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秦桧的墓曾被意外发现,墓中藏有一段文字,揭露了岳飞的真正死因

秦桧的墓曾被意外发现,墓中藏有一段文字,揭露了岳飞的真正死因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晴天 访问量:875 更新时间:2024/2/24 16:33:59

当时的宰相是范宗尹,他觉得自徽宗以来,朝廷滥赏这事已经严重威胁到了朝廷的正常运行,便找秦桧商量着要将其废除,秦桧当即表示十分赞成。

范宗尹觉得秦桧已经同意了便胸有成竹,与秦桧一起去找高宗,可是谁知高宗却不同意,当范宗尹示意秦桧发表意见时,秦桧却表示完全是站在高宗这边的,并趁机弹劾了范宗尹。

宋高宗觉得范宗尹很不会来事,便直接将他罢相,而在秦桧的马屁和极力活动之下,宋高宗便将秦桧提拔为了二把手。

当上丞相的秦桧意气风发,开始了他罪恶的执政之路,只不过次年便被弹劾罢相,但是在五六年之后,秦桧再次任相,之后的十余年里,再也无人能撼动秦桧的位置。

秦桧作恶多端,在朝堂上更是只手遮天,当权力足够大时,很多人便会变得猖狂,秦桧自然也没能例外。

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势,秦桧结党营私,肆意任用贪官污吏,而那些廉洁正直的官员,尽皆被打压,整个朝廷一片乌烟瘴气。

当时民族危机十分严重,北方的金国时刻准备着南下灭宋,秦桧害怕战争会危机他的地位,便一味地主张求和,南宋主战派的代表人物,秦桧能收拾的也都不会放过,当然也包括民族英雄岳飞

岳飞是民族之魂,多次力挫金兵,也收复了不少被占领的土地,但是最终却被是十二道金牌催令班师,而不肯低头的岳飞,最终遇害。

秦桧是害死岳飞的罪魁祸首这点毋容置疑,不过秦桧的墓被专家发掘时,发现墓中藏有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也揭露了岳飞的真正死因,那么害死岳飞的人难道另有其人,秦桧是否能洗脱嫌疑?

这件事说来话长,还得从一道菜说起。

秦桧很会耍小聪明

秦桧二次拜相之后,仗着宋高宗的重心,大权独揽,自然也变得贪得无厌,而群臣为了讨好秦桧,也加紧剥削百姓,毕竟如果没有足够的钱财,想要讨好秦桧都没东西能拿得出手。

对于这些人,秦桧也是仗着权势给予他们最大的庇护,如果他们被百姓和官员举报,秦桧直接大笔一挥便能免除牢狱之灾,这无疑助长了官员对百姓的剥削。

每逢秦桧过生日的时候,各州各县便会争相送礼,而秦桧也因此富可敌国,甚至比整个南宋朝廷还要富有,甚至连皇宫中没有的奇珍异宝,秦桧的府邸都能看到踪影。

有那么一次,吴皇后闲得发闷,便命人将秦桧的妻子王氏招进宫中吃饭聊天,其中有一道菜是清蒸鲻鱼,这鱼美味可口,也是宋高宗等人十分喜欢的美味佳肴,但是自从战事吃紧之后,皇宫中就很少能吃到了。

很显然,吴皇后用这鱼招待王氏,那也是没有把她当外人,席间便问王氏,这鱼好不好吃,有没有人吃过这样的鱼。

本来吴皇后觉得,自己都是很久才能吃一次,这个王氏肯定没有吃过,但是王氏却回答说,不仅经常吃,而且个头比这次的都要大,说完还说,等回去之后,给吴皇后也送一筐。

吴皇后的脸想必极其难看,王氏回家后,将这件事告诉给了秦桧,秦桧大惊失色,毕竟这鱼是皇宫贡品,秦桧府上有贡品,足以要他的命了。

不过很快秦桧便想到了应对之策,他让王氏送给了吴皇后一筐青鱼,王吴皇后觉得王氏将青鱼当成了鲻鱼,这才避免了一场风波,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秦桧的权势之大。

秦桧墓中的文字

秦桧只是一个宰相,却能享受比皇帝更多的珍品,如果说他不是奸臣,估计没人会相信。

只是令人痛恨的是,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奸臣却没有得到应有的报应,反而活到了六十六岁的高龄,而且是病死的。

