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乾隆驾崩之后,嘉庆随后将和珅拿下,他多年经营的党羽在干什么?

乾隆驾崩之后,嘉庆随后将和珅拿下,他多年经营的党羽在干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507 更新时间:2024/3/11 0:59:34

嘉庆办了和珅很快也很简单,至于和珅的那些党羽,其实没什么大的作为,都是利益关系,到了关键时刻没人愿意与和珅同生共死,随着和珅的倒台,树倒猢狲散,嘉庆也没遇到什么阻碍。

嘉庆为啥讨厌和珅

嘉庆小时候就与和珅有过接触,刚开始的时候和珅和嘉庆还有十格格处的关系都不错,和珅也经常帮助嘉庆。这么一来二去的时间久了,大伙关系也就好起来了。但是这样的情况让乾隆不高兴了。

乾隆一个是不喜欢和珅对嘉庆这么好,因为乾隆觉得和珅只能对他一个人好,只有他一个主子。毕竟在野史中,乾隆对和珅的感情还是有一点微妙,所以,和珅对嘉庆过于殷勤,让乾隆这老头有点吃醋了。

还有一个原因,也是乾隆不喜欢和珅与嘉庆走得近的原因,那就是乾隆不喜欢有人结党营私,更不喜欢皇子与重臣走得太近,他们的关系一旦过于亲密,恐怕对于自己的皇位不利,况且乾隆的年龄越来越大,猜忌的心也就越来越重,尤其是嘉庆,在兄弟之中还是很有竞争力。

基于这两点原因,和珅开始有意无意的疏远嘉庆,时间一久,嘉庆也明白咋回事儿了,他知道和珅最终还是选择效忠乾隆自保,不过这一点嘉庆虽然生气,但是也能够理解,毕竟乾隆是皇帝,他不是。

不过,后来乾隆迟迟没有立储,和珅眼看着乾隆身体越来越不行,年龄也越来越大,他和珅肯定要早作打算的啊,可惜他不知道哪个皇子才是乾隆心目中的接班人啊,于是和珅犯了糊涂了,他来了一个“雨露均沾”,对每个皇子都好一点,但是对嘉庆又稍微差一点,原因无他,就是为了讨好乾隆,怕乾隆多心。

直到乾隆退位,嘉庆当了皇帝,和珅才知道自己的处境不太好,这个时候讨好嘉庆已经太晚了,况且他又不敢明目张胆地讨好嘉庆,还是一个原因,因为乾隆虽然退位,但是仍然居住养心殿,实权还是在乾隆手里,嘉庆成了一个傀儡皇帝。

乾隆作为太上皇不能出面干政,于是,乾隆最信任的宠臣和珅,成了乾隆在朝廷的代言人,他的权势一时间隐隐要比嘉庆还大。

和珅自知如此不好,却又无可奈何,嘉庆对于和珅的讨好表现的不冷不淡,这让和珅很苦恼,他深深地知道,自己此刻骑虎难下,等乾隆离世,恐怕难以活命了。

乾隆一死,嘉庆以雷霆手段收拾了和珅,这也是在和珅的意料之内,尽管十格格拼命求情,也是无用,其实十格格不该去求情,毕竟嘉庆已经动了手,自然不会善罢甘休,白白伤了兄妹和气。

和珅的党羽

无论是胡惟庸还是蓝玉,都牵扯了大量的党羽,成为名动一时的大案。那么,和珅作为乾隆多年的宠臣,还是清朝第一巨贪,他的人脉关系恐怕都要延伸到外国去了,难道嘉庆赐死和珅,就不怕和珅的党羽造反,威胁他的皇位吗?

和珅的党羽与其他重臣的党羽有一点不同,和珅贪财,他的党羽也都是贪财之辈,说白了,这些所谓的党羽跟着和珅混无非就是想得到利益好处,和珅作为乾隆的钱袋子,所有人都要讨好和珅,与和珅建立金钱关系,如果有金钱关系就算和珅党羽的话,恐怕当时的文武百官绝大多数都要与和珅有不清不楚的关系,地方官和封疆大吏们更是各个难逃。

所以,这是一群被利益捆绑到一起的一群人,和珅作为利益链的枢纽,在嘉庆收拾和珅的时候,采取了和珅与外界隔离的手段,让和珅没有机会牵扯出更多的人,如此一来,和珅倒了,大家都急于与和珅撇清关系,是否追究其他人的责任,主动权到了嘉庆手里,嘉庆最开始想要大开杀戒,但是被刘墉制止了,因为和珅的脉络实在是牵连太广,如果想连根拔起肯定要动摇大清国本,所以嘉庆选择了息事宁人,既往不咎,只抓一些典型处理,杀鸡儆猴。这才让当时的官员们安下心来,继续听命嘉庆,不要说为了和珅造反,感恩戴德的谢谢嘉庆还来不及呢。

