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太平天国走向覆灭,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谁才是幕后的阴谋家

太平天国走向覆灭,洪秀全、杨秀清、韦昌辉,谁才是幕后的阴谋家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3353 更新时间:2023/12/9 0:28:34

19世纪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强和清廷的不断压榨下,广西金田的洪秀全学习西方的基督教创立了“拜上帝会”自号“天王”。短短的时间内教徒便遍布了两广,在1850年末与教中的核心领导杨秀清等人在广西金田起义,短短的2年时间就席卷江南,占领了清廷的半壁江山,被称之为“金田起义。”

这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从不到万人拓展到百万人,并攻下南京建立“太平天国”。甚至连当时的《华北先驱周报》都声言太平军:

“照现在形势来看,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阻碍他们的胜利,有之,唯内讧而已。”

太平天国的衰弱史

在西方乃至世人眼里都认为清廷会被太平天国取代的时候,《华北先驱周报》所说的终于灵验了,1856年从南京传来了一个令咸丰帝心花怒放的消息。

据清廷不证实的《金陵省难记略》记载:正当太平天国攻陷江南大营,不断取得胜利之际,太平军在都城内互相攻伐,领导人之一的东王杨秀清韦昌辉以“天王密诏”诛杀其全族数千人于家中,并在城中大肆杀虐其旧部。

这场屠杀使得太平军尽失人心,从盛转衰。

通过对太平天国历史的不断挖掘,我觉得其实“天京之变”之所以会发生,并不是完全是为阻止杨夺取,为了维护统治,而临时作的决定,他们长久之间的积怨才是主要原因。

东王杨秀清大权在握—滋生不臣之心

起初杨秀清仅仅是一烧炭的,到了1845年才在好友引荐下,成功加入"拜上帝会",能做到会中的核心人物,离不开他自己出色的组织能力。

但他的覆灭也恰恰是因为他太出色了,金田起义后,拜上帝会自号“太平天国”,分封前后左右中军,才能出的的杨秀清成为了军师,并独领中军大军。

之后与清军激战数月后,太平军席卷南方,进逼南京,洪秀全成为万岁,封“拜上帝会”中的核心领导人为东南西北王,杨秀清位列东王,在诸王之上,仅在天王洪秀全之下。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为了享乐,将朝政交予杨秀清打理,杨秀清开始骄纵,完全不把诸王放在眼里,一切事务都独立专横,成为当时太平军的实际领导人,人们称他为“九千岁”。史籍记载:

东王府成当时太平天国真正的最高决策机关,所有的事物均在那里集议,然后再奏天王,而天王无不照例批准。

杨秀清在掌管朝堂的同时,因为个人权威思想日益膨胀,便多次打压其他亲王,特别是翼王石达开和北王韦昌辉被他多次羞辱,以至于韦昌辉与他积怨最深,韦昌辉不忿,想让洪秀全杀杨。

以致于诸王亦“积怨甚多。”北王韦昌辉则“阳下之而阴欲夺其权”。

北王韦昌辉心生不忿—成为侩子手

北王韦昌辉也是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本是地主家庭,因长期受官绅的欺辱,便“倾其家产,助洪秀全传教”,就连“金田起义”也是在他家举行的。

虽然他不善于军事,可本着对太平军后勤供给上兢兢业业的功劳,所以起义期间被任命为了副军师,他真正的崛起是在南王冯云山和西王萧朝贵牺牲后,才一路高升,仅在杨秀清之下,在“天京”跟杨结怨,被他多次折辱,但都敢怒不敢言。

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才使得几人之间的矛盾爆发,最终导致了“天京事变”。

1856年,杨秀清牢牢地将军政握在手中,不甘心再做“九千岁”,他假借“天父下凡”,逼洪秀全封他为万岁,两位最高领导人之间的矛盾也日趋激化。

据《石达开自述》的记载:

“北王请天王杀杨,洪本想杀杨,却假意不肯,还故意将杨加封为‘万岁。韦昌辉又怒又恐。怒的是洪偏信杨,恐的是杨会谋害自己,恼怒之下,就私自带兵击杀杨秀清将其上下诛杀。”

《石达开自述》与《金陵省难记略》记载不同的是一个是说洪秀全借刀杀人,借韦的手杀了杨;另一个是说韦奉了“天王的密诏”杀掉杨。

借刀杀人还是韦擅自动手?

