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都是天才——来看看清朝的库兵是怎么偷公家银子的

都是天才——来看看清朝的库兵是怎么偷公家银子的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280 更新时间:2024/2/6 18:59:47

讲讲库兵们是怎么偷银子的。

清朝的国库隶属户部管辖,叫做银库。这些库兵,就是管理银库的。

银库库长叫做郎中,这是户部各部门中公认的肥缺,每三年换一任。这些银库郎中会贪的,三年能捞二十多万两银子,比较清廉的也能搜刮十万两。

领导都这么贪,就不能怪下面的弟兄们手脚不干净了,你能拿,我们凭什么不能拿,不过少拿一些罢了。银库的库兵领导一样,都是三年换一届,会贪的三年少说也能捞个三四万两。这已经不少了,当朝军机大臣一年才多少俸禄银子?

而且要当上库兵,那不是一般人能去的,你不拿出六七千两银子给领导们上贡,想当库兵,门都没有!不过你即使花钱当上了,也要防止同行把你给绑架了,关上七天小黑屋,领导们见库兵不上班,自然就要换了。

库兵们其实每人在每月只能轮到三四次当班,所以他们要想尽办法偷银子,错过这村就没那店了。在以前管理制度不严格的时间,库兵们每次值班,进进出出至少三四次,每一次出来都会偷五十两的银锭揣在怀里,算下来,一个月能偷六百两!

除了几十两一块的整银,库兵连碎银子也偷。外地把银子押解到银库后,有些银子不符合储存标准,会有专业人员会拿起一把斧头,对银子进行精加工。在这个过程中,难免会有碎银子落在地上。库兵的任务是捡起碎银再交上去,他们哪里肯交?都是弯腰捡起来,然后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当当之势塞进兜里。

后来管理制度严格了,库兵还是有办法对付老爷们。他们特制一种夹底的水桶,挑进银库里应该是为了解渴。其实桶底是可以打开的,把银子装进去,等下班时再把空桶直接挑回家,根本不会有人发现其中有什么猫腻。直到后来有位库兵的水桶质量不过关,结果在出银库时,桶底突然掉了,白花花的银子滚在地上,这才露了馅。

领导们又想到一个对付库兵的绝妙办法。银库领导规定,以后不论是三伏酷暑,还是三九严寒,所有库兵进入银库时都必须脱掉所有的衣服,进了库里再换上工作制服。

什么都不穿,还怎么偷银子?不偷银子,上银库受这个罪干嘛?

办法还有是的,只要能暂时忍着疼,趁人不备,蹲下,偷偷把银子塞在

里。出来换上自己的衣服,趁人不备再取出来,哼着小曲儿,高高兴兴把家还。

如果有人觉得自己的仓库狭窄怎么办,那就练呗。怎么练,吭吭,就是,就是那个那个,不说了。打个比方吧,就是买一件有些紧的衣服,但穿的时间了,就能把衣服撑大,明白了吧。

这样就能装很多银子了。库兵们非喜欢偷南方一省送过来的银子,因为该省的银块非常光滑,没有刺人的棱角,所以“藏”进去不必受太大的罪。

领导们火眼金睛,很快就发现了其中的猫腻。领导们笑:饶你奸似鬼,喝了老娘的洗脚水。

在银库里搬银子是很累的,那都是整锭的大银。

如果工作时间觉得累了,应该休息一下,领导们体察民意,可以,但是必须脱掉工作服,再光溜溜的出去,从大堂上经过去专门的休息室。

领导们都在大堂上坐着,要是正常走路,银子一定会掉出来,那就前功尽弃。

什么困难都难不倒人民群众。

库兵们在路过大堂时,会做出一种奇怪的姿势,两只胳膊平伸起来,露出肩膀。大腿弯曲,半蹲着,然后学鹅叫,“嘎,嘎,嘎……”一摇一晃的过去。因为什么都没掉下来,领导们也抓不到罪证,只能放他们过去。

等到库兵到了休息室,气运丹田,一使劲,银子就掉了出来,然后把银子藏在一间专门盛放赃银的小屋子。这间小屋子的窗户都里八层外层糊满了纸,密不透风,外人根本看不到里面。

天还好说,光着身子还能避暑,冬天寒风刺骨,在外边走一圈都冻得直打哆嗦。但为了银子,这所有的牺牲都还是值得的。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这些人物故事,颠覆你脑海中的民国印象

    历史解密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历史解密

    民国人物尤其精彩,这个时代,紧跟着“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涌入了更多传统中国不曾有过的波澜和壮举——他们身上,既有古代的遗风,也有现代的观念,其选择与命运,对当下,也很有启发。随着“民国热”的流行,人们的民国知识,已和以往不可同日而语,但杨奎松先生的《民国人物过眼录》,带给人的震撼,一定超出你的想象

