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民国奇女子余美颜,18岁嫁给富商之子,28岁那年却含泪跳海自尽

民国奇女子余美颜,18岁嫁给富商之子,28岁那年却含泪跳海自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高跟鞋的旋律 访问量:4530 更新时间:2024/3/11 1:33:40

她嘴里还不停念叨着:天下之大,处才有我容身之处,恐怕只有大海才能洗刷我身上污浊。

突然她纵身一跃,跳入波涛汹涌的大海中,就这样,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8岁。

她是谁?究竟经历了什么,让她走投无路,跳海自尽呢?

她叫美颜,于1900年出生在广东台山县的富商家庭,从小衣食无忧,母亲也出身名门,饱读诗书。父母希望将她培养成一位民国名媛,在母亲的熏陶之下,余美颜自学国及英文,过早接受西方思想及教育。

可是事与愿违,余美颜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愿走,而是毫无分辨能力的她,全盘接受西方的那种开放思想,离经叛道,整日想着追求所谓的爱情“自由”。

时间在慢慢流逝,余美颜一天一天地长大,出落得亭亭玉立,是个美人胚子,人如其名,在那个没有美颜的时代,貌美如花。不仅人长得漂亮,而且很聪慧在校成绩也非好,这样引来许多同学们的追求,但都不入她的法眼。

直到有一天一位隔壁同龄小伙,闯入她的眼帘。那年,她才16岁,情窦初开的年纪,哪个少女不怀春,只是余美颜大胆地表露出来。

她去外婆家玩,看到隔壁邻居的小男孩长得英俊潇洒,看得她春心荡漾,看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就要大胆地去追。

余美颜通过自己的丫鬟隔壁小男孩表白爱意,男孩也被她的外貌所吸引,所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一来二去,两人逐渐熟络起来,时常在她的闺房幽会,情不自禁时共赴床榻之欢。

初尝禁果的余美颜,在日记本上大发所感:情欲的迸发犹如银狐炸裂,加之于相互好感,即是爱情。吾此生致力于追求爱情之自由。

这样的惊世骇俗,在当时那个年代还不被大家所认可,虽然已推翻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人们的思想还未完全解放出来。

当她的父母看到这样的语句时,思想保守的他们感到很羞耻,如果不严加管教,指不定她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情。父母将她关进闺房里不准外出,当务之急,为她找个好婆家,嫁出去。

18岁那年,父母为她找了一个门当户对的富家公子,是开平富商之子——谭祖香。心早有所属的余美颜听闻父母要她嫁给自己未曾谋面、不喜欢的男人,她这下可急了,赶紧写信给隔壁男孩渤海九少,通过丫鬟送过去,她们决定私奔。

余美颜在丫鬟的帮助之下,也逃了出去,跟情郎说:“我们私奔吧!”

渤海九少半天说不出话来,支支吾吾地说:“我们俩不合适,我家徒四壁,跟着我你会吃苦的。”

余美颜说:“我不怕辛苦,只要和你在一起,我们可以自己创造幸福!”

情郎却说:“你还是遵从父母的意愿,找个合适的人嫁了吧!”说完头也不回就走了,只留下她呆呆地站在那里。

许久过后,她才清醒过来,所谓海誓山盟、花前月下,只不过是男人俘获女人芳心的谎言。历经两年的地下恋情就这样无疾而终,最终败给了无情的现实。

无奈之下,余美颜还是接受父母的包办婚姻,风风光光地嫁进谭家。谭家公子谭祖香是一位留过洋、风流倜傥、相貌端正、具有新思想的人,与余美颜有共同话题,两人相处也合得来。

相处一段时间后,余美颜慢慢地接受了这场婚姻,对丈夫也产生一定的好感,两人琴瑟和鸣、夫妻恩爱,过着幸福的生活。

余美颜想着就这样过完自己的一生。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婚后不久,谭家在外国的生意受挫,需要谭祖香出国打理生意、主持大局。

迫于无奈,谭祖香只好舍弃娇妻去美国。余美颜极力说服丈夫带她去美国,但遭到谭家人的反对:你一个妇道人家,跟着男人出去外面抛头露面,成何体统!丈夫对她说:“你还是在家照顾爸妈吧!有什么事情,写信告诉我吧!”

