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滕王阁序》背后主人:李渊老年得子,昏招迭出却躲过武则天追杀

《滕王阁序》背后主人:李渊老年得子,昏招迭出却躲过武则天追杀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2349 更新时间:2023/12/8 8:02:27

大唐上元二年,意气风发的诗人王勃路过江西南昌,恰逢新上任的洪州都督阎伯屿重修滕王阁,作为初唐久负盛名的才子,王勃应邀为这项盛事挥毫作序。

时值金秋,王勃感念于身世沉浮,便一挥而就写出了爆文《滕王阁序》。

《滕王阁序》采用骈体格式,通篇用典而不失自然,文辞华美却清丽典雅,一经问世便备受瞩目。

直到一千多年后的今天,还作为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本上的必背篇目。

因《滕王阁序》而闻名的滕王阁,既是南昌市的地标建筑,也是"江南三大名楼"之一。

然而,千百年来,游览于此的游客只会惊叹于王勃的才情,很少有人会关注滕王阁为何以滕王命名?这个滕王又是何人?

公元630年,已经禅位两年的太上皇李渊,迎来了他晚年最大的一桩幸福:他的宠妃柳宝林为他诞下了一名男婴。

这一年的李渊64岁,此前因为太子李建成与秦王李世民争夺皇位而引发的惨剧,不仅令他心力交瘁还被迫让位于秦王成了太上皇。

如今这个婴儿的来临,为他落寞的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老年得子的李渊将这个小生命赐名为李元婴,尚在襁褓之中的李元婴被贴上了这些标签:

开创了贞观盛世的太宗皇帝是他的兄长,比他还长两岁的侄儿李治后来成了唐高宗,那位千古一帝的女皇武则天,是他的侄媳妇。

公元635年,李渊驾崩,5岁的李元婴便被托付给了李世民。

尽管深得父皇的欢心,但这位比自己儿子还小的弟弟,显然不会对李世民的帝位构成威胁。

在对李元婴的教育方面,李世民发扬了长兄如父的精神。公元639年,9岁的李元婴被御封为"滕王"

李世民还召集了一众学者画师为李元婴传授宫廷艺术,经过名师指导,年幼时的李元婴表现出了较高的艺术修养,尤其擅长绘蝴蝶。

他笔下的蝴蝶笔法细致入微,色彩清淡素雅,对画坛的发展影响深远,最著名的当属《百蝶图》,为此还开创了"滕派蝶画"。

几百年后,宋代还有人作诗赞颂"滕派蝶画":"粉翅翻飞大有情,海棠庭院往来轻,当时只羡滕王巧,一段风流画不成。"

这样的艺术天分也为他日后修建滕王阁积累了基础。

如果李元婴的人生能按照这样的轨迹前行,历史或许会因为他的艺术才华增添一抹盛唐风采。

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那个曾经才华横溢的少年,变成了另外的模样。

李元婴初到封地,在当地横征暴敛。

他在滕县境内修建了一座阁楼,这便是第一座"滕王阁"。这座滕王阁,由于缺乏名人效应再加上声名恶劣,很快被人遗忘。

为了对他有所约束,李元婴便被调至离京都长安较近的金州(现陕西安康一带)担任刺史。

不料,李元婴上任后全然不遵法度,时常拉着一帮幕僚在王府内欣赏杂技舞乐,又无视宵禁制度,纵容部将夜间出门行猎。

作为地方长官,李元婴也经常深入基层巡视:他率众到田野间架网捕鸟,又命人四处替他收集猎狗。此外,他还专门趁着农忙时出来纵马游乐。

根据《新唐书.滕王李元婴列传》所载,李元婴喜欢纵马在田间狂奔,见人便用随身携带的弹弓射击,并深以为乐。

公元649年,唐太宗驾崩。

按常理而论,这位对自己恩宠有加的皇兄离世,李元婴应该心生悲戚才是。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得知此讯的李元婴全然无视国丧,继续领着一帮属下胡吃海塞。

