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解密>回纥与突厥为世仇,唐朝击败突厥后扶持建立回纥汗国

回纥与突厥为世仇,唐朝击败突厥后扶持建立回纥汗国

所属分类:历史解密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976 更新时间:2024/1/16 17:07:26

回纥汗国的建立与唐朝的扶持有很大的关系,这也是回纥最终没有成为那个“吃水忘了挖井人”的主要原因。但是回纥也不单纯是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的角色,特别是在助唐朝灭亡东突厥的战争中发挥了不替代的作用。东突厥灭亡后,回纥承担起了为唐朝守护边境的责任、全力围剿后突厥残余。因此,对于这个忠心耿耿的藩属,唐朝自然要另眼相待了。

回纥的起源

如今,人们对于回纥并不陌生,因为他们是维吾尔族的祖先,但是其起源过程却相当漫长。据考证,回纥的先人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赤狄,与匈奴人的祖先白狄是一对游牧兄弟。匈奴人早早地在历史上掀起了狂风巨浪,赤狄人一直默默无闻。秦汉时期,赤狄改名为“丁零”,但仍旧像一个单纯的流浪者,过着与世无争、随遇而安的生活。

南北朝时期,生活在今天山西北部及河北北部的定州、山地、中山丁零人都融入了汉族之中,而生活在漠北草原的多数丁零人仍过着颠沛流离,四处依附的生活。他们的名字又由丁零改为敕勒、铁勒、高车,并最终臣服于突厥人。

然而,在突厥人脚下生活的高车没有尊严可言,他们必须说突厥语,还要为突厥人牵马,随突厥人出征,就连最漂亮的姑娘都要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突厥主人。低眉毛顺眼换不来怜悯与尊重,只能被变本加利地压榨。

隋朝形势图

大业元年(605年),高车各部首领满载着酒肉财宝,按惯例朝贡西突厥。结果,突厥人将贡品劫掠,百余名高车酋长被活埋。毫无征兆的惨剧,让高车与突厥彻底反目。于是,高车各部重新选出部落酋长,密商反叛大计,一个由回纥、仆骨、同罗、拔野古、覆罗等高车各部组成的部落联盟诞生。一个由仇恨造就的“回纥”,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当然,以回纥的实力去消灭突厥,难于上青天。不过,突厥人向来是中原朝的宿敌,有了唐朝的加入,消灭突厥人指日可待。

回纥联合唐朝消灭突厥的过程

五世纪,历史终于将五胡十六国的乱世碾压在沉重的车轮之下,中原大地似乎看到了久违的和平曙光。然而,随着北魏的建立,南北朝的对立,最终隋朝一统天下,再到唐朝兴起的二百多年里,一个飞扬跋扈的北方游牧民族,始终盘旋在中原王朝的头顶,如一个挥之不去的梦魇,让中原王朝的君王吃尽苦头,颜面扫地。这个马背上的民族就是纵横于草原上的突厥。

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就在李世民继位不久,唐朝政局尚在一片混乱之中,突厥大军趁机长驱直入。无奈之下,李世民亲临渭水河畔,与颉利可汗杀白马盟誓,并献上金帛,才将“瘟神”送回草原。为此,唐朝才赢得了片刻喘息。

贞观元年(627年),颉利可汗率10万大军征讨反叛的回纥,回纥首领菩萨率5000千骑兵迎战。结果,突厥军团溃不成军,回纥骑兵一鸣惊人。此后,在今土拉河上建立根据地的回纥与铁勒的薛延陀部结为联盟,互为唇齿,共同对抗那个四处树敌,不可一世的突厥汗国。不久,唐朝也加入反突厥战线,陷入四面楚歌的突厥人成为昨日黄花,回纥汗国呼之欲出。

回纥汗国的建立

回纥汗国的建立,确实离不开唐朝的扶持。东突厥灭亡不久,做为功臣之一的薛延陀认为受到了唐朝与回纥的合伙排挤,因而没有得到自己所期望的利益,所以公开对抗唐朝。与唐朝为敌,等于自掘坟墓,突厥就是薛延陀的前车之鉴,但它却视而不见。

