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安立志 | 梁启超及其讨袁檄文

安立志 | 梁启超及其讨袁檄文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813 更新时间:2024/1/17 23:06:12

超及其讨袁檄文

文 \ 安立志

其实,梁启超根本无须自我标榜,舆论的反映就是最好的证明。文章发表后,一纸风行,洛阳纸贵,1915年9月3日的《京报》,“即日售罄无余。而凡茶馆、旅馆因无可买得只可向人辗转抄读。又有多人接踵至该报馆请求再版。……及次日《国民公报》转录,始少见松动。然《国民公报》因限于篇幅,不能登完,故四、五日每至一机关一社会集合场所,则见彼此见面即问:‘君有三号之《京报》否?今、昨之《国民公报》亦可。’于是,此两日《国民公报》之销场比之三号之《京报》又加多。……如此直至6日,购者仍接踵而至,而该报实已无余,乃宣言准于今日(7日)将梁氏之文单印发售。此两三日间,《国民公报》销路畅旺为向来北京报纸所未有。”(《梁启超传》,人民出版社,1993年,页351-352)读者是报纸的通行证,报纸是民意的风向标,至少在当时是如此。

后人在谈论这段历史时,对梁启超此文同样标举甚高。美籍华裔学者唐德刚称,梁启超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那是“一篇掷地有声、脍炙人口,而有深远影响的佳作”,“梁启超他那篇《异哉》的文章,当时便风靡全国,洪宪朝的彻底毁灭,《异哉》就要负一半的责任。”(《袁氏当国》,台湾远流出版公司,2002年,页280、285)意思很明确,摧毁袁世凯帝制复辟的图谋,军功章有一半要归于此文。最有说服力的评价来自梁启超的弟子、护国军第一军总司令——蔡锷,他指出:“帝制议兴,九宇晦盲。吾师新会先生(即梁启超)居虎口中,直道危言,大声疾呼,于是已死之人心乃振荡而昭苏。先生所言,全国人人所欲言,全国人人所不敢言,抑非先生言之,固不足以动天下也。”(页1)

一个枪杆子,一个笔杆子,干革命靠这两杆子。这句话人们耳熟能详。唐德刚指出,袁世凯的“锦绣江山”,是被“梁、蔡师徒(梁启超、蔡锷),一文一武打垮了的。”(《袁氏当国》,页265)史学家丁中江也认为,“梁启超……《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筹安会和袁称帝的打击,不下于蔡锷领导的护国之役。”(《北洋军阀史话七十•国体论战》)唐德刚与丁中江的评述,都强调了梁启超在舆论方面发挥的作用,强调了笔杆子的重要性。1915年8月23日,此文草毕,梁启超在给女儿的信中写道:“吾实不忍坐视此辈鬼蜮出没,除非天夺吾笔,使不复能属文耳!”(《梁启超家书》,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页211)梁启超本人也承认,“我们两个人(梁启超与蔡锷)讨贼所用的武器各不相同,蔡公靠的是枪,我靠的是笔。”(《饮冰室文集(三十九)》,页89)这说明,梁启超不仅对自己的笔杆子自信满满,他也充分意识到笔杆子在讨袁斗争中的特殊作用。