听丈夫这么一说,余美颜只好作罢。接下来的日子,她就难熬了!新婚燕尔的夫妻就此分离,余美颜哪能受得了这独守空房的寂寞。

丈夫的离去,少了依靠。余美颜在谭家说话都没底气,白天还得与婆婆、小姑子斗智斗勇,她们是保守之人,自然看不惯余美颜的娇纵的行为,时不时还要吵架。

相处时间久了,婆媳之间的矛盾逐渐凸显出来。有一次,余美颜穿着过于暴露的衣服在大厅里走来走去,思想保守的小姑子投来尖酸刻薄的语言,这让她很不是滋味,与小姑子相处很不融洽。在旁的婆婆却偏向小姑子这边,一起数落她,甚至对她说:“你若是不喜欢这家,可以滚出去!”

这样的家庭,让她窒息欲逃离。刚开始还可以与丈夫写信诉说心中的委屈,但后来丈夫在国外行踪不定,寄信也收不到回信,慢慢就杳无音信。

她心想是丈夫抛弃了自己,一气之下回到娘家,对父母诉说自己的痛苦与委屈,请求父母为自己作主:将这门婚事退了,难道我要一辈子守着这个无趣的牢笼,如果他不回来,难道我要守一辈子的活寡吗?

保守的父母却不理解女儿,摇头叹气对女儿说道:“嫁出去的女儿就像是泼出去的水,只能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了,女子需要恪守妇道,孝顺公婆,与小姑子和睦相处才行啊!”

父母的不理解,婆家的排挤,让余美颜一刻都不想在这个家庭里待下去,决定逃离这个地方。

秉着对自由的向往,她孤身一人来到广州。可是刚到广州,她就摊上事了。

原来,余美颜来广州前一夜,海军总长程璧光遇刺身亡,全城正在大搜查,缉拿刺客。她身穿艳丽的服装招摇过市,引起巡捕的注意,并将她抓进监狱。

后来还是余美颜当县长的姨父托人找关系,将她保释出来。这事弄得满城皆知,让她的婆家谭家颜面受损,并一气之下休了她。

这不正是余美颜想要的结果吗?可她的老父亲不乐意了,这有损他的脸面,将女儿送进了习艺所学习女红。父亲这一决定,改变了余美颜的一生。

余美颜在习艺所待了一年后,出来后性情大变,第一时间与父母断绝亲子关系。没有亲情的羁绊,她变得更加自由,更加放纵起来。

她开始频繁出入广州的舞厅、赌厅、戏院等高档场所,凭借曼妙的身材、娇容的脸蛋,吸引着民国的那些贵公子,他们为她一掷千金。在男人们那里,可以得到肉体上的欢欲,还可以得到金钱。

余美颜也有自己的原则,遇到自己喜欢的男人就会陪她过夜,不喜欢的,无论对方出多少钱,也无济于事,一直在追求所谓的“自由”。

她不在乎别人的看法,她觉得“性欲是如同我们吃饭穿衣一样,再正常不过!”

她放浪形骸,继续过着灯红酒绿的生活,但内心还是希望遇到一位真正对她好的人。

有一次,她在与一位港商何姓男子吃饭过程中,何姓男子问起她的身世,她悲从中来说起她的身世,梨花带雨、泪如雨下,让港商男子对她甚是怜悯之情,并且郑重地向她求婚。

余美颜面对这位中年大叔的求婚,虽然年纪是大了点且已有家室,但经济条件还算可以,她不奢求能够嫁入豪门,玩了这么多年,也玩累了,该找个人托付终身啦!

就这样,她成为港商的第二位太太,将其带到香港,同样也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进入香港上流社会,出入酒会、戏院、赌场等娱乐场所,大肆挥霍港商何姓男子给的钱。

刚开始感情还很好,任由其肆意挥霍,新鲜劲后慢慢厌倦了余美颜,如果让其这样挥霍下去,迟早财产都会给她败光。最终受不了她的奢靡,何姓港商登报与余美颜离婚:放荡不羁、肆意挥霍!

