薪水养活自己本身的话是足够的。可是一个县衙的组成,除了县令以外,师爷幕僚等都需要人而官衙要招募这些人,朝廷是不发放任何俸禄的,这些幕僚的工资都是县令自掏腰包。所以如果不贪污,当官的连饭都吃不饱,整个明朝皆是如此,亦可知为何贪官冒着杀头的危险也会去贪。

要说治理贪腐,洪武年间比之任何一个朝代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杀尽贪官从登基到他驾崩,但贪污腐败现象并未根除,反而越来越多,连晚年的朱元璋都感叹道,早晨治了晚上就有犯的,尸体都还没有移走就又有贪官,治得越重贪官越多,前赴后继者众多。朱元璋因为剥皮实草的残酷刑法,加上晚年时期大量的诛杀功臣,以上种种便使得被后人冠以朱扒皮的称呼,骂了几百年。

从以上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历朝以来贪污腐败者不乏少数,决心整治者也不在少数,可贪污腐败现象依然存在。贪污之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可杜绝,朱元璋功远大于过,过却也比之始皇帝,后世的评判或许也只是人们的客观评价而已。

不知对于朱元璋治理贪腐现象,您又是如何看待的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唐诗与酒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创作中,到处都有酒的影子。诗词和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朝时期,诗歌进入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们大都喜欢饮酒, 酒已经成为了唐代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灵感源泉。唐朝诗歌的发展繁荣也隐映着唐代酒文化的发展繁荣,许多流传千古、广为传颂的佳作都是酒后而

  • 唐明皇传世唯一书法墨迹,蔡京、蔡卞和王文治都做了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延和元年(712)受禅为帝。公元712至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书法中占有

  • 朱元璋两个武功最强的儿子,一个逼死皇帝,一个被皇帝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朱元璋的勇猛也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据记载朱元璋有两个儿子与之非常相似,尤其是朱元璋的这股勇猛尚武之风,这两个儿子分别就是燕王朱棣和湘献王朱柏,虽然这两人都很勇猛,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把皇帝逼死,一个被皇帝逼死。燕王朱棣大家都很熟悉,论武功、论军事指挥能力,朱棣绝对算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系列能臣,使得蔡京等人得以上位。而蔡京等人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靖康之

  • 大脚马皇后去世之后,素来以无情著称的朱元璋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尝罢朝,内臣、女史更进奏事不已。上凄然不怿,曰: “皇后在,吾岂有此烦聒哉?”后在时,内政一不以烦上。上从容甚适,故不胜哀悼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什么不干脆再立一个皇后呢?毕竟原配皇后去世,再新立一位继后,也不是丢人现眼的事情。笔者以为从个人感情和现实

  • 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浅谈北宋基层士卒频繁变乱的成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说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归结于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实际上从北宋建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北宋基层士卒的混乱在其他朝代很难见到,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如果说北宋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这个金字塔的底座早已腐烂不堪。一、北宋的征兵制度的恶果(一)北宋募兵制赵匡胤能够从乱世当中取胜,建立自己的国家,足以说

  • 四叔朱棣心狠如刀:记懿文皇太子朱标后代在永乐时代的悲惨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当志得意满的燕庶人朱棣策马跨入金川门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入宫,请太后吕氏来军营一见。第二件是让女真宦官刘通率领一千精锐骑兵紧急出发,去解救被朝廷囚禁的周王朱橚和齐王朱榑。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剧照城门告破,大势已去,吕太后无奈来到靖难军中。朱棣见了皇嫂之后施以大礼,然后反复解释自己不得已起

  • 一天,李自成正在晒太阳,抓虱子,挤的咯嘣咯嘣响,刘宗敏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刘宗敏带进来一些姿色不错的明朝嫔妃宫女,李自成笑容满面,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他通通睡了一遍,并且把其中一个宫女册封了贵妃,满朝震动,议论纷纷,一些正直的官员直呼“大顺亡矣”!另一边,刘宗敏正抱着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色咪咪的,赞不绝口,“美人呐!”其他一些将领也是胡作非为,强抢民女,严刑逼

  • 一张图了解明朝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及组织架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 岳飞背后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我们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有关岳飞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关键字被传错了很多年。岳母刺字是流传千古的佳话,说的是岳飞的母亲为了勉励儿子为国尽忠,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而后岳飞果然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但事实却有些出入,岳飞背上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也没有文字记载证明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