其实,在武装反袁方面,梁启超也是重要的组织者与参与者。这篇檄文发表前后,梁蔡师生二人在天津多次密谋武装反袁,发动护国战争。1915年12月,梁启超曾希望劝谕袁世凯幡然改过,悬崖勒马,进行了最后一次努力。他要求袁世凯信守大总统就职誓言,既然袁曾“明誓数四,口血未干,一旦而所行尽反于其所言,后此将何以号令天下?”他警告袁世凯毋迷信武力,“夫使仅恃威力而可以祚国也,则秦始、隋炀之胤,宜与天无极;……”他劝告袁世凯不要倒行逆施,“立国于今世,自有今世所以生存之道,逆世界潮流以自封,其究必归于淘汰。”他劝告袁世凯尊重民意,“涵养自由发抒之舆论,毋或矫诬遏抑,使民志不伸,翻成怨毒。”他最后忠告袁世凯,“启超诚愿我大总统以一身开中国将来新英雄之纪元,不愿我大总统以一身作中国过去旧奸雄之结局。愿我大总统之荣誉与中国以俱长,不愿中国之历数随我大总统而同斩。”(页20-21)梁启超希望袁世凯接受忠言劝谏,主动放弃称帝野心,可谓用心良苦,仁至义尽。然而,此时的袁世凯帝欲熏心,权迷心窍,梁启超这些话如同马耳东风,事实上,在梁启超写这封信的当天,袁世凯已经决定接受称帝拥戴了。

蔡锷

1915年末,梁、蔡二人先后乘船离开天津,分别绕道日本与越南,赶赴云南与广西,正如梁启超所说,他们二人可谓“定策于恶网密布之中,冒险于海天万里之外。”1915年12月25日,蔡锷在云南举兵起义,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此后不久,梁启超赶赴广西,通电全国,广西独立。1916年5月,梁启超担任了两广护国军都司令部的都参谋,并推动两广、云贵四省成立军务院,以统一讨袁战争的军事、政治等事务,梁启超担任政务委员长。护国战争中的公函、文电几乎全部出自梁启超的手笔,他其实是护国军的精神领袖。为争取广东都督龙济光的支持,梁启超甚至不顾生命危险,明知对方杀害了他的同事,仍然出席了一场杀机四伏的鸿门宴。他无视对方凶焰,拍案而起,怒斥道:“我单人独马手无寸铁跑到你千军万马里头,我本来并不打算带命回去。我一来为中华民国前途来求你们帮忙,二来也因为我是广东人,不愿意广东糜烂,所以我拼着一条命来换广州城里几十万人的安宁,来争全国四万万人的人格。既已到这里,自然是随你们要怎样便怎样!”(《饮冰室文集(三十九)》,页96)

1916年3月,他在《在军中敬告国人》一文中,一针见血地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实质:“处今日文明之世,而行中古权谲残刻之政,外袭众建之名,内蹈专欲之实,黜全国之智,箝全国之力,涸全国之资财,摧全国之廉耻,而以资一时便安之计,成一姓篡窃之谋。生于其心,害于其政,取子毁室,率兽食人。循此迁流,更阅年载,则人道且将灭绝于中国,而中国更何自由存于世界者。”(页115)并强烈表达了武装讨袁的决心和意志,“不得不毅然决然挥泪沥血,从诸贤之后,以与袁公相见于疆场。”(页116)这个始终坚持改良、反对革命的维新志士,终于举起了武装反抗的旗帜。

在全国民意和护国战争的压力之下(这其中尤以舆论压力与军事压力为重要因素),袁世凯作了83天洪宪皇帝,于1916年3月22日被迫取消帝制,6月6日即一命呜乎。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部编七上|第4课 洋务运动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 1958年!大清掌舵人李鸿章坟墓被挖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谤满天下1901年,权倾朝野的李鸿章去世了。其时,正是八国联军攻入北京城,清廷与其签订辛丑条约的沉重时刻。李鸿章被任命为议和大臣,在辛丑条约上签完了字,又在俄国进一步想要与他签订《中俄密约》的时候,终于承受不住压力,大口吐血,溘然长逝。远在西安的慈禧太后得知,非常震惊。很快,清廷就下令厚葬李鸿章,恩

  • 抚远大将军非常设官职,可节制督抚,年羹尧任此职时风光无限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常设的武官官职,以京城中正一品的领侍卫内大臣,以及京城及地方上从一品的将军、都统、提督,品阶最高,权力最大,地位也是最为高贵的。如果有战事爆发,皇帝会册封统兵的将领为大将军,统御兵马,并且有权节制地方事务。这其中,抚远大将军无疑是权势最大、地位最高的,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体现:首先,抚远大将军

