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禄山攀附宰相制造假政绩并尽力赢得皇帝欢心而得以坐拥一方

安禄山攀附宰相制造假政绩并尽力赢得皇帝欢心而得以坐拥一方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607 更新时间:2024/2/6 18:47:03

相较于王忠嗣高仙芝安禄山没有显赫的战功、没有行云流水的文采,他的发迹更加戏剧和偶然。

安禄山从小就是孤儿,30岁以前一直以商人的身份混迹在边疆地区。30岁步入军旅,用不到4年的时间就升到平卢将军,然后开始沉寂,在经历两次死里逃生之后,在40岁那年一跃成为驻守边疆的藩镇最高军事统帅——平卢军节度使。在之后的几年里,他创造了边疆番帅仕途腾达的神话。42岁兼任了范阳节度使;45岁兼御史大夫;46岁朝廷赐之铁券封开国公;48岁赐爵东平郡王;49岁又兼河东节度使;自40到49岁,安禄山从一方节帅到身兼三镇,所获得的荣耀与君宠达到顶峰。50岁策划变乱;51岁称大燕雄武皇帝;55岁被杀。

可以看到安禄山的政治发迹,主要是在40岁以后,而他的发迹和战功其实并无太大的关系,主要归功于他处心积虑的个人经营!他是如何做的呢?简单说来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第一,攀附宰相贿赂官员,营造个人荣誉

开元二十九年(741年)河北处置使张利贞到营州考察,安禄山对张利贞及其随员厚赠金帛,张利贞回朝复命之时对他大加称赞,第二年安禄山就被任命为平卢节度使。天宝五年(746年)吏部尚书席建侯监察河北,安禄山又如法炮制,席建侯在向朝廷的报告中力称安禄山“公直、无私、严正、奉法”。

安禄山

之后他投靠宰相李林甫,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获取到更多的政治利益。所谓:“右相李林甫与禄山交通,复屡言于玄宗,由是特加宠遇。”可以说安禄山能够得到重用,与李林甫等人的推美是有直接关系的。

第二,造假创政绩

安禄山知道自己的作用和价值,就是要让朝廷确信他可以确保唐朝东北边防的安全。为了“以边功市宠”,他常常利用欺骗手段诱杀“两番”。史载:安禄山前后十余度欺诱契丹,酒宴之时酒中放莨菪子,预掘一坑,待其昏醉,斩首埋之,皆不觉死,每度数十人。甚至不惜有意侵掠两番,制造事端,恶化边境形势。这样安禄山有了出兵的理由,也就有了立功的机会。

本来东北边帅身兼“押两番使”,绥靖两番、确保东北边境安谧乃其职守,安禄山却借之成为他仕途腾达的阶梯,其阴毒残忍与狼子野心可见一斑。安禄山正是利用东北边防之势,挟两番以邀其功,一步一步博得了朝廷的信任、玄宗的恩宠。从这层意义上说,是唐朝的国策造就了安禄山。

第三,赢得皇帝的欢心。

安禄山看准了唐玄宗对东北形势的态度,明白自己身当守边重任,向皇帝表达忠心十分必要。进京觐见时,他总是会用很肉麻的话表达忠心。在宴会上,安禄山进奏:“臣生番戎,宠荣过甚,无异材可用,愿以身为陛下死。”

李隆基

在唐玄宗面前,安禄山反应敏锐,回答皇上的提问,有时还不乏诙谐。安禄山长得很胖,晚年益肥,腹垂过膝,差不多得350斤。安禄山每行,必有左右抬挽其身,方能移步。有次朝见,唐玄宗指着他的大肚子开玩笑:“胡腹中何有而大?”答曰:“唯赤心耳!”诙谐中很确切地表达出自己对皇上的赤诚忠心,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纵观安禄山的发迹之路,有几点还是比较明显的:

一是他的出生和商人本性,让他在唐朝边疆地区找到了发展的土壤。二是洞悉仕途之上的游戏规则,把个人才华和皇帝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使皇帝信任自己是一个可以倚赖的“万里长城”。三是紧紧抓住皇帝对自己的信任,充分利用了与杨贵妃的“母子关系”讨得皇帝的欢心,巩固自己的地位。

可以说在安禄山没有叛乱之前,一直是唐玄宗信任的边疆守将,那些奏称安禄山有不臣之心的人,唐玄宗都下令押送给他处理。

安禄山从边疆守将走上叛乱进而与皇帝分庭抗礼,不是朝夕之事。这与安禄山自身的经营有关,也与唐朝国家政治、军事、经济形势有关,不可一言以蔽之。应该说是当时的历史条件给安禄山这样的野心家和投机者提供了舞台,而这样的人能够发迹并且红透大唐,给我们的更多的是一种警示。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皇太极去世后,其长子已34岁,为何还要让年仅6岁的顺治继位呢?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1643年,盛京传出消息,52岁的皇太极薨了。突如其来的病故,根本来不及留下遗诏。国不可一日无君,明争暗斗的立新皇也该出结果。当时夺皇位分成了两大派,一派是皇太极长子豪格,一派是皇太极同父异母的弟弟多尔衮。咱们先来说说豪格这个皇太极长子。要想登上皇位,除去皇长子的身份,更多的是个人能力。豪格曾跟随皇

