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汉武帝动用三十万精兵,伏击匈奴单于,为何却未能成功?

汉武帝动用三十万精兵,伏击匈奴单于,为何却未能成功?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244 更新时间:2024/1/16 20:09:01

一、战和之争

事情还得从公元前134年说起,这一年匈奴派使者向西汉朝廷提出和亲的要求。汉武帝立即召集群臣进行商议。朝中的大臣分成两派,一派以御史大夫韩安国为首,他认为“击之不便,不如和亲”,他的主张并且得到了大多数官员的赞同;另一派以大行王恢为首,他力主对匈奴开战,“汉与匈奴和亲,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勿许,兴兵击之。”

最终,汉武帝还是选择与匈奴和亲,没有贸然用兵,毕竟大多数人不支持开战,但是他并不甘心,因为汉武帝一直想要打败匈奴。大行王恢来自燕地,多次担任边地的官吏,对于匈奴的情况非常了解。对于皇帝的心思,王恢也是知道的,所以他一直想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与匈奴的战争,从而获得皇帝的重用。

二、马邑之谋

到了第二年,边地马邑的豪商聂壹拜见大行王恢,并向他献出一条对付匈奴的计策,“匈奴初和亲,亲信,边可诱以利致之,伏兵袭击,必破之道也”。王恢深以为然,于是就向汉武帝提出伏击匈奴的策略。不过,韩安国依然表示反对,并且与王恢进行争论。最后,王恢说出自己的计策,并且认为这是万无一失的。

这次汉武帝采纳了王恢的建议,因为这个计划看上去确实很完美,“将顺因单于之欲,诱而致之边,吾选枭骑、壮士阴伏而处以为之备,审遮险阻以为其戒。”同年六月,汉武帝调兵遣将,任命韩安国为护军将军,李广为骁骑将军,公孙贺为轻车将军,王恢为将屯将军,率领三十万精兵埋伏在马邑附近。

三、功亏一篑

与此同时,聂壹作为西汉的“间谍”,来到了匈奴境内,他对匈奴的军臣单于说:“吾能斩马邑令、丞,以城降,财物可尽得。” 军臣单于非常高兴,相信了聂壹的话,之后他的使者又看到马邑城头悬挂着太守的首级,于是亲率十万精兵入塞,打算到马邑去劫掠。可是距离马邑百余里时,他发现遍地牛马,却无人放牧,因此十分疑惑。

于是,军臣单于攻击了一座边防小亭,抓住了雁门尉史。这个小官为了保命,将汉朝的计划全盘托出。军臣单于这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急忙率兵撤兵,还封雁门尉史为“天王”。汉军得到消息后,立即前去追击,但也没能追上。王恢手中有三万精兵,却也没敢截杀匈奴的辎重部队。汉武帝勃然大怒,最后处死了王恢。至此,汉朝、匈奴的关系破裂。

参考资料:1.《史记》;2.《汉书》;3.《资治通鉴》

更多文章

  • 玄武门之变时,李世民隐瞒了一件事,一千多年后依旧让人浮想联翩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即公元626年7月2日,李世民在大唐国都长安城太极宫的玄武门附近发起了一场政变。在这场政变中,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被诛杀,随后李渊禅让,李世民由此登上了皇位,史称“玄武门之变”。毫无疑问,玄武门之变是李世民一生中最大的转折点,但也因此背上了沉重的道德包袱。一起骨肉相残的事

  • 刘邦死前终于明白,当年项羽放弃回江东的原因,明白了什么是英雄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真正的英雄,他的字典里永远没有苟且偷生的这几个字,有的只是死得其所。当年,前有楚霸王放弃生自刎,后有刘邦拒绝治疗而亡,或许他们曾经是敌人,但是在真正面对死亡的那一刻,刘邦才真正的了解了当年自己的宿敌,了解了什么叫做英雄,并且有了惺惺相惜的感觉。了解刘邦的人都知道刘邦的野心到底有多大,在刘邦心里一直期

  • 他是李世民哥哥,为唐朝攻灭三国却毫不争权,和歌舞美人逍遥一生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李世民尸骨面部复原,李世民抢弟媳完整视频,秦琼死时李世民的反应

    在李世民之前,官方修撰史书是不需要经过皇帝修改和同意的,但是李世民却经常对史官修的史书指指点点,并且删改了他兄弟的很多功绩,那几个在玄武门被他杀的兄弟手足,仿佛都成了历史废人。但是在这之中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李世民的堂兄李孝恭。李孝恭在许多人眼里就是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在隋唐演义等作品中他的戏份基本都被

