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史之乱有多残酷?8年战争大唐人口减半,长安户口剩下不到一千

安史之乱有多残酷?8年战争大唐人口减半,长安户口剩下不到一千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2533 更新时间:2024/1/26 23:38:49

唐朝的版图是中国古代的极限,曾东到日本海,西到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南到交趾,达到12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人口史》统计,唐玄宗年间全国人口在8000万以上,当时全世界人口才刚过2亿,大唐几乎是人类总数的半壁江山。

唐朝分盛唐、中唐、晚唐,盛唐时期无论文化、经济还是军事都在世界称雄。但是到了中唐和晚唐时期,唐朝国力衰落,安西、凉州、陇右、剑南都被吐蕃蚕食,东北有契丹、奚、靺鞨为祸,西南有南诏进逼,四方藩镇割据,朝内宦官秉政。

唐朝国祚289年,自玄宗起“国都六陷,天子九迁”,后期李家天子名存实亡,就像一个人进入了慢性死亡。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也就是国都的第一次失陷,来自闻名史书的“安史之乱”。

安史之乱被民国史学界视为轴心,很多人认为此战不仅是大唐的转折点,也是古代中国国运的转折点。此战后,古代中国的国力再也没能回到唐代的巅峰状态,中原王朝在军事上一直被北方游牧民族压制,直到几百年后的朱元璋北伐才一雪耻辱。《旧唐书》记载安史之乱是:“人烟断绝,千里萧条”,那么这场残酷的战争是怎样的一番情景,为什么就让唐朝从此一蹶不振呢?

一、被盛世“灌醉”的唐玄宗

安史之乱的叛军是大唐镇守河朔的精锐军队,身兼范阳、河东、平卢三镇节度使的安禄山、平卢军兵马使史思明是叛乱的领导者。因为此战爆发在大唐天宝年间,所以也称“天宝之乱”。从公元755年到公元763年,这场叛乱延续8年,从河北席卷半个中国,曾在最盛时攻下唐朝东西两京,焚烧宫室,劫掠民间。

河朔就是今天的河北地区,它面朝东北,自隋唐起就是古代中国的军事中心。唐朝东北地区先有高句丽作乱,高句丽灭国后又有契丹、奚、靺鞨,突厥等民族活动,所以唐朝在这里部下重兵防御。为了维护边疆的稳定和节约军费,唐朝前期大量招募边疆胡人为自己效命,史书曰“守在四夷”。

唐朝前期国力强大,四夷宾服,民族政策非常包容。唐朝的统兵大将不计较民族,胡人在边关当兵的很多,做到将军的也不少,名将高仙芝、哥舒翰黑齿常之、安禄山、史思明都是少数民族。

唐玄宗时期则是唐朝巅峰,国家富强,四方平静,玄宗早年励精图治,但是晚年奢靡无度,时人称“秀在其外,腐在其中”。玄宗时期,大唐边镇增兵至50万人,中央空虚而边镇强大,一些大臣早就判断唐朝有北魏六镇造反的危险。但玄宗李隆基非常信任河朔大将安禄山,最后居然史无前例地让其兼任三镇节度使。不想在公元755年,安禄山因跟宰相杨国忠不和,伙同史思明以“清君侧”为名,带兵15万虎狼之师南下中原。

二、安史之乱:劫掠,屠城,杀降,充军

自古以来王朝内乱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农民起义,一般在大灾年间或者王朝末期出现;第二种就是将军尾大不掉,统兵叛乱。在宋代以前,中国政权多是由于这种情况更替的。

而安史之乱之所以破坏力极大,首先是因为安禄山叛军实力太强。

安史的15万大军都是驻守河朔的虎狼之师,其士兵有汉人也有胡人,且都在边关长期跟少数民族交战,训练精,士气高。反观唐朝平叛的军队,承平日久疏于训练,跟叛军交战时一泻千里。高仙芝和封常清在关中受命平叛,但大军都在边关,朝廷刚开始没有军队,只能在关中和洛阳就地招兵。皇宫打开库府用金银和绸缎当军饷,招收新兵多是农民,夹杂着一些市民和无赖,没训练几天就上了前线。

但安禄山在叛乱后,河北诸镇望风而降,随后一路势如破竹,剑指洛阳。军队打仗不同于行军,对所到之处破坏很大。尤其是内战时期,叛乱的军队失去了朝廷本有的补给、军饷,粮秣不足时经常会劫掠民间。而且为了消灭抵抗者的士气,军队在城破之后会选择屠城或者杀降,威胁那些不开城投降的州县。

《资治通鉴·唐纪》:时海内久承平,百姓累世不识兵革,猝闻范阳兵起,远近震骇。河北皆禄山统内,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守令或开门出迎,或弃城窜匿,或为所擒戮,无敢拒之者。

