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唐诗与酒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唐诗与酒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胖次 访问量:4331 更新时间:2024/2/16 10:23:13

中国几千年的诗歌创作中,到处都有酒的影子。诗词和酒结合最鼎盛的时期,当属唐朝。唐朝时期,诗歌进入创作的黄金时代,诗人们大都喜欢饮酒, 酒已经成为了唐代文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也是他们创作诗歌时不可缺少的灵感源泉。唐朝诗歌的发展繁荣也隐映着唐代酒文化的发展繁荣,许多流传千古、广为传颂的佳作都是酒后而作。

纵观《全唐诗》及补录收录的近五万首诗歌中,其中有“酒”字的有4466条记录,咏酒以及与酒有关的诗则多达万首。可以说,唐诗的很大一部分都是由酒支撑起来的。写酒的诗歌在唐代最盛,在唐代写酒诗的文人数量之多,是历朝历代都不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在诸多优秀的的唐代诗歌中,到处都充满了醉人的酒香,令人读来回味悠长。

王 绩

王绩是初唐写“酒诗”的代表作家,饮酒诗在他诗作中占了很大的比例,醉酒后常常喜欢把诗题在酒店的墙壁上,现存王绩的诗歌中标题指明为题壁诗的就有七首之多。

王绩一生爱酒,没有酒是绝对不行的,如果说王绩是泡在酒瓮里的诗人那也丝毫不为过。王绩年轻时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但在仕途上并不是特别顺利,诗人的雄心壮志和理想抱负都付诸东流,于是在郁郁不得志中借酒浇愁,以此来发泄心中的不痛快。如王绩在《田家三首》之三中写道:“平生唯酒乐,作性不能无。朝朝访乡里,夜夜遣人酤。”诗中描写了诗人的隐逸情怀。在《过酒家五首》之二中写道“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在王绩的眼中,有酒是人生一大快事,喝醉酒更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如《尝春酒》:“但令千日醉,何惜两三春。”对于王绩来说酒是生平最令人快乐的事情,没有酒的生活无法想象。在王绩的饮酒诗中,《赠程处士》一诗最能反映作者豁达的人生状态:

“百年长扰扰,万事悉悠悠。日光随意落,河水任情流。礼乐囚姬旦,诗书缚孔丘。不如长枕枕,时取醉消愁。”

王绩的诗歌中有关于酒的是非常多的,而且大多数都是非常精彩的诗句,如《戏题卜铺壁》:“旦逐刘伶去,宵随毕卓眠。不应长卖卜,须得杖头钱。”等等。总之,王绩辉煌的艺术成就,得益于他一生对酒的执着和沉湎,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王绩是唐代诗人中把饮酒诗写的既多又出色的一位诗人。

李 白

唐人饮酒更多的是体现一种自信和乐观的豪迈之情,这种情怀尤其在李白的作品中更能体现出来。李白写酒诗众多,风格清新独特,充满着异乎寻常的豪情,自誉为“酒仙”。在其诗《江上吟》中最能描绘酒和诗相结合的壮观景象: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在这个理想化描写的世界中,诗人展现出了酒量之富、酒兴之豪,写极了诗酒之兴、声色之娱,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

在《襄阳歌》中,我们更能领略李白那种豪饮的浪漫主义情怀。“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䍠花下迷。襄阳小儿拍手笑,拦街争唱《白铜鞮》。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此诗是李白的醉后之歌,诗中是以醉汉的眼光和心理来看周遭的世界,狂放不羁,认为人生百年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喝上三百杯酒。除了浪漫主义情怀,其诗还有一种排山倒海汹涌辽阔的气势和壮美豪情。

在醉中,他心潮澎湃,热血沸腾,挥手创下大作,如其诗《梁园吟》:“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沉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玉壶吟》:“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怀余对酒夜霜白,玉床金井冰峥嵘。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等等。

醉酒之中,李白吟唱的是豪迈,是一种玄妙而奇崛的意境。《月下独酌》中:“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诗人把气氛轻松明快,想象奇妙,意境优美,散发出醉人的酒香。又如《把酒问月》:“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常照金樽里。”诗人以纵横恣肆的笔触,描摹了孤高的明月形象,从酒写到月,又从月归到酒,塑造了一个超尘拔俗的诗人形象。

此外还有《山中与幽人对酌》中的“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赠钱征君少阳》中的“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馀几日,两鬓各成丝。”《别韦少府》中的“别离有相思,瑶瑟与金樽”等等,其酒诗之多、意蕴之深,后人难以比拟。