贞观二十年(646年),唐朝任命回纥首领吐迷度为总指挥,组成回纥、仆骨、同罗和唐朝联军,共同围攻薛延陀。薛延陀多弥可汗被杀,领地被回纥收入口袋。为了表示对唐朝的感谢与敬仰,吐迷度亲率十二部首领到长安觐见唐太宗,并尊称李世民为“天可汗”。言外之意,唐朝是周边各国的领导,各国听众唐朝号令、调遣,服从唐朝调节各国矛盾。

此后,唐朝在回纥的领土设立瀚海都护府,任命吐迷度为怀化大将军兼瀚海都督。由此,回纥找到了一颗最茂盛、粗壮的大树,在大树的庇佑之下,对内自称“可汗”,仿照突厥建立回纥汗国,对外承认是唐朝的属部。后来,回纥派使者缅伯高不远千里给唐朝进贡稀有的天鹅,不想行至沔阳湖畔,天鹅伺机飞走,使者手中只剩下一片鹅毛。

唐朝形势图

无奈之下,使者来到长安,只能奉上鹅毛,附打油诗一首:“天鹅贡唐朝,沔阳湖失宝;礼轻情意在,千里送鹅毛。”

唐太宗听罢哈哈大笑,“千里送鹅毛”传为千古佳话。

吐迷度去世后,儿子闰婆继承汗位,回纥依旧是唐朝忠诚的藩属。唐高宗永徽二年(651年),婆闰率5万回纥骑兵配合唐军打败叛乱的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对于西突厥的地盘,回纥照单全收。于是回纥取代突厥,成为又一个草原汗国。

后来,闰婆得意忘形,主动挑起与唐朝的战端。于是双方在天山遭遇,唐将薛仁贵用三箭灭了回纥的嚣张气焰,从此回纥又变得安分守己起来。为了防止后突厥死灰复燃,回纥汗国义无反顾地投入了消灭后突厥的战争。唐玄宗天宝三年(744年),回纥首领骨力裴罗“骨咄禄毗伽阙可汗”,建牙帐于今鄂尔浑河之间。次年,骨力裴罗将后突厥最后一位君主白眉可汗擒杀,头颅献往长安,一来表示唐朝再无后患,二来表示回纥归附的诚意。

玄宗皇帝龙颜大悦,赐封骨力裴罗为“奉义王”、“怀仁可汗”。在唐朝一如既往地呵护之下,回纥在突厥故地建立起了东起室韦、西至金山、南控大漠的草原汗国。从此,九姓铁勒(回纥、仆骨、浑、拔野古、同罗、思结、契苾、拔悉密、葛逻禄)被九姓回纥和称谓取代。

标签: 历史解密

更多文章

  • 清朝外交部很忙:77年签订709个不平等条约

    历史解密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历史解密

    南京条约从1842年英国强迫中国签订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起,西方列强在1842~1919年间共迫使中国签定了709个不平等条约,其中英国163个,日本153个,沙俄104个,法国73个,德国47个,美国41个,比利时26个,葡萄牙13个,意大利7个,荷兰5个,奥匈帝国5个,西班牙4个,其他国家

  • 大隋二世而亡的悲哀:为废掉太子杨勇,隋文帝竟使用栽赃陷害之术

    历史解密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历史解密

    高颎被清除出朝廷之后,他一直力挺的皇太子杨勇就惨了,因为此时的朝廷里面,再也没有可以保护他的政治力量了。在此之后,代替高颎第一宰相之位的人,无疑就是和隋文帝夫妇一样,力挺晋王杨广的大臣杨素。由此,废长立幼也就势在必行了! 杨广收买太子宫属官,命其诬告太子谋反 关键节点,晋王杨广事先收买的一个小人物姬

