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隋炀帝真是个昏君吗?其实并不是。他的昏庸名头是受后世批判而来

隋炀帝真是个昏君吗?其实并不是。他的昏庸名头是受后世批判而来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3473 更新时间:2024/1/28 7:27:34

首先我们要知道的一点是,文学作品是经过选材并且艺术加工的,并不能完整的表现出一个人物的真实一面,而隋炀帝的后世被人全盘否定的悲剧也大多由来于此。虽然隋炀帝是亡国之君,但是他在位期间,却真正的凭借着自己的雄心和魄力做了不少的实事,比如说修大运河、开创科举制等等,这是历代帝王身上很少能有的,他同时也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其文学作品也有不少流传于世,但就是这样样的一个人,却最终走向了悲剧结局,不得不说还是由于其本身的矛盾而造成的。

上文说到,隋炀帝本身是一个很有雄心与抱负的人,在他还是晋王的时候,这种特征就已经表露出来了,他带领军队平定叛乱,为隋立下了汗马功劳。这样的一个极具政治抱负的人,自然不是池中物,他想要超越前朝,为后世留下一个强盛的帝国,他想要名留青史,让后世为自己的丰功伟业而赞叹,而为了这个“子孙万代,人莫能窥,振古以来,一君而已”的目标,隋炀帝的野心快速膨胀,从而开始了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最终导致了国破人亡。

隋朝时,虽然有了一些诗文影射当时的政治,比如说像《汴水早发应令诗》等等,但大多是一些站在一个臣子的立场之上,歌颂隋炀帝的的作品,没有太多的参考价值,而隋炀帝自己的“安此忆兆生”的诗句更能表现出隋炀帝自身的理想,不过在当时也只有隋炀帝自己敢这么写罢了。真正的系统化的记载隋炀帝的还是唐代的史书,而其中最为完备的还要数《隋书》和《北史》,尤其是《隋书》,更是直接说隋炀帝时“天作孽,尤可违,自作孽,不可逭”。《隋书》之中将隋炀帝最终的悲剧直接认定是其咎由自取,,这样的态度也直接影响了后世对于隋炀帝的态度,尤其是后来的文学作品,更是但凡提到隋炀帝,必定从暴君角度来批判。

而唐初修订的《贞观要论》更是总结了隋亡的几大教训,分别是“广宫室,好行幸”“轻用人力”;生活奢靡,甚至“资质端丽者,每岁贡之”;到了战乱时还认为“不尽诛,后无以示劝”等等,最重要的还是其刚愎自用,不接受其他意见,最终使得隋朝灭亡。

古人一向认为,品德比才学重要得多,《资治通鉴》中就如此写道“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而隋炀帝便是一个有大才而无大德的人,这也是后世史书评价隋炀帝是个暴君的主要原因。

《隋书》之中对于隋炀帝的一生有一个完整的总结,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出,他其实是有大才的,比如书他曾经被派去征收晋阳,晋阳并不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地方,而是一个军事重地,北齐和北周曾经多次争夺此地,由此可见,杨光这个人是一个有能力的人,不然文帝也不会放心把这么一个重要的地方交给他。而他即位后便立马开创科举制,科举制度对于后世的影响不用多说,可以说,隋炀帝是有大才华的。

那么后世为什么会批判隋炀帝呢?

首先就是我们所熟知的他继位之后的各种“骚操作”,可以说,他干的每一件事情都是极度有争议的,尤其是发动的各种大工程,更是动用了无数的百姓。从现在来看,他有一些举措是真的利国利民的,但是他却异想天开忽略了百姓自身的承受能力,想一出是一出,急功近利,导致天下哀声哉道,民怨沸起,这种不顾天下人只为一人功绩的行为是十足十的“暴君”的表现,这是无法洗刷的。但他给百姓强加的痛苦究竟有多少呢?咱们举个例子,隋炀帝继位以来到大业八年,全国一共有整整二十二项工程,这些工程足足用了3012万人,要知道,隋朝最鼎盛时人口也才不到5000万!

