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宋太宗的子嗣越来越少,多次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百姓评价:报应

宋太宗的子嗣越来越少,多次陷入后继无人的窘境,百姓评价:报应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682 更新时间:2024/3/10 3:28:10

◆原创作品,洗稿、抄袭必究

前言导语

古语有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就是说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断子绝孙”是对一个人功德有亏的最大惩罚。如若自己没有后代,不仅死后无颜见列祖列宗,就算是在世时也会让人在背后指指点点。由此可见,绝后的下场在中国有多严重。

但是熟悉宋史的都知道,北宋太宗赵光义一脉人丁稀薄。身为皇帝坐拥三宫六院,本该是子嗣兴旺,但太宗一脉的后代,却出现了好几位“断子绝孙”的皇帝。到高宗赵构时,因为可选择的储君人选比较少,最后无奈只得将皇位传回太祖一脉,这才延续了大宋的国祚。

按照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断子绝孙”是受到了上天的惩罚,对于太宗子嗣稀薄的下场,老百姓给出了原因——报应不爽。

那么赵光义到底干了什么有损荫德的事呢?历史君带大家一探究竟。

为人阴损

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十月的一个深夜,宋太祖赵匡胤突然暴亡,等到第二天早上,大臣们发现皇帝换人了。此时坐在皇位上的是太祖的弟弟赵光义,史称宋太宗。

按照传统的皇位继承规则,应该是“子承父业”,而且大多还要遵循“嫡长子继承制度”。

也就是皇帝一般会把皇位传给自己的嫡子或长子,儿子们要按照出身的贵贱和年龄大小来排序,只有在皇帝没有子嗣的情况下,才会考虑将皇位传给兄弟或侄子。

但是太祖却是个例外,他虽然没有明立太子,但他驾崩时有两个成年的儿子,这就让太宗的皇位合法性受到质疑了。

宋史关于太宗皇位的得来,是有合法性依据的,有太祖和杜太后亲自签订的“金匮之盟”作为佐证。

金匮之盟是杜太后在临终前,以后周幼主丢失江山作为例子,与太祖约定,后世皇位传承要遵循立长的规则。也就是说太祖当传位给弟弟赵光义,太宗百年后也该传位给弟弟,后世再以年龄为依据传给太祖儿子。

太宗是金匮之盟的第一个受益人,那么他自己后来有没有遵循这套传位规则呢?很可惜并没有,因为享有皇位合法继承权的几位都相继早逝了。

宋史记载,太祖的次子赵德昭在公元979年自杀身亡,年仅29岁;四子赵德芳981年一觉睡过去了,再也没有醒来,年仅23岁,这到是很像太祖的死法;弟弟赵廷美也在984年病逝,年仅38岁。

至此,三个能继承太宗皇位的人都出局了,而且是自然出局,跟太宗好像没有关系。

但是,民间流传的可不是这样。赵德昭是因为恐惧自杀的,赵德芳的死更是蹊跷,年纪轻轻怎么会睡死呢?这就让人想起了太祖暴亡时的“斧声烛影”,有很充分的理由怀疑太祖以及赵德芳的死都不是正常善终,而作为受益人的太宗自然就成了嫌疑对象;至于赵廷美的病逝,那更是证据确凿,他是在太宗的一再迫害下病逝的,不光民间这么认为,连太宗的长子赵元佐都看不过去。因此在皇叔死后,赵元佐抑郁成疾。

由此看来,为了至高无上的皇位,太宗赵光义耍了太多阴谋。他的上位之路,欠下了兄弟侄子们的血债。

三代而终

太宗上位后,没有再延续太祖“兄终弟及”的皇位传承规则,而是将皇位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可是细心的人就会发现,北宋皇位传承好像陷入到某种死局中,都是三代而终。

我们一起来看看赵光义一脉的皇位传承,太宗之后,皇位延续依次是:宋太宗-宋真宗-宋仁宗-宋英宗-宋神宗-宋哲宗-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