  • 清朝土崩瓦解后,权势显赫的封疆大吏们,命运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驻防将军和提督是武职高官。清朝在各省险要之地派驻八旗兵,设将军、都统等官,统率所属旗兵。全国共设驻防将军十四人。其官阶为正一品,后改为从一品。提督,通常为各省绿营最高武官,统辖一省的陆路或水路官兵。官阶为从一品。总督和巡抚是文职高官,合称为“督抚”。总督,掌管一省或数省的政务、军事及经济等事务。清朝

  • 清朝最后一个格格,临终之前含泪说出皇室丑闻,川岛芳子是她姐姐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历史解密

    1912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后,皇族除了爱新觉罗溥仪一脉之外,都纷纷被赶出了紫禁城,为了生活下去,很多爱新觉罗的后代都改了姓氏,其中大多都为金。于是,二十一世纪之后,就有很多自称爱新觉罗的后代出现在众人的眼前,自然,一群群的格格们都说自己是皇族,肯定遭到人们的质疑。但是,有那么一位清朝格

  • 唐玄宗李隆基在安史之乱中,该承担多少责任?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我们都知道唐玄宗前期开创了开元盛世。使得大唐的国力达到巅峰,后期却开始沉迷享受,又因为流恋后宫,宠信亲近后妃的佞臣,先是有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后有不顾天下成败,只顾徇私误国的杨国忠。而且唐玄宗本人甚至试图通过掌控安禄山和杨国忠来平衡政治势力,然而这两个人的权力之争,最终却成为了安史之乱最直接的导火索。

  • 清朝最后一位武状元,曾用两招打败霍元甲,一说起名字很熟悉

    历史解密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历史解密

    古代都是文人治国,提倡的都是文治方面的功绩,武力不被世人推崇,因此武人的地位一直十分低下。有些人宁可花费数十年去考科举,也不会选择当粗鄙的武人,因为文官的地位高,升官的机会也很大。武将就不一定了,除非有了莫大的战功,否则很难出头,而这都是封建思想的陋习。清朝之所以重视武举,完全是因为其民族背景的关系

  • 陇右文库文献《甘肃金石录》第三编晋魏南北朝篇目录

    历史解密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历史解密

    第三编 甘肃金石录晋魏南北朝篇卷032 晋魏南北朝甘肃陇西金石卷56 陇西魏率善羌佰长印56 陇西后秦姚苌刀铭56 陇西晋昌太守张隽碑56 陇西狄道人李蕤墓志铭56 陇西狄道人魏故怀令李超墓志铭57 陇西狄道人李挺墓志铭57 陇西狄道人魏故龙骧将军洛州李遵墓志57 陇西狄道人李艳华墓志铭58 陇西王

  • 清朝亡了111年,至今为何还有人守皇陵,谁来发工资?他们是谁

    历史解密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历史解密

    清东陵从顺治年间开始修建,直到光绪年间才算是修缮完成,为了修建清东陵,清政府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几乎是掏光了整个国库的库存来修建。清东陵在刚刚开始修建时规划的有两千五百平方公里,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再加上一些人清东陵的破坏,导致现在完整保存下来的清东陵仅仅只有八十平方公里。在清东陵修建完善之

  •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杨贵妃——奢侈“短暂”的生活

    历史解密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历史解密

    14岁时,她被选为皇帝的儿子李琩的妻子,婚后两人过得非常的幸福,立她为寿王妃,四年后,武惠妃逝世,武惠妃是李隆基最为宠爱的贵妃,皇帝对她的去世深感悲痛,唐玄宗被杨玉环吸引,但是杨玉环已经和他的儿子结婚了,所以皇帝担心会在朝廷受到批评,为了能娶到杨玉环,李隆基想起了李治和武则天故事,因此杨玉环被送入道

  • 太平天国叛徒被李鸿章诱杀,女儿被送给洋人,生下一子害惨人民

    历史解密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历史解密

    众所周知,近代历史中印度曾一度属于英国领土,自1757年英国通过东印度公司对印度进行蚕食,印度就逐渐变为英国的一部分。而也是在这之后,英占印度期间,通过伪造中印边界线不断侵害我国主权,将不少我国领土擅自划入英属印度地区。因此直到近现代中印边界问题一直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因为领土边界问题,两国曾不断发生