这种没心没肺的行为,使得即位的唐高宗李治心生不满,他下旨将李元婴训斥了一通,并在当年的官员绩效考评时,给了他一个"下上"的评级。

随后,李元婴先在苏州担任刺史,没多久又转到洪州任都督。

公元653年,他先在赣江之滨选址,又召集能工巧匠修建了一座布局精巧的楼阁,这便是王勃笔下的滕王阁了。

李元婴在洪州风流成性,但凡被他看上的女子,不论贵贱一律拉入府中,就连身边属下的妻眷,美艳者悉数被他染指,众人迫于他的权势,都敢怒不敢言。

有趣的是,在唐朝小说《耳目记》里,这个好色的滕王遭遇了一场有苦难言的尴尬:滕王属下有位官员叫崔简,妻子郑氏生得明艳动人,滕王闻知心动不已。

一天,滕王假借王妃的名义叫人唤郑氏入府闲叙,深知滕王品行的崔简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时手足无措。

郑氏却毫无畏惧,她对丈夫说:"如今天子圣明,国泰民安,一个滕王有什么可怕?",随后进入王府。

她刚入府中,滕王便对想行不轨之事,不料郑氏突然大喊大叫,府中的奴婢便叫道:"大喊什么,这可是王爷!"

郑氏佯装不知,怒喝道:"王爷堂堂贵胄,怎能做出这等龌龊事?这人肯定是王府中家奴!",说罢,脱下鞋子就朝滕王头上猛打,又用指甲将他脸上抓出道道血痕。

在众人拉扯下,滕王才得以脱身,郑氏也趁乱回家了。

经过这么一闹,滕王颜面尽失,多日不理政事,就连崔简去登门谢罪也不好意思出门相见。

但毕竟像郑氏这类有勇有谋的女子还是少数,荒淫的滕王引得民怨沸腾。

公元679年,唐高宗李治将他调至西川阆中,这里山高路远地势险峻,算是对他恶行的一次警告。

可李元婴调任阆中刺史后,依然不改骄奢放纵的本色。

他自恃是当朝皇叔,再加上这里山高皇帝远,全然不将地方官员放在眼里。录事参军裴韦劝谏他遵循法度,当即被他用鞭子一通抽骂。

李元婴刚到阆中赴任,就以"衙役卑陋"为名,在公署附近修了一处住所,取名为"阆苑"。

为了还原滕县、洪州两地的滕王阁,他又在嘉陵江畔的玉台山上建起了一座行宫,这便是第三处滕王阁——阆中滕王阁。

阆中滕王阁极尽奢华,李元婴时常到此纵酒行乐,一直到公元684年生命终结,他都未曾有过重回长安的请求。

阆中滕王阁的景致,许多年后诗圣杜甫游览于此还专门写诗赞叹:

君王台榭枕巴山,万丈丹梯尚可攀。春日莺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间。清江锦石伤心丽,嫩蕊浓花满目班。

李元婴的所为,唐高宗李治看得分明。

一次在赏赐亲王时,唐高宗赐给其他亲王五百匹彩绸,却只赏给李元婴两车麻绳。

李元婴不解,唐高宗给他来了一则冷幽默:"滕王的钱已经够多了,不需要再赏赐,这些麻绳拿回家串钱去吧!"

但令人称奇的是,李元婴表现得如此不堪,却能在皇权更迭中全身而退,也算是明哲保身的精明人物。

公元674年以后,唐高宗因为头风病发作,朝政由皇后武则天代理,执掌权柄的武则天随后对李唐宗亲进行了大清洗,几乎所有的亲王都被屠戮一空,唯独滕王李元婴安然无恙。

不仅如此,李元婴的18个儿子也都得以保全,有几个还被授予官职。

世事如棋,看似昏招迭出的李元婴,才是政治斗争里的赢家。

参考资料:《新唐书》、《旧唐书》、《耳目记》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道光用文试和武试选子继位,残疾哥哥高人支招,靠一表情轻取皇位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就是这两场比赛,四子继承了皇位,这令许多人不解,毕竟四子有残疾,走路不稳,有损国体,让人嗤笑,但是他的背后有高人支招,靠着一个表情完胜弟弟,轻取皇位。大家都知道,道光一生有后宫佳丽3千人,但独爱孝全成皇后,孝全成就是四子奕詝的母亲。孝全成皇后依仗道光的宠爱,和其婆婆孝和睿关系不好,最后被婆婆孝和