嘉庆对和珅并不恶毒

总体来说,嘉庆对待和珅不算恶毒,只是赐死了他,并没有羞辱他,这对和珅来说是一个好的结果了,毕竟他在嘉庆头上狐假虎威了好几年,嘉庆已经是对他开恩了。当然了,这里有嘉庆要照顾乾隆面子的缘故,如果将和珅处置太狠,就要罗列罪名,难免会不小心伤到乾隆的颜面。

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并未被嘉庆处死,这是因为丰绅殷德当时没有什么威胁了,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媳妇儿十格格,也就是固伦和孝公主。这是嘉庆最喜欢的妹子啊。

即便如此,当时的固伦和孝公主和丰绅殷德的宅子也被赐予了亲王,让丰绅殷德夫妻只是闲住,同时也是被监视起来,毕竟,在皇权面前,亲情显得如此卑微。

总之,嘉庆杀和珅根本就不怕他的什么党羽,和珅的依靠只是乾隆一人,其余党羽没什么实际助力,更何况嘉庆已经做了万全准备,让和珅根本联系不上外界,直到赐死。

▲文/野史日记欢迎关注了解历史!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千家诗 ‖ 杨广诗词作品选

    历史解密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历史解密

    作品饮马长城窟行杨广〔隋代〕肃肃秋风起,悠悠行万里。万里何所行,横漠筑长城。岂台小子智,先圣之所营。树兹万世策,安此亿兆生。讵敢惮焦思,高枕于上京。北河见武节,千里卷戎旌。山川互出没,原野穷超忽。撞金止行阵,鸣鼓兴士卒。千乘万旗动,饮马长城窟。秋昏塞外云,雾暗关山月。缘岩驿马上,乘空烽火发。借问长城

  • 雍正临死前除掉一人,让乾隆稳坐60年江山,自己却遗臭万年!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从1636年到1912年,清朝总共出现了12位皇帝,但其中最具传奇色彩的是繁荣的康乾盛世中的三位皇帝。 1618年2月,六岁的康熙帝来到太和宫殿,他是清朝入关后的第二位皇帝。早年,康熙皇帝因为皇权不稳,在孝庄太后的教导下韬光养晦,直到十四岁亲政,举拿下鳌拜和平定三藩。雍正的兢兢业业我们也都知道,不仅

  • 雍正皇帝的抉择:选择弘时而不是选择弘历,清朝历史会不会改写?

    历史解密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历史解密

    实际上,雍正帝所执行的即位策略,完全是康熙帝早就计划好的。康熙帝对弘历十分满意,为清朝定下了将来两代帝王的传承,雍正自己对这一点也是相当熟悉的,所以传位给弘历,这是清王朝的既定路线。历史不允许假设,我们无法想象弘时如果登基为帝的话,他的统治会不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但是乾隆这个人的品德是很高的,否则

  • 唐文宗未分清主次要矛盾而想铲除宦官势力,却使宦官更强大

    历史解密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历史解密

    唐文宗即位之时,宦官势力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不少宰相级大臣成了宦官势力的代言人,这也是这段时期文官党争的根源。宦官势力如此兴盛,唐文宗的爷爷唐宪宗是被宦官杀死的,他的哥哥唐敬宗死亡过程也有宦官参与,唐文宗更是宦官直接从十六王宅中随便挑选出来的,他之后的唐武宗、唐宣宗也是如此。唐文宗作为一个喜欢读李世

  • 雍正生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雍正登基后,就将皇四子弘历秘密立为了储君。雍正十分担心,其他皇子得知这件事后会对皇储不利,于是就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是皇子们个个都是“人精”,经过一番揣测,很多人都猜想到了皇储的身份,所以就发生了不少事端。雍正在生前的时候,赐死了一个人,帮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背负了千古的骂名。

  • 唐朝诗人小传(14)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人。大和进士,历任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简州刺史。曾多次越秦岭,穿三峡,远游塞北及今山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殷尧藩等过从甚密。其诗多旅游之作,律诗语言精炼,工于对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李忱】(810——859)即唐宣宗。在位时(

  • 著名奸臣和珅,却做了一件大好事,让我们后世受益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的和珅一开始做官也是个正人君子,天天想的也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好好为国效力。乾隆皇帝看到这和珅这么努力又这么富有才气,也觉得好好培养肯定是个心腹人才,所以他不仅将自己女儿嫁给了和珅,还对其宠幸有加。但谁知道这和珅身上散发的不是“才气”而是“财气”!有了权力的和珅慢慢开始飘了,他忘记了自己做官的

  • 现实生活中,清朝皇室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溥仪尴尬一笑:都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其实回答过。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中科院植物园工作了几年后,溥仪又被调到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负责研究清朝的历史。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头脑里的记忆就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当时便有人问了溥仪这个问题:清朝皇室到底

  • 唐朝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 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唐太宗亲征高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

  • 白居易的人生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的人生转折点,是在公元815年。那一年,他44岁。此时平定淮西吴元济的战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宰相武元衡却突然在上朝途中为人刺杀——后来证实,指使者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这个史上罕见的恶性案件震惊了整个长安城,但由于刺客极为嚣张地给京兆府各衙门寄去了威胁信,上面写着“毋急捕我,我先杀汝”八个大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