安禄山大军从河北来到河南,唐朝的经济重心“中原”也沦为主战场。

大兵压境,河南官员四散奔逃,赶紧奏报朝廷安禄山造反。安禄山拿下陈留时,因为自己留在长安做人质的长子被杀,于是下令让唐朝降兵自相残杀泄愤,一次杀死了七千人。安禄山随后进军洛阳,封常清败走陕县,叛军占据洛阳后安禄山自号“雄武皇帝”,国号大燕。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唐朝筹集的平叛军队10万人跟叛军在叶县决战,结果被叛军全歼,10万人全军覆没。

此时,河南百姓已经开始逃难,除了各大州县居民外,百姓都向西向南逃走。安禄山叛军和唐军都在河南“取食”,不仅征收粮税,还让百姓参军服役,或挖沟壑,或修城墙。时人用“杀人如刈,焚庐若薙”记载当时河南的情况。与此同时,唐朝大将高仙芝、封常清都因避战不出被处死,老将哥舒翰镇守潼关,但被玄宗逼迫出潼关迎击叛军,结果20万唐军大败。唐军士卒争相逃亡,以至于踩踏而死,堵塞道路。哥舒翰被生擒,被叛军处斩。

潼关陷落,关中门户顿开。唐玄宗逃入蜀中,叛军长驱直入占领了长安。繁华的长安城被叛军劫掠,叛军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据《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宫室焚烧,十不存一,百曹荒废,曾无尺椽。中间畿内,不满千户,井邑楱荆,豺狼所号。既乏军储,又鲜人力。东至郑、汴,达于徐方,北自覃、怀经于相土,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当时,有200万人口的京畿地区,在安史叛军掠杀后只剩下不到1000户人,长安城的宫室被焚,百姓或死或逃。整个河南到关中成为修罗场,百姓十不存一。在河南的坚城“睢阳”,张巡率军坚守睢阳,最后走投无路,居然将城内所有居民作为军粮杀了吃肉,这段残忍的历史就是当时河南的缩影。因为北方“既乏军储,又鲜人力”,唐朝在国境内开始强征民夫上前线,南方中国虽然没有遭受战火,但是也民不聊生。

三、天下户口减半

安史之乱直接打垮了正在巅峰的唐朝,大唐驻守西域的安西军都被内调平乱,死伤惨重。

但安史之乱却以一种戏剧性的方式转变,安禄山集团内部发生了分裂,安禄山居然被儿子安庆绪杀死,叛军内部开始倾轧。就算在这时候,唐军还是无法一鼓作气消灭叛军,只能让东调的安西军担任平叛主力。唐朝在攻打洛阳时请回纥骑兵助阵,回纥人在打下洛阳后纵兵劫掠三天,杀戮无数,洛阳城成为死城。最后唐朝拿一万匹绫罗作为军资,回纥人才收兵。

安禄山死后,公元757年史思明投降,他保有自己的十万大军和十多个州郡,被封为“归义王”。但仅仅两年后,公元759年史思明继续叛乱,他这次再战唐朝比几年前更加残暴。河北魏州之战,叛军一天屠杀三万无辜百姓和唐军。史思明攻城后都要屠杀,老弱病残都被杀戮,壮丁和妇女从军,甚至充做军粮。

对此,唐军在郭子仪、李光弼的带领下进逼河南叛军,终于在邺城围住安庆绪,史思明带兵前来营救。邺城之战的唐军声称有60万人,除了朝廷直系外,还有各镇节度使带兵支援。但郭子仪称唐军因为“狂风”大乱,60万大军被史思明打垮,史思明进入邺城杀了安禄山之子安庆绪,自称大燕皇帝。

公元761年,叛军再次内讧,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大唐再次看到平定叛乱的希望,借回纥兵十几万入国平叛。在唐军和十几万回纥骑兵的配合下,公元763年史朝义自杀身亡,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终于宣告结束。

但这8年大战让整个北方一片糜烂,生灵涂炭,黄河流域杳无人烟,世家大族纷纷南逃,百姓隐匿山中。当时唐朝实行“拉夫政策”,不再像以前“三丁选一,五丁选二”,而是只要家里有男丁,无论老幼皆要从军。大诗人杜甫的“三吏”就描写了当时的惨状,这些男丁选走后,造成大量的生产力空缺,粮食减产,饥荒蔓延。

最终,老百姓或从军死于战场或征兵路上,或死于盗匪,或死于饥荒。

天宝年间大唐官方记载有6000万人,而《资治通鉴·唐纪》记载,安史之乱后的代宗广德2年:“是岁,户部奏:户二百九十馀万,口一千六百九十馀万。”

