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唐文宗未分清主次要矛盾而想铲除宦官势力,却使宦官更强大

唐文宗未分清主次要矛盾而想铲除宦官势力,却使宦官更强大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伸手摘星星 访问量:350 更新时间:2024/3/11 1:37:00

唐文宗即位之时,宦官势力已经发展到相当程度,不少宰相级大臣成了宦官势力的代言人,这也是这段时期文官党争的根源。宦官势力如此兴盛,唐文宗的爷爷唐宪宗是被宦官杀死的,他的哥哥唐敬宗死亡过程也有宦官参与,唐文宗更是宦官直接从十六王宅中随便挑选出来的,他之后的唐武宗唐宣宗也是如此。唐文宗作为一个喜欢读李世民《贞观政要》的青年皇帝,当然也有重现高祖、太宗大唐荣光的理想。

不过,唐文宗并没有分清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对于当时的大唐帝国来说,如果藩镇是癌症级别的问题,宦官不过是牛皮癣级别的。而且在对付藩镇方面,宦官势力中还是有些力量可以借助的,唐文宗错误的选择了第一种方法以图复兴大唐,不但没能解决藩镇问题,更是让宦官势力“觉醒”,进一步把唐王朝推入深渊。

唐文宗第一次铲除宦官势力的计划失败

唐文宗颇有书生气,选的帮手宋申锡同样是个书呆子。由于对唐文宗绝对忠诚且支持铲除宦官计划而被提拔为宰相,但书呆子对上宦官这些底层流氓出身的人物,结果可想而知。

宋申锡需要帮手,于是找到了当时的京兆尹王璠,这人原本就是依附宦官起家的非著名奸臣前宰相李逢吉一伙儿的骨干成员之一,几乎没有犹豫就把整个计划出卖给了宦官。当时宦官管事儿的是王守澄,王守澄就安排人举报宋申锡有另立他人为帝的言行,并主动请缨要率领200骑兵杀光宋申锡全家。唐文宗当然知道消息泄露了,只能在保住自己的前提下尽量保护宋申锡,最后宋申锡被贬官开州(现重庆)司马,不久死在那里。

李昂

这个事情发生在太和五年(831年),由于没有对宦官造成伤害,所以唐文宗得以继续和宦官们相安无事。

唐文宗第二次铲除宦官势力的计划破产

四年后的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第二次策划铲除宦官势力计划,这次他找的不是文官了,而是两个社会底层出身的流氓。第一个是郑注,一个擅于揣摩上位者心思的医生;第二个是李训,刚才提到的李逢吉的侄子,也是个投机小人。

要说流氓的策划比书呆子要缜密、狠辣的多,他们商量,李训在朝中联络长安非宦官势力所属武装力量,郑注到长安西边不远的凤翔担任节度使掌握兵权。并借助大宦官王守澄死后出殡的机会,郑注在城外杀光出席葬礼的宦官,李训关闭城门在城内动手杀人。

计划不错,但信息有误,王守澄的葬礼只有一些小宦官会出城参加,宦官大头目一个也不去。这种情况下,唐文宗只得临时改变计划,提前发动,要利用李训组织的武装力量对付宦官。

于是,太和九年(835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唐文宗在皇城最北边大明宫召开朝会之时,有大臣上奏,皇城南端左金吾卫官衙石榴树上突降甘露,这是吉兆。

含元殿复原图

唐文宗故意装作很高兴的样子,招呼大家都去含元殿,那里是大明宫最南端的宫殿,离左右金吾卫衙门最近。

到了含元殿,唐文宗安排宦官大头目仇士良、鱼弘志去左金吾卫衙门查看,皇帝兴致如此之高,这两个大宦官也不能扫兴安排底下人去,于是带着几个护卫离开。

这两人毕竟是职业军人,到了左金吾卫衙门就感觉不对,不但陪同他们一同前往的左金吾卫大将军面色紧张,更是发现帷幕后面似乎有人在埋伏,于是当机立断逃回含元殿,这个左金吾卫大将军也不是什么能够随机应变的厉害人物,竟然让这几人逃走了。

仇士良、鱼弘志回去之后,毫不犹豫地抬着唐文宗的步辇逃入后宫,李训等人在含元殿安排的数百士兵仍然没有起到作用。

两个宦官大头目到了安全位置之后,稍微一想就知道每个人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就是唐文宗安排的要杀光自己等人,李训等人都是同谋。那还客气什么,调动神策禁军千人,全副武装杀入皇城各衙门办公场所,见人就杀,没来得及逃走的六百多大小官吏全部被杀。

随后,神策军城内大搜捕,有关人员大多被擒被杀,几个主要人物都是全家杀光,其中必定有不少无辜的,全城死亡人数高达数千人。

李训当时逃离了长安,但不久就被抓获杀死;郑注在凤翔军中,宦官安排军中监军宦官杀掉;唐文宗彻底成了宦官势力的傀儡,不久就郁郁而终。

甘露之变一词就是来源于石榴树上突降的甘露。

甘露之变是唐朝宦官“觉醒”的一次重大事件,宦官不再是一个个独立的争权夺利的权臣,而是开始转变为一个有理想、有组织的政治团体,“天下事皆决于北司,宰相行文书而已。”之后的唐朝皇帝再也不能视宦官为可以轻易杀掉的家奴,包括实现会昌中兴的唐武宗、大中之治的唐宣宗,最多是抑制或者是制衡,想连根拔除已不可能。