  • 诸葛亮临终留下遗言“因山为坟,冢足容棺”,为何他会提此要求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诸葛亮临死前的四大预言,诸葛亮的葬身之地之谜,诸葛亮坟冢

    三国的谋士有很多,掌握风水玄术之人也不少,如果将这个范围拉长至整个封建社会来看,那著名的军事谋略家、风水家更是数不胜数。但不知读者朋友们发现一件事没有,那就是这些其他著名的历史人物,如果要陈述他们的功绩,永远都是拿诸葛亮来当比较级。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明初开国元勋刘伯温,以神机妙算、运筹帷幄著称于世,

  • 玄武门不过是一个老实人的反抗,历史上李世民脾气很好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说到李世民相信我们大家都很熟悉,虽然一谈到“玄武门之变”他杀害亲兄弟,逼宫于父亲高祖,干出这样不光彩的事,怎么看也像个十足的大恶人。可偏偏就是这个大恶人成就了灭隋之后唐初的第一个大盛世,至今仍被人们所传颂。而在我国古代的帝皇之中,李世民的能力,不管是文治还是武功更是可排进前三,妥妥的一个千古一帝。可

  • 他是赵云的后代!武艺高强成为当时一代猛将,声名却臭名昭著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赵云手下八大猛将,许褚单挑赵云全过程,赵云老婆照片

    这位武将和赵云完全不一样,赵云是一代忠将,这位后来者却是臭名远扬。这位据说是赵云后代的人,叫做赵延寿,虽然两人都是姓赵,不过他们的关系并不大,关键是两人的品性完全不同,一个天上一个地下。赵延寿本姓刘,后来被赵德钧抓获,收为养子才改姓为赵。后娶唐明宗之女兴天公主为妻,然后又在明宗即位的时候升为上将军。

  • 唐朝的朋党之争——牛李党争,宰相轮流做,你方唱罢我登场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的朋党之争,史书中关于牛李党争的记载,如何认识古代的朋党之争

    唐穆宗时期,围绕着一次科举考试,唐朝官僚队伍内部发生了一次纠纷。这次科举由右补阙杨汝士和礼部侍郎钱徽主持。考试前,西川节度使段文昌和翰林学士李绅都给钱徽写过信,嘱咐他照顾自己的亲属。等科举考试发榜之后,段文昌和李绅都十分意外,他们的亲属没有一个考中的。相反,考中的分别是宰相郑覃的弟弟郑朗、宰相裴度的

  • 颜真卿“硬刚”反贼李希烈,让对方窝里反,可惜功败垂成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一、奉诏劝降安史之乱时,河北各郡县纷纷向安禄山投降,只有颜真卿率先起兵反抗安禄山。当时唐玄宗李隆基以为河北各郡县都投降了,得知颜真卿起兵的消息,非常高兴。李隆基感慨地说:“我从没有见过颜真卿,没想到他竟能这样。”在安史之乱中,因为效忠唐朝,颜真卿家族被叛军杀害的达数十人,可以说是满门忠烈。从此以后,

  • 《大秦帝国之纵横》里的义渠国是什么来头?为何一夕覆灭?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芈太后诱杀义渠,秦军大战义渠,秦国义渠是现在的哪里

    怀着好奇心我去看了《大秦帝国之纵横》,这一看,便不可自拔。无论是剧情、服饰、场景,还是人物对话都更有历史感,更让人代入其中,这部剧是难得的历史题材剧佳作。剧中反复有一个国家的出现,那便是义渠国。早在孙俪主演的《芈月传》里就有义渠国王的身影,甚至在剧中大秦的宣太后和义渠王还有一段旷世之恋。那么,义渠国

  • 李白这首诗的的观点,跟韩愈不谋而合,还透露了自己的师承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韩愈跟李白,春雪古诗韩愈七言绝句,李白的一生与行路难的关系

    李白生于公元701年的武则天时期;韩愈出生比李白晚了60多年,在唐宪宗驾崩四年后去世。这两位大文豪一个是诗仙,一个是文章圣手,都站在文学殿堂的顶点,而他们对诗歌的看法,可谓英雄所见略同。李白有一首无题古风,是他晚年所作,评价了历代诗歌的优劣。开头两句是“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