但在我看来《石达开自述》的真实性更高,毕竟石达开经历了整个天京事变,而洪秀全能利用拜上帝会颠覆清朝的统治,就算后期在昏庸,也不可能眼看着杨秀清做大,他只是在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将韦昌辉、杨秀清、石达开等人一网打尽。

韦昌辉的暴虐天性正是洪利用的对象,后来也正应验了洪秀全的想法,韦昌辉在杀杨后,还命人假借命令召来杨秀清的部曲,将其一网打尽,被杀人数超过了两万余人,这都是跟随杨秀清一直征战的精锐。

韦昌辉在天京内的残暴使得民众对其十分愤怒,而洪秀全不管是灭口还是真的为了平民愤而杀他,他都必死无疑,在整个事件当中韦昌辉只是充当了洪秀全的侩子手而已,不久后就被洪秀全以残杀为名将其连同燕王等人一起诛杀。

“天京事变”后,当初一同起义的其余领袖除开翼王石达开,其余皆亡,而石达开因被猜疑,军权也被收走了,他在“天京”委曲求全半年后,得以率部出逃,太平天国也由此四分五裂,众人离心,走向覆灭。

“在生存的首领中,除翼王石达开外,状况皆不可得闻,洪秀全派了其大哥、二哥“主军政”,而对石达开“终疑之,不授以兵事,留城中不使出。”

罪魁祸首其实是他的封建思想

综合以上,我觉得导致“天京事变”,使得这一次史上从南到北最大的农民起立失败的罪魁祸首就是洪秀全本人,他极有可能在暗中操纵了这一场阴谋。

而杨秀清被袭杀后,太平天国的民众就出现了严重了信仰风险,因为杨假装“天父下凡”,而洪秀全杀了杨,使得他一手编造的神话被自己亲手拆穿。造成了太平军中人心成了一盘散沙,军中甚至盛传歌谣说:

“天父杀天兄,江山打不通,打打包裹回家转,依旧作长工。”

这一场盛大的农民起义,虽然有效的打击了封建社会的统治,可众人也不可避免的成为封建主义的一份子,看洪秀全本人浓厚的皇权思想就可看出,他在定都“天京”后,就多次以帝王的口吻发布诏令传播封建思想。

“朕乃太平天子”,“天下钱粮归我食,天下百姓归我管”;

由此可见利用封建迷信建立起来的权威是完全不可靠的,一击即碎,而利用人民的力量建立起的政权,又想反过头吸食人民的血液,不为人民着想,终归是灭亡之道,需知: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以上仅为个人观点,如有不同观点可留言,大家一起学习。

文章原创/小俗事

图来源/网络

参考资料/《李秀成自述》、《石达开自述》、《象州乱略记》、《金陵省难记略》。

更多文章

  • 清朝没被皇帝选中的秀女,结局如何?看她们的年龄就懂了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秀女被皇上翻牌,清朝秀女选拔规定,秀女进宫选妃

    清朝乾隆皇帝的风流韵事是“传诵”至今的,所以三年一度的选秀在乾隆这里可谓是迫不及待,这跟他老爹雍正皇帝相比,可真是天差地别,雍正天天躲着不想选秀,乾隆是急切地想给自己后宫添点新鲜感。这么好办的事情和珅如数家珍,早就开始张罗了,而他的狗腿子和珅更是早早地就张罗开了,按照流程选秀后送到皇后跟前的名单就有

  • 太平天国黑暗无比,为何唯独对石达开评价颇高?曾国藩给出了答案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曾国藩对石达开的评价,太平天国石达开失败的原因是什么,石达开太平天国史

    对太平天国这段历史有着深刻了解的读者,都会知道,太平天国是一个黑暗的政权,上至天王洪秀全,下到普通将领,都犯下了难以洗刷的罪行。这在一段黑暗的历史中,也有一个耀眼的人物,无论是他的对手,还是后世史学家,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这个人就是翼王石达开。为什么如今人们对石达开的评价较高?我们知道,对一个历史人

  • 清朝统治者是怎样一步步集中皇权的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清朝统治者是从哪里来,清朝皇权有什么规定,清朝晚期的实际统治者

    皇太极首先设总管旗务大臣一人,加强对八旗的控制。其次,打击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变四大贝勒南面为他个人南面。第三,把正黄、镶黄、正蓝三旗收在自己麾下,取得了大汗对诸贝勒的绝对优势。第四,把原来六部由贝勒管,改为对他个人管。多尔衮摄政时期,把皇权集中推向了新阶段。他首先采取的措施是削弱诸侯王的权力。济

