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铁了心庇护的巨贪噶礼,到底是什么来头?

康熙铁了心庇护的巨贪噶礼,到底是什么来头?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君莫笑 访问量:4880 更新时间:2024/1/20 2:32:04

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康熙皇帝往往被塑造成英明神武的高大上形象,可真正历史上的康熙与此相差甚远,从他包庇巨贪恶吏噶礼一事即可窥见一斑!

噶礼,满洲正红旗人,姓栋鄂氏,是清朝开国功臣何和哩四世孙,未经科举考试而进入仕途,历任吏部主事、郎中等职。

康熙三十五年,康熙亲征噶尔丹,噶礼当时在左都御史于成龙麾下,负责督运大军粮草,由于他圆满地完成运粮任务,得到康熙嘉奖,从此深得康熙信任,官运亨通,三年后被任命为山西巡抚。

成为封疆大吏后,噶礼纵吏虐民,贪赃纳贿,陷害忠良,胡作非为,“通省钱粮加火耗十之二”,仅这一项他就非法获利四十余万两白银。

噶礼的心腹太原知府赵凤诏,为户部尚书赵申乔的儿子,每次审案,必用酷刑索贿,虽屡经告发,但在噶礼的庇护下,始终逍遥法外。

噶礼在山西激起民愤,有些人到京城告御状,但在康熙的庇护下,告状者皆被“下刑部治罪”。

到了康熙四十二年十二月,四川道御史刘若鼐愤而上疏,弹劾“噶礼贪婪无厌,虐政害民,计赃数十余万。太原知府赵凤诏为噶礼心腹,专用酷刑,以济贪壑”

噶礼对所劾之情状回奏时,辩称:“监察御史所参各款,并无年月,且任意编造,以奴才仇人为干证,企图必置奴才于死地……无故弹劾奴才,其中必有人嘱托……在山西省有九十七个州、县,岂可保其中未有一二人为公事被奴才斥责。倘违背初衷诳无为有,以虚为实,则奴才即有嘴,亦不能解答。”

康熙皇帝不辨真伪,竟然认为噶礼遭劾是升官太快遭人嫉妒,还下诏安慰他:“此事知与不知者无不议论,尔不必生气,自有公论也……只是官员保的很多,升的太快,因此不能不使人怀疑。此事尔心里亦明白罢。”

在康熙的庇护下,噶礼更加变本加厉,成为山西的祸害。

山西人忍无可忍,平遥平民郭明奇等人再次进京告状,他们将噶礼罪状交给素有正直之名的巡视南城御史袁桥。

袁桥览毕,义愤填膺,立即上书弹劾噶:

“一、通省钱粮,每两索火耗银二钱,除分补大同、临汾、洪洞、襄陵、翼城、临晋、闻喜、崞县、长治、介休诸处亏帑外,入己银共四十余万两;

一、指修解州祠宇,用巡抚印簿,分给通省,勒捐入己;

一、纵令汾州府同知马遴婪赃,分润;

一、令家伶赴平阳、汾州、潞安三府,勒取富民馈送银两;

一、因词讼索临汾、介休富户亢时鼎,粱湄银两;

一、纳孝义知县杜连登贿,题调洪洞,及连登以贪婪被揭,复曲加庇护,指称访闻,列款轻参;

一、隐匿平定州雹伤不报。请旨究赃治罪。”