太宗的儿子还算是比较多的,但长子赵元佐和次子赵元僖先后在皇位争斗中失败,太宗只能传位给赵恒,是为宋真宗。真宗的子嗣比太宗就要少很多了,虽然先后生有六个皇子,但最后长大成人的只有赵祯,也就是宋仁宗;仁宗之后是更惨,三个儿子全部早夭,最后只得传位给养子赵曙,是为宋英宗。

到这里就可以看出,太宗之后,后世子嗣是一代不如一代,传了三代到仁宗这就绝后了。

英宗虽然不是仁宗的儿子,但他也是太宗的后人,算是接上了。但三代而终的窘境并没有结束。

宋英宗的子嗣不少,后来传位给宋神宗赵顼;宋神宗赵顼生了不少儿子,可是一大半都早夭了,神宗死后传位给六子赵煦,是为宋哲宗。

到哲宗这,皇位刚好传承了三代,哲宗无子,又落了个血脉断绝的下场。

哲宗无子,没有办法只能再挑个合适的人继承皇位。最后挑中的是神宗的第十一子赵佶,也就是宋徽宗。徽宗之后传位给宋钦宗,可是这对父子是北宋有名的昏君,最后成了金军的俘虏,北宋至此亡国。

九皇子赵构在应天继位,是为南宋开国皇帝宋高宗赵构。赵构在位期间,金军屡次南下,搜山检海要活捉宋高宗,高宗疲于逃命,最后落下了不育的病根。高宗原本有个儿子赵旉,也因为“苗刘兵变”被吓死了,到这里,皇位传了三代又“绝户”了。

总结来看下太宗一脉皇位传承的“死局”:太宗-真宗-仁宗传了三代无后,只能从英宗开始算了;英宗-神宗-哲宗之后又没后人了,无奈只能传给徽宗,徽宗-钦宗-高宗,高宗之后又是绝户的下场。仿佛太宗一脉的皇位传承陷入了某种诅咒,都是三代绝嗣。

三代绝嗣怎么破

太宗一脉都是三代而终,而且已经轮回了好几次,似乎是冥冥中的安排。

这究竟是为什么呢?百姓认为这纯属是上天的报应!

大宋江山是太祖赵匡胤一手创建的,按照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传统,这天下本就是太祖一脉的,太宗赵光义巧取豪夺,但终究逃不过上天的法眼。

所以,赵光义的“逆天行为”,惹恼了上天,靠着阴谋夺来的皇位,最终要报应在子嗣身上,这就算是上天的惩罚。

而在高宗之后,将皇位传回给太祖一脉。正因为如此,自己得到了上天的宽恕,高寿81岁得以善终。

对于报应一说,历史君认为是无稽之谈,但最起码表达了一些民意。华夏子嗣,自古相信“举头三尺有神明”,虽然不靠谱,却传承了与人为善的儒家思想,值得我们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宋史》等。

本文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从诙谐的角度解读历史,关注刚子聊历史,了解更多历史小故事。

本文为一点号作者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赵匡胤明明是谋朝篡位,为何还会被后人称为一代圣君?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958年,周世宗柴荣驾崩,年仅三十九岁。可惜柴荣一代雄主,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只留下年仅七岁的儿子柴宗训与皇后符氏,孤儿寡母,相依为命。很多人都说,如果柴荣没有逝世,那么必然会成为秦皇汉武那样的一代圣君。而赵匡胤则是柴荣一手提拔上来的将领,赵匡胤出身不高,却在柴荣的提拔下成为了后周的将领之首,可

  • 宋仁宗的郭皇后,为何会成为大宋第一个被废的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还了得,古往今来有哪个皇后敢打皇上,宋仁宗不生气才怪?然而宋仁宗的内心竟是窃喜大于愤怒的,这是为什么呢?01这还要从宋仁宗立后说起。1022年,宋仁宗赵真即位。两年后,刘太后为他选妃立后。当时,宋仁宗看上了两个很漂亮的女孩,但是都被刘太后以长相妖艳,不够端庄为由pass掉了。最后,刘太后选了节度使