而除了暴政之外,还有一个方面也是其受到批判的主要原因,那就是关于其皇位是否是合法继承的命题。封建社会以来,基本上皇权更替遵循的都是嫡长子继承制度,而后世文人作品则表现了其弑父夺权一面。父系社会,父为尊,这样的行为自然是被批判的,而《隋书》中就提供了两个截然相反的命题:高祖本纪中所记载的文帝是因为病危而导致的自然死亡,但是在后续的《杨素传》等传记之中却又提供给读者一个文帝之死不是偶然而是杨广弑父。而后世因为杨光本身确实是暴君,便使用了弑父这一说法,直接了当的给他安上了这个罪名,甚至还进行了不少的补充,杨广自此之后便完全成为了一个泯灭人性的人。

但是史书毕竟是由胜利者所书写的,在杨广本身劣迹斑斑的情况之下,当然要再添一把火,将杨广的形象彻底丑化,这样才能够让人更加信服唐王朝的统治,这也是历朝历代史书的惯用伎俩,虽然说史书已经尽力客观,但是不得不说还是有其偏向性的,就拿同时代的唐代的史书来说,为了表现突出李世民的形象,甚至于会刻意淡化李渊的作用,更不要说前朝国君了,自然是能丑化自然不会放过。

而现在很多人批判隋炀帝还有一点,那就是他好色。古代皇宫美人如云,《礼记》之中就记载了当时周王室“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命妇、八十一御妻”,这个数字可谓是十分庞大,甚至于唐高祖李渊和隋炀帝一样都有四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要说隋帝过分到哪里去,也就多了点女官而已,可以说隋炀帝的后宫群真的不大,甚至于后妃传里也仅有三个人,孩子也只有三个,还有两个是正牌老婆萧皇后的。所以说他耽于美色,还真不至于,但是他三个有记载的,有俩原本是他父皇文帝的,这就有问题了,在传统的儒家礼仪中,这是不能被允许的,甚至是“淫乱”的行为,这或许也是其后世被人认作是好色之徒的一大原因。

隋炀帝最初为晋王时,为了讨好母亲,私生活十分检点,到了继位后也十分检点,并没有淫乱宫廷的行为,直到隋炀帝后期,国家大乱,他才开始真正的纵情声色,就像上文所说的“资质端丽者,每岁贡之”,甚至于“又引少年,令与宫人秽乱”。不过唐代的史书并没有细致刻画,直到宋代才有关于其后宫的具体描画,并且直接将其定义为好色之徒。但是不得不说,在唐代的史书记载中,隋炀帝还并不是一个只知道耽于女色爱好淫乱的帝王。

所以说隋炀帝并不是一个一无是处的人,在唐代的史书之中,他的形象还算得上较为客观,而到了宋代及以后,他的形象彻底覆灭,成为了一个一无是处的君王,这也是很多人对于隋炀帝的看法,但是这样的看法却并不准确。隋炀帝确实暴虐,但是他在位的十三年里,确确实实为后世做出了不小的贡献,例如大运河,例如科举制。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有多残酷?8年战争大唐人口减半,长安户口剩下不到一千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唐朝的版图是中国古代的极限,曾东到日本海,西到咸海,北到贝加尔湖,南到交趾,达到1250多万平方公里。《中国人口史》统计,唐玄宗年间全国人口在8000万以上,当时全世界人口才刚过2亿,大唐几乎是人类总数的半壁江山。唐朝分盛唐、中唐、晚唐,盛唐时期无论文化、经济还是军事都在世界称雄。但是到了中唐和晚唐

  • 安史之乱后,唐朝又出了一个昏君,盛极一时的帝国再无力回天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李唐的皇帝,诸位最熟悉的大抵就是开创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或迎来开元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而若提起李适,大部分人可能都有一个疑问,他是谁?李适,唐朝第九位皇帝(武则天和唐殇帝除外),唐代宗李豫的接班人。天宝元年(742),时年十五岁的皇长孙李豫迎来自己的长子李适。当时,李唐的天下正处于繁盛之中,唐玄宗

