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努尔哈赤一直带着自己亲弟弟舒尔哈齐,为何最终又杀了他?

努尔哈赤一直带着自己亲弟弟舒尔哈齐,为何最终又杀了他?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3347 更新时间:2024/3/11 1:00:30

努尔哈齐要求建州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与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和重臣发生了矛盾。

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儿子褚英、代善……一个一个走上前台,充当了一场又一场家庭悲剧和政治阴谋的主角。

同根生的难兄难弟

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胞弟舒尔哈齐。

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四岁,已母亲死后,两人感情更加亲密,小时候两兄弟相依为命,形影不离,好兄弟好伙伴,是努尔哈赤拉着舒尔哈齐的小手,度过了苦难的童年。

努尔哈赤起兵后,二十岁的舒尔哈齐始终是他最得力的助手和冲锋陷阵的勇将,史载他“自幼随征,无处不到”。

舒尔哈齐身高体胖,四方大脸,白白净净,给人一种自然的亲和感。努尔哈赤则体态魁伟,无一丝赘肉,长脸铁面,不怒而威,使人常生敬畏之情。

两兄弟外貌、气质多有不同,但却同样勇敢、善战、坚忍不拔,特别是有着相同的雄心大志。

努尔哈赤统一建州后,在费阿拉城“暗自称王”,舒尔哈齐称“船将”,处于副手。对外,他与努尔哈赤并为建州女真“头目”。

舒尔哈齐作为建州女真的代表赴京向明廷朝贡,他齐手下精兵强将五千,战功卓越,颇得民心,当时他的势力已经与努尔哈赤相抗衡了。因此,明朝官书常常将他们并称“都督努尔哈赤”、“都督舒尔哈齐”。

就连舒尔哈齐与努尔哈赤居室的规模陈设几乎相同,服色饰物一如其兄,接见、宴赏外人的礼仪也完全相同。唯一的区别是“努尔哈赤屠牛设宴”,“舒尔哈齐屠猪设宴”。

舒尔哈齐的锋芒外露,发展到为努尔哈赤不能容忍的程度,借机冷落、有意贬低舒尔哈齐的事情开始发生,舒尔哈齐家“凡百器不及其兄远矣”。

努尔哈赤的猜忌和无端削夺,无疑深深地刺伤了舒尔哈齐对兄长的亲情,也助长了他的欲望和怒火。

万历二十四年,努尔哈赤设宴招待朝鲜使臣,舒尔哈齐当即提出他“亦当接待”。

如此,才有了“两都督府”的分别宴请。这次的宴后,舒尔哈齐对朝鲜使者正言道:

“日后尔国遣使送礼,却不可高下我兄弟。”

从这开始,同根生的兄弟俩已经出现了嫌隙!

兄弟嫌隙日深

万历二十七年,努尔哈赤想娶叶赫美女东哥,便以哈达贝勒孟格布禄背弃盟约之由,发兵讨伐。

舒尔哈齐奉命率先锋二千人先抵达哈达城,由于哈达事先有准备,已经出城迎战。当舒尔哈赤到达城下,看见兵临城下,不免为城中有备、是否出击心生踌躇。

正当犹豫不决,努尔哈赤率大军赶到,见舒尔哈齐陈兵城下,一矢未发,心中大为不满,顿时勃然大怒。

从未对弟弟疾言厉色过的他,竟当众质问舒尔哈齐:你来此,知道城中有准备,你就退缩了?并呵斥道:“你闪开,我来攻城!”

而后,努尔哈赤亲自挥军攻城。最后经过六昼夜血战,终于攻破了哈达城,但是努尔哈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不仅牺牲了上千的勇士,还永远失去了胞弟的心。

努尔哈赤对舒尔哈齐贬斥、羞辱,并非无端,有着借题发挥之嫌。努尔哈赤和弟弟舒尔哈齐嫌隙日深已经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了。

后来,又发生了一件雪上加霜的事。

先是明朝总兵李成梁的儿子李如柏纳舒尔哈齐之女为妾,结为姻家。由于舒尔哈齐之妻病故,就由李成梁亲自置办二十桌酒席,外带牲畜前往吊祭。

舒尔哈齐与李成梁的交往,本是努尔哈赤对明两面政策的组成部分,然而,在兄弟二人嫌隙日深的情况下,舒尔哈齐逐渐成了“拥明”派,成为对努尔哈赤潜在的威胁。

况且这与努尔哈赤期望“叛明”背道而驰。他深知李成梁惯用“以夷制夷”的手段,李成梁对舒尔哈齐的眷顾,是否说明他的离间术已经成功、舒尔哈齐之心已向明倾斜了呢?