秦桧去世时,宋高宗表现地十分痛心,还亲自去了秦桧家中探视,当时秦桧已经说不出话来了,他看着高宗亲临,只是一味地流泪,好似还想再活五百年,只是命运是公平的,秦桧虽然备受恩宠,虽然权势滔天,但也得去阎王爷那报到。

秦桧咽气了,这着实是一件令人心情舒畅的事,但是高宗却觉得很难受,为了褒扬秦桧还命人将其厚葬,并追赠其为申王,谥号为“忠献”,当真是令人倍感无语。

这么一个大奸之人,竟然能得到这两个字,很显然,他既不忠于民,也没有奉献于民,只是尽忠于高宗,奉献了高宗,或许正是由于秦桧眼中只有高宗,他才得以备受恩宠,为祸朝堂。

时间流转,转瞬已过数百年,十几年前,考古人员在南京江宁区牛首山附近意外发现了一座古墓,根据考古专家们的研究推测,墓主人应是秦桧。

墓中除了有大量珍贵的陪葬品外,还有一个被认为是秦桧亲笔遗嘱的一段碑文,由于时间久远,碑文中的文字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了,但是大致内容还是能读出来的。

其中说的是,秦桧自知自己罪大恶极,是备受人们唾弃的千古罪人,但是他却为岳飞的遇害极力开脱,声称自己也是身不由己。

岳飞的真正死因

很显然,秦桧这番说辞是想洗白自己,但是历史罪人又岂能仅凭一段文字便能翻身,不光是以前,还是现在,抑或是在以后的岁月里,秦桧夫妇都会一直跪在岳飞墓前。

而害死民族英雄岳飞这件事,也不容得有任何狡辩,但是通过这段文字,我们便能推敲出岳飞的真正死因,秦桧虽然是主要推手和实施者,但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个幕后黑手,即宋高宗。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宋高宗是昏庸无能的,不然不会重用秦桧,但是殊不知,真实的历史是因为秦桧无原则地迎合宋高宗,才受到了恩宠。

当时金军压境,南宋朝堂分割成了以秦桧为首的主战派和以岳飞为首的主和派,派系相争,最终谁能掌权,决定权在皇帝身上,正是由于宋高宗是主和派的支持者,秦桧才能坐上丞相的宝座。

宋高宗为何要一味求和,是他骨子里甘愿当个不作为的鸵鸟吗?

当然不是,宋高宗主张求和是因为宋徽宗宋钦宗还在金人那里过活,面对岳飞的勇猛,大举收复失地的行动,宋高宗是惧怕的,他担心岳飞真的会迎回这两位被俘虏的皇帝。

万一他们真的回来了,自己这个小字辈的皇帝,哪还能安稳地坐在皇位上,所以为了自己的帝位,他压根就不想与金人开战。

岳飞一路向北,宋高宗却寝食难安,而作为宠臣的秦桧,自然要替高宗分忧,于是在高宗的授意下,岳飞被十二道金牌召回,为了以绝后患,秦桧还为岳飞安上了莫须有的罪名,并且将其杀害。

由此可见,岳飞真正的死因并不全是他的民族气节损害了秦桧这个奸人的权势,而是他的所向披靡引起了宋高宗的担忧,宋高宗为保皇权,进而指使秦桧策划了这场财害忠良的一幕。

参考文献:《宋史》等。

(图网,侵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明朝皇族究竟是如何取名的?一文带你了解明朝宗室取名规则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山河月明》明太祖朱元璋剧照因史料记载不一,史学界对明末宗室人口的说法也不一,从十几万到百万,各种数据都有。清初史学家温睿临甚至认为明宗室规模“其后本支愈繁衍,遍天下几百万。”“几百万”显然是个夸大了的概数。洪武年间,宗室人数仅有58人;永乐年间,也不过只有127人;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达2

  • 明朝御用农民:欠田赋绑知县,朱元璋却下圣旨“谁动他,灭九族”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走在队伍前面的那位便是“明朝最牛农民”陈寿六,被绑的就是他的父母官常熟县知县顾英,缘何出现上面这一幕,且随小编一起看看此前发生了什么?洪武年间,吃饭、用筷子、穿衣服都有严格的规定,农、军、匠、乐更是各守其道,不敢造次。因此,陈寿六这个农民想不本分都难,只能种田为生,勉强度日。可这年的秋天,得为儿子操

