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康熙能够收回台湾,最该感谢的两个人:一个是吴三桂,一个是施琅

康熙能够收回台湾,最该感谢的两个人:一个是吴三桂,一个是施琅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心作祟 访问量:4339 更新时间:2024/2/7 23:57:36

这一年,在台湾安平港外海堤之上,郑克塽、冯锡范、刘国轩等率领文武官员人等,在此迎接施琅率领的大清水师。从荷兰人占领台湾算起到这一天,时间过去了整整六十年。

台湾再次回到清朝怀抱,康熙收复了台湾。其实,康熙能收复台湾,最该感谢两个人嫩,一个人就是吴三桂,一个就是施琅。施琅我们很容易理解,毕竟他出力最多,但吴三桂怎么理解呢?

吴三桂真的是帮了康熙的大忙,康熙平定三藩之乱最大始料不及的副产品就是催熟了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

台湾自古就跟大陆有牵扯不清的关系,唐代以前,当时的朝廷可能就开始了对台湾的经营。到南宋时期,台湾隶属于福建晋江,元明两代均在此设立巡检司。明末万历天年间,荷兰人趁中国内政昏暗无暇顾及之机,占领了台湾岛。此后,在那里一待就是三十八年。

直到郑成功把荷兰人赶了出去,虽然郑成功把荷兰人赶走了,但台湾又落到了郑成功手中,他拒绝跟清政府合作。郑成功去世后,其子郑经接位。此后,郑经与清朝之间进行了十数年的博弈。

三藩乱起后,郑经立即响应,率数万大军在福建厦门一带登陆,迅速扩大战果。他并不听从吴三桂的指挥,不但抢夺清军的地盘,也抢夺耿精忠的地盘,然后,大量劫掠物资运往台湾。

所以说,当年吴三桂叛乱,台湾的郑经并非跟吴三桂铁板一块和一心的,而是想趁机捞取好处罢了。郑经的确抢占了不少地盘,不过随着三藩之乱被康熙的平定,郑经也不是康熙的对手,一样兵败如山倒,甚至一度差点儿被手下哗变的官兵擒献给康熙。

损失惨重的郑经仅带一千多人逃回澎湖列岛。康熙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时机,他趁重兵集中在南方之际,立即将解决台湾问题提上了议事日程。

实际上,康熙不止一次的向郑经抛出橄榄枝,多次派人与郑经接洽,主张和平解决,为此也确曾一再做出让步。不过郑经坚决不同意。

现在到了三藩之乱平息之际,早就想收回台湾的康熙,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为了彻底收复台湾,康熙皇帝适时起用了精通海战的将军施琅,大力打造帝国海军。

施琅是福建人,早在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成为福建沿海最大的走私与海盗头子时,他就追随郑芝龙纵横于海上。施琅是跟着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发家的。

所以说,此人绝非浪得虚名,也绝非一般海上名将,而是很有实力的。你可知道,当年郑芝龙是如何纵横东南沿海的,郑氏水军可以说是当年最强大的。

不过后来郑芝龙和自己的儿子郑成功分道扬镳了,郑芝龙降清,郑成功坚决不予清朝合作,高举反清复明大旗,并一举收复台湾,成为备受崇敬的民族英雄。施琅也成为郑成功麾下任左先锋,做了郑成功很信任的得力将领。不过可惜的是曾德事件,施琅与郑成功关系决裂,被郑成功通缉之下降清。郑成功得悉,斩杀了施琅的父弟。施琅遂与郑成功不共戴天,死心塌效命清廷。

郑经去世后,施琅收复台湾可以说瓜熟蒂落、水到渠成。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四日,施琅反季节、反常规,出其不意地在台风季里对澎湖列岛发起攻击,与台湾第一大将刘国轩发生激战。澎湖三十六列岛望风而降。而刘国轩带仅剩的三十余艘船冲出港口,逃回台湾。 刘国轩的失败也标志了收复行动的结束。因为郑克塽、冯锡范他们听到刘国轩失败后,立马放下武器。

后来康熙皇帝还采纳施琅意见,认为“台湾地方,乃江浙闽粵四省之左护”、“野沃土膏,物产利薄”断不可弃,应加强治理。公元1684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在清朝统一管理下,台湾和大陆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所以说,康熙没有这两个人不一定能收回台湾。吴三桂的叛乱为康熙收台湾提供了契机,而施琅则是康熙收台湾的大将。

朋友,欢迎关注!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他是明朝重臣,战后被皇太极俘虏,因为孝庄才愿意投降大清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洪承畴打仗很厉害,后来却因为种种原因兵败了,被皇太极俘获。皇太极很欣赏洪承畴,打算劝他归降大清。没想到这洪承畴却是一块硬骨头,不管怎么说,他都根本不为所动。直到一个女人的出现,才改变了他的态度,这个人就是历史上十分有名的孝庄太后。孝庄太后究竟做了什么,让洪承畴都放弃了大明转而投靠清朝呢?根据史料记载