  • 靖康之耻有多耻?宋徽宗被俘9年生下14个孩子,其中5个不是亲生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一首满江红让无数人激动不已,一个靖康之耻也让无数人唏嘘感叹。头可断、血可流、将可死、朝可亡,但堂堂国君竟被敌人所虏,这对于任何一个朝代的将军,百姓来说都是奇耻大辱。回过头来看,靖康之耻也绝非偶然。在那样一个时期,由那样一个君主统治,哪怕将士再如何悍勇都不可能避免类似的事情发生。真正让人感到耻辱的却是

  • 汝窑知识我来讲|“雨过天晴云破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一、帝王一梦,绝世之美北宋末年,朝堂争斗,风云诡谲。提起宋徽宗,后世褒贬不一。论艺术造诣,他绝对能让众人俯首称臣。徽宗对瓷器尤为热爱,汝窑的诞生起源便是他的一个梦……入夜,徽宗梦到大雨过后,远处的云间呈现一抹天青色。他甚为喜爱,故醒来之后,就写下了一句:“雨过天晴云破处,这般颜色做将来。”随后他立即

  • 明朝一起“捉奸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为保太子顺利即位,他杀戮开国功臣,废除丞相,让诸藩王离京,明令禁止后宫和太监干政,呕心沥血地扫出一条血路,皇权的专制,被他运用到了极致,也正因为如此,明朝才会成为中国两千年帝王政治和官场权力博弈的集大成者。可是大明王朝的最终命运,并没有按照朱元璋所设定的轨迹得以千秋万世,反而断送在一起“捉奸丑闻”上

  • 明朝各藩王世糸字辈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登基做了皇帝,给自己每个儿子定下二十个字的字辈,按“金、木、水、火、土”做偏旁循环取“名”。1.太子朱标,世糸字辈:允文遵祖训,钦武大君胜,顺道宜逢吉,师良善用晟。朱标孙子文奎,后裔改姓“让”,居湖北。孙子文圭,明英宗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孙子文坤,明英宗为其修建房屋,娶妻生子。

  • 明朝中后期朝会形同虚设,嘉靖万历不上朝不耽误治理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1)朱元璋对朝会非常重视,朱棣开始忽视朝会1364年正月,吴王朱元璋着手建立官署制度,三月制定了官制、班次。朝会问题正式出现,从吴元年(1364年)到洪武十二年(1379)年,比较正规,和历朝历代差不多。但是自从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废除中书省后,朝中没有宰相,且他对功臣无论文武、也不论

  • 记者探班丨《两京十五日》:明朝“返京四人组”逆天改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剧情介绍】明朝版“速度与激情”,看“返京四人组”如何逆天改命!《两京十五日》取材于《明史》中关于明宣宗朱瞻基的一段真实历史——“夏四月,以南京地屡震,命往居守。五月庚辰,仁宗不豫,玺书召还。六月辛丑,还至良乡,受遗诏,入宫发丧。” 短短几句、寥寥数笔,点石成金般的化作一篇跌宕起伏的紧张故事。落难的

  • “泉”因有你丨李贽:站在历史浪尖上的思想家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来源:泉州发布)泉州枕山襟海,古称温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文脉绵长,涌现了不少炳耀当世、辉映千秋的人物。他们有的博于学问、精著文章,有的崇尚气节、清逸敛退,有的务实用世、不负韶华,有的刚直耿介、捍民卫土……这些人物绵延于泉州城市历史的经纬之中,厚实了泉州的地域文化和人文积淀。《“泉”因有你》栏

  • 明十三陵文物珍品亮相,包括国宝级的万历皇帝金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12月10日,2022明文化论坛在昌平区举办。活动上,105件出土文物珍品亮相,其中有20余件文物是首次展示。这些文物代表了明文化的精髓,突出展示了明十三陵的文化价值和历史内涵。记者了解到,该文物展将择机面向公众开放。走进明十三陵历史文化陈列展示区,透明的玻璃展台内,万历款金箸、鎏金素杯、鎏金花蝶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