白居易

在唐代,要说饮酒诗写的最多的诗人非白居易莫属。白居易的诗作中以酒为题或提及酒的诗歌多达800首。其酒诗多是被贬之后,政治失意所作。白居易深受陶渊明“爱酒不爱名,忧醒不忧贫”的思想的发,在《效陶潜体》诗十六首中写道:“先生去我久,纸墨有遗文。篇篇劝我饮,此外无所云。我从老大来,窃慕其为人。其他不可及,且效醉昏昏。”其诗《劝我酒》中:“劝我酒,我不辞。请君歌,歌莫迟。歌声长,辞亦切,此辞听者堪愁绝。洛阳女儿面似花,河南大尹头如雪。”《自题酒库》:“野鹤一辞笼,虚舟长任风。送愁还闹处,移老入闲中。身更求何事,天将富此翁。此翁何处富,酒库不曾空。”白居易在《郡斋旬假命宴呈座客示郡寮》写道:“无轻一日醉,用犒九日勤。微彼九日勤,何以治吾民。微此一日醉,何以乐吾身。”诗人则是把饮酒赋诗当做犒勤的手段了。晚年退隐之后,白居易更是喜爱田园风光与山水生活,每日饮酒作赋,十分畅快。面对无常的人生,他借酒极尽生之乐,对于人生中的忧愁与孤独,借美酒来排遣生存的艰难,借美酒淡泊名利,借美酒排遣心中愤懑。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唐明皇传世唯一书法墨迹,蔡京、蔡卞和王文治都做了跋!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唐玄宗李隆基,陇西成纪人,睿宗第三子,始封楚王,后为临淄郡王。延和元年(712)受禅为帝。公元712至756年在位,庙号玄宗,年号先天、开元、天宝。工书,尤善八分、章草,是中国书法史上著名的帝王书家之一。《旧唐书·本纪》称玄宗“多艺尤知音律,善八分书”。书法工整、字迹清晰、秀美多姿。在唐代书法中占有

  • 朱元璋两个武功最强的儿子,一个逼死皇帝,一个被皇帝逼死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俗话说“老子英雄儿好汉”朱元璋的勇猛也传给了自己的儿子,据记载朱元璋有两个儿子与之非常相似,尤其是朱元璋的这股勇猛尚武之风,这两个儿子分别就是燕王朱棣和湘献王朱柏,虽然这两人都很勇猛,但是两个人的结局却大相径庭,一个把皇帝逼死,一个被皇帝逼死。燕王朱棣大家都很熟悉,论武功、论军事指挥能力,朱棣绝对算

  • 苏辙的一篇雄文,却掐灭了大宋复兴的希望?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因为年纪尚小,宋哲宗登基初期,朝政由太皇太后高氏把持。八年后,宋哲宗亲政,推行新法,进行体制改革。此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上书劝阻哲宗,不要轻易改变政策。这篇文章让苏辙因言获罪,哲宗一怒之下,罢黜了苏辙以及与苏辙交好的一系列能臣,使得蔡京等人得以上位。而蔡京等人的腐败,最终导致了北宋王朝的靖康之

  • 大脚马皇后去世之后,素来以无情著称的朱元璋为何不再重新立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上尝罢朝,内臣、女史更进奏事不已。上凄然不怿,曰: “皇后在,吾岂有此烦聒哉?”后在时,内政一不以烦上。上从容甚适,故不胜哀悼焉。—《明太祖实录卷一百四十七》马皇后与朱元璋剧照既然如此,朱元璋为什么不干脆再立一个皇后呢?毕竟原配皇后去世,再新立一位继后,也不是丢人现眼的事情。笔者以为从个人感情和现实

  • 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浅谈北宋基层士卒频繁变乱的成因及影响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很多人说北宋的灭亡,主要原因归结于赵匡胤重文轻武的政策,但实际上从北宋建立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北宋基层士卒的混乱在其他朝代很难见到,人主之兴废,皆群卒为之,如果说北宋是一个金字塔,那么这个金字塔的底座早已腐烂不堪。一、北宋的征兵制度的恶果(一)北宋募兵制赵匡胤能够从乱世当中取胜,建立自己的国家,足以说

  • 四叔朱棣心狠如刀:记懿文皇太子朱标后代在永乐时代的悲惨遭遇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当志得意满的燕庶人朱棣策马跨入金川门后,他做了两件事。第一件是派人入宫,请太后吕氏来军营一见。第二件是让女真宦官刘通率领一千精锐骑兵紧急出发,去解救被朝廷囚禁的周王朱橚和齐王朱榑。曹国公李景隆与谷王朱橞剧照城门告破,大势已去,吕太后无奈来到靖难军中。朱棣见了皇嫂之后施以大礼,然后反复解释自己不得已起

  • 一天,李自成正在晒太阳,抓虱子,挤的咯嘣咯嘣响,刘宗敏来了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这时,刘宗敏带进来一些姿色不错的明朝嫔妃宫女,李自成笑容满面,不住的点头,很满意的样子。他通通睡了一遍,并且把其中一个宫女册封了贵妃,满朝震动,议论纷纷,一些正直的官员直呼“大顺亡矣”!另一边,刘宗敏正抱着吴三桂的老婆陈圆圆,色咪咪的,赞不绝口,“美人呐!”其他一些将领也是胡作非为,强抢民女,严刑逼

  • 一张图了解明朝锦衣卫的来龙去脉及组织架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 岳飞背后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我们都错了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在有关岳飞的故事里,就有一个关键字被传错了很多年。岳母刺字是流传千古的佳话,说的是岳飞的母亲为了勉励儿子为国尽忠,在其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字,而后岳飞果然不负母亲的期望,成了家喻户晓的抗金英雄。但事实却有些出入,岳飞背上刻的4个字,其实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也没有文字记载证明这

  • 此人功绩大于岳飞,死的比岳飞还惨,百年后敌人为他平反昭雪?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而在今天,笔者想要跟大家谈论的是另一个人的故事,他就是袁崇焕。对于袁崇焕,有人这样说道,袁崇焕功绩大于岳飞,却比岳飞死的还惨烈,而在百年后敌人为袁崇焕平反昭雪,这其中到底暗藏什么玄机呢?接下来就随笔者一同探讨一下吧。众所周知,袁崇焕是明朝末年有名的大将军,明朝末年社会处于动荡时期,存在着各种不安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