  • 慈禧的手段和能力以及诞育皇子是得到清文宗宠爱之因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这其中,政治联姻更看中的女人娘家绝对强势的实力和背景,对于容貌的要求便不会那么高;而进贡来的女人那绝对的百里挑一的美人,可是本身的出身太低,在宫里的地位也不会太高。不同于政治联姻和进贡而来的女人,选秀入宫的后妃除了根正苗红外,也会对容貌有着一定的要求,毕竟,如果相貌不好也不会被皇帝所选中,至少相貌是

  • 慈禧太后在出身、威望等多方面均逊色于慈安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咸丰皇帝驾崩以后,慈禧太后斗不过慈安太后,还有情可原,毕竟慈安是正宫皇后,慈禧只是妃嫔出身,“慑于嫡庶之分,恂恂不敢失礼”。可就算在咸丰朝时期,深得咸丰皇帝恩宠,又为咸丰皇帝诞下唯一一位皇子的慈禧,为何还是斗不过未曾有过生育的慈安呢?只是因为慈安是“皇后”,慈禧最高只做到了“贵妃”,嫡庶有别、尊卑有

  • 慈禧在慈安面前始终处于弱势,慈安崩逝甲申易枢后慈禧方才夺权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不仅是清文宗活着的时候慈禧斗不过慈安,哪怕是清文宗驾崩后,慈禧权倾朝野,把一众朝臣玩弄于股掌之间,她依然压不倒慈安。需要说明一点的是,慈禧太后并不是天生自带威严光环,她后来能够权倾朝野,实际上也是有一个不断攀登的过程的。咸丰十一年(1861年),在位十一年的咸丰皇帝驾崩于承德避暑山庄,享年31岁。他

  • 慈禧以帝室宗法约束皇室并对汉臣强调君君臣臣观念使其长期掌权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从根本上讲,她是个狭隘、自私的女人,视个人利益高于一切,却不理会对王朝和国家的影响。她必须对未能振兴王朝、创新国家负很大责任。人们自然会提出这样的问题:一个妇道人家怎么能违反朝纲祖规,掌握这样至高无上的权力,而且在权力巅峰稳居这么长的时间。答案可能部分地在于她炉火纯青的权术伎俩。惩戒恭亲王慈禧太后和

  • 代因扎对努尔哈赤告密称代善与阿巴亥有染是皇太极为夺权使的计谋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但是,各个旗主政治上平等,经济上独立,而且每个人都拥有很大的特权,他们都“各置官属,各有人民”,旗下人奉旗主为主,这使后金政权内部不可避免地形成了八个独立的军政集团。八旗制的这些弊病,正好为以后八旗内部各旗旗主争夺汗位的斗争留下了隐患。储君从褚英到代善长期以来,对后金政权的汗位继承问题,努尔哈赤是有

  • 晚清老照片:熬制膏药现场,最后一张是张之洞与八国联军合影

    历史解密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历史解密

    年轻貌美的女子这位女子打扮很时尚,尤其是她的短刘海发型,体现出晚清新的审美趣味。裙子下的小脚若隐若现,支撑着瘦弱的身体,为她打上了深深的传统烙印。奉天巡防营官兵说到奉天巡防营,首先让人想到这支队伍的“红人”张作霖。他从绿林走上仕途,就是由此开始的,1907年因剿匪有功被升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奉天巡

  • 岳钟琪罪不至死,为何被判“斩决”?雍正:手握大权,能力不足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但岳钟琪由于生于将门世家,加上家族世代传承的将门之血,所以无法避免的对军事极为感兴趣,他年幼时的游戏都是与同伴用石头布阵打仗,而且在读书之余,常常和军士们说剑论兵,所出奇招,连大人们也很佩服。所以岳钟琪终究还是走上了武将这条路。他由文转武,成了四川松潘镇中军游击,自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当时准噶尔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