  • 唐代,郎官在其职司之内进行的职务活动,与当时文学发展相互联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编辑搜图唐初,科举的执掌之权在吏部考功郎中之手,在太宗贞观时期,改由考功员外郎知贡举。玄宗开元之后,知贡举之权才移交到礼部侍郎之手。吏部的郎官在士人及第以后,对其进行层层考核,方能给与官职。在此期间,及第的文人,游历各地,开阔视野,锻炼才能,丰富了诗歌的创作体裁和内容。在吏部的铨选之权当中,郎官对其

  • 道光有多抠门?皇后过生日只给一碗打卤面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节俭自古以来都是人类的美德之一,勤俭持家才能致富,这是大家公认,可是这句话其实有时候并不适用。一味的节约,其实并非好事,打个比方,如果人人都是非常节俭,除了普通的吃喝,其他钱都是留着,那么哪些工厂制作的商品该卖给谁,最终肯定都是工厂裁员,很多人丢了工作,社会也没钱可赚,那么大家也只能务农了。清朝的道

  • 杨广和李渊最早因什么结仇?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当然啦,李家人表面称之为“勤王”。杨广作为杨坚的继任者,他身上的问题是很多的,首先杨广并不是杨坚和独孤伽罗的嫡长子,本来皇位是属于杨勇的,可是杨广利用了母亲独孤伽罗的感情弱点,把太子抢了过来,这已经是第一个“污点”了。其次,杨广的继位充满着“阴谋”,因为杨坚到底是如何驾崩的,一直是历史上的谜,根据史

  • 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才37岁,而且有3个儿子,为何仍被强制殉葬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当我们步入封建社会的轨道时,这样的制度却还没有被取消。明朝的朱元璋,就下令要求在自己死后,后宫之中所有没有子嗣的妃嫔都要给自己殉葬。这样的制度一直延续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被废除。可是到了努尔哈赤时,这样的制度又被重新启用。多尔衮的母亲阿巴亥才37岁,有3个儿子,为何会被强制殉葬呢?只不过努尔哈赤做

  • 慈禧有一副画,百年来无人看懂,放大5倍后,网友:越看越渗人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在过去的朝代中,不乏描述鬼魂的诗歌和歌曲。韩愈在唐代的《原始幽灵》中说:“幽灵无形,幽灵和神灵也是”。蒲松龄原本想用科举进入官场,但没有重复,只能靠教书谋生。蒲松龄的故事很多。在撰写本文时,蒲松龄以爱情故事和科举制度为背景,主要写了读者与女鬼之间的爱情。《聊斋志异》问世后,受到热烈追捧,甚至慈溪也很

  • 隋炀帝真是个昏君吗?其实并不是。他的昏庸名头是受后世批判而来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文学作品是经过选材并且艺术加工的,并不能完整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的真实一面,而隋炀帝的后世被人全盘否定的悲剧也大多由来于此。虽然隋炀帝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间,却真正的凭借着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实事,比如说修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等等,这是历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时也有一

  • 安史之乱有多残酷?8年战争大唐人口减半,长安户口剩下不到一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版图是中国古代的极限,曾东到日本海,西到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南到交趾,达到12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人口史》统计,唐玄宗年间全国人口在8000万以上,当时全世界人口才刚过2亿,大唐几乎是人类总数的半壁江山。唐朝分盛唐、中唐、晚唐,盛唐时期无论文化、经济还是军事都在世界称雄。但是到了中唐和晚唐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出了一个昏君,盛极一时的帝国再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唐的皇帝,诸位最熟悉的大抵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或迎来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而若提起李适,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个疑问,他是谁?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殇帝除外),唐代宗李豫的接班人。天宝元年(742),时年十五岁的皇长孙李豫迎来自己的长子李适。当时,李唐的天下正处于繁盛之中,唐玄宗

  • “汉族”之称因汉朝而来,东汉之后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才确定称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群体中的主干,人口几乎占94%。到21世纪初,汉族将与其他兄弟民族(根源也是同祖共宗的)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华裔)完成向“华人”“华族”的转变。汉人的名称贾敬颜《“汉人”考》说:顾名思义,汉人之称来源于汉朝,但汉朝的人并不被称为汉人,而被称为秦人。其证有四:1、《史记·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