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山东出土99座墓碑,学者看碑文后感叹:李世民的确比隋炀帝强太多

山东出土99座墓碑,学者看碑文后感叹:李世民的确比隋炀帝强太多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一刹时的永恒 访问量:3262 更新时间:2024/3/11 1:00:35

高句丽,原本只是汉朝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王莽时期,高句丽独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隋朝时,已经成长为东北亚地区的强国,疆域横跨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人口多达数百万。

隋朝统一全国后,高句丽便成为隋朝君臣的下一个目标。毕竟,高句丽的疆域基本包含了以前汉朝的辽东以及四郡之地。隋朝出征高句丽,其实也是统一战争。

从隋文帝到隋炀帝,隋朝四征高句丽,而好大喜功的隋炀帝更是连续三次御驾亲征,每次征集兵力都多达百万。面对如同山崩般的隋军,高句丽人竟凭借有利地形和坚固的山城牢牢守住了辽西防线。而隋炀帝的三次进攻,皆因粮草不济而惨败,损兵折将达到数十万之多,数以十万计的华人沦为高句丽人的奴隶。

隋炀帝的穷兵黩武政策,给隋朝百姓造成了巨大痛苦。无数士兵死在战场,无数百姓累死在运输粮草的道路上。最终,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政策引发了全国性的起义,强大的隋朝在农民军的烈火中灰飞烟灭。

唐朝继隋朝而起,而与隋朝一样,唐高祖、唐太宗、唐高祖三代君臣都将高句丽视为必须消灭的目标。但是相比于隋朝,唐朝征讨高句丽要顺利许多。公元646年,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欲一战歼灭高句丽。

在出征高句丽前,唐太宗向天下发布征兵令,号召天下百姓参加征辽之役。据史书记载,隋炀帝征讨高句丽时,百姓们唯恐避之不及,生怕被征入征辽大军,甚至还有人编出《无向辽东浪死哥》。

而唐太宗出征时,画风却完全与隋炀帝不同。全国壮士都踊跃参加征辽大军,我们熟悉的薛仁贵便是其中一员。此外,相比于其他地方,山东地区百姓参军最为踊跃。这是因为山东距离高句丽较近,家家户户都有亲人死在高句丽。听说皇帝要亲征高句丽,百姓们纷纷离家从军。

对于百姓们的踊跃,唐太宗兴奋道:“朕今征高丽,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抑郁。”在行军路上,不少百姓还自己携带衣物武器参加。有些壮士更是豪言:我们不求县官封赏,惟愿效死于辽东!

很显然,与隋炀帝相比,唐太宗更有方法,也更得民心。隋炀帝出发点是好的,也很具有战略眼光,但在实际操作上,却与蠢货无异。出征高句丽,根本无需百万大军,面对敌军坚固的堡垒,人数越多反而越坏事。而沉重的后勤负担,不仅造成前军战败,同时也给百姓造成巨大负担。

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唐太宗征辽之所以成功、隋炀帝征辽之所以失败,其关键点就在于民心。而近年在山东出土的99座墓碑,也说明了这一点。

在这99座石碑上,均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爱国情怀。比如士兵马宝义墓志铭这样写道:

“洎以三韩肆虐,恃玄菟以蜂飞;九种挻妖,阻黄龙而蝟聚。圣上愍兹萌庶,方申吊伐”。

马宝义认为,高句丽在汉朝玄菟郡以及三韩地区肆虐,太宗陛下怜悯当地百姓,故兴义师,攘除奸凶。

而士兵刘公肈的碑文中这样写道:

属以九夷不靖, 五部忽惊。蚁结青丘之隅,鲸奔沧海之浦。而皇赫斯怒,爰征侠窟之雄。

翻译过来就是高句丽悖逆不臣,惹太宗皇帝愤怒,我欲为朝廷收拾他丫的。

除此以外,很多士兵在碑文中,表现出极强的立功欲望。一些墓主在参战时,抱有“鲁连夷难,无取千金;冯异论功,高居大树”的豪愿。他们希望在辽东英勇奋战,从而得到皇帝和朝廷的赏识,而薛仁贵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此外,还有些士兵对高句丽人展现出极大的仇恨。许多墓志都称高句丽为“东夷小丑”、“高丽小丑”“高丽余孽”、“玄夷之孽”(注:唐朝人确实称高句丽为高丽,请大家别纠结了,很烦)。而这种仇恨源于高句丽人侵占辽东故土、杀害隋朝士卒,同时压迫数以十万计的隋朝俘虏做奴隶。