  • “汉族”之称因汉朝而来,东汉之后经过长期发展到隋唐才确定称谓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群体中的主干,人口几乎占94%。到21世纪初,汉族将与其他兄弟民族(根源也是同祖共宗的)所构成的中华民族(包括海外华人、华裔)完成向“华人”“华族”的转变。汉人的名称贾敬颜《“汉人”考》说:顾名思义,汉人之称来源于汉朝,但汉朝的人并不被称为汉人,而被称为秦人。其证有四:1、《史记·大

  • 大清灭亡史:满清最后一位将军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是的,他便是大清的最后一位猛将:僧格林沁。1811年,在蒙古草原上,随着一声啼哭,一个男婴来到了这个世界。他的父亲看着这个到来的小生命满心欢喜,于是给他取名“僧格林沁”。僧格寓意狮子,而林沁则寓意珍宝,合起来便是狮子与珍宝。名字虽然霸气,但作为在科尔沁草原上,毫不起眼的一个四等台吉家庭。想要真正拥有

  • 古代历史上“最热的夏天”,出现于乾隆八年,热到什么程度?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地球的温度是逐年升高的,如今全球的气温都在变暖,导致夏天普遍出现高温。殊不知古代的时候气温普遍没有这么高,所以对古人的生活并未造成太大的影响。但是总有比较特殊的年份,夏天的时候炎热无比,令人非常不舒服。古代历史上曾出现过最热的夏天,就是在乾隆八年,那个时候人们没有风扇和空调,也没有随时可以买到的

  • 后梁VS后唐中的胜负手:李存勖掌控河北|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在后梁与后唐的大战中,河北的走向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所在。后梁的集权措施导致河北藩镇改投后唐(此时国号尚是晋),继承德镇之后,魏博镇也投靠李存勖,李存勖兼有山西、河北之后,才真正具有撼动后梁的实力。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后梁试图肢解魏博除延请老师一事外,天祐十一至十二年(914—915)间

  • 康熙年间辛卯科场案:案件背后的博弈比案件更惊心动魄!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科举舞弊案频发,影响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有三起,分别为顺治十四年的丁酉科场案、康熙五十年的辛卯科场案和咸丰八年的戊午科场案。其中,辛卯科场案因康熙皇帝包庇涉案满人官员,引发朝堂满汉之争,甚至连曹雪芹的祖父、时任江宁织造的曹寅都被卷入此案,案件背后的博弈远比案件本身更加惊心动魄!辛卯科场案,也叫江南

  • 隋唐时期青瓷到白瓷的跨越

    历史解密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历史解密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巩义陶瓷业的范围普及整个洛河两岸、黄冶河到白冶河两岸、坞罗河到夹津口的罗水两岸、小关到米河镇的米河两岸。前言南北朝时期,巩县窑以生产青瓷为主,主要有罐、碗、盆、高足盘等生活用器,总体来看胎体厚重,品类也相对单调。到了隋朝,瓷器生产出现了变化,即由青瓷向白瓷转变。这在白河窑

  • 道光,咸丰,同治,光绪以及溥仪,与慈禧太后到底是怎样关系呢?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道光,咸丰父子与慈禧道光与咸丰父子俩可以说是清朝历史上一对反差极大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道光帝一生都以苛刻的节俭,身体力行地在挽救清帝国衰败的道路上努力着,然后清帝国就在他的努力之下,日渐衰败。而咸丰就比较放飞自我,基本上躺平,反正也挽回不了啥了,干脆直接在后宫沉迷女色,不问政事。而慈禧就是在

  • 公厨制度:唐王朝官员们的集体食堂,背后隐藏着深刻的政治意义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出于统治者对官员的体恤首先,唐朝时期之所以会出现公厨制度,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统治者为了体恤官员。据相关的史料记载,唐朝时期的参朝时间相当长,一般三品官员每月最少要有三次参拜,而朝会更是每日都需要参加,基本上从早上的五点就要上朝,一直延续到中午,然后如果政务没有处理完下午再继续议事,皇帝会亲自询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