  • 明朝有一位著名清官,书信中八个字让朱元璋勃然大怒:我竟走了眼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不过,朱元璋毕竟不是孙悟空,他没有火眼金睛的法术,既然是凡人,就难免犯错,所以,有一个人他也看走了眼。这个人的名字叫张昶(chǎng),是一位元朝的官员。朱元璋起义后,凭借自己英明神武的决策和俊美的外表,逐渐羽翼丰满,在不知不觉中,已然有了争霸天下的资格,这一点陈友谅也看得一清二楚,于是陈友谅第一个

  • 北宋灭亡时赫赫的杨家将去哪了:七郎八虎为国捐躯杨家将七零八落

    历史解密编辑:胖次标签:历史解密

    北宋年间,杨家名将保家卫国的故事非常感人。当时,杨家名将可谓一口金刀八杆枪,令辽兵闻风丧胆,对宋朝可谓居功至伟。 怎奈奸臣当道,潘仁美大奸大佞,杨家名将遭到严重迫害。 辽国皇帝约请太宗,赴金沙滩 “双龙会”,暗藏杀机,兵困行宫。声声怒吼,阵阵击鸣,战车交错,刀光血影。大郎、二郎、三郎、四郎和五郎战死

  • 明成祖军事能力有多强?一次北征,就打垮了鞑靼!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建立之后,经过明太祖的数次北伐,消灭北元小朝廷,蒙古分裂为瓦剌、鞑靼和兀良哈三部。三部除了互相攻伐之外,也经常南下骚扰明朝,抢掠财物。到了永乐年间,明朝国力强盛达到巅峰,蒙古各部先后接受明政府封号。永乐六年,阿鲁台杀掉布里牙特·乌格齐,拥立本雅失里为大汗,自任太师,独擅朝政,阿鲁台不甘心继续臣服

  • 南宋首富张俊,算算看,他究竟有多少家产?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他叫张俊,跟岳飞韩世忠几个人,组团叫南宋中兴四将。后来,南宋政府决定跟金国谈和了,宋高宗最怕这批手握重兵的武将。张俊最懂皇帝与秦桧,第一个交出兵权,并且用皇帝最放心的方式生活—吃喝玩乐,大肆圈地,欺男霸女。没过几年,张俊家的田地就不知道有多少平方公里了。老张住在杭州,湖州苏州常州等等等等,有记录的田

  • 明朝末年,崇祯帝为什么不选择南迁?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末年,天下糜烂,国内四处爆发农民起义,东北的女真人对大明虎视眈眈,崇祯帝面临的局面可谓是内忧外困,眼看着女真人步步紧逼,李自成即将威胁北京。在许多人看来,南迁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历史上晋朝、宋朝都有南迁的例子,而且都延续了一百多年。我们都知道朱棣迁都北京时,在南京保留有一套完整的行政机构,完全可以

  • 明朝的逆袭之战:是如何用两万残兵,一举扭转大局?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明朝中叶土木堡之变后明军大败,瓦剌部落一路南下逼近北京城,敌军来势汹汹,明朝守备力量不过两万余人,如何抵挡住10骑兵的冲击?明朝宦官乱政十分严峻,土木堡之变中宦官王振从中蛊惑,加上明英宗十分崇拜朱棣御驾亲征,不顾朝中大臣一致反对,亲自带领20万大军协同王振一同出征。此次出兵北伐事发突然,根本没有做好

  • 明朝王爷的悲哀,出城扫个墓都要得到朝廷批准才可以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前几年的穿越流兴起,相信很多人心中有过穿越的想法。有的人想穿越到古代当皇帝,有的人感觉当皇帝太累,而且危险程度很高,想穿越到古代当王爷,感觉王爷无忧无虑很是潇洒。而说起古代的王爷,其实也是一个危险系数很高的职业。以当下人气很高的明朝藩王来说,看似潇洒,实际上也就是一坐吃等死的职业,而且连最起码的

  • 北宋皇宋通宝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皇宋通宝,是中国古代钱钞之一。北宋类国号钱,乃为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期(公元1039—1053年)所铸之币。谱载,皇宋通宝除名珍九叠篆之外,还有篆书、楷(真)书二书体成对钱。其主铸材质铜、铁,小平篆楷对钱乃为宋钱普遗存较为丰厚。这个之外,谱载有篆书宽缘折二,谱批试铸币,未曾流用,是为不容易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