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年间辛卯科场案:案件背后的博弈比案件更惊心动魄!

康熙年间辛卯科场案:案件背后的博弈比案件更惊心动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野性稳江山 访问量:2931 更新时间:2024/1/18 4:29:29

清朝科举舞弊案频发,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有三起,分别为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和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

其中,辛卯科场案因康熙皇帝包庇涉案满人官员,引发朝堂满汉之争,甚至连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都被卷入此案,案件背后的博弈远比案件本身更加惊心动魄!

辛卯科场案,也叫江南乡试舞弊案,康熙五十年(公元1711年)江南乡试,副主考赵晋等人舞弊。

发榜以后,多名中举者为才学低劣的盐商子弟,一时间,舆论哗然,扬州近千名愤怒的学子将贡院门口匾额上的“贡院”二字涂改成为“卖(繁体字为“賣”)完”,还在大门口贴上“左丘明两眼无珠;赵子龙一身是胆”的对联,矛头直指考官。

事情越闹越大,学子们后来还把财神爷锁于府学明伦堂。

江总督噶礼下令将丁尔戬等多名带头的学子以聚众闹事、亵渎圣贤、诬陷考官的罪名逮捕,企图震慑闹事者,同时将学子闹事之事具折上报皇帝。

同时江苏巡抚张伯行也将此事上报,而身为巡盐御史的曹寅,正巧就在扬州,他通过“密折”向康熙汇报了这场舞弊案,他在奏章中称,很多不通文理之人上榜,传闻副主考赵晋索贿等等。

康熙接到奏报后,命令两江总督噶礼和江苏巡抚张伯行审理此案。

因噶礼也是涉案人之一,一直暗中阻挠案件审理,张伯行察觉后,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上书弹劾噶礼在江南乡试舞弊案中贿卖举人,索要贿银五十万两。

噶礼闻讯,立即反咬一口,上书弹劾张伯行七大罪。

督抚互参,康熙将二人一并解职,派户部尚书张鹏翮会同漕运总督赫寿前往扬州审理此案,同时,发布了一道上谕:

噶礼、张伯行互参一案,噶礼有办事之才,用心缉拿贼盗,然其操守则不可保。张伯行为人老成,操守廉洁,然盗劫伊衙门附近人家,尚不能查拿。噶礼曾参原任知府陈鹏年,陈鹏年居官虽善,乃一大胆强悍之人,噶礼、张伯行互参不睦者,皆陈鹏年怂恿所致。据张伯行参疏云,噶礼得银五十万两,未必全实,亦未必全虚,即噶礼所参张伯行之事,亦必有两三款是实。至海贼一案,命江南、浙江、福建三省督抚前往,乃皆畏惧推诿,惟噶礼至尽山花鸟缉拿贼盗,因此各省督抚甚怨噶礼。此案察审实难,若命满大臣审,则以为徇庇满洲,若命汉大臣审,则以为徇庇汉人。至张伯行题参疏内,连及张鹏翮者,意欲审理此事时,使张鹏翮回避,故朕仍令张鹏翮前往,从公审理。

康熙这么做,看似公正,其实是在偏袒噶礼,因为噶礼贪婪之名早已传遍天下,而且康熙也并非第一次包庇他。

噶礼,姓董额氏,满洲正黄旗人,满清开国功臣何和礼四世孙,任山西巡抚时,为祸一方,御史刘若鼎、袁桥等人先后弹劾噶礼贪婪无状、虐吏害民、贪赃数十万两,但康熙存心包庇,不但未对噶礼作任何处罚,反而将袁桥革职。

升任两江总督后,噶礼变本加厉,大肆贪污索贿,将不肯和自己沆瀣一气的江苏巡抚于准(清官于成龙长孙)、布政使宜思恭、按察使焦映汉、苏州知府陈鹏年、松江府知府朱廷志等多名正直的官员,污以克扣治河钱粮等罪名,康熙继续维护噶礼,命人严审这批被参官员。

而张伯行却是一位清官,素有“江南第一清官”之美誉,他任职期间,不取属地百姓一钱一物,任江苏巡抚时,府邸四壁徒然,仅有小桌一张、床榻一副,铺设简陋,日常用品,几乎都是从河南老家带来的,尽量不用公家钱物。

一位属官看到后,十分感慨,写诗赞叹道:“一架绳床供众同,坐虚使院仰清风!”