通过这些墓志铭与史书的对照,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出,唐朝百姓对唐太宗亲征表现出极大的认同以及热情。由于唐太宗得民心,方法得当,自然三军用命,最终收复了大半个辽东,杀敌数万人。而隋炀帝穷兵黩武,不讲方法,不得民心,即使用兵百万,也只有失败的结局。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努尔哈赤一直带着自己亲弟弟舒尔哈齐,为何最终又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努尔哈齐要求建州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与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和重臣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儿子褚英、代善……一个一个走上前台,充当了一场又一场家庭悲剧和政治阴谋的主角。同根生的难兄难弟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胞弟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四岁,已母亲死后,两人感情更加亲密

  • 乾隆最爱而不得的妃子,二婚入宫牌子被翻烂,香妃为何如此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甚至牌子都被乾隆翻掉漆,死后乾隆更是为她罢朝三天,她便是影视剧中最为神秘的香妃。那么历史中真实的香妃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她身上又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点,让乾隆如此宠爱呢?首先关于香妃的故事有着很多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因新疆的香妃长得太美身上又有异香,所以就被好色的乾隆抢回来当了妃子,但香妃在当妃子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演了一幕兄弟相残的血腥戏码。虽然建成、元吉已死,但是李世民却并没有封刀的打算,他派兵杀入了东宫和齐王府。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别有5个儿子,而李世民残忍地将10个侄子全部诛杀。在封建社会,斩草除根是常规操作,李世民自然也不能免

  • 清朝皇帝让大臣写100副对联,大臣只写一副,却被破格提拔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百官对皇帝的旨意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只要皇帝下达旨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完成。在康熙在位时,有一位大臣就敢违背皇帝的旨意,但是最后却被荣升为宰相,这位大臣究竟是何人?他又是因何事被皇帝提拔为宰相呢?“康熙爱臣”——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是福建泉州安溪县人,他不仅是清

  • 满清军队被派去外国执行任务,本来幻想着回国领赏,结果大清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网络上前段日子很流行的“大清亡了”这句话,其意思是形容为时已晚的样子,但是在当时大清亡了这句话可是害了不少人,就例如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他刚刚阉割完成,就听到了大清亡了这句令他一辈子都崩溃的话,同样和他有着一样悲催命运的还有当时满清的一支外派小分队。1912年2月12日,满清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

  • 高三一轮|第6课 三国至隋唐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 民国传奇女性人物,是我国首位女博士,晚年却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末年那个内忧外患,动荡的年代里中国遭遇到了史前未有的重大危机,这个时候整个中华民族都危在旦夕,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当中踊跃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女性,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位传奇女性。这位传奇女性叫做郑毓秀,在民国时期,她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这就是因为

  • 江南宫中香:鹅梨帐底散芬芳,南唐宫廷的气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搜奇更薄江南产,昨日深宫宴内香。”南唐保大七年,李璟与诸臣在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 内香宴”, 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元宗纪》: 保大七年,(元宗)召大臣、宗室赴内香宴。凡中国、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饮。佩戴粉囊共九十二种,皆江南所无也。香会雅集齐集了国内外各色单品名香、和合香及香饮、香囊等九十二种

  • 后仿瓷不是假货:“汝窑仿制”最卓越的乃属雍正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如清康熙、雍正朝仿明永宣青花、康熙仿明嘉万五彩、雍正仿明成化斗彩,乾隆朝更是遍仿历代名窑,集仿制之大成。后代仿制前朝经典作品,代代不绝,构成了中国陶瓷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仿制前朝佳器,也不能理解为简单的模仿和复制,更可以视为对经典的致敬,是一种创造性模仿,固属佳话。在历代仿制中,历时最久、精品迭出

  • 他是玄武门之变的策划者李世民曾试探其忠心夸赞他有三个好处

    历史解密编辑:心作祟标签:历史解密

    其中尉迟敬德是重要的人,可以说没有尉迟敬德,李世民就算能够推翻隋朝,也不会那么轻松夺得皇位。一、招揽贤才尉迟敬德最先是刘武周的手下,担任的是偏将一职,在尉迟敬德的帮助下,刘武周一路势如破竹。后来刘武周军队与唐军形成对立,尉迟敬德作为主力,与吕崇茂里应外合,让唐军吃了一次大亏。李世民听说尉迟敬德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