古代认为彗星是不祥之兆,著名的哈雷彗星76年回归一次,唐代先后出现过三次,第一次是武则天篡唐,第二次是安史之乱吐蕃入侵,第三次就是甘露之变,这三次都是同一级别的重大灾难。当然,这只是封建迷信的巧合。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雍正生前赐死一人,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背负千古骂名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雍正登基后,就将皇四子弘历秘密立为了储君。雍正十分担心,其他皇子得知这件事后会对皇储不利,于是就没有表现出什么异常,但是皇子们个个都是“人精”,经过一番揣测,很多人都猜想到了皇储的身份,所以就发生了不少事端。雍正在生前的时候,赐死了一个人,帮助乾隆稳坐江山60年,自己却背负了千古的骂名。

  • 唐朝诗人小传(14)

    历史解密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历史解密

    【雍陶】(805——?)字国钧,成都人。大和进士,历任侍御史、国子毛诗博士、简州刺史。曾多次越秦岭,穿三峡,远游塞北及今山东、湖南、湖北、福建等地。与张籍、王建、贾岛、姚合、殷尧藩等过从甚密。其诗多旅游之作,律诗语言精炼,工于对仗。《全唐诗》存其诗一卷。【李忱】(810——859)即唐宣宗。在位时(

  • 著名奸臣和珅,却做了一件大好事,让我们后世受益无穷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其实我们的和珅一开始做官也是个正人君子,天天想的也不是腰缠万贯,而是好好为国效力。乾隆皇帝看到这和珅这么努力又这么富有才气,也觉得好好培养肯定是个心腹人才,所以他不仅将自己女儿嫁给了和珅,还对其宠幸有加。但谁知道这和珅身上散发的不是“才气”而是“财气”!有了权力的和珅慢慢开始飘了,他忘记了自己做官的

  • 现实生活中,清朝皇室到底说满语还是汉语?溥仪尴尬一笑:都不说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这个问题,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溥仪其实回答过。1959年12月4日,溥仪被特赦出狱过上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在中科院植物园工作了几年后,溥仪又被调到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任资料专员,负责研究清朝的历史。溥仪作为清朝的末代皇帝,他头脑里的记忆就是研究清史的第一手资料。当时便有人问了溥仪这个问题:清朝皇室到底

  • 唐朝薛仁贵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薛仁贵自幼贫寒,习文练武,有臂力,长成务农,娶妻柳氏。唐贞观后期,唐太宗想亲征高丽,从贞观十八年( 644年)秋开始,即调集军资粮草和招募军士,积极进行战争准备。薛仁贵就到将军张士贵处应募,被收为部属。不久,唐太宗亲征高丽,张士贵军行至安地时,郎将刘君印为当地武装所围,薛仁贵闻讯后,单骑前往营救,击

  • 白居易的人生转折点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白居易的人生转折点,是在公元815年。那一年,他44岁。此时平定淮西吴元济的战事正进行得如火如荼,宰相武元衡却突然在上朝途中为人刺杀——后来证实,指使者为平卢节度使李师道。这个史上罕见的恶性案件震惊了整个长安城,但由于刺客极为嚣张地给京兆府各衙门寄去了威胁信,上面写着“毋急捕我,我先杀汝”八个大字,

  • 武昌起义前,孙中山提出了建都的最佳城市,暴露其野心,不是南京

    历史解密编辑:晴天标签:历史解密

    孙中山先生出生于广东的香山县,也就是现在的广东省中山市,小时候的孙中山就把国家的发展放在心上,1904年,孙先生就知国家不可不革命,否则永无光明的那一天,于是孙先生创立了兴中会,寓意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因为投身于革命,立志救中国于水火,救人民与深渊。时常要改变自己名字,用过例如陈文、帝朱、公武、山月

  • 武则天晚年政治气氛逐步宽松,其去世后围绕埋葬问题也发生争议

    历史解密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历史解密

    武则天晚年返回长安1、武则天晚年的宽松政治氛围武则天放弃了以前推行的严酷政治,改为比较和缓的政策,使得政治局面变得宽松起来了。这种变化在久视元年(700年)以后最为明显,除了她个人隐私外,其他问题都允许公开讨论,言路的开放已经到了一个相当宽松的程度。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武邑(今河北武邑)人苏安恒的上书事

  • 紫禁城中未了情,孝庄太后与多尔衮不得不说的秘密

    历史解密编辑:笑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多尔衮这还得从后金霸主努尔哈赤的死说起,努尔哈赤一死,几个儿子便为了汗位打成一锅粥,最后34岁的八子皇太极登上汗位,而在此次斗争中失去母亲的14岁的十四子多尔衮从此便跟了他哥皇太极南征北战。也就是皇太极得到汗位的第二年,来自蒙古科尔沁部落的13岁布木布泰也就是以后有名的孝庄皇太后跟了皇太极。在未来的

  • 此人覆灭大唐王朝,具备曹操的谋略、董卓的手段,最终却被马夫所杀

    历史解密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历史解密

    唐末,宋州砀山县(今安徽省宿州市)午沟里刘崇的宅院里,一个少年偷偷地背着口大锅,正要出门,被刘崇的二哥拦住了去路。原来少年是个偷锅贼,现在人脏并获,免不了皮肉受苦。这时刘母出现了,她说此少年是赤蛇郎君,要大家好好待他。众人见状,十分厌恶地瞪了少年一眼,悻悻而去。偷锅贼名叫朱温,出生于852年12月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