她的第二段婚姻,就这样惨淡离场。心灰意的她又来到广州,她没有吸取婚姻失败的教训,还是一如既往地放纵自己,有点破罐子破摔。

她与三个同样“离经叛道”的女子,并称广州“四大金刚”,余美颜则是“四大金刚”之首,频繁出入高等娱乐场所,她头戴红花,被称为“红花教主”,穿着艳丽服装周旋于各色男人们之间,男人们为之倾倒,一掷千金。

余美颜很享受这种感觉,视男人们为“玩物”,其实到头来自己才是那个“玩物”。

纵使她流连于各色男人之间,还是风韵犹存,愈发有魅力,无数男人拜在她的石榴裙下。其中有位“官二代”即南海县县令的儿子,对她一见钟情。

痴情的男子苦苦追求她,纵使她是流连于风月场所的情场老手,也难抵“官二代”猛烈的追求。不久后,两人在乡下租下一栋“乡村别墅”,过起同居生活,有了久违的温馨。

但这风尘女子难抵世俗的偏见。官二代的堂兄听闻堂弟与一位臭名远扬的风尘女子在一起,随即写信告诉堂弟叫他离开余美颜,同时写信威胁余美颜离开。

这事被官二代的父亲知道了,派人将儿子软禁起来。最后,也是不欢而散。

余美颜的惊世骇俗之举,在当时社会所不容的,世俗的偏见让她无处可逃。

既然在国内混不下去,她来到美国旧金山,在这里碰巧遇到前夫谭祖香,余美颜想与前夫再续情缘,谭祖香也为当年丢下她而感到深深自责,可是回不去了,听闻她在国内的“风流韵事”,谭祖香毫不犹豫表示拒绝复合。

余美颜深感复合无望,又回到国内,此时的她心迹发生变化,希望为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她开始撰写日记,记录她与男人们交往情况,包括艳遇经历、男人们给她的情书等,据说她在四年间,交往过3000个男友,这让人不可思议,不知是否属实。

她将日记装订成册,名叫《摩登情书》,一经出版风靡全国,大家争相哄抢,成为当时最畅销书。余美颜也一度成为大作家,堪比林徽因陆小曼等才女。

她用身体写作,她的风流韵事也是大家津津乐道的话题。这本书后来被她的好朋友杨耐梅拍成电影,名叫《奇女子》也算是余美颜为世间留下了什么?

万念俱灰的余美颜选择逃离红尘,去香港九龙青灯佛寺当尼姑,遁入空门,打算余生与青灯古佛为伴,了却残生。过了一段清静的日子,没成想官二代找到寺庙想求她再续前缘,余美颜表示拒绝,可对方不死心,死缠烂打。

寺庙里的老尼姑见她尘缘未了,扰乱了佛门净地,将她从寺庙里赶了出来。

此时的余美颜感到绝望,天下之大,连佛祖都容不下我,何处才有我容身之所?

在1928年4月,余美颜站在轮船上的甲板上,纵身一跃跳入大海中,结束自己短暂的一生,她的风流韵事跟随她一起沉入海底。留下遗书:在此黑暗社会偷生毫无生趣,非一死了之不可,愿来世或可做一纯洁女子,得到真正的自由。

她的一生都在追求所谓的“自由”,放浪形骸、放荡不羁,这不是真正的自由。以一己之力挑战当时的男权社会,注定会头破血流。

也许,是她的“自由论”误导了她。多少罪恶,以自由之名,可偏偏这样的自由,却更易将人置于牢笼中,无法挣脱。

她也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她思想前卫,可终究害了她。真正的自由是自立、自强,精神上的独立,而不是放纵自己,依附在男人身上。可惜一副美妙的好皮囊,就这样匆匆而过,让人唏嘘不已!临终前才幡然醒悟,这时候已来不及了,但至少她曾经大胆爱过,敢于与世俗挑战。你们说呢?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乾隆的纯妃陵墓被打开,揭开了乾隆一直想要隐瞒的丑闻!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乾隆后宫中的妃嫔们一直是影视剧中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而乾隆本人除了好色多情外,他的奢侈更与我们唾弃的败家娘们慈禧不相上下。从著名的孙令英盗墓事件就可以明显的看出,清东陵共埋了五位皇帝,但孙令英最开始的目标就是乾隆。可见乾隆皇帝有多招摇啊,修建就花了整整九年,康熙雍正都无法与之相比,。哪怕现在走进乾隆