  • 东晋的灭亡:刘裕代晋建宋,在篡位方面却开启了一个不好的先例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刘裕离开淮北的彭城标志着晋军北伐的彻底终结。九月,刘裕辞去了扬州牧一职。此时,整个东晋帝国的各个地方大员均为刘裕的亲属或者近臣。十二月,晋恭帝又下诏给予宋王刘裕特殊的待遇∶宋王的礼帽上配有十二条流苏,建天子旌旗,出警入跸,乘坐金根车,驾六马,备五时副车,置旄头云罕,乐舞八佾,设钟虞宫县。进王太妃为太

  • 天地会暗号被破译,创始人是明朝著名叛臣,最初目标并非反清复明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常回家看看投稿 为繁荣、弘扬中华文化, 欢迎向《趙氏宗亲》微信号投稿。联络微信858620059! 出品 | 趙氏宗亲(ID:zhaoshizongqin)编辑 | 趙英雄在古代存在着很多民间的秘密组织,比如白莲教、红莲教、天地会等。他们随着战乱应运而生,有着自己的教会章程以及行事道义,要么是劫富济

  • 宋朝宰相的28字古诗,让我们读出王维山水诗中的意境之美

    历史解密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历史解密

    这些人位居高官,在历史上都是卓有成就的人物,他们真正做到了古代知识分子古代士大夫的终极梦想。古代士大夫就是这样,想要的是学而优则仕。他们凭借着自己的努力,不光是政治才能,诗词文学史上也卓有成绩。同时也很狠的打了现实一巴掌。那些终日抱怨,壮志未酬的士子们不必再如此抱怨,之所以没有当上官,还是由于自身的

  • 拍卖前瞻:光绪御窑瓷器甄选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Lot 12清光绪 青花双龙赶珠纹大碗一对款识:“大清光绪年制”六字双行楷书款20 cm Diam.×2RMB: 100,000-200,000拍品形制硕大,端庄典雅,施釉莹润。圈足外矮浅内深挖,颇为别致,于同类器中不为多见。外壁以青花绘双龙赶珠纹,二龙一前行、一回望,龙体矫健,雄浑有力,尖牙利爪,

  • 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导致亡国,唐太宗为什么也要和高句丽死磕到底?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隋朝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但远征高句丽的失败绝对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个。唐太宗李世民对隋朝的灭亡有感而发:“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新唐书》)不过令人费解的是,唐太宗也掀起数次东征,远征高句丽,直到唐高宗时期才结束。那么我们不禁发问,到底是什么原因,让隋唐与高句丽

  • 拍卖征集:民国官窑 | 一颗蒙尘的明珠!

    历史解密编辑:君莫笑标签:历史解密

    清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时任江西巡抚柯逢时向清廷上奏开办景德镇瓷业公司,建议“官方筹银10万两,余由该道自行集股”。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两江总督端方奏改商办:“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原拟官商合办,至今未有切实办法,该公司不如改归商办较有把握。”宣统元年(1909年),江西景德镇瓷业公司经

  • 此人梁山排名十二,没有背景却官至节度使,为什么?

    历史解密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历史解密

    在水浒的最后,征讨方腊的梁山好汉们所剩无几,接受朝廷封赏的人更少,只有二三十人。在这些做官者中,宋江、卢俊义被害,吴用、花荣自缢,阮小七、柴进等人辞官回乡。蒋敬、朱武等人不是修道,就是为民,做官的只有孙立、呼延灼、关胜、朱仝等人。当时的局势,能留下做官的人,只有两种人。一种是孙立,只是小小的提辖,无

  • 赵舒翘:曾经的好官,为效忠慈禧背弃良知操守,下场悲惨发人深省

    历史解密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历史解密

    光绪五年,河南发生了一起冤案。此案原本并不复杂,但禁不住官场黑手的层层叠加,最终演变成惊动慈禧的晚清著名冤案。晚清时节的河南,尽是末世的景象,民不聊生,盗贼猖獗。官府为了控制地面,鱼龙不分,大量招募衙役捕快。盗贼们从中窥见了空子,恶狼披上羊皮,纷纷蒙混进来,干那白皮黑心的勾当。这其中,河南南阳府镇平

  • 高句丽国隋炀帝李世民攻打几次而不果,最后被谁征服的?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隋炀帝公元612年——614年,隋炀帝杨广和高句丽之间进行了三次战争。 这三次均为御驾亲征。当时看起来兴师动众,但结果却与隋炀帝的愿望背道而驰。三次大规模的征战,不仅严重损耗了隋朝的国力,也造成了国内百姓的民不聊生,严重激发了阶级矛盾,最终导致了隋末农民起义的爆发。后来隋朝就在这滚滚洪流中寿终正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