钦差大臣张鹏翮、赫寿抵达扬州后,立即找来多名乡试上榜者,重新出题复试,结果发现这帮人根本文墨不通,立即将他们拿下严审。

这伙人胆小如鼠,立即将通过中间人贿赂考官的经过一五一十的供述出来。

科举舞弊案,案情简单,审结容易,但张鹏翮、赫寿等人根据上谕揣摩出康熙有包庇噶礼的意思,篡改审理结果上报皇帝,他们上奏称:噶礼控告张伯行数款中有一款属实,其余皆诬;而张伯行控告噶礼“贿卖举人”之罪纯属捏造。故应将张伯行革职,拟徙准赎;噶礼降一级留任。

张鹏翮、赫寿两人认为这件事办得漂亮,皇帝必定龙颜大悦,升官发财是跑不掉的,但诏书送到之后,他们傻眼了,康熙指责他们“掩饰和解,瞻循定议”,并撤掉他们钦差职务,另派出户部尚书穆和伦、工部尚书张廷枢前往扬州重审此案。

这个结果符合康熙庇护噶礼的意图,但康熙为何要重审呢?因为这件事引发了朝廷的满汉之争,大批汉族官员站出来为张伯行鸣不平,而满人官员则普遍支持噶礼,双方势成水火。

康熙亲政之后,一直致力于改变对汉官的歧视政策,极力宣扬“满汉一家”,虽然他内心深处依然偏袒满人,这从包庇噶礼一事即可看出,但面子上的文章还是要做的,尤其是不能破坏自己一直宣称的“满汉一体”。

但穆和伦和张廷枢没能领会康熙最新的意思,经过几个月的审讯,提议“拟张伯行革职,噶礼免议”,康熙气得差点吐血,这这样处理不是火上浇油骂!下诏斥责穆、张“是非颠倒”。

几个月而后,在康熙的干预下,此案做出终审判决:“噶礼着革职,张伯行着革职留任”。

同时,康熙发布一道上谕:“朕听政五十余载,凡满汉大臣,皆当知朕之居心,满汉俱系朕之臣子,朕视同一体,并不分别。无知之辈,且谓朕为何不护庇噶礼?朕乃天下之主,凡事唯顺理而行,岂可只护庇满洲。”

康熙号称不包庇噶礼,实则一直在包庇——噶礼罪孽深重,岂可免职了事?

不久之后,噶礼主持建造的三千间号房,因偷工减料,质量低下,在乡试结束后即全部坍塌,此事被上奏朝廷后,因噶礼已被撤职,康熙并未追究。

几年后,噶礼在食物中下毒,企图毒死母亲,事情泄露后,被母亲状告,康熙这一次才下诏令噶礼自尽。

张伯行虽然继续担任江苏巡抚,但他已经被康熙所厌恶,几年后被调到京城担任总督仓场侍郎的闲职。

有意思的是,雍正即位后,升任张伯行为礼部尚书,张伯行去世后,雍正赠其谥号“清恪”,意为官清廉,恪勤职守。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巩义陶瓷业的范围普及整个洛河两岸、黄冶河到白冶河两岸、坞罗河到夹津口的罗水两岸、小关到米河镇的米河两岸。前言南北朝时期,巩县窑以生产青瓷为主,主要有罐、碗、盆、高足盘等生活用器,总体来看胎体厚重,品类也相对单调。到了隋朝,瓷器生产出现了变化,即由青瓷向白瓷转变。这在白河窑

  •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及溥仪,与慈禧太后到底是怎样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咸丰父子与慈禧道光与咸丰父子俩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一对反差极大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光帝一生都以苛刻的节俭,身体力行地在挽救清帝国衰败的道路上努力着,然后清帝国就在他的努力之下,日渐衰败。而咸丰就比较放飞自我,基本上躺平,反正也挽回不了啥了,干脆直接在后宫沉迷女色,不问政事。而慈禧就是在