  • 山东出土99座墓碑,学者看碑文后感叹:李世民的确比隋炀帝强太多

    历史解密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历史解密

    高句丽,原本只是汉朝的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王莽时期,高句丽独立,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到了隋朝时,已经成长为东北亚地区的强国,疆域横跨辽东半岛与朝鲜半岛,人口多达数百万。隋朝统一全国后,高句丽便成为隋朝君臣的下一个目标。毕竟,高句丽的疆域基本包含了以前汉朝的辽东以及四郡之地。隋朝出征高句丽,其实也是

  • 努尔哈赤一直带着自己亲弟弟舒尔哈齐,为何最终又杀了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努尔哈齐要求建州内部权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中,这就与那些手握兵权的兄弟和重臣发生了矛盾。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儿子褚英、代善……一个一个走上前台,充当了一场又一场家庭悲剧和政治阴谋的主角。同根生的难兄难弟努尔哈赤的第一个对手,是他的胞弟舒尔哈齐。舒尔哈齐比努尔哈赤小四岁,已母亲死后,两人感情更加亲密

  • 乾隆最爱而不得的妃子,二婚入宫牌子被翻烂,香妃为何如此得宠?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甚至牌子都被乾隆翻掉漆,死后乾隆更是为她罢朝三天,她便是影视剧中最为神秘的香妃。那么历史中真实的香妃究竟是个怎样的女子?她身上又有什么异于常人的点,让乾隆如此宠爱呢?首先关于香妃的故事有着很多个版本,其中流传最广的便是因新疆的香妃长得太美身上又有异香,所以就被好色的乾隆抢回来当了妃子,但香妃在当妃子

  • 李世民杀死李元吉和他五个儿子,为何仍敢娶弟媳杨氏?不怕报复?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了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上演了一幕兄弟相残的血腥戏码。虽然建成、元吉已死,但是李世民却并没有封刀的打算,他派兵杀入了东宫和齐王府。李建成和李元吉分别有5个儿子,而李世民残忍地将10个侄子全部诛杀。在封建社会,斩草除根是常规操作,李世民自然也不能免

  • 清朝皇帝让大臣写100副对联,大臣只写一副,却被破格提拔为宰相

    历史解密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历史解密

    百官对皇帝的旨意可以说是言听计从,只要皇帝下达旨意,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他们千方百计也要完成。在康熙在位时,有一位大臣就敢违背皇帝的旨意,但是最后却被荣升为宰相,这位大臣究竟是何人?他又是因何事被皇帝提拔为宰相呢?“康熙爱臣”——李光地李光地,字晋卿,号厚庵,别号榕村,是福建泉州安溪县人,他不仅是清

  • 满清军队被派去外国执行任务,本来幻想着回国领赏,结果大清亡了

    历史解密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历史解密

    网络上前段日子很流行的“大清亡了”这句话,其意思是形容为时已晚的样子,但是在当时大清亡了这句话可是害了不少人,就例如最后一个太监孙耀廷,他刚刚阉割完成,就听到了大清亡了这句令他一辈子都崩溃的话,同样和他有着一样悲催命运的还有当时满清的一支外派小分队。1912年2月12日,满清最后一位皇帝,也是中国

  • 高三一轮|第6课 三国至隋唐文化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 民国传奇女性人物,是我国首位女博士,晚年却很悲惨

    历史解密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历史解密

    在满清末年那个内忧外患,动荡的年代里中国遭遇到了史前未有的重大危机,这个时候整个中华民族都危在旦夕,不过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华民族当中踊跃出了许许多多的民族英雄传奇人物,而在这些人当中不乏女性,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其中的一位传奇女性。这位传奇女性叫做郑毓秀,在民国时期,她是当时有名的人物,这就是因为

  • 江南宫中香:鹅梨帐底散芬芳,南唐宫廷的气息

    历史解密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历史解密

    “搜奇更薄江南产,昨日深宫宴内香。”南唐保大七年,李璟与诸臣在宫中举行了一场盛大的“ 内香宴”, 吴任臣《十国春秋·南唐元宗纪》: 保大七年,(元宗)召大臣、宗室赴内香宴。凡中国、外域名香以至,和合煎饮。佩戴粉囊共九十二种,皆江南所无也。香会雅集齐集了国内外各色单品名香、和合香及香饮、香囊等九十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