万历三十四年,第三次代表建州女真赴京朝贡的舒尔哈齐,收到了明廷以“建州等卫夷人都督指挥”的名义的颁赏。

或许就是这时候,一个分裂自立、借明自立的危险念头开始在舒尔哈齐的脑海中出现了……

兄弟反目

万历三十五年,接应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优城部众归附一役中,努尔哈赤让弟弟舒尔哈齐作为统兵主帅,同行还有长子褚英、次子代善,及大臣费英东等人跟随。

行军途中,舒尔哈齐突然借口大纛(军旗)发光不是吉兆,提议班师回军,各位将领信以为真,惶恐不安,士气不佳。但经褚英、代善力争,队伍才得以继续前进。

到达乌竭岩,突遭乌拉数万兵马拦截时,舒尔哈齐领并没有奋勇作战,而是带五百人滞留山下,他的两名心腹骁将常书、纳齐布率百人也在一旁观战,只有褚英、代善率领不足乌拉四分之一的兵力,拼死奋战。

如果不是因为他与乌拉三次联姻,在一向以婚姻为政治手段的女真人首领,包括努尔哈赤本人在内,以此构成退缩不战的原因基本没有可能,那么,他便是有意对抗。

努尔哈赤心如明镜。他一面假惺惺的赐给舒尔哈齐勇号。一面以不为力战之罪,宣布将舒尔哈齐两名心腹常书、纳齐布正法。

舒尔哈齐气急败坏,宣称:“诛二臣与杀我同!”

努尔哈赤眼中闪过不易觉察的轻蔑,改罚常书金百两、夺纳齐布所属部众人口,并以“临阵退缩,时有怨言”为由,自此“不遣舒尔哈齐将兵”。

这才是努尔哈赤要达到的真正目的:先将事情推到极致,要对方的命,而后在对方为保命不惜接受一切条件时,达到真正的目的。

舒尔哈齐军权被削,从军国大政到人财小事,满腹怨气无从宣泄,继续不断与努尔哈赤口角相争,甚至努尔哈赤命各部出役筑城,他却命属下不赴工,要自筑一城。

努尔哈赤不予理睬,仅冷冷抛给舒尔哈齐一句话:

“弟所得家业及属人僚友,非我等之父所遗留之属人僚友,乃为兄所赐耳。”

对于大哥过于苟刻的责备,舒尔哈齐心里感到十分愤懑。但是众人心中好恶的天平,日渐倾向努尔哈赤。

由此,舒尔哈齐觉得大哥已经不念兄弟之情了,那自己又何必矮人一等呢?

为了权力囚死胞弟

经过此事后,舒尔哈齐找来三个儿子阿尔通阿、阿敏、札萨克图,共商大计,舒尔哈齐愈益憋闷哀怨道:“我们岂能为得衣食而受制于人呢?”

长子阿尔通阿、三子札萨克图立即回应。他们在明朝军事重镇,铁岭东南八十里远的黑扯木伐木造房,拟为将来据点。

因为黑扯木地近明朝边关,东接乌拉,北邻叶赫,不仅可得到明朝就近庇护,还可借助努尔哈赤之敌乌拉叶赫的声势,更可得到三次联姻的乌拉的援助。

正当舒尔哈齐秘密筹划分裂自立的关键时刻,努尔哈赤突然命他以建州首领的身份入京朝贡。

努尔哈赤他这一决定,无疑是调虎离山。

努尔哈赤早就留有一手了,这时的舒尔哈齐尽管心中一百个不愿意,但无法推托,遂率领一百四十人的朝贡队伍第四次进京。

这一次,明朝以他为建州右卫的代表欲扶植舒尔哈齐,以此削弱努尔哈赤势力。

明朝的表态,与舒尔哈齐欲在黑扯木自立的想法不谋而合。赴京回来后,随即移居黑扯木。正当他以为一切都万事大吉时,努尔哈赤得知消息后,怒责舒尔哈齐,劝其归来。

舒尔哈齐不听,努尔哈赤剥夺了其全部家产,并毫不留情,将他的两个儿子阿尔通阿和札萨克图杀死,并将与此事有关的部将活活烧死。

而后,仍余怒未息,还要杀掉舒尔哈齐二儿子阿敏。好在皇太极、代善等兄弟极力谏止,阿敏方免于一死,但也受到被剥夺所属人口之半的惩戒。

建州女真血溅萧墙,明朝边军没有像舒尔哈齐所希望的那样出手干涉,舒尔哈赤的处境“狼狈不堪”。

舒尔哈齐只有归来,请安谢罪道:“兄汗优养恩深,弟却妄想赴别处居住,实乃大谬大错了。”