  • 彰显孝德的千叟宴,在乾隆这里却成了夺命宴?也不看看乾隆为的啥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何为“千叟宴”,他又如何变成“夺命宴”的所谓“千叟宴”为清朝宫廷大宴之一,最早始于康熙,盛于乾隆时期,是清宫中的规模最大,与参宴者最多的皇家御宴,在清代共举办过4次。旨在践行孝德,为亲情搭建沟通平台,营造节日气氛。加强友善的邻里、家庭等关系。不过,如此富有涵养的千叟宴,却在清朝268年时间里只举办过

  • 她是清朝第一任皇后,悲惨嫁给仇人,死后享受300年的香火供奉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清朝虽然已经灭绝了,但是鼎盛时期清朝的统治离不开英明的皇帝以及贤明的皇后。所以说在清朝皇后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角色,也是很多女人梦寐以求的位置。这个皇后就是哲哲,她出身于清朝贵族叶赫那拉。清朝很多皇后都出身于此,也被称为皇后专用户。她的丈夫就是赫赫有名的努尔哈赤。两人从小就定下了婚约,事实也证明努尔哈赤

  • 她是傅恒的妻妹,13岁被乾隆纳入后宫,熬死令妃成众妃之首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那么,傅恒夫人究竟是谁呢?是传说中的瓜尔佳氏吗?抑或是影视剧中的喜塔腊氏?恐怕都不是。有一本书叫《大清会典》,上面有关于功臣的记载,在记录傅恒的祔祀时,其夫人是那拉氏,《永宪录》中则称傅恒为“明氏婿”。何为“明氏”?说白了,就是纳兰明珠一家,这样来看,傅恒当是纳兰明珠后代的女婿无疑了,经过学者研究,

  • 《康熙王朝》中为什么康熙一直没有恢复容妃的身份?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皇帝终究还是欠她一个交代,欠所有观众一个交代。为什么康熙皇帝就没有给她在有生之日一个交代呢?人死不能复生,死后的荣耀再高再大,也不过是一点点慰藉而已。孝庄太后的“坑”很深很深。一个经历了三朝的具有大政治智慧的女人难道不知道浩浩皇威不可侵犯吗?莫说容妃不是皇后,即便是皇后,在康熙这样雄才大略的皇帝

  • 乾隆棺材里的一块“裹尸布”,被孙殿英随手丢弃后,竟卖了1.3亿

    历史解密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历史解密

    但遗憾的是,这件事却在孙殿英的“上下打点”后,竟然得到了平息。当然,这已经是后话了。在孙殿英盗掘清东陵的时候,发生了很多“奇闻轶事”,而在这些奇闻轶事中,就属在其盗掘乾隆的裕陵时,孙殿英随手丢弃的一块“裹尸布”。那这块“裹尸布”为何会如此重要呢?我们下面来仔细说一下!孙殿英盗掘清东陵话说孙殿英在盗掘

  • 乾隆心中的兴安大岭是中华山宗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故宫博物院官网记述:清时,此图《兴安大岭图轴》藏于避暑山庄。1914年北洋政府成立古物陈列所,所址设在紫禁城外朝部分,内务部与逊清皇室将盛京(沈阳)故宫、热河(承德)离宫两处所藏包括此图在内的二十余万件文物运至紫禁城,其中书画均钤盖该所文物保藏的库房—宝蕴楼为印文的印章以示归属,图上“宝蕴楼书画录”

  • 康熙有一百个孙子,为何一眼看中12岁的乾隆?算命的说了8个字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康熙年幼便登基,当时他还是只是一个孩子。逐渐长大之后,康熙便擒鳌拜、平三藩、征葛尔丹,稳定了清朝。康熙是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清朝在他手中也是强国大国。可是人总有年老而死的时候,清朝需要一个更好的接班人,这样才能让清朝继续的延续下去。康熙晚年的时候,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诸皇子为了争夺皇位而大打出手。儿

  • 清朝灭亡后,后宫里四大太妃和隆裕太后如何度过的,太后过得最惨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隆裕太后隆裕太后是光绪的皇后,1888年,20岁的隆裕在慈禧的钦点下成为皇后。不过光绪对这个皇后并不好,一方面是慈禧钦点的没有感情。另一方面隆裕比光绪大,光绪一直都是拿她当姐姐看的。1908年光绪和慈禧去世的时候隆裕成为太后,而且开启了垂帘听政。不过后来因为摄政王载沣的原因,隆裕不干涉政事了,主要就

  • 清朝曾经派遣120个幼童赴美留学,为什么后来却只召回了94人?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太平天国运动让清政府稍微放下了一点身段,粗略地审视了一番自己的缺点——清朝只在军事器械之上输于洋人。于是,经过慈禧的点头,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诸人主导发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洋务运动”,目的便在于学习洋人先进的军事方面的技术,同时辅以商务。所以,洋务运动期间,清政府对外收购了一艘又一艘的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