  • 嘉庆抄和珅家时,所有宝物都一一入库,唯独此宝不敢动,流传至今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嘉庆后悔错杀了和珅片段,宰相刘罗锅和珅给嘉庆献宝完整版,和珅被嘉庆抄家赐死片段

    嘉庆帝本来正为国库空虚犯愁,这下好了,抄了和珅的家,这个问题就得到了解决,而且还为自己铲除了一个贪官,双喜连连。所以嘉庆帝派人去取走和珅家财的时候,便命令前去搜东西的人一定要尽数拿走和珅的全部财宝。和珅贪污的不仅是钱,还有许多稀世珍宝,钱倒是很好拿走,珍宝就难说了。当时就给嘉庆帝留下了一个难题,和珅

  • 和珅那么聪明,为何不提前巴结嘉庆以避免嘉庆上台处死他?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嘉庆后悔错杀了和珅片段,嘉庆为什么杀和珅,嘉庆是如何处置和珅的

    虽然和坤忠于乾隆皇帝,没有什么野心,但在乾隆眼中为了保护自己的皇太子,能够顺利地接掌皇位,执掌朝钢,乾隆会把一切对嘉庆有最大威胁的事情解决掉。和坤的地位和身份构成了对于新登基皇位的嘉庆是最大的隐患,并且和坤太贪了,乾隆到了后期早就盘算好了,让你贪,借你的手贪来的银子,早晚得归我,把你养得越肥越好,将

  • 嫡子继位,所以道光帝生母孝淑睿皇后是清朝最有福气的原配皇后?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道光帝的皇后,道光皇帝的皇后妃子名单,清朝道光帝的皇后简介

    1.大婚时坐着花轿过大清门。妃子进宫,只能从其他宫门进出。大清门对于女性来说,只有在皇后大婚的时候,才能享受。历史上享受过大婚之礼,从大清门内抬进皇宫的女性一般是年少登基在位期间初次成婚的皇帝的正宫娘娘。比如顺治帝的第一任皇后博尔济吉特氏,康熙的第一任皇后赫舍里,同治皇帝的皇后阿鲁特氏,光绪皇帝的皇

  • 乾隆在街上算命,算完大笑着离开,刚走出500米就下令: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乾隆下扬州算命的为什么会死,乾隆皇帝微服私访算命,乾隆登基前算命

    这天,乾隆又一次来到民间,感受百姓安居乐业的景象。在街上逛着的他,意外看到了一个算命摊子,只见算命先生一副道家高人模样,引起了乾隆的好奇心。于是,他便走到这个算命先生前,还没等他开口,算命先生便说:“你不必多说什么。我知道你的身份,也知道你想算什么。”乾隆听了他的话,哈哈大笑,说:“那先生倒是说说,

  • ​康熙刚登基不久,柳九玄被封帝师,还娶了格格,最后却死于非命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被许多后人称为“千古一帝”,他心系天下,心胸宽广,想不到他也有耿耿于怀,小肚鸡肠的时候。康熙8岁登基,奈何年幼,以鳌拜为首的四股势力在制衡着,甚至在朝堂之上,还被鳌拜动粗,受了委屈的康熙只能向皇祖母告状。为了制约鳌拜等人的势力,孝庄太后开始物色人选,因为鳌拜等人都是满人,孝庄就想选一个汉人制

  • 年羹尧被处刑后,大臣在抄家时找到了1本书,雍正看见后口吐鲜血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年羹尧出生于康熙十八年(1679年),是一个妥妥的官二代,他的父亲年遐龄是湖广巡抚,相当于现在湖南与湖北两省的省长加在一起,这给年羹尧提供了一个相当优越的教育环境。满清入关以后,学习原本的“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兴办科举,从小就喜欢读书的年羹尧,在科举之路上可谓是一帆风顺。在康熙三十九年,年仅21岁的

  • 武王伐纣之后,如何对待商民?殷墟考古揭开了残暴的一幕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武王为什么伐纣,姜子牙伐纣时机 原文,商汤伐纣历史视频

    武王克殷之后,考虑如何处理殷商之民,于是就询问了姜子牙、召公奭、周公旦三人:姜子牙说将殷民全部杀死,召公奭说将有罪的全部杀死,周公旦说让他们不因朝代变更而变化,让他们继续各安其业,只清算纣王一人。最终,周武王接受了周公旦的建议。如果《武王克殷》是真实的,那么周武王将无愧于一代贤王,乃至千古难得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