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262 更新时间:2024/2/6 18:46:58

1643年,盛京传出消息,52岁的皇太极薨了。突如其来的病故,根本来不及留下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明争暗斗的立新皇也该出结果。当时夺皇位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多尔衮

咱们先来说说豪格这个皇太极长子。要想登上皇位,除去皇长子的身份,更多的是个人能力。豪格曾跟随皇太极和多尔衮等人共同征战,早年清朝对外战争,可谓是久经沙场、屡建战功,深受器重。皇太极称帝时便封豪格为和硕肃亲王,加上自身,身为正蓝旗旗主。清朝拥有决策的人物都来自八旗,八旗中就有五旗偏向豪格,相当于皇位之争豪格获得了四分之三的拥立票。

再来说说多尔衮,多尔衮辈分上是豪格的叔叔,皇太极的弟弟。被封为和硕睿亲王,是正白旗旗主,和豪格一样身经百战,有着显赫战功。手中掌管朝堂六部之首,不管是威望还是地位,相比于豪格都是略高一筹的。但皇位继承一般都是父传子,多尔衮只是皇太极的弟弟,这就让多尔衮的皇位之争处于劣势了。

据说在两方争夺之时,豪格假意谦让说自己福少德薄不能继位。被多尔衮揪住这句小辫子,顺势怼道让他别继位了。随后有黄旗大臣站出表示,要是不立皇太极之子为新皇,宁愿到地下去继续追随先帝。这样一来,多尔衮也算是明白自己没有上位机会,只能退而求其次,以不让豪格登基为目的,拥护一个自己能掌控的人上位。

话说回来,多尔衮与豪格持续争斗可谓是相当激烈。但历史上一般叔侄相斗,侄子都斗不过叔叔。多尔衮作为叔叔,虽然比豪格小3岁,但脑子的灵活程度还是在线的。鉴于大清日渐分裂,为了早日稳定政局,郑亲王济尔哈朗折中列出一个方案。提出让年仅六岁的皇太极第九子福临继位,这样摄政王辅政也能起作用,毕竟34的皇子不需要比他小3岁的叔叔摄政。这一招打得豪格措手不及,不仅仅是多出来的一个皇位人选,更是担心福临背后的势力。虽然皇宫中大部分都是母凭子贵的,但古代子凭母贵的也不少。年幼的福临背后可是庄妃,庄妃作为五大妃之一,娘家靠山是科尔沁蒙古。

满清帝国对于蒙古族的联盟关系十分重视,论出身方面,豪格不占一点优势。而此时这个提议巧妙的拉开了局势,至少满足了前面两黄旗提出的,拥立皇太极之子的意见,毕竟福临和豪格都是皇太极的儿子。此时多尔衮趁机提出,让济尔哈朗和自己一起摄政辅导新帝,济尔哈朗掌管镶蓝旗。毕竟济尔哈朗自小由努尔哈赤抚养,与皇太极关系不一般,要是济尔哈朗和多尔衮一同辅政,某些层面上,对多尔衮也能形成一种制衡。

公元1636年皇太极称帝,七年后猝死盛京后宫。史书记载的是,皇太极“端坐无疾而终”,用现代话猜测,应该是突发脑溢血或心肌梗塞了。没有遗嘱的离世,这大清帝国谁来继承呢?

前面咱们说道,豪格和多尔衮将朝堂局势分成两边。一个是血缘至亲的先帝儿子,一个是威望更高的先帝弟弟。有人认为追随先帝就应该立先帝之子,也有人认为能者胜任。于是济尔哈朗折中提出让福临继位,一是因为福临的生母庄妃的血统,庄妃可是蒙古贝勒宰桑-布和的闺女,福临就是蒙古贝勒的亲外孙。在“满蒙一家亲”的宗旨下,福临继位也能笼络蒙古,这在当时情况下,是最佳继位人选。二是因为当时大臣们只支持皇太极的儿子,多尔衮肯定是不放手的,持续下去会引起社会动荡。福临作为先帝儿子,年龄只有6岁,虽然暂时没有亲政能力,但可以有摄政王和各位旗主的“帮助”。这让各方势力都略有心动,多方考虑下来,福临继位登基也不是不可行。再加上多尔衮和济尔哈朗摄政,由此将局势可归于平衡,只是原本赢面偏大的豪格却被淘汰。最终经八旗多方利益权衡,拥立福临称帝继位。