努尔哈赤并不多言,大度赐还没收的舒尔哈齐全部家产。

在他人眼中,努尔哈赤是顾念手足之情的。但在舒尔哈齐看来,努尔哈赤却是故作姿态,他不感恩。

他认为哥哥对待亲弟弟都刻薄寡恩,没有理由让他感恩,努尔哈赤何尝感觉不到这些,舒尔哈齐永远不再是弟弟,而是敌人。

舒尔哈齐仍希望大哥顾念手足之情,对他宽恕。大哥佯称新宅落成,邀舒尔哈齐赴宴,舒尔哈赤刚走进新宅的大门,还没来得及向兄长倾诉愧悔之情,就被推入内勤,锁了起来。

努尔哈赤又以舒尔哈齐之命召来他的两名心腹骁将常书、纳齐布,然后将二人腰斩。

舒尔哈齐铁索锒铛,被囚禁在暗无天日的禁所,囚室门窗皆被砖石密封,仅留两个洞口:一个通饮食,一个通便口,生不如死。

两年后,舒尔哈齐因忧愤而亡,时年四十八岁。

努尔哈赤大权在握,以吞吐天地的雄才大略,顺利登上了后金天命汗的宝座,统一女真的光辉业绩,赢得了此时的殊荣。

而他光辉灿烂的宝座,却染有其胞弟,舒尔哈齐的鲜血。

写到最后

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前后,在集权与反集权血腥斗争中登场的角色和对手,除了弟弟,还有他的儿子和家人。无论如何,舒尔哈齐之死再次证明了在权力面前亲情的脆弱。历史总是有着惊人的相似,权力的争夺总是伴随着杀戮和血腥,总是伴随着骨肉相残。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最爱而不得的妃子,二婚入宫牌子被翻烂,香妃为何如此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甚至牌子都被乾隆翻掉漆,死后乾隆更是为她罢朝三天,她便是影视剧中最为神秘的香妃。那么历史中真实的香妃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她身上又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点,让乾隆如此宠爱呢?首先关于香妃的故事有着很多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因新疆的香妃长得太美身上又有异香,所以就被好色的乾隆抢回来当了妃子,但香妃在当妃子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演了一幕兄弟相残的血腥戏码。虽然建成、元吉已死,但是李世民却并没有封刀的打算,他派兵杀入了东宫和齐王府。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别有5个儿子,而李世民残忍地将10个侄子全部诛杀。在封建社会,斩草除根是常规操作,李世民自然也不能免

  • 清朝皇帝让大臣写100副对联,大臣只写一副,却被破格提拔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百官对皇帝的旨意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只要皇帝下达旨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完成。在康熙在位时,有一位大臣就敢违背皇帝的旨意,但是最后却被荣升为宰相,这位大臣究竟是何人?他又是因何事被皇帝提拔为宰相呢?“康熙爱臣”——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是福建泉州安溪县人,他不仅是清

  • 满清军队被派去外国执行任务,本来幻想着回国领赏,结果大清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网络上前段日子很流行的“大清亡了”这句话,其意思是形容为时已晚的样子,但是在当时大清亡了这句话可是害了不少人,就例如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他刚刚阉割完成,就听到了大清亡了这句令他一辈子都崩溃的话,同样和他有着一样悲催命运的还有当时满清的一支外派小分队。1912年2月12日,满清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

  • 高三一轮|第6课 三国至隋唐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 民国传奇女性人物,是我国首位女博士,晚年却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末年那个内忧外患,动荡的年代里中国遭遇到了史前未有的重大危机,这个时候整个中华民族都危在旦夕,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当中踊跃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女性,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位传奇女性。这位传奇女性叫做郑毓秀,在民国时期,她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这就是因为

  • 江南宫中香:鹅梨帐底散芬芳,南唐宫廷的气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搜奇更薄江南产,昨日深宫宴内香。”南唐保大七年,李璟与诸臣在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 内香宴”, 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元宗纪》: 保大七年,(元宗)召大臣、宗室赴内香宴。凡中国、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饮。佩戴粉囊共九十二种,皆江南所无也。香会雅集齐集了国内外各色单品名香、和合香及香饮、香囊等九十二种

  • 后仿瓷不是假货:“汝窑仿制”最卓越的乃属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清康熙、雍正朝仿明永宣青花、康熙仿明嘉万五彩、雍正仿明成化斗彩,乾隆朝更是遍仿历代名窑,集仿制之大成。后代仿制前朝经典作品,代代不绝,构成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制前朝佳器,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更可以视为对经典的致敬,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固属佳话。在历代仿制中,历时最久、精品迭出

  • 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李世民曾试探其忠心夸赞他有三个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尉迟敬德是重要的人,可以说没有尉迟敬德,李世民就算能够推翻隋朝,也不会那么轻松夺得皇位。一、招揽贤才尉迟敬德最先是刘武周的手下,担任的是偏将一职,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刘武周一路势如破竹。后来刘武周军队与唐军形成对立,尉迟敬德作为主力,与吕崇茂里应外合,让唐军吃了一次大亏。李世民听说尉迟敬德此人,

  • 大清亡了,八旗子弟纷纷穷苦不堪,这些人依然潇洒如初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王朝之中,八旗子弟是一群享有特殊照顾,并且不用工作国家就能拿出钱财养活他们的特殊群体,不仅如此,八旗子弟还不用去服兵役,每个人甚至还有属于自己的田地,在自己田地上种出的东西还不用上缴国家的税务。正是由于满清王朝一开始就实施的八旗子弟制度,导致后面八旗子弟人数越来越多,这么庞大的一群白吃白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