  • 公厨制度:唐王朝官员们的集体食堂,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出于统治者对官员的体恤首先,唐朝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公厨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为了体恤官员。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参朝时间相当长,一般三品官员每月最少要有三次参拜,而朝会更是每日都需要参加,基本上从早上的五点就要上朝,一直延续到中午,然后如果政务没有处理完下午再继续议事,皇帝会亲自询问

  • 和珅中国第一大贪官,受贿方法众多,一法现在还有人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贪污腐败一直都存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的王朝是因为贪污腐败而覆灭,在古代就有着很多的大贪官,但是最为出名的应该还是属于清朝的大贪官和珅,随着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的热播,和珅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和珅因为会拍马屁所以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就是因为有了乾隆的庇护,和珅才能够收敛钱财。可是在乾

  • 和珅9个老婆各有特点,但和珅离世后,她们的选择却一样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为此在父皇驾崩后只不过半个月,和珅就在大狱里被赐死了。虽然他只不过活了50岁(虚岁),却也很是值过了,毕竟他的飞黄腾达、红极一时,是多少人都梦寐以求的事情。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却是他的那些夫人。由于他的财富,已经比国库还要多,为此他的老婆也是达到了9个之多。先来看一下他的正妻冯霁雯,这位可是大有来头

  • 历史上的唐宣宗继位之后,为何能在晚唐时期开拓十三年中兴局面?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在中晚唐历史中,唐宣宗李忱绝对是一个不一样的存在。这是因为,唐宣宗李忱在位的十三年时间里,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居然展现出了一些生机。这样的情况,在那段历史时期是极其少见的。以至于,唐宣宗成功获得了“小太宗”的桂冠。而史料也称唐宣宗为“李之英主”。可见,唐宣宗在历史上有着极高的声誉。而其在位十三年时间里的

  • 文史 | 出仕之前的左宗棠

    历史解密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历史解密

    左宗棠是中国近代史上光焰万丈的人物,政敌李鸿章称之为“破天荒相公”,晚辈梁启超誉之为“五百年来第一伟人”,评价之高可谓登峰造极。尤其令人惊诧的是,这位军政奇才直到49岁才真正踏入仕途。这不免会勾起人们的好奇:49岁之前,左宗棠在干嘛?他在做上门女婿、塾师和幕僚,更重要的是,他一直在行动、阅读和思考

  • 细说李隆基之15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安史之乱这个问题上,李隆基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据考证,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首称皇帝开始,到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结束,2000年的中国历史上有500多个皇帝。其中有昏庸暴虐最终亡国的,如秦二世;也有英明神武开创盛世的,如唐太宗。但是早期开创开元盛世这样的治世,后期发生安史之乱这样的乱世,这种“冰火

  • 康熙死后留下的58岁宠妃,被雍正羞辱3次,颜面扫地含恨离世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在清朝,却有这么一个妃子,她给皇帝生下了三个儿子,是皇帝最为宠幸的妃子之一,但是在皇帝驾崩后,她却被新皇屡次刁难羞辱,这是为什么呢?后宫宠妃康熙六十一年,康熙皇帝驾崩了,而与此同时,清朝皇位的继承人也有了最终定论,那就是康熙的第四子胤禛,是为雍正皇帝。康熙晚期,爆发了历史上最大的“皇位争夺战”—

  • 康熙王朝:孝庄太后临死之前,告诉康熙九朵花开了,有何寓意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孝庄太后是如何辅佐康熙的顺治帝出家做和尚,留下了孝庄太后和年幼的康熙。孝庄太后为了辅佐康熙亲政,一直默默地忍受着。当时鳌拜专权,苏克萨哈被杀,索尼装病,遏必隆和鳌拜一条心。孝庄太后没有办法,只有忍让,她告诉康熙,鳌拜的脖子比康熙的腰还粗。等到康熙长大了,孝庄太后亲自登门去请索尼出山。孝庄太后要索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