御史蔡珍闻其情弊,也同时上疏弹劾噶礼。

噶礼回奏时,污蔑郭明奇等人为逃犯,赴京所告全为陷害之词;御史袁桥是收人钱财参劾自己,是自己在山西为官清廉所遭的恶意报复。

康熙皇帝对噶礼所作所为已有所耳闻,但依然选择包庇他,将御史袁桥革职,御史蔡珍降一级,罚俸一年。

遭到两位御史弹劾的噶礼不仅毫发无损,还在不久后升任两江总督。

噶礼在两江总督任上,比在山西更加丧心病狂,将不肯与自己同流合污的官员全部排挤走。

如著名清官于成龙的孙子孙子于准(也是知名清官),当时任江苏巡抚,被噶礼污以克扣钱粮的罪名,康熙竟然将于准罢官,派人严审。

康熙五十年的乡试,噶礼主持建造三千间号房时,中饱私囊,偷工减料,导致号房质量低下,在乡试结束后即全部坍塌。

这一年的乡试出现舞弊,素有“江南第一清官”之称的江苏巡抚张伯行弹劾噶礼在乡试中贿卖举人,索要贿银五十万两。

噶礼立即反咬一口,弹劾张伯行七大罪。

康熙依然打算庇护噶礼,但总督巡抚互参之事,引起朝廷满汉之争,汉族官员纷纷站出来支持张伯行,而满族官员则为噶礼进言。

继位后一直宣扬“满汉一家”的康熙,迫于当前情势,为维护“满汉一体”格局,不敢像之前那样公然包庇噶礼,被迫做出让步,将噶礼革职。

其实以噶礼的罪行,死八次都绰绰有余,康熙仅将其革职,包庇之心显露无疑,耐人寻味的是,江苏巡抚张伯行竟然也被革职留用。

康熙五十三年,噶礼母亲告御状,称噶礼与弟色勒奇、子干都等人想毒死自己,同时还揭露了噶礼噶礼偷偷地抚养了常泰之子干太(也写作干泰、甘泰)一事。

常泰(也写作长泰、昌泰),是太子胤礽生母孝诚仁皇后的弟弟,因支持太子而被康熙革职。

康熙这一次无法继续庇护,勒令噶礼自尽,但噶礼母亲觉得不解恨,“诣请刑部,将噶礼凌迟后焚尸扬灰”。

通过噶礼一事,我们可以看到,康熙不辨是非黑白,一意孤行,庇护巨贪,和所谓的“英明神武”实有天壤之别。

参考资料:《清史稿》、《清圣祖实录》、《满汉名臣传》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40岁的杜甫做了一件什么事情,获唐玄宗赞赏并得以“参列选序”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今年是杜甫诞辰1310年。唐玄宗先天元年,在河南巩县的一个村庄,杜甫出生了。这一年,本是唐睿宗景云三年,但正月十九日改为太极元年,五月改为延和元年;八月,李隆基继位,改元先天。这争斗、纷乱的一年,似乎预示着杜甫不凡且波折的一生。「七龄思即壮 九龄书大字」杜甫对自己的家世一直津津乐道:自先君恕、预以降

  • 嘉庆皇帝,一生刀光剑影,在位25年,两次紫禁城“陷落”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嘉庆皇帝最大的特点是:祖训“复读机”,而且“复读”的特执着。想干好,一直干不好。属于没功劳有苦劳,没苦劳有疲劳。无奈之下,除了整天唠叨,也只能照着祖宗处理事情的模板来处理他遇到的问题。有很多时候,嘉庆顾不上自己是否反复无常,一旦发现处理过的事情和祖宗处理得不一样,便马上更改。纵观其二十五年的执政生涯

  • 北周皇室丧失人心而杨坚的能力与影响力得到认可故能成功建立隋朝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换帝如换刀,盛极一时的北周皇室没用几年人心尽失太建九年(577年),一代雄主周武帝宇文邕吞并北齐,华夏北方再度统一。让人大跌眼镜的是,短短三年之后,强盛一时的北周政权就人心涣散。这一切的始作俑者正是他的接班人——周宣帝宇文赟。深信棍棒之下出孝子,宇文邕平时对宇文赟管得特别严格,一犯错误就暴揍,可惜并

  • 康熙的亲姐姐:为擒鳌拜赔上了一生的幸福,死后无奈葬入鳌拜祖坟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只不过,当时由于和吴三桂激战正酣的局面已经结束,清朝能够抽出太多的精力与沙俄进行纠缠,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尼布楚条约算是一项平等且主动的条约。条约签订之后,清王朝确保了黑龙江流域的领土控制,并且有机会联络蒙古各部,共同绞杀准噶尔汗国。康熙作为康乾盛世的奠基者与开创者,其中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正是因为

  • 上官婉儿,一代才女,为何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后来,太平公主收殓了上官婉儿的尸骨,可是,2013年在咸阳发现的上官婉儿墓,里面却没有找到她的尸骨。一代才女,究竟做了什么,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呢?出生不久就被投入掖廷公元655年,王皇后被废,武则天被立为皇后。当上皇后的武则天,权利变大了,权欲也跟着变大了,因为高宗李治体弱经常生病的缘故,经常是

  • 康熙口误念错一水果名字,后人也跟着叫错三百年,至今仍没改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作为清朝时期的明君,执政期间亲征朔漠,和善蒙古,平定匈奴战乱;大力发展农业,完善土地制度,兴修水利;治吏亲民,恢复官吏考核制度,允许百姓觐见,下令不允许士兵阻止百姓靠近皇上,康熙的开明治国理念,一直被后人所称赞。但其实在康熙身上还发生过一件很少有人熟知的趣事,那就是康熙曾在品尝水果时,将水果的名

  • 不论后梁、后唐,都尽一切机会瓦解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文史宴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同为割据时代,五代与东晋南朝有一个特别不同之处。东晋南朝特别重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北府兵等就是明证,五代则特别仇视社会共同体的力量,无论后梁、后唐,都找一切机会摧毁河北的社会自生组织,而且手段也极其暴烈,这就是五代乱世集权胜于分权的原因。请输入标题 bcdef本文欢迎转载。李存勖专题:后梁VS后唐中

  • 康熙王朝:赫舍里永远都不知道,男人的本性,才是让她难产的根源

    历史解密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历史解密

    赫舍里与康熙的第一次见面,是在洞房花烛夜。宫中早有传言,说未来皇后赫舍里长着一张又扁又肥的柿饼脸。康熙很是忐忑与不安,他甚至不敢去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这时的赫舍里有点等不及了,她察觉出了康熙的犹豫与担心,联想到之前的传言,于是她赌气般地把红盖头自己扯了下来。皇上,你看我,是长了一张柿饼脸吗?出现在康

  • 武照安排夫皇李治视察和赏赐西明寺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任见:武照安排夫皇李治视察和赏赐西明寺-《大唐上阳》184 第四十六章 借礼攻讦郭行真一边饮茶,一边还在向武照灌输双修大法。说真正的大师,在人迹罕至的山洞里双修,至少七日七夜,修到最后,无比奇妙的非凡境界就出现了,洞外的野猪、猿猴都感动得诵符念咒,鲜花开放不绝,源源不断地朝山洞内供养香气。184李治

  • 和珅真正的靠山不是乾隆而是他,此人若不死,嘉庆根本杀不了和珅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在乾隆掌权期间还诞生了一个大贪官,此人就是和珅,作为乾隆的左膀右臂,和珅有权有钱有头脑。和珅的罪足以致死,但乾隆却视而不见,他当官期间结党营私、买官卖官、聚敛钱财欺上瞒下,乾隆这么谨慎的人竟然不防着这个大贪官,甚至还维护他?和珅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乾隆这么袒护。而嘉庆帝却对和珅恨之入骨,登基后第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