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乾隆二帝,为什么能长寿?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帝王的通病

康熙、乾隆二帝,为什么能长寿?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帝王的通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569 更新时间:2023/12/18 3:30:56

只可惜,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到40岁,超过60岁的皇帝只有30多位。其中,康熙皇帝是比较长寿的皇帝,享年69岁,而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享年89岁。康熙、乾隆两位爷孙皇帝为何能如此长寿?只因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众多帝王的通病。

谈起古代众多帝王的一大通病,不用说很多人也知道,那就是过于留恋权力,以至于过于追求长生不老。甚至,很多帝王为追求长生不老,不惜付出巨大的人力与财力。有句话说“有需求就有市场”,面对帝王们的这一幻想,古代就有很多方士提出了所谓“长生不老药”这一概念。

上古时期流传下来的《山海经》和先秦时期的《楚辞》中,都有关于“长生不老药”的记载。因此,从春秋战国时期开始,齐威王、齐直王和燕昭王等各位霸主,便纷纷开始追逐这么一个谁也没见过、谁也没尝过,但是书上愣是说有的“长生不老药”。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也是对“长生不老药”十分向往,为此特地派方士徐福带着三千童男童女出海去寻求此药。但很可惜,所谓的“长生不老药”在现世中根本没有,方士们为秦始皇提供的所谓能“延年益寿”的药品,也不过是一些用金属提炼而成,对人体十分有害的丹药。秦始皇就因为长年服食过量重金属的丹药,导致身体中毒,人到中年就一命呜呼。

尽管丹药害了秦始皇,然而,此后的历朝历代,服食丹药的皇帝们还是如同过江之鲫,对丹药可谓是趋之若鹜。

万国来朝的唐朝,成为了炼丹术最辉煌的时期,22位皇帝中竟然有15位皇帝深陷炼丹术而不可自拔。这些皇帝中,更有5位皇帝因为丹药中毒直接暴亡。连开贞观之治、文治武功的唐太宗李世民,也是服食胡僧的长生药中毒而亡。唐武宗李炎长期吃丹药,年仅32岁就被丹药夺去生命,死前的十几天就因为中毒太深无法开口说话,死状相当惨烈。

大唐皇帝们在“长生不老药”面前吃了大亏,让后世的皇帝们知道了“长生不老药”的危害,但是出于对长寿的追求以及对皇权的迷恋,很多皇帝对于丹药虽然没有像唐朝皇帝那么痴迷,但内心里还是有一种类似的冲动和幻想。

到了明朝,嘉靖可谓是对“长生不老药”最为迷恋的皇帝之一了。他信奉道教,为了追求长生,干脆在皇宫里当起了道士“修仙”,还给自己封了道教的称号。至于朝政和国家,在“修仙”长生面前都是可以让位的,这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正常运作,为后来的明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清朝夹在康熙和乾隆这两个寿星之间的雍正帝,也是因为吃过多带毒的丹药,加上常年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他没过古稀之年就匆匆离世。反观康熙与乾隆皇帝,二人几乎没有迷信过所谓的“长生不老药”,自然不会重金属中毒,再加上平时又注重养生之道,长寿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说到康熙和乾隆的养生,归根到底是两人心态上的问题。他们不像历史上的众多皇帝那样迷恋长生不老,而是把精力放到了更为重要的养生方法上。正所谓“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正因为他们选择了正确的养生方式,因此接下来的一系列努力才见到了成效。

那么,康熙和乾隆是怎么养生,实现最终长寿的呢?

首先我们说康熙。康熙的养生之道在于他对饮食、起居、洁衣净宝的重视。他认为人要想长寿,饮食起居必须要有序,而且要按时吃饭按时睡觉,作息也得有规律,总之,生活中的一切都要有节有度,这才是养生的核心。

众所周知,在皇宫内,皇帝的日常饮食都很丰盛,动辄就是大鱼大肉、山珍海味。但是,康熙皇帝却一直坚持荤素搭配,甚至很少吃肉。而且,虽然贵为九五至尊,但康熙却不挑食,他最爱吃的食物反而是最朴实无华的茄子和小米。我们都知道,这样清淡的饮食,毫无疑问有利于人的身体健康,因此康熙才能维持一个好的身体。

我们再来说乾隆。乾隆皇帝更是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由于受到爷爷的影响,乾隆年轻时便把抽烟的习惯戒掉了。并且,乾隆皇帝在饮食健康方面也是十分注重,懂得适当摄入营养,绝不暴饮暴食。

不仅如此,乾隆皇帝还坚持每天早起都做晨练,用以疏通筋骨、强健体魄。再加上乾隆又文武兼通、兴趣广泛,其中,骑马射箭这一项,就是一种锻炼体格与耐力的非常健康的爱好。

正所谓“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正因为两位皇帝看淡了生老病死,不盲目追求长生不老之术,而是践行现世的养生之道,到最后,他们反而比那些迷信“长生不老药”的皇帝活得更久,也在位时间更久,从而祖孙接力创造了“康乾盛世”。