这说明,安史之乱八年让大唐户口减少了三分之二,就算有大量人口隐匿逃亡,天下户口减半也是可以确定的。以人口比例计算,这次叛乱被列为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大的战争之一,不仅打垮了唐朝,甚至可以说打掉了中国的元气。

八年战争破坏最严重的,就是中国的传统中心——关中和河洛地区,两京遭到多次破坏,已经破败不堪。加上周围人口的流失,后世长安和洛阳再也没有恢复到巅峰状态,后世的王朝也不再在这里建都。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出了一个昏君,盛极一时的帝国再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唐的皇帝,诸位最熟悉的大抵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或迎来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而若提起李适,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个疑问,他是谁?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殇帝除外),唐代宗李豫的接班人。天宝元年(742),时年十五岁的皇长孙李豫迎来自己的长子李适。当时,李唐的天下正处于繁盛之中,唐玄宗

  • “汉族”之称因汉朝而来,东汉之后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才确定称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群体中的主干,人口几乎占94%。到21世纪初,汉族将与其他兄弟民族(根源也是同祖共宗的)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华裔)完成向“华人”“华族”的转变。汉人的名称贾敬颜《“汉人”考》说:顾名思义,汉人之称来源于汉朝,但汉朝的人并不被称为汉人,而被称为秦人。其证有四:1、《史记·大

  • 大清灭亡史:满清最后一位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他便是大清的最后一位猛将:僧格林沁。1811年,在蒙古草原上,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的父亲看着这个到来的小生命满心欢喜,于是给他取名“僧格林沁”。僧格寓意狮子,而林沁则寓意珍宝,合起来便是狮子与珍宝。名字虽然霸气,但作为在科尔沁草原上,毫不起眼的一个四等台吉家庭。想要真正拥有

  • 古代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地球的温度是逐年升高的,如今全球的气温都在变暖,导致夏天普遍出现高温。殊不知古代的时候气温普遍没有这么高,所以对古人的生活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总有比较特殊的年份,夏天的时候炎热无比,令人非常不舒服。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最热的夏天,就是在乾隆八年,那个时候人们没有风扇和空调,也没有随时可以买到的

  • 后梁VS后唐中的胜负手:李存勖掌控河北|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梁与后唐的大战中,河北的走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后梁的集权措施导致河北藩镇改投后唐(此时国号尚是晋),继承德镇之后,魏博镇也投靠李存勖,李存勖兼有山西、河北之后,才真正具有撼动后梁的实力。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后梁试图肢解魏博除延请老师一事外,天祐十一至十二年(914—915)间

  • 康熙年间辛卯科场案:案件背后的博弈比案件更惊心动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科举舞弊案频发,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有三起,分别为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和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其中,辛卯科场案因康熙皇帝包庇涉案满人官员,引发朝堂满汉之争,甚至连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都被卷入此案,案件背后的博弈远比案件本身更加惊心动魄!辛卯科场案,也叫江南

  • 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巩义陶瓷业的范围普及整个洛河两岸、黄冶河到白冶河两岸、坞罗河到夹津口的罗水两岸、小关到米河镇的米河两岸。前言南北朝时期,巩县窑以生产青瓷为主,主要有罐、碗、盆、高足盘等生活用器,总体来看胎体厚重,品类也相对单调。到了隋朝,瓷器生产出现了变化,即由青瓷向白瓷转变。这在白河窑

  •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及溥仪,与慈禧太后到底是怎样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咸丰父子与慈禧道光与咸丰父子俩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一对反差极大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光帝一生都以苛刻的节俭,身体力行地在挽救清帝国衰败的道路上努力着,然后清帝国就在他的努力之下,日渐衰败。而咸丰就比较放飞自我,基本上躺平,反正也挽回不了啥了,干脆直接在后宫沉迷女色,不问政事。而慈禧就是在

  • 公厨制度:唐王朝官员们的集体食堂,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出于统治者对官员的体恤首先,唐朝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公厨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为了体恤官员。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参朝时间相当长,一般三品官员每月最少要有三次参拜,而朝会更是每日都需要参加,基本上从早上的五点就要上朝,一直延续到中午,然后如果政务没有处理完下午再继续议事,皇帝会亲自询问

  • 和珅中国第一大贪官,受贿方法众多,一法现在还有人用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从古至今贪污腐败一直都存在,历史上也有很多的王朝是因为贪污腐败而覆灭,在古代就有着很多的大贪官,但是最为出名的应该还是属于清朝的大贪官和珅,随着铁齿铜牙纪晓岚这部剧的热播,和珅更是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人物,和珅因为会拍马屁所以就受到了乾隆皇帝的喜爱,就是因为有了乾隆的庇护,和珅才能够收敛钱财。可是在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