1643年10月8日,福临承袭父位,登基次年改国号为顺治,从沈阳盛京迁都北京。顺治帝抵达北京之后,告祭太庙,于武英殿即位,成为第一任清朝入关的皇帝。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禄山叛乱初期唐军已对叛军形成包围之势,玄宗的干涉却改变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叛乱初期,安禄山打了李隆基一个措手不及天宝十四载(755年)11月,安禄山率领旗下的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造反,其中仅有小部分留下镇守范阳、平卢、大同三大基地,其它兵马全部随他浩浩荡荡往南扑向大唐腹地。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安禄山如入无人之境,“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叛军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席卷黄

  • 康熙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叶赫纳喇氏,本就是个庞大的家族,从禇孔格一路下来就子孙不少。其中有个名人,苏克萨哈,受遗诏为康熙帝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处绞)。其实,这支从他爷爷拜三开始,就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一见风吹草动就脚底

  • 安史之乱时安庆绪和史思明互相提防,邺城战后史思明成为叛军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前夕的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即: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李林甫去世后,安禄山自认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了能压制他的对手,于是和杨国忠的夺权逐渐公开化,最终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矫诏讨伐杨国忠,集结15万大军以范阳根据地就起兵了,而当时的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追随者,当然他和别的追随者

  • 康熙、乾隆二帝,为什么能长寿?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帝王的通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只可惜,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到40岁,超过60岁的皇帝只有30多位。其中,康熙皇帝是比较长寿的皇帝,享年69岁,而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享年89岁。康熙、乾隆两位爷孙皇帝为何能如此长寿?只因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众多帝王的通病。谈起古代众多帝王的一大通病,不用说很多人也知道

  • 安史之乱时回纥虽援唐但每次出兵不超五千人,并非平叛关键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借援夷狄,导之以蹂中国,因使乘以窃据,其为失策无疑也。”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河北地区。接着洛阳、潼关、长安

  • 康熙帝幼子允祕:17岁封亲王,被哥哥雍正捧在手心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帝的子女不少,光儿子就35个,正式齿序的也有24个之多,排序靠前的那些阿哥可谓耳熟能详,因为他们参与了九王夺嫡,在老十四以后那些阿哥们,知名度就远远不如哥哥们了。而在这些弟弟们之中,有一个最小的弟弟,那就是小二十四胤祕(其实胤祕还有个弟弟,但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没有齿序),他是康熙帝的幼子,他6岁

  • 康熙晚年的悔恨,他为何亲自为鳌拜平反,还说鳌中堂是大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身边没有太多人的支持,而鳌拜则权力极大,在朝内说一不二,康熙与鳌拜的战斗可谓九死一生,但为何到了康熙的晚年,他却开始后悔击杀鳌拜,还要主动封他为大功臣,这其中又有和隐情。满清第一勇士鳌拜的威名有多厉害,看看朝中的索尼就知道了,索尼是索额图之父,顺治死前钦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不仅

  • 康熙王朝:孝庄三进索尼府而不入,最后用一根拐杖敲开大门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少年康熙想试试自己的学问究竟有多高,他用龙儿的名字去考试。结果得了第三名。当主考官苏克沙哈和副考官济世来向他禀报时,康熙高兴得当场就跳起来。济世恭祝他学业有成后起身离开。苏克沙哈让康熙看伍次友的考卷,文章中说鳌拜圈地是借此结党擅权。长此以往,党政日盛,皇权日衰,危机会演化为祸乱。一旦到那个时候,皇城

  • 嘉庆资质平平,乾隆为什么选他为接班人?嘉庆:你看我母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选接班人的标准很简单:只要身体足够健康,品行方面也还说得过去,他就很知足了。毕竟他老人家活了将近九十岁,截止至秘密立储时,他一共经历了十次丧子之痛,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让乾隆对继承人已经不可能有什么高要求了。根据史料记载,皇长子永璜,死于1750年,年22岁;皇次子永琏,死于1738年

  • 安史之乱平定前仆固怀恩已遭猜忌,骆奉先的诬告促使其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仆固怀恩为何可以排名第一,他又为何起兵反唐,最后结局又如何呢?仆固怀恩是铁勒仆固部人,铁勒在贞观年间被名将李勣消灭,唐太宗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六府七州共计十三个羁縻府州,其中仆固部归属于金微府,金微州都督则由仆固部首领担任,而仆固怀恩的家族就是仆固部首领。仆固怀恩的父亲去世后,他继任金微州都督,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