参考资料:《清史稿》《资治通鉴》等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安史之乱时回纥虽援唐但每次出兵不超五千人,并非平叛关键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借援夷狄,导之以蹂中国,因使乘以窃据,其为失策无疑也。”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河北地区。接着洛阳、潼关、长安

  • 康熙帝幼子允祕:17岁封亲王,被哥哥雍正捧在手心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帝的子女不少,光儿子就35个,正式齿序的也有24个之多,排序靠前的那些阿哥可谓耳熟能详,因为他们参与了九王夺嫡,在老十四以后那些阿哥们,知名度就远远不如哥哥们了。而在这些弟弟们之中,有一个最小的弟弟,那就是小二十四胤祕(其实胤祕还有个弟弟,但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没有齿序),他是康熙帝的幼子,他6岁

  • 康熙晚年的悔恨,他为何亲自为鳌拜平反,还说鳌中堂是大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身边没有太多人的支持,而鳌拜则权力极大,在朝内说一不二,康熙与鳌拜的战斗可谓九死一生,但为何到了康熙的晚年,他却开始后悔击杀鳌拜,还要主动封他为大功臣,这其中又有和隐情。满清第一勇士鳌拜的威名有多厉害,看看朝中的索尼就知道了,索尼是索额图之父,顺治死前钦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不仅

  • 康熙王朝:孝庄三进索尼府而不入,最后用一根拐杖敲开大门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少年康熙想试试自己的学问究竟有多高,他用龙儿的名字去考试。结果得了第三名。当主考官苏克沙哈和副考官济世来向他禀报时,康熙高兴得当场就跳起来。济世恭祝他学业有成后起身离开。苏克沙哈让康熙看伍次友的考卷,文章中说鳌拜圈地是借此结党擅权。长此以往,党政日盛,皇权日衰,危机会演化为祸乱。一旦到那个时候,皇城

  • 嘉庆资质平平,乾隆为什么选他为接班人?嘉庆:你看我母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选接班人的标准很简单:只要身体足够健康,品行方面也还说得过去,他就很知足了。毕竟他老人家活了将近九十岁,截止至秘密立储时,他一共经历了十次丧子之痛,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让乾隆对继承人已经不可能有什么高要求了。根据史料记载,皇长子永璜,死于1750年,年22岁;皇次子永琏,死于1738年

  • 安史之乱平定前仆固怀恩已遭猜忌,骆奉先的诬告促使其反唐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仆固怀恩为何可以排名第一,他又为何起兵反唐,最后结局又如何呢?仆固怀恩是铁勒仆固部人,铁勒在贞观年间被名将李勣消灭,唐太宗在其土地上建立了六府七州共计十三个羁縻府州,其中仆固部归属于金微府,金微州都督则由仆固部首领担任,而仆固怀恩的家族就是仆固部首领。仆固怀恩的父亲去世后,他继任金微州都督,但

  • 康熙骂胤禩是辛者库贱妇所生,辛者库是什么意思?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从康熙的训斥语中可以知道辛者库肯定是一个卑贱的身份,那辛者库到底是什么意思呢?辛者库是满语“辛者库者特勒阿哈牛录”(sin jeku jetele aha niru)的简称。辛(sin)汉意为量粮食的斤斗或金斗,一斗八升为一金斗;者库(jeku)汉意为粮米。全意为管领下食口粮的人。辛者库是包衣下属的

  • 安史之乱导致唐朝政治和社会失序,对外战略也趋于保守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后,可以说,唐朝的生命就已经结束了。唐朝余下的时间,只是靠着南方新财源的输血勉强维持着。暂且不论中国历史,只说唐朝历史,在安史之乱后,唐帝国从政治到社会,从军事到外交,完全是质的变化与跌落。政治从有序到无序,豪族被挤出权力的游戏安史之乱之前,唐朝的权力格局始终进行着有序的变化。武则天之前,就

  • 嘉庆皇帝并不昏庸,为什么说清朝的衰败是从他开始的?

    历史解密编辑:黑姑娘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时期,由于美洲大陆的三种作物红薯、玉米、土豆的广泛种植,解决了小麦和水稻不足的生存难题。这三种作物主要特点是耐旱,非水浇地也能种植,最重要的是它们产量很高。三种作物不是乾隆时期才传入,但是到了这个时期才得到大范围推广;因此乾隆时期人口激增,出现了虚假繁荣景象,让后人误以为康乾是盛世,开始大加赞美

  • 安史之乱后陈玄礼所作所为表明其或已投靠唐肃宗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可是陈玄礼在安史之乱后对唐玄宗做了什么呢?第一,陈玄礼与太子李亨勾结,逼杀了杨国忠集团的几个核心成员。第二,陈玄礼发动兵变,逼死了唐玄宗最爱的杨贵妃。第三,逼死杨贵妃后,陈玄礼还有脸跟唐玄宗认错。第四,做了这么多事,还敢跟着唐玄宗一起入蜀,显然是被派去监视唐玄宗的。可以说,陈玄礼的这些操作,都证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