  • 安禄山叛乱初期唐军已对叛军形成包围之势,玄宗的干涉却改变战局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叛乱初期,安禄山打了李隆基一个措手不及天宝十四载(755年)11月,安禄山率领旗下的15万大军在范阳起兵造反,其中仅有小部分留下镇守范阳、平卢、大同三大基地,其它兵马全部随他浩浩荡荡往南扑向大唐腹地。据史书记载,当时的安禄山如入无人之境,“所过州县,望风瓦解”,叛军势如破竹,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席卷黄

  • 康熙辅政大臣苏克萨哈及其家族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叶赫纳喇氏,本就是个庞大的家族,从禇孔格一路下来就子孙不少。其中有个名人,苏克萨哈,受遗诏为康熙帝辅政四大臣之一。与鳌拜不合,常不得志。康熙帝六年,被鳌拜及大学士班布尔善诬以不欲归政,列二十四罪,康熙六年(1667年)被杀(处绞)。其实,这支从他爷爷拜三开始,就是典型的政治投机者,一见风吹草动就脚底

  • 安史之乱时安庆绪和史思明互相提防,邺城战后史思明成为叛军主角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安史之乱前夕的安禄山是三镇节度使,即:平卢节度使、范阳节度使、河东节度使。李林甫去世后,安禄山自认在朝廷中已经没有了能压制他的对手,于是和杨国忠的夺权逐渐公开化,最终在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矫诏讨伐杨国忠,集结15万大军以范阳根据地就起兵了,而当时的史思明只是安禄山的追随者,当然他和别的追随者

  • 康熙、乾隆二帝,为什么能长寿?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帝王的通病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只可惜,中国历史上有400多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却不到40岁,超过60岁的皇帝只有30多位。其中,康熙皇帝是比较长寿的皇帝,享年69岁,而乾隆皇帝则是最长寿的皇帝,享年89岁。康熙、乾隆两位爷孙皇帝为何能如此长寿?只因他们戒掉了一个古代众多帝王的通病。谈起古代众多帝王的一大通病,不用说很多人也知道

  • 安史之乱时回纥虽援唐但每次出兵不超五千人,并非平叛关键因素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旧唐书·回纥传》评论:“代宗诱回纥以平河朔,戡难中兴之功,大即大矣!然生灵之膏血已干,不能供其求取;朝廷之法令并弛,无以抑其凭陵。”明末清初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写道:“借援夷狄,导之以蹂中国,因使乘以窃据,其为失策无疑也。”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一路势如破竹,很快控制河北地区。接着洛阳、潼关、长安

  • 康熙帝幼子允祕:17岁封亲王,被哥哥雍正捧在手心里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帝的子女不少,光儿子就35个,正式齿序的也有24个之多,排序靠前的那些阿哥可谓耳熟能详,因为他们参与了九王夺嫡,在老十四以后那些阿哥们,知名度就远远不如哥哥们了。而在这些弟弟们之中,有一个最小的弟弟,那就是小二十四胤祕(其实胤祕还有个弟弟,但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没有齿序),他是康熙帝的幼子,他6岁

  • 康熙晚年的悔恨,他为何亲自为鳌拜平反,还说鳌中堂是大忠臣?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当时的康熙尚且年幼,身边没有太多人的支持,而鳌拜则权力极大,在朝内说一不二,康熙与鳌拜的战斗可谓九死一生,但为何到了康熙的晚年,他却开始后悔击杀鳌拜,还要主动封他为大功臣,这其中又有和隐情。满清第一勇士鳌拜的威名有多厉害,看看朝中的索尼就知道了,索尼是索额图之父,顺治死前钦定的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不仅

  • 康熙王朝:孝庄三进索尼府而不入,最后用一根拐杖敲开大门的真相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少年康熙想试试自己的学问究竟有多高,他用龙儿的名字去考试。结果得了第三名。当主考官苏克沙哈和副考官济世来向他禀报时,康熙高兴得当场就跳起来。济世恭祝他学业有成后起身离开。苏克沙哈让康熙看伍次友的考卷,文章中说鳌拜圈地是借此结党擅权。长此以往,党政日盛,皇权日衰,危机会演化为祸乱。一旦到那个时候,皇城

  • 嘉庆资质平平,乾隆为什么选他为接班人?嘉庆:你看我母亲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皇帝选接班人的标准很简单:只要身体足够健康,品行方面也还说得过去,他就很知足了。毕竟他老人家活了将近九十岁,截止至秘密立储时,他一共经历了十次丧子之痛,这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感觉,让乾隆对继承人已经不可能有什么高要求了。根据史料记载,皇长子永璜,死于1750年,年22岁;皇次子永琏,死于173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