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统治者对官员的体恤
首先,唐朝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公厨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为了体恤官员。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参朝时间相当长,一般三品官员每月最少要有三次参拜,而朝会更是每日都需要参加,基本上从早上的五点就要上朝,一直延续到中午,然后如果政务没有处理完下午再继续议事,皇帝会亲自询问官员相关的事务,很多官员早上因为太早就没有吃饭,一直站到中午早就头晕眼花了。
由此可以说,唐朝时期有早朝,开始的时间相当早,由于皇帝要求的比较严格,需要穿戴朝服,还要准时到达,这使得官员根本就没有时间吃早饭,但是早会的时间是很长的,甚至有时候会持续到下午,这个时候很多官员的身体都承受不住,于是皇帝体恤官员的辛苦,就设置了公厨制度,官员们聚集在一起吃饭。所以说,唐朝时期的公厨制度是因为统治者体恤官员才设立的。
为了彰显统治者的权威
除此之外,唐朝时期之所以会设置公厨制度,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皇帝想要通过公厨制度来体现自己的权威。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在公厨制度之下不论是几品的官员都需要坐在一起吃饭,不论品阶高低都得坐在同一个长廊上吃饭,所吃的食物也不能自己去挑选,都是统治者已经决定好的。
由此可以说,这对于官员们更多的是一种暗示,毕竟封建社会等级森严,很多官员仗着自己位高权重就忘乎所以了,统治者的这个举动就是让官员们能够意识到不管是几品的官员本质上都是一样的,都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这是公厨制度背后的深刻含义。所以说,唐朝的统治者正是想要通过这种公厨制度来彰显自己的权威。
综上所述,唐朝时期之所以会设置公厨制度主要就是两方面的原因,一个是因为统治者体恤官员上早朝的辛苦,还有一个就是为了彰显统治者的权威。但不管在哪一朝代都是民以食为天,统治者的这种制度也是符合这一发展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